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社区是1979年为安置越南排华的归侨而建。国土面积7.4平方公里,下设9个居民小组,有居民1223户3426人,其中归侨侨眷1039户2912人,占总人口85%。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社区党组织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以政策、思想、产业、文化和服务凝聚中华“根”“魂”“梦”,在党和归侨侨眷之间搭起一座连心桥,使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用政策聚人心。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等党的惠民政策,不断提升改造供水管道、道路建设等项目实施。1979年,为安置越南归难侨,柯街华侨农场正式成立,使归国侨民居有定所,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1988年,由省直属管理移交昌宁县人民政府进行属地管理,居民开始结亲交友,实现了互融互通。1997年华侨农场改为综合性的农业企业,归侨侨眷与地方的融合度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欣欣向荣。2009年华侨农场按照“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要求,改制为柯街镇华侨社区。实现了与当地的大融合、大发展,让广大归侨侨眷观望、动摇、不安的心有了归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凝思想聚人心。采取“算、比、思”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算清楚政府给归侨侨眷各种补助,改制前后收入变化。比国外与国内的生产生活,比改制前后生活质量。思考将以什么样的行动感恩党和政府,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社区八组居民黄氏英老人华侨社区,今年92岁,和所有归侨侨眷一样享受惠侨特殊政策,既享受分房、分地、退休养老金,春节还有慰问金,她说:“做梦也没想到党和国家对我们如此地关心,一定教育好子孙后代一辈子都要感党恩、感祖国之恩。现在逢人就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共产党就是好!”
强产业聚人心。始终注重发挥社区党总支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组建起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动归侨侨眷增收致富。全社区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800亩,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种植芒果、柑桔等658亩,产值528万元。有17家侨味特色农家乐,每年吸引游客1.5万人次以上,居民从种植业、养殖业延伸到服务业。扶贫互助社党支部副书记李自福带头组建的“侨众和果蔬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做免费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工作,现在归侨侨眷的农特产品已远销四川、湖北、俄罗斯等国内外市场,为社员增加可观的收入,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
美文化聚人心。针对86%的居民为归侨侨眷,祖籍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各地,具有不同的区域文化特色实际。社区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贯穿文化振兴始终,通过打造党史文化墙、峥嵘路、侨情展室、组建文化服务队的“一墙一路一室一队”,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文化演出、全民阅读等活动,促进文化互融互通,让广大归侨侨眷心有归所、精神相依,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优服务凝聚人心。社区坚持以服务提升公信力、提升归侨侨眷的归属感为目标,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社区归侨侨眷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归侨侨眷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设立“红色超市”,以积分兑换商品的形式调动党员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做实“四微服务”、切实做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让居民群众“进门暖心、在家安心、出门放心”,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如今的华侨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华侨社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于创建工作始终,筑牢“根”“魂”“梦”意识,不断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带领广大归侨侨眷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同圆共享中国梦。
审核:罗万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7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