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必买十大特产 【听“姜河”讲故事】之《腾冲绮罗古镇“李家大院、马踏石传奇”——上集》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而这块传奇的翡翠,自此被称为“马踏石、绮罗玉”,也被称为李家玉。欢迎收看《听“姜河”讲故事》之《腾冲绮罗古镇“李家大院、马踏石传奇”——下集:李仙鹤故居的风水故事》6、腾冲绮罗古镇“李家大院”联系人:陈红武手机

点击上方“合众聚力” 可以订阅哦!

腾冲必买十大特产

腾冲必买十大特产

撰文:姜河

腾冲位于滇西边陲,西部紧邻缅甸北部密支那地区。历史上是西南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要冲,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故称“腾冲”。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昆明之西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故腾冲又名腾越。东汉时期,腾冲开始划归当时东汉天下第二大郡“永昌郡”,也就是今天的保山地区直至今日。大理国统治云南时期,也就中原的宋朝时期,大理国以怒江为界,将怒江以东划归永昌府,怒江以西设立腾冲府。公元1254年,元世祖忽必烈灭掉大理国后,认为腾冲二字太硬、力度太大,将腾冲府改称为“软化府”。1381年,朱元璋洪武皇帝十五年,明朝大军平定云南后,又将“软化府”改称腾冲府,腾冲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自明代开始,腾冲一直是滇西地区仅次于大理、保山最重要的行政中心。被誉为“极边第一城”、“云南第一侨乡”、“翡翠之城”。

腾冲被称为“极边第一城”。中原王朝对腾冲的开发、军事移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腾冲古城始建于唐德宗时期,发展在明朝时期。由于明朝正好与缅甸最强大的蒲甘王朝、阿瓦王朝同一时期,缅甸不断入侵云南边境;加之明朝末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自腾冲逃入缅甸,大量军民涌入腾冲,吴三桂大军进驻腾冲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在对缅甸的战略位置,以及复杂的民族问题等诸多因素,使腾冲被建设成为古代中国最坚固的古城之一,历经数百次大小地震依然矗立。直到抗战期间,著名的“腾冲焦土保卫战”中,腾冲古城才被夷为平地。腾冲属于古代最典型的强制性军事移民城市,相当于后来的建设兵团制度。朱元璋对民族治理思想根本是:“以夷变夏”,就是将不毛之地、民族地区治理为华夏之地的意思。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些以安徽、江苏、江西、浙江人为主体的戍边将士,对促进民族融合、加强国家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从当时的角度来看,汉族在云南,特别是滇西多民族地区,是绝对的少数民族。而我们今天说的少数民族,在当时却是多数民族。腾冲被德宏、保山、临沧三个民族地区包围着,世代居住着景颇、阿昌、布朗、德昂、傈僳、傣族等众多民族,每个民族的宗教、建筑、语言、饮食都完全不一样。

作为中原王朝驻扎在高黎贡山中,蛮荒原始丛林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数万汉族军民,就好比在中国南海上守卫岛礁的部队一样。南征北战、得不到补给,身体和文化都背井离乡,是非常痛苦的。戍边将士对于遥远的中原、家乡、家族的思念;以及无法在民族文化中得到的认同感。使得中原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反而在中原人认为的最为极边之地得以顽强的保存。时至今日,腾冲祭祀孔子的活动从未中断过,腾冲人于明朝万历皇帝年间,公元1604年,在绮罗古镇口建设了中国最大的文昌帝宫,一直保留至今;除却被毁的腾冲古城不算,这么小的一块土地居然保留传统民居1000余户,明清古建筑100余座,腾冲因而被梁思成誉为:“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群”;传统文化熏陶之下,腾冲人以“礼仪之邦”为荣。腾冲人颇有古人之风,乡邻和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腾冲两大古镇“绮罗古镇”、“和顺古镇”均有中国最大村镇图书馆,由于腾冲人极为重视教育,近代更是人才辈出,除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张文光”、“李根源”“张天放”“李曰核”外;毛主席的马列老师“艾思奇”也是腾冲人;更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期间,中国沿海地区全部沦陷,云南成为中国的抗日大后方。所有抗战物资都是从云南的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运入国内的。

