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特色植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成都糖画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成都糖画”俗称“倒糖饼儿”,是成都地区独特的一种民间工艺。成都糖画的历史悠久。2008年,成都糖画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成都糖画的保护很有特色。在这些会上,成都糖画协会反复宣传成都糖画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糖画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熔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成都的特色植物,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工艺特征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它是地道的民间画种,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之间,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无论庙会集市,还是公园名胜,随处都可见糖画小摊。最常见的“糖画”是平面糖画。除了平面画,手艺好的艺人还会在大理石板上将平面“零件”拼接出风格各异的立体画来,像极一件装饰品,令人不忍吃掉。若要做一个花篮,先用糖稀做个圆糖饼,再接着倒一个小一点的圆圈,利用两次糖稀的冷热不同,一提成都的特色植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成都糖画,立体的花篮筐底就出来了。再加提梁、花卉等,整个花篮不再是平面的糖画,而是立体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了。

成都糖画概貌

成都糖画”俗称“倒糖饼儿”,是成都地区独特的一种民间工艺。从民间艺术的角度来看,成都糖画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传统戏剧人物、花鸟鱼虫、神话故事、帝王将相、民俗市井等。成都糖画的历史悠久。据艺人们口述,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大概和唐朝诗人陈子昂“糖水相”的传说有关。但由于它属于民间杂技,在文献资料上很少被人提及。唯一有时间记载的是出现在清宣统年间傅崇矩编撰的《成都通览》一书中。书中提到“元旦日街市停贸易,关门闭户,只有小本营生者,专售小儿女之钱,如甘蔗……糖饼……花生……”。后来,此项技艺逐渐没落,艺人们为了生活,纷纷转行。2008年,成都糖画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成都的特色植物

成都糖画的保护模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成都糖画的保护很有特色。与其他非遗的单打独斗不同,它的保护一直依托于成都糖画协会。在成都糖画协会的带领下,艺人们组织了很多活动。成都糖画协会干1986年12月5日在东城区(今锦江区)成立。这是民间糖画艺术史上的一件大事。糖画艺人们最开始都是散兵游勇似的分散在街头巷尾。成都糖画虽深受大众欢迎,但没有引起社会关注。也没有人认为它有文化价值。成都糖画协会成立后,艺人们就有了组织。协会成立初期,只有55名会员,经过不懈努力,在上世纪90年代,会员人数已经扩大到百人以上,遍布成都及其周边。2成都糖画协会成立后就多次召集文化、新闻、园林、卫生、公安、城管等部门参加座谈会。在这些会上,成都糖画协会反复宣传成都糖画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最终得到了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当时的园林部门。成都当时的园林部分允许糖画艺人到公园摆摊设点,妥善了解决了艺人的经营问题。目前,协会拥有两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会员人数达百人以上。成都市糖画艺术协会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传习所。成都各大文化街区、公园、庙会、著名景点如宽窄巷子、锦里、杜甫草堂等都能见到糖画摊位。所有景点、公园的糖画摊子全由协会统一调配,对接企业。这种传承模式改变了艺人们单打独斗的局面,大家抱团传承,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但凡遇到重大节日,协会还会组织非遗艺人去参加展演活动。他们不仅在全国各地展示还走出国门,前往世界各地展演这项民间艺术,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成都的特色植物

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线性传播特性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目前各级政府虽已搭建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但民众都很陌生,参与度很低。要想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大众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就必须选取当下大众最喜欢的传播媒介。这是传统文化回归并走人大众视野的最好方式。成都糖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注重线下的保护,更要利用新媒体影像加强线上的推广和传播。

参考文献:

[1]傅崇矩成都通览[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

[2]锦江区民间糖画协会四川糖画[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

[3]户晓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实践范式[J].民族艺术,2017(4):48-57.

[4]杨铭铎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与路径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0(2):6-9.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chengdu/16737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4日 下午8:49
下一篇 2024年4月14日 下午8: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