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澳门,从美食看中西交汇融合饮食文化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从饮食的角度品味澳门,也许对其中西文化交汇的感受会更直接更鲜明一些。饮食文化最能明白无误地映衬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形态,展现出中西交融多彩的地域特色,反映出澳门人丰富的人生追求。

吃货所盼,澳门西湾湖又燃烟火气。

为期17天的第21届澳门美食节今年12月5日闭幕,吸引诸多市民和游客前往一饱口福。主办方旨在借此活动让游客感受澳门“旅游+美食”的魅力。

美食节统筹委员会主席介绍,尽管受疫情影响外地商户无法来澳门参与本届美食节,但主办方积极组织本地商户,力求包罗各式中外美食,集中展现澳门多元文化汇聚的烹饪艺术。本届美食节划分欧陆美食街、中式酒楼街、亚洲美食街、风味美食街、甜品街等多个区域。设立摊位约120个,其中有四成商户为首次参与。另设置进食区7个,提供逾4000座位供游客就餐。

入夜,美食节举办地西湾湖广场人流畅旺,进食区座无虚席。来自山西的旅客表示,特地挑选美食节期间来澳门旅游,认为活动美食多元、新鲜,商户讲究卫生,且环境干净、气氛不错。点赞澳门的防疫工作,认为来澳特别安心,明年会再来参与。

“看到有这么多客人,我们很开心。受疫情影响,门市生意未达开业预期目标。开业以来在网上平台宣传,期望通过参加美食节,有助推广品牌,增加收益。”首次参加美食节的澳门密利拿海鲜酒家营运经理黄晓艳说,这样的活动给商家很大的帮助,也提振了信心,希望以后每年都能参加。

澳门美食节于2001年首次举办,其后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年度美食嘉年华。今年的美食节与第68届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2021澳门光影节及无人机表演等活动先后登场,一起构成澳门文旅产业年末压轴盛会。

举办美食论坛,传承美食文化

美食,如今已是澳门的城市特色。

澳门曾经在2017年11月1日获评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特区政府随即积极开展“澳门•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的四年工作计划。旅游局在此期间一直与相关政府部门、院校和业界共同努力,推进“旅游+美食”的发展工作。

四年以来,澳门特区政府在配合《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议下,多项“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相关项目相继推出,取得良好效果,包括举办“澳门国际美食论坛”、推出澳门土生菜数据库、为餐饮业界推出网上教学影片、开设工作坊和举办讲座等;同时,在多项盛事活动中加入美食元素,推动美食与跨领域创意融合;以及积极参与创意城市网络及成员城市举办的活动等。借此鼓励餐饮业界传承及创新澳门的美食文化,共同为澳门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此外,澳门致力保存澳门土生葡人美食的深厚文化底蕴。继澳门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于2012年获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旅游局联同澳门旅游学院、文化局及澳门国际研究所等单位于2020年11月推出网页版的澳门土生菜数据库,并于澳门旅游学院图书馆设置澳门土生菜数据库专题室,提供一系列珍藏食谱、手稿、土生菜书籍及刊物等,让四百多年的美食文化传统得以传扬。今年,澳门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年工作计划中,有赖餐饮业界的积极响应,澳门特区政府与餐饮业界协作,将创意、美食与优良服务相结合,落实联合国订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透过在线线下双轨培训,提升旅游及相关业界的服务质素,协助本地餐饮业发展,并按计划持续推进澳门“创意城市美食之都”工作,与业界共同拓展澳门旅游业多元化。

同时,相关政府部门、院校和业界亦持续完善有关工作,包括设施及资源、教育培训、盛事活动及宣传推广等,为推动澳门“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的发展付出了大量努力及贡献。

用味道读懂澳门,用滋味造化万千

漂泊数百年,却因根深而叶茂。不囿于方寸之间,用滋味造化万千。于唇齿间朗读古今,在濠江泮咀嚼中外。“在我的味道中,读出我姓名。”为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央视大型纪录片《澳门之味》用味道读懂澳门,预计于2021年12月20日前后播出。