当内地沦陷区数千万人沦为汉奸时,最为中国人称道的是,腾冲本地人没有出一个汉奸,留给日军的,基本上是一座空城。腾冲名士张问德,以62岁高龄临危受命为腾冲县长,腾冲沦陷后,张问德随身携带一面中国国旗,他手拄一根藤条拐杖,六渡怒江,八越高黎贡山,发动滇西各民族同胞,经历了四次反扫荡。当日军田岛煞费苦心地派缅甸翻译送来诱降书的时候,张问德以大智大勇,给后人留下一篇浩气长存的传世檄文,就是我们每个人初中都要学的《张问德答田岛书》。檄文痛斥了日本鬼子的战争罪行,并表达腾冲人民抗战决心。此文怒血沸于其中,而婉辞流于其外,至今仍被视为中国当代的“正气篇”盛传不衰。张问德的《答田岛书》,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大国风度,张问德因此被国民政府誉为“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县长之人杰楷模”,被蒋介石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正气的读书人”。腾冲之所以被称为“极边第一城”。这其中的极边二字,其实指的不完全是地理位置,更多的是一种对腾冲人虽远离中原,却以一息尚存的精神腾冲必买十大特产,远眺中华,保留、传播华夏传统文明文化的顽强精神。

腾冲还被称为“云南第一侨乡”。自明代开始,腾冲人就开始走夷方,走夷方就是至缅甸北部做生意,缅甸北部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世界主要的翡翠、红宝石、黄宝石、蓝宝石、绿宝石、青玉、柚木全是产在缅甸北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直至今日,缅甸北部依然是缅甸政府军和克钦邦、佤邦、果敢地区战争最激烈的地区。可是缅北地区虽然资源极度丰富,但原始森林、瘴气、疾病、野兽、落后的条件,使缅北环境极度恶劣。走夷方可谓九死一生的赌命。俗话说十赌九输,但赌是人类的天性,因为中国人从古就认为王侯将相宁有种,有赌未必输。在中国,杀头的事情有人做,穷一辈子的事没人做。什么样的赌,能够回报数以百倍,数以千倍,让人愿意用自己的命去赌,这就是大家熟知的翡翠赌石了。古人常讲的玉出腾越、玉出云南,其实是一定的地理偏差的。就好比很多朋友到云南来,认为云南西双版纳完全和缅甸接在一起。云南有三个自治州,两个地区和缅甸接壤。西双版纳在云南南部,接壤着缅甸东南部的一小部分和老挝的绝大部分。缅甸人如果从缅甸北部运输物资到缅甸南部,由于地形太复杂。最快的方式是从缅甸北部进入云南腾冲的猴桥口岸,再从临沧地区进入缅甸南部。所以中国人说的玉出腾越、玉出云南,实际上是因为腾冲紧靠密支那地区,同时腾冲自古又是翡翠加工、销售集散地。

所有才会有玉出腾越、玉出云南的说法。翡翠属于硬玉,硬度达到了七度,仅次于钻石,只产在缅甸北部的密支那雾露河一带。而软玉全世界都有,中国的和田玉、岫玉、蓝田玉就是软玉。由于软玉的硬度只有五度多一些,中国古人就用比软玉更硬的宝石去加工软玉,所以才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几年挖掘的曹操墓中就发现了翡翠,证明古人很早开采、加工翡翠了。只是由于翡翠的硬度和地理条件,导致古代大量加工、运输翡翠的条件是不成熟的。但这却不妨碍古人认同、喜爱翡翠,所以才会用中国文化中最漂亮的鸟——翡翠鸟来命名它。翡翠是在地下一百五十公里深处形成硬玉结晶体,在几亿年前地壳运动时,随着断裂带向上运动后露出地表的,这个过程中由于地质的变化会造成非常多的变化,这就是翡翠颜色艳丽多变的原因。翡是黄色或是红色,翠是绿色,所有有“红翡绿翠”或“黄翡绿翠”的说法。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翡翠,因为只有翡翠上,才可能同时具有黄色、红色、绿色和紫色。中国文化中黄色代表着权力,所以皇帝穿的衣服颜色叫明黄,五星红旗上面的五颗星星的颜色就是明黄,我们是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吉祥如意,结婚的时候我们用红色,我们的国旗、对联、炮仗都是红色的,我们希望自己鸿运当头、洪福齐天;在中国文化中紫色代表着富贵,我们常说紫气东来,红的发紫;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钱花掉可以挣,给你个一百万买个希望来给我看看。

