武汉特产食物,真正有老武汉特色的食物是什么?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武汉有大量河南外乡人,他们把最传统的面点工艺带到武汉,比如做剁馍,武汉人真没他们专业。山海关路是老武汉班子过早的私藏,武汉早点种类能在这里找到大半,但排队最长的还是李记鸡冠饺。吃过酥饺的都是老杆,正宗的武汉酥饺都快失传了。

老社区的早点市集里,藕面窝,油香,圆糯米鸡,油登,豆腐脑武汉特产食物,真正有老武汉特色的食物是什么?,鸡冠饺……这些都是老武汉特色美食。小时候,我的过早丰富得犹如十八般武艺。现在,它们几乎绝迹,只存在于老社区里,找一个正宗油香摊简直像寻宝。对年轻人来说,有些甚至连名字都是陌生的。

1.【汽水包】

每到秋冬季,街边的汽水包小店的煤炉上架着一口大平锅,煎得金黄的包子挤在一起,买两个到学校刚好吃完。

武汉特产食物

山海关路的毛氏汽水包,至今已有20余年。在传统的单面煎汽水包基础上加以创造,改成双面煎,口感更加香脆。

一锅汽水包四十个,倒入水煮熟,等水汽烧得七八成干,再倒入油煎。煎至两面金黄即可出锅。

汽水包最早是糯米馅和粉丝馅,毛氏汽水包加入了莲藕、萝卜等馅儿,共有六种味道,藕丁馅最受欢迎。

「毛氏汽水包」 | 江岸区山海关路13号

「老汉口汽水包」 | 汉阳五医院附近

「老汉口汽水包」 | 洪山区广八路113号临街商业门点6号

2.【剁馍】

武汉有大量河南外乡人,他们把最传统的面点工艺带到武汉,比如做剁馍,武汉人真没他们专业。

武汉特产食物

头一天发酵的面留一坨面头,也就是老面,第二天放在新面里发酵,这样做出来的面点气孔更多,口感更松软。

烤剁馍要用碳炉子,做烧饼的炉子扩大三倍,用炭火烤,烤出来的面皮更焦脆,也不破坏里层的软嫩。

「无名小摊」| 花楼街港边巷

「王氏千层饼」| 杨园理发店旁

3.【水饺】

抄手、馄饨、煮饺子,在武汉人口中都是水饺。

正宗过早的水饺只有一种,薄皮肉少的。成都人吃水饺吃肉,武汉人吃水饺吃皮、吃汤,肉的作用更多是给皮调味。

武汉特产食物

皮一定要超薄,在阳光下得晶莹剔透,汤要熬,无论是骨汤还是虾皮汤,肉虽然是辅料武汉特产食物,但要剁至极细,将脂味彻底融在皮上。

这样的水饺摊越来越少,大多水饺成都化,皮厚肉大,甜中带辣,专属武汉的那股三鲜味难寻。

正宗的武汉水饺从来都是现包现煮,包好放置会增加硬度影响口感。

如何分辨一个水饺摊是否正宗?看老板包饺子的速度,一个有经验的师傅能一分钟内包好二十多个水饺,看似随便一叠,工具只有一根筷子,其实入口还挺有层次感。

花楼街的刘氏水饺,一个武汉嫂子1990年代下岗摆摊至今,皮极薄,半透明状,用勺子捞起像清泉里的小鱼,一抿就化。

汤是骨头汤加虾皮熬的,还放入了蘑菇,配上盐、胡椒、猪油等辅料在小铁锅里炖汤的方式加热,很浓厚的三鲜香。

刘氏水饺的食客大多是周边居民,热气蒸腾的铁锅旁,三五邻居晒太阳聊天,坐在巷子里晒太阳吃水饺,童年的味道重现。

「刘记水饺」| 花楼街港边巷

「上海路无名」| 水饺摊上海路与洞庭街交叉口

4.【面窝】

武汉人对面窝的爱,是粉汤里泡过的软糯,是搭配热干面的扎实,也是“豆浆+面窝”的热乎。没有面窝陪伴,总觉得过早差了点什么。

除了标准的面窝,还有进阶版的苕面窝和藕面窝,更加放纵味觉。苕面窝是红心苕切成小块和米浆混合,放进铁勺里下油锅炸。

武汉特产食物

几分钟后表面金黄酥脆,咬下去尽是红薯的香糯,苕丁还会在吃的过程中掉落。

藕面窝和苕面窝做法类似,不过是把藕切成丝,像吃一块饼装的枯薯条。

「无名小摊」 | 江岸区兰陵村门口

「罗氏面窝」 | 硚口区古田三路易农街汽挂小区

「覃肥叔桂林米粉」 | 武昌区中山路粮道街中学斜对面

5.【糯米鸡】

圆滚滚的糯米团子里,肉丁、豆干、香菇等被胡椒粉的味道包围,许多人第一次吃它都是被名字所骗,以为是炸鸡。

武汉特产食物

有趣的是,糯米鸡和鸡肉没什么关系,因为表面炸过后像鸡皮有了这个名字。

宝丰路的胡胖子热干牛肉面粉家做了20多年的糯米鸡,一直坚持老武汉的做法,选用上好的珍珠糯米,每天凌晨四点用木甑蒸,老板说这样才能让糯米粒粒分明,越嚼越香。

每天清晨大锅里都是清亮的新鲜油,炸出来的糯米鸡才是漂亮的金黄。除了油和米要好,葱姜,胡椒,肉丁子,猪油,香菇等,一样都不能少。

胖子家的糯米鸡都是限量供应,只做一百来个,六点准时开炸,最晚到十点,卖完就没有了。

「彭氏糯米鸡」 | 武昌区中华路户部巷自由路18号

「小秋水饺馆」 | 武昌区大成路大成生鲜市场对面

「李记鸡冠饺」 | 江岸区中山大道与新兴街交叉口

6.【鸡冠饺】

因为形状如鸡冠,鸡冠饺因此得名。老面自然发酵,打碱,甄选的原材料让平平无奇的面皮也能越嚼越有劲。

武汉卖鸡冠饺的店子,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开了十几年,有点像游戏里的NPC,不显山露水的往往是BOSS。

