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古时,在封建压迫之下的女性没有任何的权益和自由可言。现如今,女性能与男性平起平坐,一样接受教育、参加工作、从事各类职业。
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局面,得益于众多女权主义者们的呼吁和推动,她们意识到了女性遭遇的不公正对待,奔走呼号,为实现男女平权做出不懈努力。而这股女权运动的热潮,始于民国时期。
当时,随着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女子能够走出家门,接受教育。与此同时,她们渐渐认识到女性受到的压迫和歧视。
并采取一系列举措来推动女权运动,涌现出了包括刘一、唐群英、沈佩贞、宋庆龄等人在内的女权主义先驱,她们为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国民党元老,同时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的何香凝也是其中一员。
事实上,何香凝不仅是女权运动的先驱,她还被称为“华侨之母”,还曾经当面痛骂国民党总统蒋介石。她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又为何能受到众人的景仰?
打破传统做自己
1878年华侨是革命之母,何香凝出生于香港一个富庶的商人家庭。当时,封建社会长久以来“士农工商”的传统社会阶层等级已经固化,所以虽然家财万贯,父亲何炳桓仍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为了能改变家族的社会地位,他一心将儿子们培养成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女儿则必须是温柔娴淑的大家闺秀,以便能融入“上流社会”。
作为大家闺秀,首先必须要有一双小巧的三寸金莲。何香凝七岁时,母亲便开始给她缠足。本该自然生长的双脚,却要被紧紧缠裹,扭曲变形,这显然是对女性身体的严重摧残。年幼的何香凝喜欢蹦蹦跳跳,行走奔跑,缠足无疑遏制了她的自由。
于是,她开始与家人“斗智斗勇”——母亲白天给她缠上,晚上她就偷偷剪开;剪刀被母亲搜走,她就自己攒钱买新剪刀。最后,父母终于无可奈何,只好选择放弃。何香凝便拥有了一双“天足”。
封建守旧的父母,一心让女儿缠足,却不让女儿读书识字。在他们看来,受教育是男人的事,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何香凝偏偏相反,她有着旺盛的求知欲。
父母不支持,她就买书本自学,遇到不懂的内容,便向兄长请教。年幼的自学经历,也为她未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何香凝虽然出生在富人家庭,不愁吃穿,却和当时所有的女性一样,面临着同样的压迫。但她却从小就表现出了勇敢无畏的真性情,勇于打破束缚,在夹缝中捍卫自由。
天作之合成佳话
拥有一双大脚,对于何香凝而言是自由的象征,却让她的父母愁白了头,担心她嫁不出去。
众人都无计可施之时,有传言称,在香港皇仁书院学习的归侨子弟廖仲恺要娶一个没有裹小脚的女人为妻。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1987年,廖仲恺与何香凝在广州结婚。
虽然是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旧式婚姻,但两人有着共同的志向和追求,志趣相投,婚姻幸福美满。
1903年,两人先后赴日本留学。
在日本学习期间,何香凝结识了孙中山,并与赵声、秋瑾、黎仲实等许多革命青年来往密切。她不断汲取新知识、学习新思想,身为女性的个体意识渐渐觉醒,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也越发强烈。
同年,她发表了《敬告我的同胞姐妹》一文,由此奠定了其在中国女权运动史上先驱者的地位。
两年后,中国同盟会成立,廖仲恺与何香凝一起加入,共同投身革命。两人相互扶持,为了伟大的理想而不懈奋斗,笃定前行。
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在全国代表大会上,何香凝被任命为妇女部部长。她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提出了一系列提案,以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此外,她还建立女工学校,领导妇女运动,为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时,廖仲恺则作为国民党“左派”,坚持执行孙中山定下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共产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使他遭到了国民党右派的仇视,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但他无所畏惧,依旧为了革命事业而奔走。
心意相通的两人,站在风口浪尖,即使面临着惊涛骇浪,他们心中坚定的信念也从未有分毫的动摇。在最艰苦的时候,他们也曾以诗传情、作画打趣,成就了一段佳话。
孤身一人存斗志
1925年8月25日,年仅48岁的廖仲恺遇刺身亡。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廖仲恺也曾写下两首诀别诗表达自己愿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气节,并且表示“为国为民而牺牲,是革命家的宿愿,何所顾忌!”
然而,当这一天真正到来时,对于何香凝而言,仍是致命的打击。但悲痛过后,她很快振作起来,继承丈夫的遗志,为了未竟的革命事业继续努力。
1926年,国民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蒋当选为国民党最高领导。他制造了中山舰事件,积极进行反共活动,这无疑与孙中山定下了“联共”政策背道而驰。何香凝得知此事,便冒险找到蒋,痛骂他是背信弃义的小人。
1927年华侨是革命之母,当蒋在上海发动针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时,身为国民党元老的何香凝选择站在了共产党一方,在汉口公开发表演说,呼吁打倒反革命派。她甚至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保护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左派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她又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并担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致力于团结华侨,扩大爱国统一战线,被亲切地称为“华侨之母”。
1972年,何香凝与世长辞,享年94岁。
纵观何香凝的一生,或许算不上轰轰烈烈,但至少也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
她从小就展露出了勇于质疑传统、捍卫自由的品格,成年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业和女权运动中,即使遭遇丧夫之痛,她也不曾被打败。相反,逆境使她更加坚定。
她追随的不是哪个党派,而是正确的方针政策,是建设国家的伟大理想。正是有着这样的理想志向,她才会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也活出了最真实的自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77228.html
评论列表(1条)
[…] 1月26日和27日,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副校长王秀勇等看望慰问寒假留校学生,为大家送上大礼包及新春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