缅甸北部虽然特产翡翠,可是由于文化、加工的落后,自古都要把翡翠毛料运到腾冲进行加工。乾隆皇帝之后,翡翠之所以开始取代软玉成为皇家的最爱,就是因为交通的便利、加工机械的产生,导致开采量的增加。赌石为什么让人趋之若鹜,欲罢不能?因为即时到了科学发展的现在,即便最先进的科学仪器,也无法看出一块翡翠其中的种头、水色。翡翠这个位置和另一个位置,多切一分少切一分,价值完全都是不一样的。所有自古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神仙难断寸玉的说法。翡翠从古到今的交易方式只有一种,就是赌石。人其实都是懒惰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点石成金的指头,可是在赌石上,没有任何规律可讲。在“密支那翡翠公盘”或“腾冲的翡翠公盘”交易日中,交易的人用手袖或麻袋套住手,在里面猜指头以确定价格,之后通过经验切开翡翠。也许十万块买来的石头,一切开,价值百万;也可能百万的石头,一切开,分文不值。没有人知道里面究竟有什么,因为翡翠充满了各种变化,一切皆有可能。而赌来的翡翠原石,究竟是做手镯还是做挂件;有些材质看着漂亮,做出来未必漂亮。甚至就连雕刻的人也未必知道,抛光后会的翡翠是什么样子的。赌石真可谓步步惊心,古云:一刀穷,一刀富,一刀批麻布;疯子买、疯子卖、还有一个疯子在等待。

清朝同治皇帝年间,云南腾冲下绮罗乡人李仙鹤,20多岁走夷方经商,颇有余资。一次走夷方数年,随马帮带回腾冲数十块毛料。至解料行开料,当时解料行还没有电锯,都用原始的水据。第一天连开几块毛料,没有一块是上好的料,据说李仙鹤的心凉到了脚底腾冲必买十大特产,如果剩下的毛料还没有一块好料,就意味着浪费了数年的光阴和巨资。再次开料前,李仙鹤焚香拜佛,吃斋沐浴。极为幸运的是,其中两块毛石解开后,是上等好料,折合当时白银十多万两,李仙鹤一夜之间成为腾冲巨富。最后一块毛石,通体淤黑,其貌不扬,解料行的师傅认为,最后这块通体淤黑的毛料侵进了杂色,是块分文不值的废料,不用解了。李仙鹤解出两块上好的料,虽欣喜,当是这块废料上百里的人驼马运,李仙鹤舍不得扔掉,叫人把这块没有解开的废料,抬进自己家马厩里,给马做踏马蹄的马踏石。数年光阴荏苒,有一日,李仙鹤家人去马圈牵马,远远就见阳光从瓦缝中射在马圈中,马屎中有一团殷绿殷绿的宝光。扒开马屎一看,家人大吃一惊,原来就是那块废料,由于天长日久,被马蹄踢踏、踢踏,踏掉外面的石皮。谁料这块废料才是最绿的一块,由于太绿了,绿到了极致,像黑色的一样,连行家都误认为是一块废料。李仙鹤家再次爆富,再次成为腾冲巨富。

