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工程管理mem,工程管理(MEM)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工程管理教育最早始于2000年设立的工业工程专业,2010年获得工程硕士(工业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11年开始招收工业工程硕士研究生,2019年获得工程管理学位授予点。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以下4个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如下:

工程管理(MEM)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

一、领域简介

工程管理教育最早始于2000年设立的工业工程专业,2010年获得工程硕士(工业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11年开始招收工业工程硕士研究生,2019年获得工程管理学位授予点。学科现有一支教学水平优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学科队伍,专任教师46名,其中硕士生导师36人,校外导师12人,拥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的教师9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社科基金10项在职研究生工程管理mem,省部级课题45项,政府或企业委托课题27项,发表高水平论著260余篇(部),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6项。

本学位点充分发挥我校“理工为主、管理协同”的多学科整合优势,从管理学科与理工学科、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视角,持续跟踪和研究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先进理论和前沿实践,形成了系统性的现代工程管理教学研究体系。围绕地方和企业的重大需求,通过“校城融合、校企合作、产学协同”方式开辟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合作格局,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未来学科建设将全面加强与山东省主导产业、我校理工学科间的协同发展,加快特色应用方向和领域建设。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立足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要,面向科技前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工程领域领域的高层次创新专门技术人才。

具体包括: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勤奋敬业,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具有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遵循严谨求是、进取创新的科学态度;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积极乐观;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

2.具备宽广的一般工程管理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系统了解相关工程领域的技术前沿、管理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工程决策、设计、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的工程管理问题。

3.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及工程思维;具备宽广的行业背景和工程背景;具备工程实践素质和工程创新素质;初步具备综合运用资源,实现工程活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素质。

4.为大中型企业、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工程策划、工程实施、工程评价和工程咨询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以下4个研究方向:

1. 制造工程与管理

2. 工程项目管理

3. 能源与环境工程管理

4. 数字经济与新兴产业管理

详见附表1。

四、学习年限

学制3 年在职研究生工程管理mem,修业年限 3-5 年,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时间不少于1 年 (从开题通过之日起计算)。经导师同意,符合规定的提前毕业条件,可申请提前毕业,但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时间要求不变。休学时间不计入学习年限。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5 必修学分和8选修学分的学习任务。跨学科攻读学位研究生需根据导师要求修读2 门及以上课程,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开题答辩,成绩不计入成绩单。

课程设置见附表2。

六、培养方式与培养环节

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鼓励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实行以导师负责为主的指导小组( 团队)制。导师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工作,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须有相关工程领域管理实践专家。论文评阅环节,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须有相关工程领域管理实践专家。

1. 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文献阅读、学术调研,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并在第三学期末提交和安排开题报告,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2. 中期筛选考核

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第四学期对研究生的思政、课程、科研、实践及综合素质等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经培养单位签署意见、研究生工作部审核,报校长办公会批准,做肄业处理。

3. 专业实践

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学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实践环节综合采用工程管理实践、工程实践论坛、工程参观体验、仿真模拟实验、工程管理实训、团队拓展训练,工程管理实践学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

工程管理实践(必选):在学期间应在学校设立的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工作站或校内外有条件的实践单位(含自己工作单位) 进行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结束后由有关管理人员对学生在实践中的实际表现给予书面评价,经评分考核合格后,可取得1.5 学分;

工程实践论坛(可选):听取工程管理实践专题讲座并完成学习报告,做实践论坛演讲报告并提交报告讲稿,每次可取得0.25学分;

工程参观体验(可选):参加国际工程实践交流、企业工程实践参访、海外工程实践参访等,完成分析报告,每次可取得0.25学分;

仿真模拟实验(可选):参与制造工程、物流工程、项目管理、管理决策等与培养方向一致的仿真模拟实验,每门实验可取得0.5 学分;

工程管理实训(可选):参与制造工程、物流工程、项目管理、管理决策等与培养方向一致的工程管理实训,每门实训可取得0.5学分;

团队拓展训练(可选):参加团队拓展训练1次,可取得0.5学分。需完成2学分。

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相关行业工作一年以上,经导师和培养单位同意、研究生工作部审核批准后可申请免修专业实践。

4.创新创业

(1 ) 进行 3 个月出国访学研修或学术交流;

( 2 ) 参加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或做公开学术报告不少于 2 次;

( 3 ) 参加全国性的科技竞赛、创意设计、创新创业竞赛等;

( 4 ) 参加 6 次以上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报告,并提交总结。

每项记1 学分,需完成 2 学分。

七、学位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如下:

1.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应体现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反映出学生运用工程管理及相关工程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分析、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工程管理实践提供决策依据。选题应该有新意,对实际问题有指导意义,能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2.学位论文应以实践性论文为主,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案例分析、工程管理模型与方法、工程管理方案设计、管理诊断、调研报告等。

3.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概念清晰、数据来源依据可靠、分析严谨,计算结果正确无误,对研究结论给出良好的管理学诠释。

4.硕士研究生用于做学位论文的时间,应不少于1 年(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考核通过起至硕士论文答辩前)

八、毕业与学位要求

满足毕业要求,可获得毕业证书;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基础上,如满足学位授予标准,可授予学位证书。

(一)毕业条件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 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学术道德,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3. 修读完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考核合格;

4. 完成论文答辩,成绩合格;

5. 符合学校有关规定的其他要求。

(二)学位要求

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基础上,如满足学位授予标准,可授予学位证书。学位要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办法》《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创新性要求的规定》以及管理学院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创新性要求的规定。

附件:

附表 1.docx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9169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21日 下午2:03
下一篇 2023年8月21日 下午2: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学校在2020年5月,武书连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第66位; 2020年8月,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并列中国大陆高校第50-71位; 2020年8月,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29位;2020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并列中国大陆高校第34-50位;2020年9月,科睿唯安( )公布的ESI最新数据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4位。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永恒主题,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创建,固本强源,协同创新,奋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