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11月19日电 (记者 林浩)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闻发言人、管委会副主任雷明虎19日表示,作为广西最大归侨聚居地,广西国营武鸣华侨农场(以下简称:武鸣华侨农场)成立60周年来,将农场经济主体转向“工业开发区模式”,已将曾经的荒原辟为沃野,村落变为新城。
武鸣华侨农场成立60周年新闻发布会当天在南宁举行,雷明虎介绍,武鸣华侨农场始建于1960年,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是国务院侨办重点联系单位,在特殊历史时期,先后安置了印尼、越南等9个东南亚国家的归侨约1.2万人。
图为武鸣华侨农场现貌 潘志安 摄
雷明虎说华侨农场事件,起初,武鸣华侨农场的产业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建设以基本生活设施为主,经济发展比较缓慢,1960年工业产值仅14万多元人民币。
上世纪90年代后,武鸣华侨农场按照“经济融入市场”的导向,各农场分场改制为实业公司,经营体制由职工承包经营向鼓励流转承包经营权转变,推动农场土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同时,大力招商引资,重点发展工业,逐步形成农、工、贸融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格局。
2011年以来,武鸣华侨农场进入产城融合发展新阶段,并于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城市的理念和标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开发区。
“现在,武鸣华侨农场已经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全国华侨农场转型改制的示范性区域,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华侨农场事件,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雷明虎说。他表示,如今的侨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2016年-2019年期间,侨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6.4%;财政收入年均增速10.38%。
目前,武鸣华侨农场正着力打造综合产业区、教育园区、旅游健康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场环境焕然一新,城市配套进一步升级,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城市的颜值与品质进一步提升。
图为归侨侨眷在大帽山广场跳舞 潘志安 摄
在爱侨护侨方面,武鸣华侨农场努力维护归侨、侨眷职工的合法权益,以改善归侨、侨眷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侨属企业争取专项扶持资金,引导扶持归侨侨眷发展双季葡萄、四季蜜芒等现代特色农业;归侨侨眷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职责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熊瑞光说,下一步,武鸣华侨农场将全力抓好工业的转型升级,要按照“强龙头、补链条”的招商思路,注重选择有实力、有意愿、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入驻,带动相关的配套产业跟进,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此外,武鸣侨场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招工贵等问题。抓好产城融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事业,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生活高品质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8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