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特产 生姜热销 产业富民——凯里市旁海镇生姜产业发展记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凯里市旁海镇生姜产业发展记旁海生姜(凯里生姜)尤其如此。2013年11月由旁海镇贤鑫生姜合作社成功注册“旁海生姜”原产地商标;2017年凯里市旁海生姜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19年,旁海镇政府已与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及凯里市科技服务中心签订《凯里市农特产品品牌培育及产业化应用研究项目实施合作协议》。

生姜热销 产业富民

—— 凯里市旁海镇生姜产业发展记

李茂奎 胡静

近年来,凯里市大力发展酸汤产业,作为酸汤饮食原辅料的生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生姜既为酸汤饮食增色添香,也为酸汤产业增色添香。旁海生姜(凯里生姜)尤其如此。

透过刺眼的阳光,我们仍可看见山坡上那一片绿。那一片绿是一块生姜地。

夏末秋初的一天,热日高照,我和旁海镇党政办的小胡一行,来到旁海镇白云村一个叫别谷的山坡,这是生姜种植大户杨世英的生姜种植示范基地。杨世英是黄平县谷陇人,嫁到凯里市湾溪街道岩头河村,作为种植大户被镇里引进到此种生姜。

基地此前是荒山,2019年,杨世英把50多户村民的荒山流转,开荒种姜。现在,我们看到,基地有生姜、蔬菜、蜂糖李、桃子等。基地占地面积200亩,其中:生姜种植60亩,高粱种植50亩,蜂糖李种植30亩,桃子种植20亩,板栗种植40亩,蜂糖李、桃子、板栗套种蔬菜共计65亩。生姜与果树套种,我们此行的目的是看生姜生产,目光集中在那生姜上。由于今年干旱少雨,杨世英花了5000多元,买来水管,对地里的生姜进行滴管。

为了确保生姜生产,基地2021年与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旁海镇农业服务中心合作,全力打造60亩凯里生姜绿色高效种植核心示范基地,同时在基地内建5亩凯里生姜姜瘟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试验田,在试验点系统开展危害凯里生姜的姜瘟病、叶斑病、姜螟、根腐病、根结线虫、小地老虎等病虫害种类发生现状及规律的调查,为凯里生姜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估计一亩收2000公斤,一亩可收入两万元。” 杨世英说,“平时每天有十多个村民在基地里劳动,忙的时候一天有40多人,他们每天都有一定的收入。”

这只是旁海镇生姜生产种植的一个场景。

旁海镇位于凯里市东北部,辖区面积9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82亩,总人口7381户33714人,70%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生姜产业是旁海镇的主导产业,旁海生姜的种植可追溯到清末时期,100多年的种植历史,群众积攒了丰富的生姜种植经验,素有“姜村蒜寨”之称。旁海全镇21个行政村群众均乐于种植生姜,生姜销售收入已成为旁海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为进一步扩大生姜种植面积,旁海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户发展生姜产业,积极推广生姜规范化栽培技术,从而实现农业增效、产业增产、农民增收。先后于2013年在水珠村实施示范种植基地300亩;2014年在翁省村实施500亩种植示范基地;2015年、2016年在水珠、基博、翁省、青杠等村或自然寨连片实施示范种植基地1000亩;2017年在全镇13个大行政村实施“姜村蒜寨”产业扶贫项目;2018年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一减四增”产业扶持及500亩生姜种植产业扶贫项目,有效调动了旁海镇姜农从事生姜种植的积极性,通过示范基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及政策扶持的引导和扶贫项目的实施,旁海镇生姜种植面积常年在5000亩以上,据初步统计近两年旁海镇种植生姜的农户有3300余户,约占全镇总户数的三分之一。

2019年旁海镇着力在基博村实施220亩生姜科技示范种植项目及在全镇贫困户实施600亩生姜种植产业扶贫项目,据初步统计旁海镇2019年生姜种植面积约5210亩,按照亩产2000公斤,每公斤5元计算,亩均产值1万元,总产值达5210万元。

