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皮特产 餐饮人生|王志强:半生成就面点王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李德才擅长面点,尤其是做得一手好包子,是京城小有名声的“包子李”。李师傅对于学徒要求特别严格,王志强就从最基本的北方面点学起,比如包包子、包饺子、炸春卷等。“面果儿”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每个馅心都不一样。目前,王志强还在研发一套蔬菜造型面点,比如洋白菜、柿子椒等,做成咸馅的。我做面点有52年了,我告诉徒弟,你要做什么东西,你必须买一个来,三番五次地看,琢磨透了才能做得像。

【王志强语录】

关于创新

做面点最重要的是积累经验,创新必须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关于学习

人家做的好就是真的好,就得不耻下问,这才能进步。

采访|江梅娟

摄影|张洋

王志强北京人,生于1948年。中国烹饪大师,国家一级评委,高级裁判员,人称“京城面点大王”和“面点王”。1964年在北京前门饭店入行并一直工作到退休,2011年进入北京玉林胜利餐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玉林餐饮)担任面点技术总监。

春卷皮特产

初识王志强大师,是从他的最新力作“面果儿”开始的。在今年的“中以名厨美食文化交流会”,形象栩栩如生、各得其味的中式面点“面果儿”不仅让让远道而来的以色列大厨惊叹连连,也让人看到了他对于面食的那颗拳拳赤子之心。

生于1948年的王志强笑称自己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从16岁参加工作,到如今五十余年过去了,他一直从事白案工作,因为精湛的技艺和新意频出的创意,被人们尊称为“京城面点大王”和“面点王”。虽年近古稀,但他仍然心心念念地要把中式面点的优良技艺传承下去,一直呼吁行业要重视面点,并致力于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初入白案勤学做

1964年,16岁的王志强进入北京前门饭店参加工作。前门饭店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饭店之一,与民族饭店、新侨饭店等齐名。初入大饭店,“头顶宫灯、脚踩地毯”的环境让他十分新奇,而师父李德才的技艺也让他大开眼界。

李德才擅长面点,尤其是做得一手好包子,是京城小有名声的“包子李”。李师傅对于学徒要求特别严格,王志强就从最基本的北方面点学起,比如包包子、包饺子、炸春卷等。“过去我们学徒特别难,徒弟们都要千方百计地偷学。师父那会儿都不怎么愿意教,我们要眼睛多看,手特别勤,嘴还得勤问。勤看勤学。你看师父要做什么,比如他下一步要拿这个碗,你必须把这个碗拿到他前头。只要他要干什么,你都想在他前头,他就觉得这孩子不错,有眼力见儿。每天早来晚走,早上打扫好卫生,再把师父的茶水、工具都准备好,师父觉得这孩子好,才愿意教你。”

虽然学得不容易,但王志强还是靠着自己的勤学苦练,把包子包得颇似师父的手法。师父看他有点上手了,就让他专门负责包包子。“我特高兴,觉得师父能看上咱包的,越练不是越好嘛。”

学徒中最让王志强记忆深刻的就是打春卷皮。一斤面七两水的比例,和成的面团特别稀,一摊就是一张薄皮。看师父打得特别好,但是自己学起来真是磨人。过去烧的是硬块煤,不能调大小火,铛子特别烫,按的过程中很容易烫到手。他犹犹豫豫地不敢把手伸下去,师父在旁边看着他,“啪”地一下就把他的手按铛子上了。他被烫了一下,赶紧把面团抓起来,还真把春卷皮抓起来了。“师父这一按看着挺狠,其实是把你教会了。咱再练就知道怎么使劲了。”从此以后,逢宴会有春卷,他都要负责,并逐渐掌握了面点制作的关键技艺。

