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印尼华侨村,海南周刊 | 印尼归侨王春晖:少小离家老大回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他发现千岛之国印尼,不少地方都有海南人,陌生的环境中让他也感受到乡情。王春晖以侨领的身份奔赴万隆,参与了华侨华人的重要活动,并被周总理接见。周总理向印尼华侨介绍了中国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鼓励华侨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子孙回国读书。在广州,王春晖安排大儿子去武汉读武汉华侨学生补校,二儿子和大女儿读广州华侨补校,二女儿和三女儿年龄尚小,跟随他们回故乡海南。

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裕秋

在琼海博鳌上了年纪的人中,不少人都会念这样一段民谣:“留客茂琚,南盈达棨,塘口晖记,鼎止扁鼻。”

留客、南盈、塘口、鼎止都是博鳌的村落;茂琚、达棨、晖记、扁鼻则分别是博鳌这四个村四位名人的字号或昵称,其中“晖记”名为王春晖,出生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二岁下南洋,十五岁去了印尼,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奋斗到印尼万鸦老海南籍富商。

王春晖热心海南社团活动,万隆会议期间聆听过周总理教导,1959年携妻带子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塘口村王辉平是王春晖的族侄,帮助王春晖家属管理房产物产,经常与海外的王春晖家属联系,说起王春晖的生平事迹,如数家珍。

海南印尼华侨村

1959年,王春晖(右二)在博鳌塘口老家与家人合影。

南洋艰苦创业

王春晖生于塘口村,在他出生前,父亲已去马来亚谋生,而母亲生下他两个月后就因病去世,是外祖母一手把他抚养长大。他十二岁时,已养成桀骜不驯的个性,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敢于冒险,便跟随下南洋的人群搭帆船去南洋星洲(今新加坡一带)。他承受了途中的惊涛骇浪,克服了艰难险阻,在星洲上了岸。找不到父亲,自己在哪儿安身立命,他不知道,心中感到茫然。为了生存,他打工糊口,勤劳俭朴,在彷徨中度过了三年,仍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王春晖孑然一身,到处闯荡,不停地变换工种,后来上轮船当杂工,打扫清洁,搬运货物,给锅炉加煤,随船去了印尼不少地方。他发现千岛之国印尼,不少地方都有海南人,陌生的环境中让他也感受到乡情。他最终选择了印尼北苏拉威西的万鸦老这个地方,开始了人生下南洋的二次谋生,在吃苦耐劳中寻找机遇。这当中的甜酸苦辣、艰难曲折,连他自己也讲述不清。

王春晖在万鸦老仍然是打散工,当帮手,有活就干海南印尼华侨,不嫌苦累。直到三十七岁那年,他才有了一笔储蓄,更奇特的是他还中了一个头彩奖,天上掉馅饼,命运这时才真正眷顾了他。他摇身一变,成为有产者。有道是:“钱壮胆,饭助力。”他聪明机智,学习经商,买地建房,投资项目,开店售货,买车运输。

王春晖还热心公益事业,投资办学,逐渐成为侨领。1934年,他首次衣锦还乡,带回钢筋、水泥和木料等建材,在家乡建造新房屋。塘口的王家宅与莫村的蔡家宅、卢家宅、莫家宅相比,同中有异,最大的区别是王家宅的门楼高大,庭院宽敞,收纳伸展,自成一统。

海南印尼华侨村

1951年,王春晖(前排右二)与家人在印尼家门口合影。

20世纪50年代前后,王春晖已是万鸦老的海南富商,事业如日中天,家庭兴旺发达。他住宅豪华,设备先进,车辆成队,佣人成群。他在社会上待人真诚,助人为乐,经常救济生活困难的海南侨民,资助华文学校办学,在万鸦老享有盛誉。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印尼华侨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到来。王春晖以侨领的身份奔赴万隆,参与了华侨华人的重要活动,并被周总理接见。周总理向印尼华侨介绍了中国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鼓励华侨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子孙回国读书。王春晖听了大受鼓舞,当时就萌生了携妻带子全家回国的念头。

返故里落叶归根

在祖国的召唤、周总理的鼓励、中国报章杂志的宣传、新中国的吸引力等因素作用下,王春晖下了一个决心:全家回中国去!

他毫不犹豫地变卖了在印尼的全部资产,破釜沉舟,不留后路。1959年,他毅然为一家人办理回国手续,向中国总领馆申请护照,向印尼有关当局说明是单程回归中国,不再返回印尼。这不是一般的举动,需要勇气,毅力,果敢。这是抱有热烈的爱国情怀,是对国家绝对的忠诚和信任。

他们的财富,一部分汇进了国家的“华侨投资公司”,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一部分作为子女的升学教育费和一家人的生活费。

海南印尼华侨村

王春晖在印尼时的房屋。

1959年,这一年他告别生活了52年的印尼,告别他熟悉的环境,告别他的亲朋好友,带领一家七口,老的六十六岁,小的仅十岁,义无反顾地踏上归国之途。他们从住地多摩宏镇坐车到万鸦老城,改乘轮船到雅加达,再改乘轮船到香港,又再改乘轮船到广州。

在广州,王春晖安排大儿子去武汉读武汉华侨学生补校,二儿子和大女儿读广州华侨补校海南印尼华侨村,二女儿和三女儿年龄尚小,跟随他们回故乡海南。他们四个人又再改乘轮船到海口,然后坐卡车到嘉积,再换坐帆船回到塘口村。

迢迢万里,水陆并用,大箱小包,日夜兼程,一路奔波,归途艰难。这样的回国路线和方式,对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来说都会觉得疲惫不堪,而他们是一家老少,许多人都对他们的行为肃然起敬。

王春晖只身一人去南洋时坐帆船,一家人从南洋回塘口村时也坐帆船,船去船回,人生似乎绕了一圈,但世道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十二岁时下南洋,颠沛流离,是为了谋生;他晚年携妻带子回到故乡,是衣锦还乡,落叶归根。他一生没上过学堂,回来是为了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弥补人生缺憾。

回国后,王春晖义务参加了原琼海县侨联的工作,他妻子当了朝阳公社手工业社职员,孩子们都入校读书。因为他富有,对家乡的事慷慨大方,人们又称呼他“塘口万八”。

后来,王春晖的大儿子考进了武汉师范学院,二儿子考进了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大女儿考进了上海第一医学院,他们毕业后工作出色,表现优良。

王春晖于1964年因病逝世。

王春晖是千万印尼归侨中的一员,他在故乡获得“塘口晖记”和“塘口万八”的昵称,那是家乡人对王春晖的尊敬和怀念。

本版图片均由王裕秋翻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11241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14日 下午5:09
下一篇 2023年9月14日 下午5: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 2023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海南省港澳事务办公室与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承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协办的“澳门海南周”活动在澳门文化中心广场盛大开幕。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展览、推介、表演、互动等形式,展示海南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深化海南与澳门的交流与合作。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