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的特产 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1875年对外开放的辛辛那提动物园是美国第二古老的动物园,仅比“老大哥”费城动物园晚开放14个月。辛辛那提动物园展出的动物超过500种,其中有不少珍稀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辛辛那提动物园爬行动物馆为一座新摩尔式建筑馆中还展出了少量两栖动物,特产于美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美国大鲵便是其中之一。辛辛那提动物园中有一个展馆内全是爬行动物,这便是名字颇为霸气的“龙!

北美洲的特产

北美洲的特产

龟壳形态独特的印度星斑陆龟、只有前肢且终生拥有外鳃的巨鳗螈、能在水面飞奔的绿双冠蜥、现生体形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这些形态各异、来自全球各地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以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为家。

1875年对外开放的辛辛那提动物园是美国第二古老的动物园,仅比“老大哥”费城动物园晚开放14个月。辛辛那提动物园展出的动物超过500种,其中有不少珍稀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01

爬行动物掠影

爬行动物馆是一座红顶的新摩尔式建筑(19世纪欧洲和美洲建筑师采用的一种伊斯兰复兴建筑风格),落成于1875年,是美国各动物园中现存最古老的馆舍,已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

北美洲的特产

辛辛那提动物园爬行动物馆为一座新摩尔式建筑

爬行动物馆中央为展出扬子鳄的水池,周边的一个展箱中住着印度星斑陆龟。其龟壳的背甲底色为暗褐色,不少盾甲中心有黄斑,黄斑四周还有多条辐射状黄色条纹,似太阳光芒。

印度星斑陆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较干旱地区,背甲上对比鲜明的黄褐色据说是它们在原生环境中的保护色。印度星斑陆龟几乎只在陆地上活动,它们的背甲高高耸起,这显然不是适应游泳的特征。但它们若被翻得底朝天,不需四肢和头部太多配合,便能翻正身体。

北美洲的特产

印度星斑陆龟

2006年,匈牙利科学家发明了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和一个非稳定平衡点的均质物体——冈布茨。这是一个均质的“不倒翁”,外形和印度星斑陆龟的龟壳有些相似。实际上,科学家在发明冈布茨的过程中仔细研究过这种龟壳。

另一个较大的展箱里混养着东部菱背响尾蛇等美国本土蛇。展箱的背景画中绘有以长叶松为优势种的疏林,这里展示的是美国东南部的亚热带长叶松疏林生境。

一条特产于美国东南部的东部菱背响尾蛇盘绕在玻璃旁,三角形的脑袋和背部深色的菱形斑纹清晰可见。虽然外貌算不上出众,东部菱背响尾蛇却有着数项“桂冠”:它既是北美洲最重的毒蛇,也是已知体形最大的响尾蛇。1946年捕获的一条长2.4米、重15.4千克。

响尾蛇是对蝰科蝮亚科响尾蛇属和侏儒响尾蛇属的统称,它们特产于美洲地区。响尾蛇可以快速摆动尾部的尾环,发出独特的声响。其尾环的主要成分与人类的毛发相同,都为角蛋白。

北美洲的特产

全球体形最大的响尾蛇:东部菱背响尾蛇

馆中还展出了少量两栖动物,特产于美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美国大鲵便是其中之一。它体长40多厘米,浑身灰褐色,头部扁平,眼睛较小,身体两侧具灰白色疣粒,体侧具有明显的皮肤褶皱。乍看之下,它和我们熟悉的中国大鲵颇为相似,两者都喜欢生活在水体洁净、含氧量高的河流溪涧中,而且两者都是食肉动物。

北美洲的特产

美国大鲵

为何远隔万里的美国大鲵和中国大鲵在形态和习性等方面高度相似呢?原来它们都是隐鳃鲵科的成员。现生隐鳃鲵科共有2属:包含日本大鲵和中国大鲵的大鲵属,以及仅含美国大鲵1种的隐鳃鲵属。这3种隐鳃鲵中,中国大鲵的体形最大,体长可达1.8米,也是现生体形最大的两栖动物;美国大鲵体长一般不超过75厘米,体重1.5~2.5千克北美洲的特产,是三者中体形最小的。三种隐鳃鲵科动物间断分布于东亚和北美地区,是生物地理学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范例。

02

“海牛泉”:遇见佛罗里达的本土动物

爬行动物馆中的动物来自全球各地,而“海牛泉”是以美国东南部的佛罗里达州为地理主题的展馆。这里既有佛罗里达州的本土动物,也不乏外来种。

一个水族箱中,一条形似鳗鱼的动物在石块间缓缓地移动着灰褐色的光滑腰身。最初它只露出了身体后半段,让我误以为这是一条鱼。可过了一会儿,一个较扁的脑袋露了出来,脑袋后还有3对树枝状的外鳃,鳃后是其细弱的前肢,原来这是一种独特的两栖纲有尾目动物:巨鳗螈。

北美洲的特产

终生有外鳃的巨鳗螈

两栖动物分为3个目:有尾目、无尾目和蚓螈目。其中,有尾目(如蝾螈)和无尾目(如蛙类)绝大多数种类的成体具有四肢,蚓螈目的成体没有四肢。像巨鳗螈这样成体仅有前肢,没有后肢的种类是很少见的。