春卷皮特产

玉翠蒸饺

创新面点 亮点频出

20世纪70年代,前门饭店经常接待来自国内外的宴席活动,已成为师父得力助手的王志强,经常被委以重任参与宴席上的面点设计与制作。

1971年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在北京举行,大赛组委会入驻前门饭店。王志强要为开幕式后的晚宴制作面点。他想到当年的“乒乓球外交”,就用蛋糕做了乒乓球拍,上面有大会的会徽“双A”,而球拍上的胶粒是用琼脂做的。但是要做乒乓球时,他却犯了难。因为乒乓球如果拿面做,蒸完就不容易立体,试了好多种办法还是不成功。最后还是师父提醒:可以用山药。将山药去皮蒸熟,压成泥,裹上馅心,制成圆形,还刻了一个小圆,中间用细牙签点上“红双喜”的字样,正是国人熟悉的“国球”模样。多年后回忆往事,他还是感慨道:“永远都忘不了老师父的指点。”

“咱越创越觉得有意思,你搞面点就要想面点的事。”王志强创新面点的热情自此愈发浓郁,而且紧随时代潮流,每逢国内有重大事件发生,他都能推出新作。中美两国开展“熊猫外交”,他就做了个熊猫戏竹的起酥点心,黑的地方粘上黑芝麻;中国科考队员第一次登上南极,他做了冰山企鹅。

在面点创新上,王志强一直推崇“做面点最重要的是积累经验,创新必须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一年街上女士的挂件和头饰都是葵花,他就做了一组葵花造型的点心;而曾经风靡各大比赛的“小鸡出壳”、“笔墨纸砚”、“金钱元宝”等造型点心,也都是他创新的。

春卷皮特产

面果儿

潜心十年打造“面果儿”

一盘透明的水晶盘端上来,橙子、杨桃、苹果、柿子、香梨、石榴、桃子、柠檬等水果带着露水,咬开一看,却发现这不是水果却胜似水果。这就是王志强潜心十年研发而成的“面果儿”。“岁数大了,我老想给面点事业留点念想。”

十年前,王志强就开始试验做“面果儿”。“咱们国家的面点就是以蒸煮为基础,我就想在有生之年,用低温的蒸法成熟,而不是用高温的油炸、烘焙,一定要用咱们最传统的技艺做一组作品。”

一开始是用澄面,澄面的可塑性强,捏什么像什么,但他想挑战一下发面,但真要拿发面做,难度很大。因为发面的伸缩性很大,在饧发过程中就很容易变形,蒸制时也不容易保持立体的形状。为此,王志强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采用了立体的蒸制方法,将“面果儿”用架子和钎子支起来,在半空中蒸。

除了立体的造型,“面果儿”外形和质感也非常逼真,种种细节都堪称完美:卷曲的柿子蒂,橙子和柠檬粗糙的纹理,香梨表面红黄两色的渐变,甚至连果蒂里都带着白芯。

为了保证“面果儿”的营养,所有的颜色都提取自果蔬,不用任何食用色素。每一种颜色他都反复试验了多次,力求达到自然真实的效果。石榴和桃子的红色是用红菜头提炼的,遇热就容易挥发,都需要蒸制成熟以后才喷上。

“面果儿”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每个馅心都不一样。苹果的馅心是用苹果粒做的,因此,苹果吃起来就有苹果的味道。石榴可以吃出石榴籽的感觉,但其实并不是拿石榴籽做的,而是将煮熟的薏米用红曲米浸泡上色。

目前,王志强已经将“面果儿”的制作形成一套固定流程春卷皮特产,每次都由他指导两位徒弟一起做。由于成本高,比如两大根胡萝卜榨出的汁最多只能做两个橙子,加上制作工艺繁复,目前“面果儿”还是小批量生产,而且最多每周供应一次。

目前,王志强还在研发一套蔬菜造型面点,比如洋白菜、柿子椒等,做成咸馅的。他说,“今后就想在蒸煮面食方面,用中国烹饪的特长,发展特色产品。”

提携后辈

“到哪儿都不能糊弄,甭管你在哪家企业。我们到这来,就一心想把这搞好。”自2011年加入玉林餐饮担任面点技术总监,责任心很强的王志强前几年天天驻店紧盯出品,将玉林餐饮的面点品种丰富到三十多种。“我就想一定要让客人有多种选择,不爱吃这种,可以吃那种。虽然厨师忙一点,但是客人有更多选择。”

