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土特产,衡阳常宁:茶油飘香村庄美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常宁位于衡阳市西南,湘江中游南岸,是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也是“中国油茶之乡”“杉木楠竹之乡”。”在西岭镇平安村村民的眼中,茶花结果后的油茶籽是致富的“宝贝”。自古以来,常宁就特产油茶。据了解,2019年,西岭镇获批湖南省首批十大农业特色小镇“油茶特色小镇”;2020年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油茶正在成为西岭镇和常宁市走出湖南、走向全国的亮丽名片。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树源)凛冬时节,在衡阳常宁市西岭镇,朦胧烟雨笼罩着漫山遍野的洁白茶花;在当地古法榨油作坊,匠人们挥舞着榨柱一次次撞击木栓挤压油饼,清澈的茶油飘香满屋……今日,“巩固攻坚成果 迈向乡村振兴 ”重大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衡阳常宁,实地感受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依托驰名特产打造特色小镇

常宁位于衡阳市西南,湘江中游南岸,是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也是“中国油茶之乡”“杉木楠竹之乡”。常宁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常宁土特产,有南岭余脉大义山和塔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达16座。地处山区,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当地干部群众亟需破题。

“百亩茶山万斤油,又讨老婆又盖楼。”在西岭镇平安村村民的眼中,茶花结果后的油茶籽是致富的“宝贝”。该村党总支书记周法文说道,“在丰年时节,我们一亩油茶确实能产超过100斤茶油。民谣里的美好愿景,已经慢慢变现。”

自古以来,常宁就特产油茶。民间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娥皇女英悲泣不已,洒有女英泪水的楂木(油茶)结出了油果,造福了当地百姓。采籽、碾籽、蒸麸、踩饼、榨油……古法榨油流传至今已有千年,被誉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石。在平安村,仍然保留有传统榨坊和水车。周法文介绍,时至今日,常宁油茶企业都采用了效率更高的物理冷榨现代工艺,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工匠精神,仍然值得传承发扬。

在平安村村民广场,茶油制作的花生豆油饼、白沙烧饼香气扑鼻,无渣生姜、常宁七醋等乡村振兴农特产品也在此展销,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购买。通过接待游客、销售产品,村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大幅增加。

据了解,2019年,西岭镇获批湖南省首批十大农业特色小镇“油茶特色小镇”;2020年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2021年,西岭镇生产总值达8.9亿元,油茶产业产值就达到了7.1亿元。油茶产业每年带动旅游20万人/次,年增收达3000万元。油茶正在成为西岭镇和常宁市走出湖南、走向全国的亮丽名片。

推广厕所革命改善村居环境

在平安村村口,500年树龄的古樟树屹立长青。微风习习,小河奔腾而过,成群的鸭子顺流而下。空旷的地坪中央,屹立着理学宗师周敦颐的雕像。绿色宜居的环境常宁土特产,厚重淳朴的民风,交织成这个美丽的乡村。

说起常宁正在推行的厕所革命,平安村村民周运生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多年以来,他家和周边乡邻一直使用旱厕,“旱厕很简陋,夏天潮湿蚊子多,冬天冷风又容易刮进来,既不卫生,又不方便。”

如今,在政府主导和补助下,设备企业将化粪池统一运送至村里,组装填埋到位。周运生家楼上楼下两个厕所都安装了冲水箱,直接冲到化粪池里,干净又卫生。“旱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冲水的厕所。我们全家上厕所再也不用遇到尴尬的事了。”周运生感慨地说道。

2021年,常宁为农村改厕任务划定了“小目标”——新(改)建农村户厕20000座,新建农村公厕15座。今年来,常宁印发改厕政策明白卡30000万份,人居环境宣传画册500张,广泛宣传改厕的意义、好处;乡镇联村干部和村两委进湾入户,宣讲改厕的优惠政策,党员干部率先示范,带头改厕。同时,通过“村村响”广播和在重要路口、显眼位置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改厕氛围,引导农户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截至11月初,常宁已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4000余座。

“厕所革命”所承载的意义,要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宽广。干净整洁的厕所是文明的尺度,也是常宁美丽乡村发展的注脚。

(“巩固攻坚成果 迈向乡村振兴 ”系列报道之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2263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27日 上午10:04
下一篇 2023年5月27日 上午10: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 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缩减地区“数字鸿沟”贵州大山包景区,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全国多地依靠5G等科技手段,发展智慧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

  • […] 岵山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宋代大政治家、书法家蔡襄出任泉州太守时,曾到永春第一名山——乐山的“圣泉”为民祈雨。时值大、小暑时节,永春乡民采摘一串串红艳艳的乌叶荔枝请他品尝。生长在荔乡兴化府(今福建仙游县)的蔡太守,尝到乌叶荔枝,觉得其味较之兴化荔枝尤佳,且籽核比花生米还要细小(即所谓焦核);他又发现乌叶荔枝的树冠也比兴化名种“状元红”高大浓绿,不禁拍手叫好荔枝哪里特产,连声称赞。后来,蔡襄就把永春乌叶荔枝列为名种,载入他的专著《荔枝谱》。 明代时,在福建省当过礼部尚书的曹学全对岵山荔枝推崇备至,称道:“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 […]

  • […]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华侨大学桑梓树下支教团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于振兴乡村教育,努力为孩子们带去一个难忘的夏天,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让青春的花朵绽放在乡村的大地上。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