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徐文欣)27日是“三·二九”起义112周年。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三·二九”起义在广州爆发,一批“为天下人勇于赴死”的青年才俊前赴后继,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血战到底,英勇牺牲,后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在这72人中,31人为华侨。
华侨是“三·二九”起义的重要酝酿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应龙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910年秋,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华侨成为起义的重要支柱、宣传的主力军以及革命经费的主要来源。
槟榔屿会议后,华侨在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指挥机构、从海外购运起义所用的枪支弹药并踊跃参加“选锋”(敢死队)。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任贵祥在《华侨与黄花岗起义述论》一文中指出,“据统计,回到中国香港集中准备参加起义的南洋华侨至少有500人。他们争先返国效力河北华侨陵园,甚至因人数过多,由抽签以决定回国参加者。”
经过几个月的筹划,4月27日,黄兴率起义者冲向两广总督署。但由于筹备失当、指挥不畅等原因,众多风华正茂的爱国青年失去生命。其中,最小的18岁,最大的52岁,其余多为二三十岁的青年。潘达微冒死出头奔走,收殓烈士遗骸72具,葬于广州城东红花岗,之后爱国人士和华侨捐款兴建陵园,红花岗改名黄花岗。
献身的华侨烈士个个英勇壮烈,宁死不屈。任贵祥在《华侨与黄花岗起义述论》中写道,郭继枚和余东雄跟随黄兴英勇进攻,双双战死 。郭继枚生在南洋,稍长回国,父亲欲为他订婚,郭继枚说,男儿志行未遂,何以家为?但父亲一再坚持河北华侨陵园,勉强成婚,婚后不久他前往广州参加革命,他对妻子说,这一去成败不一定,假如不幸失败,切不可过于挂念我,还要请你替我孝养老父!另一华侨烈士余东雄15岁即加入同盟会,牺牲时年仅18岁。当初因他年龄小,同盟会未准他回国参加起义,他再三恳求,才被批准。
在华侨诸烈士中,年龄最大的罗联曾在牺牲前高呼:“中国非革命无以救亡,望后起者努力前进,勿中馁云。”印刷工人李文楷曾在临行前对朋友说:“必须为国家作一番惊天动地事业,以救国家危亡。此次回国,乃抱着此一愿望,与诸君为最后一次聚首!”可以说,起义中视死如归的华侨比比皆是。
“为纪念革命先驱,弘扬革命精神,马来西亚槟榔屿会议旧址改建为孙中山槟城基地纪念馆,爱国人士和华侨捐款兴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张应龙说,“三·二九”起义是华侨爱国精神的缩影。他们的义举有口皆碑,他们的贡献将被铭记。(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71015.html
评论列表(1条)
[…] 底层为烈士陵园,建有烈士纪念碑,纪念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阳江战所牺牲的同志。周围绿树成荫,庄严肃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