除了在企业任职,王志强还在社会上担任不少社会职务,比如国内职业技能比赛的命题人、各大烹饪赛事的评委、北京昌平区职业技术学校的顾问等。他指导的学生总能凭借独特的创意在大赛上斩获大奖,比如以宫灯、啤酒桶、大鼓等造型的点心。他对学生们说:“你只有不嚼别人的东西,一定要有自己的新东西,才能拿到奖。”

王志强收了近三十位徒弟,说到徒弟的种种成就,他的语气里掩藏不住自己的自豪感。但对于餐饮业内面点人才缺少的现状,他也表示了担忧。“面点这块春卷皮特产,我一直呼吁要重视起来,而且要实实在在地教孩子们一些技艺,不能把老的传统丢了。所以我要管好这些徒弟,我们经常聚,搞一些研讨,交流一些经验,谁有什么新东西,大家一起学习;谁要参加比赛,大家都来帮忙出谋划策。我很自豪的说,这个团体真不错,大家都抱着一条心学习。”

在创新的道路上,王志强表示他仍然会继续前行。“按咱们这岁数,就想把下一代带好。自己本身也想多研究些新东西,中西结合的东西也该有一点,用现在的新原料、新技术,做一些新的东西。当然一定要把咱们的传统继承下去,教给下一代,怎么也不能让他们把老祖宗的东西忘掉?再创也不能创得不像样。”

春卷皮特产

Q&A

Q:您在创新方面有什么心得?

A:每次要想出什么新东西,我都想把它画出来。有时候夜里突然想起来,非记不可,我都要爬起来记下来。有个徒弟做了一个柿子,是用起酥做的,但老觉得不饱满,这柿子要跟什么结合起来呢?我突然想起来有一次在一家饭店吃饭,他们的筷子架是如意形状的,就画了一个糖艺的如意,绿色的如意托着黄色的柿子,还有个大弥勒佛,就叫“柿柿如意”,后来拿奖了。平时有什么新的东西,一是要多留意,二是把它拍下来。原先没有这条件,只能拿笔画画。现在可以拍照,就是一个小资料。

Q:您对徒弟有什么要求吗?

A:勤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我做面点有52年了,我告诉徒弟,你要做什么东西,你必须买一个来,三番五次地看,琢磨透了才能做得像。我到哪儿看见好东西都留下来,今后才能琢磨。留的资料越多,你才能创造得越丰富。不仅要多观察,还要不耻下问。每次大赛当评委不代表你全会。别人有的东西你不懂,你可以请上来,不管他多大岁数,恭恭敬敬地问人家:这个东西您到底怎么做的?你不能特傲气,傲气什么?人家做的好就是真的好,就得不耻下问,这才能进步。

王志强作品选

春卷皮特产

榴莲酥

原料:油酥面团,水油面团,榴莲馅,香菜梗。

制法:将水油面团擀平,包入油酥面团,按平,擀成长方片,折三折,擀成片,卷起长条,下剂子,包入榴莲馅,制成筒形,用剪刀交叉剪出榴莲形,入烤箱以180℃烤15分钟,走菜时入六七成热油炸至上色,捞起沥油,装盘,点缀香菜梗即可。

点评:形态逼真,榴莲味浓。

春卷皮特产

烤银丝卷

原料:高筋面粉,白糖,酵母,泡打粉,色拉油。

制法:将高筋面粉、白糖、酵母、泡打粉揉成面团,取一部分抻成细条,放在案板上,刷色拉油,拢在一起,切成6厘米长的小段备用;取另外一部分面团,下剂子,擀成腰圆的皮,放上细条段,把两边面团往上翻,再卷起,在底部收口,饧发15分钟左右,上笼蒸15分钟~20分钟,取出,走菜时入烤箱烤至表皮上色即可。

点评:一块面团兼制皮馅,口感迥异,先蒸后烤,皮色金黄,银丝洁白连绵、松软香甜。

中国烹饪杂志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餐饮杂志,创刊于1980年,发行遍及海内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1437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8日 下午12:09
下一篇 2023年5月8日 下午12: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