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特产 挖掘土特产 遍地是“黄金” 肇庆力争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近年来,肇庆各地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把不少农产品做成大产业、“土特产”培育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怀集县蔬菜种植产业可提供5万余个就业岗位,怀集县蔬菜省级现代产业园带动50多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订单式”生产。肇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乡村振兴现场会提出,要尽快推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肇庆.jpg

地域广阔的肇庆,孕育了众多优质土特产。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土特产当地特产,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看上去不起眼的包装、远道而来的农产品……但提到丹东草莓、盱眙小龙虾、云南鲜花饼等土特产,这些广为人知的品牌名片却让人眼前一亮。

“土特产”可做大文章。据初步统计,到2021年底全国特色产业一产总产值达9.7万亿元。近年来,不少农产品与地名组合搭配,越来越多品牌耳熟能详,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激起乡村发展活力。

肇庆作为广东农业大市、珠三角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云南、广西、福建等地同纬度,素有“中国柑桔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罗氏虾之乡”等美誉,拥有47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如何做强做优相关“土特产”?

近日当地特产,肇庆市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乡村振兴现场会,提出实施“成百上千”工程,着力挖掘开发“土特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力争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一只虾、一根竹孕育大产业

“土特产”三个字拆开来看,“土”指一方水土出资源,“特”指地域特色、产品卖点,“产”指升级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

肇庆地域广阔,作为岭南土著文化和广府文化发祥地,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价值内涵。

近年来,肇庆各地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把不少农产品做成大产业、“土特产”培育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

一只虾,显现出肇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半臂长的高要罗氏沼虾,挥舞着湛蓝色大钳子在水塘里的茜草下悠闲游走。另一头,高要莲塘镇波西村养虾大户林志恒在家里拿着手机查看水质指标、用料投药等数据。“数字化、智能化养殖每亩可增产200斤以上。”林志恒说。莲塘镇波西村是高要著名的罗氏沼虾产业基地,养殖面积高达2000多亩,年产值达5000万元,近5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0万元。

一根竹,蕴含着肇庆发展“土特产”的潜力。“山凹几顷种箐篁(竹子),抵得东田百亩粮”,明末时期,广东商贸业发展,竹子作为广宁大宗外销商品声名远扬;如今,广宁大小竹商继承良好发展基础,将竹子种植面积扩大到108万亩(全省第1、全国第2),全县360家竹子加工企业纵深挖潜价值,打造“生产—加工—出口贸易”产业链条,提供4万余个就业岗位。

一棵菜,彰显到肇庆转型农业强市的决心。从山区走向湾区、从几百亩扩大到上万亩、从散装上阵到集散经营,怀集的蔬菜近年来发展得有声有色,一步步实现建链、强链、补链,一环环打通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在农副产品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强。数据显示,怀集县蔬菜种植产业可提供5万余个就业岗位,怀集县蔬菜省级现代产业园带动50多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订单式”生产。

除此之外,肇庆还有一朵花、一只柑、一羽鸽、一条鱼、一味药等多个特色产业。2022年,肇庆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约760亿元、增长4.5%,拉动全市GDP增长0.8个百分点,充分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更带动了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对标先进找路径

回看肇庆这五年(2018-2022年)的成绩单,一年一大步,五年一飞跃,规模上去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

不过,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对标走在前列的新标高,肇庆不仅要和过去比,还要对照现代化农业标准,和愿景中的目标要求比;不仅要和自己比,还要跳出肇庆看全国,向先进的兄弟城市学习先进经验。

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山东寿光,实施“全链领航”战略,夯实大棚建造管理、生产运营“中端”基础,重点瞄准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在种子选育、种苗推广、功能蔬菜、预制拓展、精深加工、品牌推广等领域发力,建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到肇庆一半的种植面积,产出肇庆1.4倍的年产量,每天有300多个品种、1.5万吨的新鲜果蔬销往全国200多个城市甚至国外。

湖北潜江,作为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同样注重产业链条打造,从繁育、养殖到流通、加工、餐饮、旅游不断建链延链壮链补链,还向精深加工要高回报,从虾壳中提炼出甲壳素,用于医药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彻底把一只小龙虾“吃干榨尽”,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

浙江安吉,40多年来历经两场竹产业振兴,以碳汇改革领跑绿色产业赛道,如今坐拥竹林101万亩,竹产业总产值20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3万人,以全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10%的竹业总产值,成为其县域经济顶梁柱、全县城乡居民增收致富重要渠道。

“知不足,方能自反”,对照先进找差距,在比较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肇庆的农业才能闯出新路、走在前列。

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肇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乡村振兴现场会提出,要尽快推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目标已明确,作战图也已绘就。肇庆提出,将立足资源禀赋特色,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成百上千”工程,以产业化发展、全链条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延伸农业全产业链,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美誉度。

具体而言,肇庆将用三年时间,扩大畜禽养殖规模、推动蔬菜种植稳产高产、推动水产养殖提质增效、推动粮油扩面提质、推动竹产业“节节高升”、推动南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做优水果“甜蜜产业”、发展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花卉产业,充分挖潜微生物产业,打造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南药、油茶、花卉、茶叶特色农产品百亿集群。

以什么为重点抓手?在夯实基础,打造农业全链条发展、集群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方面,肇庆将加快完善第一轮获批的产业园基础设施、农业设施建设,补强园区加工、仓储、物流、电商等功能,扎实推进“一县(市、区)一平台”建设布局,推进第二轮获批的鼎湖水产、怀集稻蔬、高要预制菜、封开杏花鸡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同时,向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要效益,积极拓展新业态,把“乡村魅力”转化为“经济活力”。

在纵深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方面,肇庆将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聚焦畜禽、蔬果、水产、南药、竹子、花卉等特色农产品,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由卖“原字号”农产品向卖高品质制成品转变。

在打通关键环节,强化市场体系、品牌建设方面,肇庆将持续开展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镇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大型农产品集散交易市场,持续提升现有重要农产品交易平台的农产品集散能力;将深入实施农业品牌培育行动,持续扩大罗氏沼虾、柑橘、预制菜、杏花鸡、丝苗米、茶叶等品牌影响力,加强农业生产全程标准化建设,全力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肇庆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抓好乡村产业振兴是一项系统工作,接下来将强化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以农业“活水”浇灌乡村沃土,以农业强市建设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bimaibidai/512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4月6日 上午9:06
下一篇 2023年4月6日 上午10: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 端砚与徽墨、湖笔、宣纸并称“文房四宝”,在我国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为著名,它的石质坚实而润滑,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古称端州)的烂柯山和北岭山一带,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当时的端砚无图案花纹装饰,十分简朴。据说到了唐中叶时,一名老砚工路经端溪,看见有两只仙鹤落进溪水中再没有起来,他张网捞捕,捞起了一块石头,石中有鹤鸣声,他把石橇开,奇石一分为二……[详细] […]

  • […] 12月1日,澳大利亚广东侨团总会代表团来到肇庆市著名侨乡回龙黎槎村,了解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与村民共叙乡情。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