澳门,这座面积32平方公里的袖珍城市,在数百年间承担了中外文化交汇、融合、流布之前沿重地的历史责任。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称的“世界美食之都”,澳门美食已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多元文化和谐汇融的生动典范。

美食是澳门扬名于世的一张闪亮名片,也是人们了解澳门、爱上澳门的一扇窗口。纪录片通过展现一道道澳门美食诞生、流变、兴盛的过程以及美食背后澳门百姓的故事,带领观众走近澳门,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全面展示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方寸之间的澳门,小街窄巷的片隅之地,林立着目不暇接的街头美食:水蟹粥、杏仁饼、虾仔面、木糠布丁、手打咖啡、马介休、蛋挞……传承古早、融汇东西、万象纷呈。从早餐到宵夜、从茶餐厅到大排档,街头小吃缭绕着澳门人家的日常烟火,承载着澳门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也成就了澳门独具魅力的市井风情。

美食 澳门

多彩历史的积淀,全新时代的助推美食 澳门,从美食看中西交汇融合饮食文化,让这座小城从烹饪食材到技艺人才,呈现一番星光熠熠的景象。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时刻,开启了这片方寸之地新的时代篇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新鲜出炉,更像一块孕育美好生活的“试验田”。

据介绍,为生动呈现“世界美食之都”澳门的独特魅力,央视导演组兵分四路,深入大街小巷,对澳门大小餐厅共计397家,进行了详尽调研,并最终梳理出4集精彩纷呈的50分钟节目内容。

世界舞台上的澳门,正通过食物,完成文化的多元共存和交融共进。纪录片《澳门之味》,全面反映美食背后的澳门文化,讲述食物背后——澳门人与祖国、与世界、与当代现实的传奇关联。

以饮食文化为媒,展示厨艺技巧

今年11月16日,三位誉满广东的顺德名厨莅临濠江,分别与澳门餐饮业界交流厨艺、与大学生分享岭南餐饮文化,以饮食文化为媒,推动澳门、顺德两地的旅游人才培养合作踏上新台阶。这是在顺澳两地政府的推动下,澳门旅游学院与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合办的“创意城市美食之都─澳门‧顺德饮食文化交流大会”。

顺德与澳门先后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两地依托于今年4月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顺德合作中心)”为基础,澳门旅游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旅游教育国际培训项目推广、职业技能人才交流等方面开拓两地合作的先河,促进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等协同发展。“粤菜、澳门土生菜厨师培训”也是中心首推项目之一,这次两院校联合举办饮食文化交流大会,为两地名厨展示超群的厨艺技巧、宣扬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提供新的空间及场景。

“创意城市美食之都─澳门‧顺德饮食文化交流大会”分两日举行共三场活动。首先举办“美高梅大湾区人才发展系列”之岭南饮食文化交流分享。由中国烹饪大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顾问黎永泰,分享接近50年的厨艺教育心得及顺德饮食文化精粹。随后联同两位中国烹饪大师孙永康及梁路明,向酒店团队成员与中葡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展示地道而精湛的顺德菜烹饪技巧,细腻的刀工、精致的出品,令人拍案称赞。

次日的活动移师澳门职业技术教育活动中心举行,三位名厨再度合作,向澳门餐饮及厨师协会的会员,以及澳门高校师生,传授顺德菜的烹饪精粹。其后安排澳门本地土生菜名厨马央大师与顺德精英面对面交流,激发更多创意火花,达至推广双城美食文化的目的。

“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粤厨人才辈出。这次应邀来澳的三位顺德名厨,均为国家级餐饮名师。黎永泰从事烹饪教育工作48年,桃李天下,为国家中式烹调师高级考评员、国家级(餐饮)裁判员、中国烹饪国家一级评委,广获业界肯定。从事餐饮业界卅多年的孙永康及梁路明两位大师,同样为中国烹饪大师及顺德名厨,积极鼓励传承,推广顺德美食。澳门土生菜名厨马央于2016年在泰国参加厨艺比赛,取得亚军成绩后,并于2017年代表澳门在西班牙科尔多瓦市参加第十二届秋季“欧洲-卓越-美食”奥林匹克烹饪赛,获奥罗姆欧洲厨师奖。