山海关路是老武汉班子过早的私藏,武汉早点种类能在这里找到大半,但排队最长的还是李记鸡冠饺。

夫妻两人合作,老板娘包,老板负责炸和售卖。每天早上六点开门,到中午十一点半左右收摊。

李记的鸡冠饺个头很大,肉馅虽不多,但是小葱和猪肉混合的咸香十分到位。刚炸好的鸡冠饺蓬松厚实,皮脆馅香,一口下去沙沙作响,香气扑鼻,面皮越嚼越香。

武汉特产食物

开了二十多年,李记一直坚持着最传统的味道,街坊邻居每天过早必备,不少打扮光鲜的姑娘伢也跨江从武昌慕名而来。

「李记鸡冠饺」 | 江岸区中山大道与新兴街交叉口

「无名鸡冠饺」 | 江岸区解放大道西马路联合村

「月宫食堂」 | 硚口区中山大道101-103号

7.【米粑粑】

带着米酒香气的米粑粑是武汉人记忆中的“白月光”。

打好的米浆里加入适量的醪糟,轻微发酵。这样的米浆做出的粑粑,初尝时觉得甜蜜,回味里又有些酸。但现在的米粑粑,甜味大多是加了白糖。

武汉特产食物

打铜巷的老何还在古法烫粑粑,用头天的老米浆发酵,他把三角粑粑改成圆粑粑,厚度增加,酸甜感更佳,更软。

他家还有老武汉发糕,和粑粑同样的原料,用蒸锅蒸。

「荷式老发糕」 | 花楼街打铜巷

「袁氏香酥米粑」 | 武昌区得胜桥253号

8.【酥饺】

吃过酥饺的都是老杆,正宗的武汉酥饺都快失传了。

酥饺的和面方式和汤圆很像,糯米泡至发酵,油炸,内馅甜软,带一丝米酒香,咬一口拉得长长的,和芝士很像。

外皮要裹一层糖粉,成都酥饺是黄粉,正宗的武汉酥饺是白粉,要用绵糖制作。

武汉特产食物

美丽田园小小吃的吴老板炸了20年酥饺,每个酥饺都有100克以上,油条的几倍重,比其他同行更加厚实。

云梦的糯米头一天在水中静置,第二天用石磨磨成浆,再倒在布袋里吊起来,称之“吊浆”。

火候把控极佳,炸出来的酥饺外表脆,里面又糯又烫,配上清甜的白糖粉,唤醒一天的味觉。

「李氏酥饺」 | 江汉区前进五路31号

「美丽田园小小吃」 | 花楼街打铜巷

「严氏特色小吃」 | 硚口区利济北路85附4号市一医院旁

9.【油香】

198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刚结束,油香风光无限。

习惯重口的武汉人经过油限量供应的日子,恨不得捧着猪油当汤喝。许多90后都不知道油香,时代发展,人们愈来愈追求食材本味,油香的受众少了。

武汉特产食物

炸油香工艺繁杂,早晨5点,螃蟹岬旁的凤凰山社区,一家老油香就开始营业了。老板的父亲爷爷都是做油香的师傅,28年前用习得的祖传手艺开起了油香铺子。

每天凌晨三点起床,老面发酵、面粉用热水烫熟后再揉。下锅油炸时,一锅油香要15-20分钟才能熟,每一步都要人工制作,机器无法代替。

从前的油香是流心红糖馅,现在吃红糖的人少了,改成了桂花白糖馅。但圆滚滚、黄灿灿的油香还是那样,拿着烫手,吃着着急,口水流进了心里。

「正宗安庆馄饨馆」 | 江岸区天声街菜场

「老油香」 | 武昌区中山路284号-3号

「无名小摊」 | 花楼街港边巷

10.【油登】

“油登”也叫“油墩子”,在武汉几乎是绝迹。

外形很像甜甜圈,口感很像油条+油香混合。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油登与油香、酥饺、面窝等一起成为80后上学路上必打卡的小吃。

油登厚实松软,外表酥脆,里面像面包一样香甜。

武汉特产食物

做法同样复杂,面是用酵母低温发酵的,加入油将发酵后的面调成糊状,咸口的加入葱花,原味的放些许糖粉。

万松园的王氏华华牛肉面还坚持卖着油登,会吃的老杆,进店一定会点一份”土著豪华套餐”:牛肉粉+油墩+豆浆,炸得金黄的油登泡到牛肉汤里,又甜又辣。

