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介绍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华南理工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借助华南理工大学双一流平台优势,与本系旅游管理专业一起,先后共同建立了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点。其中,本专业设有全国最早的节事旅游与会展管理方向博士点,MEM工程管理(数字文旅与会展工程方向)是全国首家旅游会展方向的专业硕士点。

1.专业定位

华南理工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依托新工科“双一流”高水平平台,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产业合作、国际化办学等方面树立特色形象,发挥引领作用,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管理才能,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兼备、“三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卓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系统掌握会展节事管理理论、洞悉会展行业深层规律与研究前沿,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与现代管理意识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以及具备战略眼光、国际营销、大型活动策划运作、引领服务创新、数据挖掘分析与项目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复杂决策与组织问题的领军型产业人才,以及攻读相关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学术型后备人才。

3.培养规格

本专业为4年制本科管理学专业学士学位教育,毕业学分要求为16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21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5学分,实验教学14学分。在知识方面,要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理论、方法、技能和管理实务等。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写作沟通与口头表达能力、专业管理软件应用能力、信息搜寻与分析技能,具有全球视野、能够敏锐地感知会展经济和管理问题,辨识和分析管理行为。在素质方面,要求具有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具有诚信品格、责任感、主动性的内在素质,同时具备领导潜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及终身学习素质等。此外,还对学生做出如下专业要求:

Ø专业核心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将经济学、管理学、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会展经济与管理问题,接触和掌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领域内系统的核心知识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为解决会展行业实际问题打下知识基础。

Ø问题分析:能够应用经济学、管理学、本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和会展行业营运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会展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Ø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会展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Ø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会展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Ø实践经营与管理能力: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会展行业和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问题。

Ø会展管理与社会:能够基于会展经济与管理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会展经济与管理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Ø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会展业问题的管理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Ø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接待服务行业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Ø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Ø沟通:能够就会展业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Ø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会展管理项目设计策划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Ø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公共课程: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执行,主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学术英语、体育、军事理论、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微积分基础、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公共必修课,以及人文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公共选修课(通识课);

(2)专业基础课程:旅游学概论、会展产业现状及趋势研讨、旅游接待业、管理学原理、文献检索与利用、经济学原理、会展概论、统计学、市场营销学、会展创新理论与实践、会展策划与管理、设计原理及软件基础、会计学原理、展陈设计与工程管理、服务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旅游消费者行为、会展项目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会展营销。

(3)专业选修课,包括四个模块:

模块一为会展研究方法与信息技术模块,包括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分析、会展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概论、旅游研究方法等课程。

模块二为会展企业管理模块,包括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物流学导论、会展场馆管理、会展礼仪、组织行为学、消费心理学等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点

模块三为会展旅游模块,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商业、旅游规划与开发、节事旅游、会议策划与管理等课程。

模块四为创新创业模块,包括创业教育、批判性思维、问卷调查与实证研究方法、创业实践等课程。

(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技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粤港澳旅游业认知实习、会展业认知实习、会展专业实习、会展毕业实习、会展毕业设计(论文)等。

(5)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由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两部分组成。

人文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学生在取得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应结合自己的兴趣适当参加课外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参加活动的学分累计不少于3个学分。其中新增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开设课外体育课程,高年级本科生必修,72学时,1学分,纳入第二课堂人文素质教育学分。

创新能力培养基本要求:学生在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必须参加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P(学生研究计划)、百步梯攀登计划或一定时间的各类课外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如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等)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点,参加活动的学分累计不少于4个学分。

为保障培养质量,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教学质量、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每门课程有督导评价、学生评价、领导随机听课评价,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学校每年通过对雇主、学生的问卷调查,完成学校就业质量报告,对全校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本专业建立了校友联系微信群,不定期征求校友对专业培养计划、培养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每两年对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以满足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5.专业特色

借助华南理工大学双一流平台优势,与本系旅游管理专业一起,先后共同建立了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点。其中,本专业设有全国最早的节事旅游与会展管理方向博士点,MEM工程管理(数字文旅与会展工程方向)是全国首家旅游会展方向的专业硕士点。目前,本专业已搭建本科-硕士-博士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2022软科专业评估本专业获得A评价,排名全国第三。专业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产业融合,发挥全国学科引领作用,与业界建立紧密联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机制。本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包括:

Ø双语教学课程:会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会议策划与管理、旅游商业

Ø新生研讨课:会展产业现状及趋势研讨

Ø校企合作课:企业战略管理、会展项目管理、会展场馆管理、会展信息技术

Ø专题设计课:展陈设计与工程管理

Ø竞教结合课程:会展策划与管理

Ø创新实践课程:会展创新理论与实践

Ø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三个一”课程)、批判性思维、问卷调查与实证研究方法

Ø劳动课程:会展毕业实习

6.师资队伍

本专业专任教师9人,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三分之二,全部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7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专任教师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教师学科背景主要来自于管理学、地理学、建筑设计学等交叉学科领域。

7.教学科研条件

教学设施资源:本专业具备完善的教学科研条件,包括多间多媒体报告厅、会议室、多功能培训室,同时设有信息实验室、会展设计室、文旅大数据等专业实验室。

实践基地建设:有大学城会议中心酒店、西湖苑酒店等校内实习实践基地。近十年还先后建立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年组织学生开展认知实习、专业实习。

科研平台建设:获批广东省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点,获批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基地”;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此外,还建成有粤港澳会展协同创新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广东省乡村振兴与旅游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广州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奠定在国家、省市层面产学研合作良好基础。

8.学术研究

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5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管理世界》、《旅游学刊》、《地理学报》、《旅游科学》、《 of 》、《 & 》等国内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50多份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市政府和企业采纳。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1项,获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优秀会议论文2次。“打造‘一体化’全域规划构建‘扶贫链’造血机制”帮扶项目获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此外,先后创设中外会展大讲堂、英才论剑研究生学术沙龙、高质量有影响力研究系列报告会等学术交流平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8899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19日 上午9:08
下一篇 2023年8月19日 上午9:09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