而这块传奇的翡翠,自此被称为“马踏石、绮罗玉”,也被称为李家玉。据说用这块马踏石作成的耳片,带在耳朵上能把耳根给映绿,被称为“绮罗耳片”。当时的达官显贵,不要说一对耳片,只要能的到一片绮罗耳片为莫大的光荣。孙立人、杜聿明将军的远征军驻扎在保山时,杜聿明将军的夫人来探亲时,就得到过保山士绅敬献的一对绮罗耳片。而用这块马踏石做成手镯,据说里面的绿色,飘逸灵动,看上去就象绿色的水草在清泉中游动。前几年,宁浩导演了一部电影,叫疯狂的石头,故事原型和创意就是来自马踏石的故事。腾冲之所以有“云南第一侨乡”的美誉,不止是自明代开始,腾冲人走夷方做生意,至今数十万桥邑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更重要的是对腾冲商人有文化、有担当、有钱之余,不教育,做人德为先的品格、气质的莫大肯定。

腾冲更被称为“翡翠之城”。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了,由于毗邻缅北密支那。腾冲开采翡翠、加工翡翠、交易翡翠的历史已经千年。至清代后期,腾冲翡翠加工早已举世闻名且规模巨大。清朝末年、中华民国初年,腾冲城乡翡翠加工户已逾千户,甚至出现了“翡翠牌坊”、“翡翠玉石桥”等传奇标志性建筑。上个世纪90年代,腾冲城改扩建,经常可以看到改建、拆迁的废墟中,许多人在地上细细翻捡,寻找过去加工存留的碎玉,历年来,仅此收集的碎玉,就有上千顿之多,足见历史上腾冲翡翠加工规模之浩大。有意思的是,腾冲翡翠的加工、交易行中,一直供奉着玉石行当的祖师爷“白玉真人”。春秋时期,开发云南的楚国大军中,有一个年轻的随军工匠,后来闻名天下,他就是玉石行当尊奉的祖师爷——“白玉真人”,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和氏璧”故事中,三献宝玉的卞和。据书上记载,不知什么原因,卞和在大西南得到了一方外表其貌不扬的璞石。卞和出身于工匠世家,他发现这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异常的沉重,卞和以其丰富的经验与胆识认定,只要能解去这块璞石粗糙表皮,一定是一块中原前所未见的美玉。卞和不远千里回到楚国,把这块璞石进献给了楚国的国君楚厉王。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有眼无珠的玉工对楚厉王说:“大王啊,卞和欺君,欺世盗名,这哪里是块宝玉,这分明只是块石头而已”。

楚厉王大怒,命人砍掉卞和的一只腿。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不甘心,又去献宝。得到的结论和第一次一样,这无非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楚武王大怒,又判卞和欺君之罪,砍去了他的另一只脚。又过了二十多年,楚武王也死掉了,历史上有名楚文王继位了。此时距离卞和第一次献宝,已经过去快50多年了,卞和已从一个20多岁,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变成一个双腿残疾,风烛残年的古稀老人了。卞和却依然坚信这块璞玉是稀世之宝,可是知音难觅,普天之下又有谁人能懂得卞和的痛苦和悲愤呢。卞和抱着这块璞石哭了几天几夜,据说耳朵眼里都哭出血来了。楚文王听说他的故事后,动了恻隐之心,对大臣们说:“把那个叫卞的人找来吧,把那块石头刨开吧”。这一次,大臣派人把卞和找了来,用簸箕把卞和挑到了大殿之上,卞和没有腿,匍匐着用双手爬到大殿之下,在台阶上扣头,头都磕出血来:“大王啊,这真的是一件宝贝啊,可惜天下无人识得啊”。楚文王一看,也只是块石头而已,叹气,这老头怎么这么倔,难怪被砍了一双腿。可是楚文王很贤德,对大臣们说:“刨开吧”。这一次,真的要刨这块石头的时候,却怎么也刨不开了,太硬太结实了。最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工匠,用一头牛带着一个磨,用木头的齿轮,带着青铜锯,浇火油,就是烧滚的油,锯了好多天,才把这块坚硬异常的石头给锯开了,一锯开,顿时满屋华彩,流光溢芳。