他们家的油饼超好吃,是土态方式炸一大块再切。

「杨家风味」 | 江大路174号

「王氏华华牛肉面」 | 江汉区雪松路231号

前段时间我和朋友6点出门,散步一小时在花楼街找到了童年吃过的油香。

金光的油香炸出锅,咬开是褐色的桂花糖和猪油,甜咸融合桂花清香在嘴里划开。

清早的阳光是淡黄色的,被老城区的矮楼切成一条条线,街上都是老年人,聊天买菜,下棋。我们坐在矮凳上吃完油香,不到早上9点,在往常,我们的一天还没开始。

对比凌晨坐在路边摊上喝酒怀旧,碰杯梦碎,醒来看到挂在西边的橘色太阳,我觉得这才是生活。

千熬万熬终于熬到了考试结束,武汉的大学生们终于能再次收拾好行囊,踏上回家的征程。懂事的孩子们,总会在临行前想到给家里的爸爸妈妈带点武汉特产,但是挠破了脑袋也只能想到周黑鸭。

现在的外地到武汉了,不是周黑鸭就是周黑鸭,但真正属于武汉的手信,应该是那些独特的老字号味道。

武汉特产袋装

– 黄陂三鲜-

黄陂三鲜是湖北武汉市黄陂区的地方传统名肴,属于鄂菜系武汉菜,已经流传数百年。“黄陂三鲜”也称“黄陂三合”,三鲜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合而为一的统称,三样菜即可单独成菜,也可三样合一,在当地过年或红白喜事,都会有这样的菜上席。老少皆宜,清爽可口,素有“没有三鲜不成席,三鲜不鲜不算好“之说。三鲜各有其制作传统技艺,制作工艺繁复讲究,精湛,细致。

武汉特产袋装

购买推荐:杨永兴黄陂三鲜实体店

人均花费:43元/人

-武昌鱼-

武昌鱼又名团头鲂,因产于鄂州梁子湖而得名,头小体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丰叟,肉味鲜美。

1957年,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发表,诗词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加大了人们对武昌鱼的兴趣。1965年,武昌鱼被正式定名为湖北省地方风味菜肴,成为鄂菜的当家美食。

随着时代的发展,烹饪武昌鱼的制作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从传统的蒸、煮、炙三种,发展到清蒸、油焖、网衣、滑溜等多种方法,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鱼别具一格,特点是口感滑嫩,清香鲜美。清蒸武昌鱼选材要求高,通常只用团头鲂。成菜鱼形完整、色白明亮、晶莹似玉;鱼身缀以红、白、黑配料,素雅绚丽。口感鱼肉鲜美,汤汁清澈,原汁原味,淡爽鲜香,外带姜丝麻油,香气扑鼻。

武汉特产袋装

购买渠道:中百仓储、武商量贩等各大商贩超市均有真空包装产品

人均花费:20元/人

-精武鸭脖-

精武鸭脖是湖北武汉最有名的传统小吃之一,因为起源于汉口的精武路而得名。精武鸭脖是将川味卤方改进后用在鸭脖上,具有四川麻辣风格,香味扑鼻,口感刺激,鲜美无比,所以很快成为了武汉人喜爱的名小吃。

武汉特产袋装

购买渠道:精武路实地购买、“精武路第一家”各实体店

人均消费:51元/人

-蔡甸藕汤-

蔡甸藕汤是武汉市蔡甸区著名的传统美食,湖北盛产莲藕,湖北的藕是全国闻名的,粉嫩白净,生吃就甘甜化渣。湖北人喜欢拿藕和肉骨头煨汤,文火煨到肉烂脱骨,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武汉特产袋装,这些才是武汉人眼里的“土特产”!肯定有你没见过的,最绝的汤喝上一口,香浓清甜,你不禁要感叹藕香与肉香的搭档简直是天下绝配!