映衬生活形态,展现地域特色

古训有道:民以食为天。

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融合的窗口,长久以来自然环境和物资产出颇为独特,加之历史的原因,中西不同风格的饮食文化在这里相聚、相互吸收和交融,呈现出独特的澳门饮食文化特征。这种独特性不仅体现在选用的食材、烹饪的技法、独特的菜系,同时也体现在饮食风俗方面。澳门的饮食文化特征,真实清晰地诠释了澳门多元文化和谐汇融的历史。

因长时间受葡萄牙统治的影响,又受港澳台广东等地影响,形成独具特色、兼收并蓄的澳门式葡国菜和粤菜等,当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更多的各地方美食也不约而同的汇集到澳门,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葡国菜,还能尝到京菜、川菜、淮扬菜、上海菜、日本菜、韩国菜和泰国菜等等美食 澳门,澳门可谓荟萃了中、西、南、北的各地美食。澳门菜已经变成最能体现文化包容的美食谱系,更成为吸引大批中外游客的旅游特色项目。

从饮食的角度品味澳门,也许对其中西文化交汇的感受会更直接更鲜明一些。葡萄牙统治澳门400多年,在餐食方面也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特别是经澳门人改良的“土生葡菜”,堪称一绝。因为澳门式葡国菜的煮法和材料是兼收并蓄了葡国、印度、马来西亚及中国粤菜的烹饪技术,对原来的葡国菜经过改良,取长补短,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菜式。

澳门土生菜是澳门独特的美食,用丰富的配料烹调出揉合中葡特色的佳肴,背后蕴含澳门独特的历史背景与葡萄牙航海文化。美食总在迥然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间扮演者亲善大使,静默的岁月中彼此渗透,新的风味就这样奇妙地诞生了。中式调料和烹饪,西式食材和搭配,在几代土生葡人的厨房里早已模糊了边界。交融与混杂写满了澳门这座城市,也造就了澳门独一无二的风味。融合是其标签,香料是其灵魂,葡萄牙都找不到的葡国菜才是澳门饮食风情真正的精彩。

饮食文化最能明白无误地映衬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形态,展现出中西交融多彩的地域特色,反映出澳门人丰富的人生追求。

澳门餐饮业联合商会理事长李汝荣认为,自开埠以来,澳门已有400多年历史,回归祖国也有22年,一直以来中西文化交融,在美食层面上也是如此,更衍生了土生菜这种糅合了中葡特色的佳肴;澳门餐饮商户大多以家庭式及中小微企的形式经营,食品质量皆有保证,深受大众爱戴。

近年来,澳门不少人投资餐饮行业,尤其是澳门特区政府推出“青年创业援助计划”后,不少青年企业家利用贷款开创独具特色的食肆,成功在饮食界闯出名堂。“经营餐饮业,来来去去都是差不多的食材,要做到甚具特色,重要的是怎样去维持经营的质素。”李汝荣说。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澳门的美食佳肴,他认为餐饮业商户应多出外参展,展示小城的饮食特色之余,也可扩宽视野。李汝荣谈到商会发展方向及工作目标以“团结传统小店,坚持传承,创意创新”为大方向,期望进一步配合及丰富澳门“美食之都”的美誉和内涵,结合历史和美食文化,强化老店传承,也助力澳门推广旅游业,令行业经营模式更规范化。谈到澳门老店传承的问题,他提到部分老店消失的原因与人手不足及下一代不想继承有关,亦有因为租金升值面临搬迁的问题。(海外网记者 毛磊)

多元文化绘就魅力澳门

面积约30平方公里,人口约65万,可以说澳门只是一个东方小城。虽然面积很小,但澳门可以感悟的东西很多,这是许多到过澳门,熟悉澳门的人共同的看法。

漫步于澳门,蓝白相间的路牌,黑白交融的碎石路,美丽的教堂、庙宇依次展现,小巷尽头传出粤剧的旋律,飘出粤菜的浓香,令人仿佛进入了不同文化的“时空长廊”,感受到别样的魅力。