所有人全部惊呆了,卞和没有说假话,楚文王真的得到了一块前所未见的宝玉。卞和用50多年的时间,用一双脚的代价,得到了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美名。楚文王叫玉工用这方璞玉加工成一件祭祀天地的礼器——壁。我们常说“面壁思过”,面壁思过不是对着一堵墙去思过,是对着一块美玉去思过。这块壁,就以卞和的名为名,被称为和氏璧。从此围绕着这块和氏璧,上演了后世中国一千多年无数颠沛离奇的传奇的故事。战国时期,和氏璧落到了赵惠文王手中,秦昭王眼馋不已,日思夜想如何才能把和氏璧弄到手,居然想了一个诡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这就是“价值连城”的典故。幸亏智勇双全的蔺相如不辱使命,最后和氏璧“完璧归赵”。但是,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到了秦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和氏璧肢解成玉玺,让丞相李斯写了八个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命工匠刻在上面。刘邦建立汉朝后,和氏璧又成为了汉朝的传国玉玺。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向其姑妈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时,王政君太生气了,没有想到终结汉家命运的人她的侄子王莽。将传国玉玺摔在地上,这一摔,摔坏了传国玉玺的一个角。王莽继位后,觉得传国玉玺缺了一个角不漂亮,就用黄金把角给镶了起来,这就是“金镶玉”的来历。

从此之后,在中国只有用金、用银、用铜去镶玉的,绝对没有用玉去镶金、镶银、镶铜的。北京奥运会金牌、银牌、铜牌的里面一定要镶着一块玉,这就是“金玉良缘”。后唐最后一个皇帝李从珂,被石敬瑭打入长安城,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自焚于玄武楼,和氏璧从此下落不明,已有一千多年,但是至今我们依然在传说、揣测和氏璧的美丽。中国人使用玉石的历史有七千多年,中国人把最美好的词语都给了玉石。玉文化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非常发达了。为什么和氏璧历经三代楚王,用了半个世纪才得见天日。为什么那么多的能工巧匠,却没一个人能对和氏璧加以辨认。这说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和氏璧一定是一块中原极为罕见的玉石,它的出现,超出了中原工匠对玉石材质的认识。如果和氏璧是寻常的软玉,楚王的工匠怎么可能不认识呢。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和氏璧现在何方,究竟有多么值钱,多么的美丽,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使卞和得到它的,我们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去冥想历史的真相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述和氏璧的——“色绿如兰、温润而泽”,说明了和氏璧的颜色上好像兰花的叶子一样碧绿,像湖泊一样温润透明,如此之美的视觉效果,正是翡翠特有的标志。和氏璧被太皇太后王政君摔在地上没有碎裂,这恰恰是翡翠硬度仅次于钻石的体现。

和氏璧外面包裹着一层厚厚的皮壳包裹,又来自偏远蛮荒云南,楚国的玉工没有见过,也是情理之中。由于卞和赌石所付出的代价与得到的美名,卞和被视为中国人诚信的代表。自明代之后,云南赌石业的工匠开始尊奉卞和为祖师爷,称为“白玉真人”。腾冲之被称为“翡翠之城”,除了毗邻产地、开采、加工、销售的天然优势外,更因为腾冲人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让人品味着“做人如玉、做事如玉”的道德境界。

上集完

欢迎收看《听“姜河”讲故事》之《腾冲绮罗古镇“李家大院、马踏石传奇”——下集:李仙鹤故居的风水故事》

腾冲必买十大特产

1、腾冲绮罗古镇“李家大院”地址:下绮罗文昌宫,左转300米处“老虎巷”直走到底左转

2、腾冲绮罗古镇“李家大院”建筑:160年历史清代古民居、目字型一颗印型三进院、走马转角楼、两院三房一照壁、一院四合五天井

3、腾冲绮罗古镇“李家大院”特点:腾冲唯一保留“福禄寿”木照壁清代古民居、腾冲保存最高最大最好镂空雕“天地君亲师”

4、腾冲绮罗古镇“李家大院”开放时间:上午9:00-下午19:00

5、腾冲绮罗古镇“李家大院”门票价格:私人民居,散客30元、团队10元

6、腾冲绮罗古镇“李家大院”联系人:陈红武手机

腾冲必买十大特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bimaibidai/1045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7日 下午6:01
下一篇 2023年4月27日 下午6: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