其实真正的湖北人家吃得最多的却是蔡甸藕汤。猪棒骨即猪腿骨,比排骨更便宜实惠。从食补角度来说,棒骨熬汤的补钙效果也更好。

武汉特产袋装

购买渠道:中百仓储、武商量贩等各大商贩超市均有罐装产品

人均花费:38元/罐

武汉特产袋装

-麻烘糕-

麻烘糕是湖北著名的地方传统糕类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糕片呈长方形薄片状,白线边,边白如雪,黑麻芯黑白相映,形成鲜明对照,各显自身特色。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等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味。其浓郁的芝麻香味、桂花清香浸入肺腑,是品茶待客馈赠亲友的佳品。

武汉特产袋装

购买推荐:中百仓储、武商量贩等各大商贩超市均有袋装、散装产品

-德华楼水磨年糕-

德华楼历经九十余年的蜕变与改革,从“得华楼”到“德华楼”依然扎根武汉。白案中最为精品的包子和水磨年糕经过代代传承与改进,久盛不衰,成了如今德华楼的招牌,也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名小吃。

武汉特产袋装

购买渠道:汪玉霞糕饼

汪玉霞创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原是汉正街灯笼巷口的一家茶馆,售卖安徽茶叶、藕粉等。来喝茶的客人多了,就请来糕点师傅手工做了咸酥饼、酥京果等点心端上来,没想到大受欢迎,后来点心反而比茶更有名了,便改成主营糕点产品,酥糖、京果、绿豆糕,品种多达50余种,价格亲民,深受市民喜爱。

老武汉人有一句谚语:“汪玉霞的饼子——劫数(绝酥)”。汪玉霞糕点,特色是“酥”,有绝酥的美誉。在武汉地区订亲的聘礼盒中,汪玉霞的喜饼,是不可或缺之物。这种风俗,延续了多少代人。汪玉霞的汉味月饼也特别好吃,尤其是葱酥口味的武汉特产袋装,还有碱酥饼也是一绝。

武汉特产袋装

武汉特产袋装

购买渠道:汪玉霞实体店(大智路吉庆街1楼商铺)

人均花费:41元/人

-曹祥泰-

说起绿豆糕,中华老字号—曹祥泰的绿豆糕在武汉人心中赫赫有名。1884年曹南山从一个小摊贩做起,曹家三代人走过了提蓝子、挑担子、摆摊子、开店子、办厂子的艰辛创业路,创建了“曹祥泰”。到如今已有133年的历史了,“百年老字号”响当当的招牌也早已走进了每个武汉人的心中。

一个半世纪以来,曹祥泰见证着时代的风云变化,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坚守着老字号的最传统的配方、工艺、方法。这既是一种质量的保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到如今曹祥泰还坚持现做现卖,不进超市不上网店,每年端午节的前一个月,来排队购买绿豆糕的街坊总能大清早的就排到街尾,每人限购20斤。

武汉特产袋装

武汉特产袋装

购买渠道:曹祥泰实体店(大智路吉庆街1楼商铺)

人均花费:40元/人

-洪湖藕粉-

湖北的巴河、洪湖、蔡甸都是产藕的地区,自然也产藕粉。湖北的莲藕以巴河的九孔莲藕为代表,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蕲州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制作藕粉历史悠久,尤以莲花池九孔莲藕制作的藕粉为佳品。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莲藕捣浸澄粉服食轻身益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来蕲州巡视,在“杏花天”酒楼黄善祥以东门藕粉为主料制作的“消食健胃羹”深得张总督的赞许并赏银五两。

武汉特产袋装

购买推荐:中百仓储、武商量贩等各大商贩超市均有袋装产品

人均消费:20元/人

-老万成酸梅汤-

老万成酸梅汤是武汉百年老字号,是老武汉的人气饮品,始创于1910年,是由四个股东共同投资9000多大洋开办起来的。在当年的影响力赶超现在的星巴克。手艺延续至今,价格仍然实惠,6元就能买到超大一杯。