“澳门是一个充满了东西方元素碰撞、融合的城市,有些文化甚至比传统更传统,比当代更当代。”已在澳门居住了近40年的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地产业总商会会长钟小健这样定义澳门文化的特性:“澳门开埠400多年,在经历了渔岛、殖民、回归,百年的融贯东西之后,成就了它现在的多元化。澳门现存有不少中西合璧的文物古迹,具有东西方风格的建筑物,大都有‘以中为主,中葡结合’的特色。比如,作为澳门象征的大三巴牌坊,其建筑设计是典型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牌坊上的雕刻则有明显的东方特色。”

钟小健表示澳门特色餐饮,多元文化绘就魅力澳门 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虽然经历了葡萄牙政府的长期管治,但西方文化并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它的存在仅仅体现在建筑风格、饮食癖好、习俗外貌等表层文化上。“真正支配澳门人思维、观念的中庸尚和、忠孝礼义,依然来自中华文化,它才是支撑澳门文化的基石与主流。”

“中西交融、多元开放是澳门的独特气质。”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康泽集团董事长廖泽云表示,只有在澳门,才能看到中西文化融洽相处。教堂的钟声与寺庙的钟鼓声此起彼伏,耶稣圣像出游活动与妈祖诞辰的祭拜活动可以同时进行。春节、中秋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十分隆重,圣诞节、复活节等西方节日的活动也颇有声势。

据了解,2005年7月召开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独具中西文化糅合特色的“澳门历史城区”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文化遗产。2017年,“汉文文书”以“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693-1886)”之名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申遗成功和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进一步彰显了澳门历史文化的内涵,推动了社会民众对澳门历史文化的了解。”廖泽云认为,这既鼓励了澳门人致力文化传承,厚积文化根基,也增强了文化归属感,同时还大大增强了特区政府与民众为打造“文化澳门”这一长远目标的信心。

澳门历史城区虽然是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它并没有被孤立的保护起来,而是与人群、街道融为一体,和澳门居民共生共存,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澳门文化的珍贵之处。

澳门特色餐饮

为了确保澳门的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和世代传承,2014年澳门出台《文化遗产保护法》,让整个澳门历史城区的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截至目前,澳门还有“澳门神像雕刻”“澳门哪吒信俗项目”“澳门道教科仪音乐”“澳门妈祖信俗项目”“粤剧”“南音说唱”“鱼行醉龙节”和“凉茶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名录。其中,“粤剧”还于2009年由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化因交流而美好,因互鉴而创新发展。澳门在保护自身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利用其文化特色来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一直注重利用自身的文化特性推动中国和葡语世界文化交流。”亲历了回归以来澳门日新月异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妇女联合总会会长贺定一表示,回归之后,特区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事业,澳门文化局常年举办澳门艺术节、澳门国际音乐节、拉丁城区幻彩大巡游和澳门文学节等活动,每个活动都会邀请来自葡萄牙、巴西以及其他葡语国家的艺术家来澳门。

据介绍,由澳门文化局、旅游局主办的“拉丁城区幻彩大巡游”可谓年度盛事,由于固定在年底举办,常与12月20日相邻或重合,又被视作欢庆回归的一项“重头戏”。今年7月在澳门,澳门中乐团和葡萄牙著名“法朵”歌手穆蒂尼奥携手同场献技,演出一场中国与葡萄牙音乐艺术相互交织的精彩表演。今年9月在葡萄牙,中国民乐版的“法朵”同样令全场沸腾。10月,持续半年的大型文化艺术盛会“艺文荟澳”落幕,41项艺文活动包括21项国际艺术展览、6件融入城市景点的户外艺术装置、11项大型表演活动等,在澳门全城创造出“全城美术馆,处处艺术园”的氛围,吸引参观者高达1600万人次。

“这些活动都突出多元融合的文化特征,从文化艺术上推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动互鉴,沟通了心灵,融合了情感。”贺定一表示,中国和葡语世界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体现出两种语言文化的气质、个性和魅力,及其多元共融的历史走向澳门特色餐饮,为相关国家的双边或多边的互联互通、民心相通注入文化基因,搭建更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平台。