巨鳗螈不仅缺乏后肢,骨盆也完全消失。其独特之处还不止于此,有尾目动物的幼体有外鳃,但绝大部分种在变态过程中外鳃消失,成体主要靠肺和皮肤呼吸;而巨鳗螈终生具有外鳃,这是一种幼态成熟现象。

巨鳗螈特产于美国东南部,体长可近1米,体重达1千克,是北美洲体形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巨鳗螈隶属鳗螈科鳗螈属,该属共有3个现生种,它们均特产于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东北部,是颇具北美洲特色的一类两栖动物。

在另一个水族箱里,一只绿双冠蜥一动不动地趴在树枝上。绿双冠蜥原产中美洲,分布区自洪都拉斯东部延伸到巴拿马西部。其身长可超过90厘米,成年雄蜥的脑后有2片头冠,背部和尾部上方还各有一帆状突起。由于外形颇“酷”,它们也常被当作宠物饲养。佛罗里达州的气候较为温暖,南部为美国本土少有的热带地区北美洲的特产,那些逃逸和被放生的绿双冠蜥便在这里扎下根,成为外来物种。

北美洲的特产

会“水上漂”的绿双冠蜥

绿双冠蜥最值得称道的便是它们的“水上漂”功夫:借助后足和尾巴的支撑,可以在水面快速奔跑数米远。绿双冠蜥的趾间并没有蹼,为何有这般好身手?原来它们后足发达,脚掌大,脚趾长,脚趾边缘的鳞片还特化扩大,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加上步速快、体重轻,能“水上漂”也就不足为奇了。

绿双冠蜥隶属冠蜥科冠蜥属,该属的分布区北至墨西哥南部,南至南美洲北部,共有4种,都能“水上漂”。放眼偌大的爬行纲,除冠蜥属外,也只有鬣蜥科帆蜥属和少数几种安乐蜥科动物有“水上漂”的本领了。

03

“龙!”:巨蜥属专类展馆

辛辛那提动物园中有一个展馆内全是爬行动物,这便是名字颇为霸气的“龙!”展馆,展出了刺尾巨蜥、黄头巨蜥、绿树巨蜥和科莫多巨蜥共4种巨蜥科巨蜥属动物。

现生巨蜥属已知79种,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大多数在地面活动,少数种营树栖或半水栖。现生巨蜥属体形差异较大,体形小的体长仅20厘米左右,体形最大的科莫多巨蜥体长可达3米。而已灭绝的古巨蜥体长可超7米,是更新世澳大利亚巨型动物群的一员,已知最年轻的古巨蜥化石约有5万年的历史。巨蜥属动物虽然体形差异较大,但都长颈长尾、四肢强健且爪尖利。

绿树巨蜥体长75~100厘米,为体形中等的树栖性巨蜥。它们身材较瘦,有利于在细弱的树枝间活动;浑身翠绿则便于在树叶中隐蔽。绿树巨蜥与另外8种树栖性巨蜥的亲缘关系很近,都分布在莱德克线(传统动物地理分区里东洋界和大洋洲界的分界线)以东的新几内亚岛、托雷斯海峡群岛和邻近岛屿上,但分布区互不重叠。有观点认为,分布区内缺乏真兽亚纲的大型食肉动物(如狮、虎、熊等)是9个巨蜥近缘种得以形成的因素之一。

北美洲的特产

浑身翠绿的绿树巨蜥

和绿树巨蜥相比,体长80~120厘米的黄头巨蜥的体形就壮硕多了。黄头巨蜥黄色和黑色的鳞片错杂排列,尾部有较明显的黑斑,头部的鳞片几乎全为黄色。从形态上看,黄头巨蜥和分布较广的红树巨蜥很相似,但黄头巨蜥直到1997年才被作为新种发表。

直到现在动物学家对黄头巨蜥分布范围和生境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一般认为它们可能特产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群岛,在邦盖群岛可能也有分布。圈养的黄头巨蜥展现出卓越的游泳和潜水本领,据此可以推断它们的生境中不乏水体。

北美洲的特产

“新人”黄头巨蜥

“龙!”展馆的主角是一条名为胡多(Hudo)的雄性科莫多巨蜥。它体长约2米,独占一间大展室。成年科莫多巨蜥体长可达3米,体重达70千克,又被称为“科莫多龙”,是现生体形最大的蜥蜴。

北美洲的特产

科莫多巨蜥“胡多”

它们性情凶猛、动作敏捷,主要以腐肉为食,也捕食无脊椎动物、鸟和哺乳动物,偶尔也袭击人类,是当地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科莫多巨蜥为易危种,野生种如今仅见于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岛和邻近岛屿。

北美洲的特产

科莫多巨蜥“胡多”

科莫多巨蜥为何体量惊人?生物学家曾认为它们生活的岛屿上缺乏其他大型食肉哺乳动物,因此科莫多巨蜥便独占顶级消费者的生态位,体形得以变大。这种现象被称为“岛屿巨型化”。不过,一项发表于2009年的研究提出了另一种观点:科莫多巨蜥的祖先和已灭绝的古巨蜥等亲缘关系较近,都是体形巨大,但由于人类猎杀等因素,这一支的绝大多数种类灭绝了,科莫多巨蜥是该类动物遗存至今的唯一代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1218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2日 下午3:05
下一篇 2023年5月2日 下午3: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