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一起聊天排解孤独、有困难了相互帮衬……眼下,在洛阳不少居民小区,互助养老现象并不鲜见,尤其对于独居老人、患病老人等特殊群体,互助养老充满邻里温情,让他们的老年生活不孤单。连日来,记者对互助养老现象进行了走访。
老姐妹互留有对方子女电话,遇到紧急情况相互帮衬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14日上午,在涧西区乐山路632小区,76岁的李凤珍正在演唱歌曲《小城故事》,老人唱得深情,“老闺蜜”朱琴在一旁听得投入。说起李凤珍与朱琴的友谊,邻居纷纷称赞:“俩人亲似姐妹。”
两位老人是小区的老住户。24年前,李凤珍的老伴儿去世,性格好强的她不愿跟孩子住,独居多年华侨社区,可老人不孤单,因为有街坊邻居照顾,尤其85岁的朱琴大姐。“朱大姐担心我一个人太孤单,天天找我聊天,遇到我头疼发热,她帮忙买药。”李凤珍说。
在朱琴看来,李凤珍对她的帮助更大。她的老伴儿因病需要照顾,加上受疫情影响,她出门买东西不方便,都是托李凤珍帮忙捎回来。前两年,老两口双双生病住院,子女照顾不过来,李凤珍天天过去陪她。
“我们这是抱团取暖。”李凤珍笑着说,年纪大了,相关照应也是应该的。
在涧西区第十设计院家属院,84岁的王秀云敲开90岁老人杨荣先的门,一句“想死你了”令杨荣先眉开眼笑。原来,杨荣先刚从偃师老家住了一个冬天回来,尽管三天两头通电话,王秀云还是很想念这位老姐妹。
王秀云和杨荣先均是独居老人。“你帮我买瓣蒜,我帮你带块姜”,俩人多年来相互帮衬,老年生活充实、有趣。她们互留有对方子女的电话,万一一方遇到紧急情况,另一方可以及时通知。两位老人亲密无间、互帮互助,为小区居民所津津乐道。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社区也对老人进行关怀
记者走访发现,社区居民互助养老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孤寡、独居老人,家有患病老人等群体之间互帮互助、邻里之间结对子。
家住涧西区华侨新村小区2区的代灵芝今年68岁,独居,其老伴儿刚去世一年,她在邻居帮助下,已习惯一个人生活。她说,每天闲不下来,上午跟邻居买菜,下午和晚上去舞彩带、跳广场舞。“外甥女说我现在多幸福,吃了玩玩了吃,不用学习。”老人笑着说。
西工区凌宇花园小区70岁的老太太韩平华侨社区,直夸邻居汤小萍的好。“她的厨艺精湛,经常给我送好吃的。”韩平说,她前段时间摔伤腿,好邻居帮她买生活用品。
生活中,汤小平遇到啥事儿,韩平也是第一个前去帮忙。“我们以前是同事,在一起住了三四十年,感情深着呢。”汤小平说。
除了老人之间互帮互助,社区对独居、患病等特殊群体也很关注。比如涧西区南昌路办事处华侨社区设“邻里之家”,召集热心人组建帮扶小组,对独居、患病老人进行帮扶;西工区金谷园办事处八一北路社区开展“敲敲门”志愿服务,经常到独居、患病老人家中走访;涧西区周山路办事处周山社区要求网格员,将辖区独居、患病老人列为重点关注、关心对象。
社区积极引导,互助养老模式可再“升级”
对于互助养老现象的出现,市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罗红果说,互助养老是最有温度的养老方式,背后折射的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互助与温情,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最快速、最便捷。
“互助养老也是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的有效补充。”罗红果解释,社区养老起到兜底作用,而社会养老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两者暂无法将养老覆盖到角角落落。
罗红果说,关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既要关注他们的生活需求,也应关注精神需求,尤其对于孤寡、患病老人等特殊群体。对于互助养老模式,可在社区等基层组织引导下成立互助小组,三五个老人结伴养老,互相交流、共享资源。还可以成立一些诸如在医疗、健康等领域专业性比较强的互助小组,让互助养老往更高层次、更全面方向发展。
涧西区南昌路办事处华侨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春霞说,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优养,是一个时代命题。接下来,他们会持续加大对互助养老的关注与支持,让互助养老的老人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与温暖。
西工区金谷园办事处八一北路社区副主任王万春说,目前辖区老人比较多,60岁及以上居民接近一半,下一步他们将腾出房间设为活动室,大家可以在活动室里聊天、学技能等,为互助养老的老人提供便利。
社区话题栏目:小社区,大世界。社区生活里有柴米油盐,有家长里短,有喜怒哀乐,有人间百态,《社区话题》栏目关注您的社区生活,欢迎您把发生在社区里的新事物、新现象、新变化、新问题告诉我们。栏目常驻记者魏巍,电话:;记者刘嘉仪,电话:。(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魏巍 文/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7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