老万成的酸梅汤是自家熬制,扎扎实实地用酸梅制作,酸酸甜甜,清香扑鼻,口感柔顺。

武汉特产袋装

购买渠道:老万成酸梅汤店(汉口中山大道835号)

人均消费:酸梅汤6元/杯,酸梅膏29元/瓶

武汉特产袋装

-字绘武汉-

以城市文化为主题,字绘为切入点,采用最易懂的设计语言诠释城市元素文化符号,设计充满了艺术时尚感,风格清新,且充分展现人文景色的文创价值设计。

江汉关、司门口、黄鹤楼、昙华林、起义门……打开《字绘武汉》这本书,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武汉景点和文化地标的汉字名称,但仔细一看,各个汉字里另有一番洞天,每一个汉字都由相关景物、典故图案的绘画元素组成,这是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徐郑冰带领12名学生创作完成的创意书籍。

武汉特产袋装

专属APP,最新AR技术,动态3D纸上呈现,景观简介真人朗读,扫码聆听汉味民谣,全媒体呈现汉字里的武汉。

武汉特产袋装

购买渠道:物外书店、新华书店、电商平台

人均花费:88元/人

-剪纸-

武汉剪纸诞生于南北朝,流传至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其实是雕花加剪纸的工艺,剪纸艺人们以刀剪代笔,剪刻并施,在运转自如的双手下创造出神情逼真的作品。既有北派粗犷写意、又有南派精雕细刻的神韵。

武汉剪纸传承人沈松柏,是“江城八怪”之一,人称“漏洞百出花样怪”,他的背手剪和盲剪的绝活,让人称奇。

在“武汉礼物”网店,可以用照片定制剪纸,大约5个工作日就能收到剪纸传承人制作的成品。定制一幅剪纸全家福带回家,红火喜庆,又细腻别致,送给长辈别具心意。

武汉特产袋装

武汉特产袋装

购买渠道:微信搜索“武汉礼物”公众号,关注后可进入“武汉礼物”官方网店购买

人均花费:88元/人

-江陵仿古漆器-

武汉的江陵漆器自古有名,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楚国,当时的江陵即已成为最早开发漆器工艺的地区之一。现在漆器的制作工艺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江陵仿古漆器更是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艺术品。江陵仿古漆器以仿古生活用具类和仿古工艺品类为主,采用彩绘、贴金、嵌花等技艺,具有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古朴典雅、经久耐用等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

武汉特产袋装

-汉绣-

汉绣,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

作为武汉的传统手工艺,汉绣用针非常有特色,不同于四大名绣,它以“平金夹绣”为主,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

汉绣绣品中不乏精品,宣统元年(1909),武昌的彩霞绣品公司的绣画、美粹学社的绣字,曾获武汉劝业奖进会的一等奖;湘记绣局、王荣兴的绣品获四等奖。第二年,彩霞公司、美粹学社又获得南洋绣品赛会的一等金奖。1928年湖北省第一次国货展览会上,武昌的彩霞绣品公司和汉口广华绣铺的绣屏,一并获得特别奖。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五十年代末,汉绣大型挂壁“三棒鼓舞”、“闹莲湘”,被选送北京,挂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

武汉特产袋装

武汉特产袋装

人均花费:200元/人

-黄陂泥塑-

黄陂泥塑,湖北武汉地方传统手工艺品,武汉市黄陂区是中国的泥塑之乡,汉阳归元寺的五百罗汉和木兰山的神像就是它的代表作。黄陂李家集街道泥人王村是“黄陂泥塑”的发源地,依托“泥塑之乡”美誉而闻名遐迩。木兰云雾山有黄陂泥塑博物馆。

明清时期,湖北黄陂、孝感一带就流行民间泥塑,匠人们制作一些小的玩具和观赏品售卖,就是黄陂农民泥塑得以产生的传统基础。黄陂人傅中望、项金国、陈育村等人现在都成了当代中国著名的雕塑家。

武汉特产袋装

武汉特产袋装

人均花费:10元/人

除上以外,还有孝感米酒、快餐式热干面、藕圆、牛肉豆丝、油饼包烧麦、绢花、木雕船模、曾侯乙编钟摆件等各有风情的武汉特产,大家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慢慢探索尝试。

看完了这么多新奇的武汉特产,有没有哪样是你心动的呢,心动不如行动,快快购买放进行李箱里带回家吧!

东本友芝友武昌店—连续十年荣获全国十佳!

东本友芝友武昌店—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第一!

东风本田友芝友武昌店

东风本田友芝友中环店

(后湖和谐大道竹叶山中环汽车商贸城)

东风本田心誉二手车武汉友芝友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hubei/156063.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8日 下午6:15
下一篇 2024年3月8日 下午6: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