正是得益于多元文化的共融,今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为澳门的发展定位之一。这让贺定一感到振奋,“这是对澳门历史文化的深刻归结,也是澳门文化发展的新使命、新目标。”

“澳门不仅是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和地区相互往来的桥梁与通道,还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多元文化荟萃的舞台。”作为澳门年青一代,河北省政协委员、澳门汇智社理事长杨骏表示,澳门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又有与葡语系国家的多年联系,澳门要进一步推进与葡语国家的文化合作,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澳门极具特色的海洋商业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民间宗教信仰、西方宗教文化、华商与华人社会、社团及慈善文化等,都具有鲜明的标识度和鲜活的生命力,又带有浓厚的国际化色彩。这些文化元素将进一步发挥黏合剂作用,促进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

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人文之澳,离不开澳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让澳门弥漫着厚实和温情的人文气息。未来,一个更加美丽动人的澳门正迎面走来。(记者 孙金诚)

澳门美食一向是非常讲究的,很多人都喜欢。葡国菜,是澳门美食的一大特色。其中就有一种我们都知道的葡式蛋挞。那么,除了葡式蛋挞,还有什么澳门美食呢?

1、葡式蛋挞

葡式蛋挞

葡式蛋挞,又称葡式奶油塔、焦糖玛琪朵蛋挞,港澳地区称葡挞,是一种小型的奶油酥皮馅饼,属于蛋挞的一种,焦黑的表面(是糖过度受热后的焦糖)为其特征。1989年澳门地道美食,美味无极限12种澳门特色美食推荐,英国人安德鲁史斗( Stow)将葡挞带到澳门,改用英式奶黄馅并减少糖的用量后,随即慕名而至者众多,并成为澳门著名小吃。

2、猪排包

猪排包

猪排包是一种澳门著名的食品。顾名思义,猪排包是指一个涂上黃油的面包(一般使用猪仔包)中央夹着一块猪排。猪排通常是煎熟或油炸,但亦有以水煮熟后再把表面煎香。猪排包是澳门最有名的小吃之一,面包看上去很硬,但非常脆、松,和猪扒一起食用,真的还不错,不过一定要慢慢吃,硬硬的面包很容易伤到口腔内壁。

3、葡国鸡

葡国鸡

葡国鸡是葡国人从非洲及印度食品中学到的将整鸡、马铃薯、洋葱、鸡蛋和翻红花,配以咖喱盐制而成的美食澳门地道美食,它采用了葡式的烹煮方法,再配以水榄、椰汁、橄榄油、黄姜粉、马铃薯等而得成,过程颇讲技巧,其特点为香味浓郁,鸡肉鲜嫩可口,它是全套葡国菜的主菜,一般与佐餐酒配合则风味更佳。

澳门地道美食

4、马介休

马介休

马介休其实就是腌制过的鳕鱼。马介休有很多种烧法,从碳烤到香焗到油炸到入汤。建议初次尝试的朋友,选择芝士烹制的焗马介休。芝士的香腻,可以中和掉马介休的咸味;同时厚厚芝士包裹下的分布在马介休周围的蒜蓉等蔬菜,也会充分吸收马介休的咸鲜和芝士香醇而显得格外美味。

5、非洲鸡

非洲鸡

这是澳门的一道名菜,充分结合了各地的食物精华。非洲的辣椒烧烤、印度的咖喱和香料、马来西亚的虾酱和中国澳门当地的新鲜食材,形成这道世界国籍的菜。

6、木糠布甸

木糠布甸

是澳门别具特色的葡式甜品,绝对必吃的甜品了,木糠是指饼干碎,布甸即是布丁,由忌廉、饼干等材料逐层冷冻而成的。这个甜点来自葡萄牙,于澳门发扬光大。它有雪糕般的口感,令人一试难忘……朱古力、碎果仁、绿茶、咖啡、芒果、曲奇好多种口味啊!

感谢观看美味无极限12种澳门特色美食推荐,以上精彩文章由早教品牌机构加盟提供分享!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chuguo/137205.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4日 上午10:09
下一篇 2024年1月4日 上午11: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