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岭南特色建筑,岭南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三瑰宝”,国人旅游不能错过的地方!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龙母祖庙无论从建筑技艺、文化底蕴都堪称“古坛仅存”。禅城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祖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末,陈氏书院又以“古祠留芳”之名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

广东三大岭南瑰宝,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跟随我们一起去认识下吧 【肇庆悦城龙母祖庙】

广州岭南特色建筑

广州岭南特色建筑

龙母祖庙以神、绝、巧、灵著称于世。巧——龙母祖庙石雕、砖雕、木雕、陶雕等,建筑雕刻艺术巧奇天工。一块小方砖竟能雕刻出四、五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山门、香亭的蟠龙花岗石雕柱,广泛运用深雕和透雕工艺,使盘龙的口中“龙珠”还可滚动而拿不出来;庙内木雕、陶雕题材广,造工精、数量多、保存好,堪称小型雕刻艺术馆。

广州岭南特色建筑

龙母祖庙无论从建筑技艺、文化底蕴都堪称“古坛仅存”。灵——龙母祖庙“四海朝宗”,位居灵胜之地,前临西江,后靠雄竣的五龙山,青、黄旗山列于两旁拱卫,形环抱护珠之势,人称凤派龙势钟灵之地。有关龙母灵验的传说不少,马万祺有感龙母圣灵曾题诗:“久仰悦城龙母显,有求必应鉴公平。天机奥妙诚难测,国泰民安感圣灵。”

广州岭南特色建筑

德庆悦城龙母诞庙会活动,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具影响力广东县域民俗文化节庆”。从秦汉时期开始,历代皇帝对龙母均有封赐,有“荣膺十数朝,享祀二千载”之誉。现存的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建筑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重建。集砖、木、石雕、砖雕、陶塑、灰塑于一体,技艺精湛,独具匠心,享有“古坛仅存”之誉。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广州岭南特色建筑

两千多年来一直是龙的传人“四海朝宗”的圣地,无数海内外游客上香参观。由此而形成的悦城龙母诞,是岭南最具有影响力的民间庙会之一。“母仪龙德”的龙母精神,也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体现之一而在历代龙母诞中传承、弘扬。相传龙母乐善好施,有求必应,甚多游客来龙母祖庙,祈求龙母娘娘为自己带来好运、财运、福运、儿女运。

广州岭南特色建筑

【佛山祖庙】

广州岭南特色建筑

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祖庙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禅城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祖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岭南特色建筑

祖庙的正殿里庙内还陈设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70件30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铁器有大铁鼎、铁鼎、铁画等等。园内还陈列有石刻匾额,明、清时期的石兽、碑刻唐代“贞观二年”款棋字阳文“禅城”,石片旁的复制品。重新组合复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构件,大型铁铸武士立像广州岭南特色建筑,铁铸瑞兽、铁炮等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禅城高超的工艺技术。无怪乎广州岭南特色建筑,岭南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三瑰宝”,国人旅游不能错过的地方!,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广州岭南特色建筑

广州岭南特色建筑

【广州陈家祠】

广州岭南特色建筑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其建立主要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作为捐资的回报,这些陈氏宗族可以将其祖先牌位放到陈氏书院的神龛内供奉。

广州岭南特色建筑

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每座建筑之间以青云巷相隔,长廊相连,庭院穿插。厅堂轩昂,空间宽敞,廊庑秀美,庭院幽雅。 陈氏书院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在建筑构件上巧妙地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

其题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技艺精湛,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郭沫若先生曾赋诗称赞:“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1959年,人民政府把陈氏书院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研究、展出以广东地区为主兼及全国各地的历代民间工艺品。1988年国务院公布陈氏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岭南特色建筑

上世纪末,陈氏书院又以“古祠留芳”之名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

保留古村风貌 发展旅游经济 同步完善村落配套设施

广州市内“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小洲村将要开发成旅游胜地。而花灯会庙会等民俗也会得到保留。开发建设的同时还将兼顾村内原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村落的经济发展。

本报讯 (记者倪明 实习生吴丹)广州市内“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小洲村将要开发成旅游胜地。在昨日举行的广州规委会上,《小洲村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获全票通过,专家希望规划能在“交通、旅游开发、景观保护”等部分再做进一步梳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则希望规划实施部门“要负责落实”,称“管不好要追究你们责任”。

重点保护岭南水乡特色

昨日会上的《小洲村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中介绍,规划范围面积71.3公顷,重点规划范围面积18.5公顷。其保护对象包括物质性要素和非物质性要素,主要有万亩果园中的水网格局,独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风貌,极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筑继蚝壳屋等民居和龙舟文化、北帝庙文化等。重点保护体现“街-河-街”、“街-河-屋”、“屋-河-屋”三种临水空间特色的街道——拱北大街、登瀛大街、登瀛外街、细桥大街、新路大街等。同时,以拱北大街-东道大街-东庆大街-新路大街-新南大街-倚山大街-西园直街-细桥大街为骨架组织旅游及村内交通。

突出传统风貌景观点

按照规划,小洲村将形成“三区两轴四点”的传统风貌控制格局。三区包括华台山-入口景观风貌区、古码头-清代商业街景观风貌区、明清祠堂景观风貌区;两轴指沿河涌传统水乡风貌轴和传统街巷风貌轴;四点则分别指西溪简公祠、社巷24号蚝壳屋、西园三巷9号、河南洲大街12号等四个传统风貌景观点。

广州保存比较完整的具有岭南水乡特色

而水系规划则重点保护西江涌水系及沿岸的原生水网形态,形成围合的环状、通畅水网,保持保护区内河涌的水位。

其他规划控制的风貌要素包括古桥、古井、古码头和古树,以及主要牌坊、街巷门和石板路、华台山。设计单位选取简式大宗祠、天后宫和玉虚宫三处建筑做重点的测绘及保护复原设计,保持原真性,力求保存和恢复其原有风格、结构特点、构造材料特色和制作工艺水平。

灯会庙会进入旅游规划

在旅游发展规划方面,小洲村计划推出岭南水乡古寨游、果林生态游和岭南艺术游等旅游产品,和元月花灯会、北帝庙会、龙船会、佳果会和岭南艺术会等民俗风情活动相得益彰。为了更好配合旅游发展,小洲村计划恢复瀛古码头,增设停车场及码头,引进游船、电瓶车等环保交通工具;同时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点;设置旅游商业街、观演广场及中高档餐饮设施。规划还别出心裁设置了乡村旅馆及家庭旅社,让游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岭南水乡风土人情。

对此,专家廖志表示广州保存比较完整的具有岭南水乡特色,村落保护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保护,应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保护的主要是它的历史空间格局和景观风貌,需要改善的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景观及建筑单体内部的空间组织、设施条件等。而小洲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似乎更侧重于保护历史建筑,这是远远不够的,顺德“碧江村”模式对小洲村来说极具借鉴意义。

兼顾完善村落自身发展

不少专家认为,小洲村在做好对历史风貌地区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地恢复、适当地更新街区功能和开发地方旅游。但在做好旅游开发的同时,也应兼顾村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村落自身经济发展,同步完善各方面的配套设施,进行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更新。

据了解,现在的小洲村只有一南一北两个停车场,专家建议在保护古村落风貌的同时,要完善街区内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广州保存比较完整的具有岭南水乡特色,小洲村将成岭南水乡景区,“作为旅游地,总不能连停放自驾车和旅游大巴的地方都没有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beijing/137731.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5日 上午11:06
下一篇 2024年1月5日 上午11: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