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80%居住在政府组屋(20%为私人住宅)、93%为自有产权(7%为租赁房)
新加坡的住房主要分两大类:政府组屋和私人住宅;前者由政府部门(建发局HDB)负责征地和建设,后者由私人开发商建设面向所有人(包括外国人)销售。这个类似中国的保障房和商品房概念,只不过,其政府组屋占比超80%而私人住宅仅占比20%,我们则相反。
如果再细分下去,组屋有一手二手之分,一手向政府申请价格低廉、二手市场购买价格更高;私人住宅又分为私人公寓和私人有地公寓(类似别墅)。政府组屋和私人住宅的主要差异在于配套,最典型的就是保安和游泳池,私人住宅往往会配有游泳池且往往有小区保安;私人有地住宅往往是指有土地永久产权的别墅,新加坡政府土地产权一般是99年产权,而永久产权和其它所谓的101年,103年或者999年产权都是新加坡建国前特殊历史条件下留下的产物。目前,政府组屋里面93%为产权房、7%为租赁房。
图:政府组屋实例
图:私人公寓实例
图:私人有地住宅实例
二、准入门槛相对宽松、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居者有其屋
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居者有其屋”买房 新加坡,政府思路是服务全民,因此设定的门槛相对较低,主要有以下限制:1)国民限制:只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才能购买,而且政府规定只有新加坡公民才能购买新组屋,永久居民只能购买二手组屋,外国人可以考虑买私人住宅;2)家庭限制:每个家庭只能购买一套政府组屋,购买三室及以上组屋的申请人需年满21岁,且申请居住以家庭或夫妇为单位。独身居住的申请者需年满35岁,孤儿或丧偶则需年满21岁。自2013年7月以来,非成熟地块有30%以上的二室组屋分配给了单身人士。3)收入限制:所谓的收入限制其实几乎没有什么限制,购买一个4室的组屋,要求你家庭月收入不超过18000新元(9万人民币)买房 新加坡,这个对于大部分人都不构成限制。4)转售限制:要求5年后才能转售。
三、价格相对低廉且有补贴、买房无压力且可以转售赚钱
价格相对低廉、中位数价格在200-300万人民币:在二手市场(主要是核心区),如果以最受欢迎的90平米4房房型,基本各个邮区的价格都相对较低,只需要200-300万人民币,而直接向政府申请的一手市场则更加低廉。
注:组屋的销售模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BTO(Build-To-Order)即期房方式,旨在满足申请者对时限、地点和价格的需求,每季度举行一次。另一种是SBF(Sale of Flats)销售,旨在销售以往BTO销售、回购等的剩余组屋,一般累计到一定数量才开放销售,无固定举办时间。组屋销售都采用抽签的方式,第一次购买组屋的申请者享有更大选中机会。
图:政府组屋的主要房型
图:组屋各户型申请数量(4室最多)
图:组屋转售价格
有补贴、极端情况下买房首付都不用钱且有效控制涨幅:对于初次购买者、单身公民、孤儿计划的申请者等,政府视其在职和收入情况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以保护居民居住权益。最新的2017年组屋补贴,新加坡公民在购买政府组屋时还可享有最高8万新元的价格补贴(其中4万为额外公积金购房津贴、4万为特别公积金购房津贴)。有这些补贴,买个30万左右的组屋,首付基本就搞定了,稍微贵一点的也只要补一点首付,也就是说在新加坡,首套房购买在政府补贴下几乎没有压力、正常工作1年即可获得、此外再转售又可以赚一笔一二手差价。
自从2011年起,住建委员会将首次置业投标价的厘定与转售价格指数脱钩。由于政府不断提高财政补贴,首次置业人群仍然是买得起房的。同时,这样可以避免首次置业价格跟转售价格一样大幅上涨。近年,首次置业投标价比转售价格上涨得更慢。从2009年-2014年转售价格指数上涨了37%,但非成熟区域的首次置业价格(补贴后)只是温和地上涨了15%。另外,在同等区域的条件下首次置业投标价持续低于可比组屋的转售价格。而且符合资格的首次置业者可以享有多达8万元的财政津贴(包括额外公积金津贴和特殊公积金津贴)。因此,投标价对于首次置业客户来说更容易支付了,假如考虑津贴的情况下,组屋新房的价格仅仅上涨了6%。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9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