今年以来,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旁海镇将蔬菜产业聚焦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目标上来,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高标准升级原有蔬菜基地,高起点规划新建蔬菜基地,以生姜、辣椒、西红柿、大蒜、白菜、茄子、苦瓜、丝瓜、黄瓜、菜豆、菜薹、花菜、甘蓝、莴笋等大宗蔬菜单品为主导,不断扩大保供蔬菜基地的种植规模和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高质量推进蔬菜产业的发展,竭力引导群众扩大各类精细蔬菜种植,强力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确保全镇本年度蔬菜采收面积增到1.7万亩以上,收获产量2.4万吨以上,实现产值6500万元以上。今年以来,旁海大力推进生姜主导产业的发展,积极申报上级《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与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合作,在白云村别谷全力打造100亩凯里生姜绿色高效种植核心示范基地,借助生姜基地建设拟编制完成凯里生姜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标准,通过凯里生姜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示范,使项目区生姜产量每亩达1500公斤,亩均增产10%以上,同时在基地内建5亩凯里生姜姜瘟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试验田,在试验点系统开展危害凯里生姜的姜瘟病、叶斑病、姜螟、根腐病、根结线虫、小地老虎等病虫害种类发生现状及规律的调查,为凯里生姜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基础依据。目前,全镇生姜种植面积达5000亩。

截至目前,旁海镇累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3914.5亩,占种植任务数的81.85%;累计完成销售产量1.992万吨,占销售产量任务数的83%;完成销售产值5375.5万元,占销售总产值任务数的82.7%。而其中,生姜占了大部分。

旁海生姜产量不断增长,旁海镇把生姜的提质增效提到重要位置。

近年来,旁海镇党委、政府竭力推动生姜产业的升级发展,积极邀请上级科研院所农技专家到旁海镇协助攻坚“姜瘟病”制约旁海生姜产业扩大发展主要因素,积极申请上级科技经费开展科技示范种植,辐射带动群众科技种植生姜,提升生姜品质。2013年11月由旁海镇贤鑫生姜合作社成功注册“旁海生姜”原产地商标;2017年凯里市旁海生姜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19年,旁海镇政府已与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及凯里市科技服务中心签订《凯里市农特产品品牌培育及产业化应用研究项目实施合作协议》。做好生姜产业的发展规划,编制了《旁海镇生姜产业发展规划》,突出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等内容,为生姜产业提供发展蓝图;编制《旁海镇主导产业“生姜”品牌战略规划》,具体从品牌识别、品牌策略、品牌传播等方面对旁海生姜品牌进行策划,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强化生姜的品牌引领,好生姜“三品一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省农产品名优品牌的认证与创建。全力抓好“旁海生姜”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工作,重点提升“旁海生姜”品牌价值。积极参加中国姜博会展销,提高旁海生姜知名度。

2019年开始,旁海镇积极将旁海生姜以“凯里生姜”的名义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凯里生姜”生产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间,是凯里地区种植时间最长、性状表现极为优良的地方特色蔬菜品种。据清平县志记载,清平县(今凯里市)物产主要有姜、蒜等,是“凯里生姜”迄今为止见诸史料最久远的印证。凯里市志记载,“凯里市种植蔬菜历史悠久,有特色的蔬菜是生姜、大蒜、辣椒和生姜”;“凯里生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是凯里市知名地方特产,入选了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是生姜的一个珍稀品种,在省内外均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独特的地域产品品质特性,凯里生姜主产区旁海镇历来便有“姜村蒜寨”的美誉,是凯里市生产生姜的核心地区。

“凯里生姜”地域保护范围为:凯里市旁海镇现辖旁海村、大堡村、大丰村、朵基村、基博村、王银村、翁省村、水珠村、旧寨村、水寨村、笔香村、青杠村、大溪村、屯寨村、白银村、卡房村、两河村、联巩村、中甲村、岔河村、猴场村。东至旁海镇两河村,南至旁海镇白银村,西至旁海镇旧寨村,北至旁海镇大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9‘46“-108。05’16”,北纬26。39‘15“-26。45’46”。生产规模800公顷,年产量2.1万吨。

它有独特自然生态环境, “凯里生姜”产地位于凯里市旁海镇,处于清水江及重安江流域沿岸,平均海拔877米,山地和低山丘陵地貌显著,产区耕地主要为白云质石灰土、土层深厚(60厘米以上),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要求,有机质含量3%~5%,全氮1~2g/kg,有效磷15~20mg/kg,速效钾100~200mg/kg,PH值6.5~7.5,良好的土壤地质条件为“凯里生姜” 的生长供了丰富、天然的矿物质和有机营养,这是“凯里生姜”品质优良的首要条件。

“凯里生姜”产区山峦重叠、谷峡沟深,落差大,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清水江及重安江水系,河流径流总量20.15亿m3,背山面水,水资源丰富。产地灌溉用水多来自白云质石灰岩岩溶泉水,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农田灌溉水质要求,丰富的水资源为“凯里生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凯里生姜”产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最高海拔1222.6m,最低海拔532m,平均海拔877m,年均气温15.5℃,积温2581~3295℃,年均日照1195h,年均降水量,无霜期291d,产地内无大型工矿企业,大气清新无污染,质量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种植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因群山迭起形成切割深度,昼夜温差大,小气候立体分布明显,从而形成了“凯里生姜”独特的品质。

“凯里生姜”有其特定生产方式。“凯里生姜”栽种区通常选择海拔为600~900m的区域内,远离城区、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产地周围5km,主导风向的上风向20km内无工矿污染源,水源充沛,排灌方便,土壤肥力较高,光照充足的地块。

凯里生姜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人民长期自留优选的地方优良品种,根茎淡黄色凯里特产,芽淡红色,节间矮缩,肉质致密,味辣,品质佳。

村民常常选用辛香味浓、适应性强、自身品质较好、抗病力强的地方品种。

一般都为露地净田种植和农膜全田覆盖种植方式,不套种其他作物,平畦栽培,开十字沟和边沟,姜种每亩用量为150~250公斤,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每亩施基肥以上,全部采用腐熟的农家肥。

凯里生姜种植从清末民初开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并保持常规品种种植即原生品种种植至今,由于抗逆性强、耐贫瘠、丰产性好、栽培管理容易,品质好,在解放前便已有小规模化种植的趋势,以后逐年逐步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凯里生姜”开始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凯里市旁海镇岔河、水珠、翁项和旧寨等村为核心区主栽生姜,由于品质优良凯里特产,产品供不应求,曾有30多吨出口远销新加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逐步扩展到凯里市湾水镇、湾溪街道、黄平县谷陇镇等周边乡镇,产业初呈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到2000年以后,“凯里生姜”已经成了凯里市蔬菜生产中的一个大产业。常年种植面积8000亩至10000亩,2013年凯里生姜获得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和注册了“旁海”生姜商标。2018年,凯里生姜种植面积已达800公顷(12000亩),辐射全市17个乡镇(街道),在核心区,旁海镇还成立凯里生姜种植协会,由协会统一制定相应“凯里生姜”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并由协会负责生产资料供应,全部实行标准化种植,使用农家肥、有机肥和传统手工栽培采收整理,既保证了“凯里生姜”良好的外观,又保证了产品的优良品质,使“凯里生姜”身价倍增,产品远销都匀、贵阳等大中城市。目前,凯里市从事生姜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10余家。“凯里生姜”已经成为凯里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蔬菜产业。

2020年,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凯里生姜”的样本采样、品质检验,省农业专家组的评估等和国家农业农村部专家组的技术规程答辩, “凯里生姜”终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因2020年“凯里生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成功申报,今年全镇的生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为保护“凯里生姜”地理标志提供有力保障。

“生姜成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村民的积极性更高了,村里年纪大的、因要带孩子不能外出务工的,在家的都种生姜,基本上是全民种姜,村里种有200多亩。”旁海镇翁项村村支书潘飞说,“在缺地少土的情况下,我自己种了5亩生姜。”

凯里特产

凯里特产

凯里特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18778.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17日 上午10:17
下一篇 2023年5月17日 上午10: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 有许多学生和家长估计对农业大学多少会带有误解和偏见,因为说到农业,家长会觉得就是研究种地种菜种花,没什么发展前途,但其实要做好“农业”可是一门大学问。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而且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专业越来越多,就业前景一直都很不错,那就跟上小编的步伐一起看看华中农业大学怎么样吧!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