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计算机研究生2021,2021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在温州大学举行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赛事于今年3月份启动,来自全国327所本科高校的1932件作品报名参加了资格赛,代表了全国高校大学生计算机领域的创新创业的最高水平。

10月23日,作为2021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主体活动之一,2021“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决赛答辩评审在温州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268件作品分别在五大赛道展开紧张激烈的角逐。在本届赛事上,温州大学共获5项大奖。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唐震洲教授指导的学生作品“优点优传:智能无线局域网优化部署解决方案”获得全国一等奖,学生作品“‘医智独秀’—肿瘤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获得全国二等奖;3项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简称C4)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联合创办于2016年,2021年第六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继续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

10月22日晚,大赛举行政产学交流会。40名决赛评审专家,温州大学、温州市委网信办、市科学技术协会、浙南科技城等单位领导参加。温州大学副校长徐和昆、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吴鹏翔、温州市科协副主席耿武军、浙南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季湘荣分别致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韩江、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方辉、思科(中国)有限公司侯胜利分别代表各合作企业讲述了与大赛合作的历程与收获。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崔江涛教授为六家合作单位颁发了“优秀合作伙伴”证书。

“网络技术挑战赛”为“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的竞赛模块之一,目的在于适应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对接经济社会人才需求,促进学生在网络技术研究与设计、开发与应用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相关专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变革,促进创新教育范畴的产教融合、产学协同育人浙江大学计算机研究生2021,促进学生科创成果的产业转化与创业孵化。经过多年努力,“网络技术挑战赛”已经成为富有特色、影响广泛的赛事,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

赛事于今年3月份启动,来自全国327所本科高校的1932件作品报名参加了资格赛浙江大学计算机研究生2021,2021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在温州大学举行,代表了全国高校大学生计算机领域的创新创业的最高水平。经过资格赛、选拔赛以及决赛网络评审的层层选拔,最终来自全国121所高校的268个作品进入到决赛答辩评审阶段,其中不乏来自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作品。

浙江大学计算机研究生2021

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本届决赛采用了“选手在线答辩、评委现场评审”的新形式。所有作品团队通过钉钉/腾讯会议方式远程汇报、演示与答辩,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以及阿里巴巴、华为、思科、华讯网络等知名企业的评委齐聚温州大学评审现场,线上线下结合完成答辩评审。线上颁奖仪式将在11月初于线上举行。

浙江大学计算机研究生2021

本届挑战赛采用作品赛形式,延续了创新创意(A类)、技术攻关(B类)、创业价值(C类)三大系列的设置。

创新创意(A类)作品的主题为应用网络技术解决经济社会各领域受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作品内容涵盖软件定义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网络智能、云计算等网络新技术。大赛组委会还与温州市委网络办合作,专门开辟了A-ST(创新创意-网络安全)赛道。技术攻关(B类)攻关类作品以行业企业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为原型,由企业提供项目指南。本年度由华为、未来网络分别设置了两大攻关项目,分别涉及软件定义园区网、软件定义云网络等领域。大赛组委会继续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浙南科技城合作,在大赛中设置“创业价值(C类)”赛道,授予获奖作品与团队创业价值奖,并为获奖学生留温创业提供专门的激励与优惠政策,搭建了政、校、企联动的优质开放合作平台,促进赛事参赛作品的产业化转移与企业对接、学生创新团队的自主创业与创业孵化、大赛创新链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湖南大学“ ”团队的作品“Rdma-dump:基于eBPF和OVS的RDMA数据包处理框架”、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航锦衣卫”团队的作品“基于知识图谱的网络威胁情报共享与态势感知系统”、来自成都工业学院“”的作品“Net 基于SDN的园区网络综合解决方案”分别获得A、A-ST、B-EP2赛项的特等奖。

本赛事自创设以来,一直由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施晓秋教授担任组织委员会主任,负责赛事的整体策划与组织。除第1届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以外,第2至第5届均由温州大学承办。

据悉,温州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合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为温州大学最早获批建设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之一;2021年计算机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排名位列浙江省第四)。在历届网络技术挑战赛上,学院的学生团队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上海计算机考研院校排名前十高校,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好了,详情如下:

上海交通大学

本学科创建于1958年,其下所述三个二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它们分别于1976、1979和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授予计算机软件博士点,1998年获计算机应用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2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有教授25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6人(其中从海外学成回国的正副教授10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0位,其中总理基金获得者有3人。本学科与国内外许多著名高校和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与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内的著名研究机构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先进的研究和开发设施及研究平台。

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宽广基本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深入了解国内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新技术和发展动向,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总学分&ge30,其中学位课学分&ge19,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一年内完成。

同济大学

学院设有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分中心、网格技术研究中心、基础软件中心、现代集成电磁仿真研发中心、半导体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网络化系统研究所、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与微软、西门子、三菱重工、英特尔、摩托罗拉、诺基亚等12家IT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技术中心。

学院学科领域宽广,专业覆盖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个一级学科。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二级博士点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上海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涵盖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二级博士点。

学院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多达15个,1998年以来还相继拓展了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等6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专业设置方面,设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安全等7个本科专业。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的历史悠远,可追溯到50年代。50多年来,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1956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复旦601型电子积分机”,

复旦计算机学院1971年开发了我国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1985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1998年提供了我国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等等。

此外,在1964年试制成功国内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602电子计算机”以后,又开发制造了709、719、413、753等一系列型号的计算机。做为中国第一批设立计算机学科的高等院校,复旦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国人在世界计算机学界赢得了一席之地。

1970年在物理系中开设了计算机专业。1975年成立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4年制学士学位学生。197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专业三年制硕士研究生。

1982年成立复旦大学计算中心。1986年设立计算机软件专业博士点。1995年设立上海市首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计算机软件专业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7年列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并列入985工程重点支持。2001年成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2002年成立复旦大学软件学院。2004年成立“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2006年成立“国家教育部网络信息安全审计与监控工程中心”。

2007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成为国家、上海市重点学科根据国内外权威排名,该学科档次A++(最高档),排名全国前三。2008年5月27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正式宣布成立,2010年依托计算机学院的国家保密学院成立。

华东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定位于研究型工科学院,建设目标是在信息科技领域确立科学研究与教学体系的主攻方向,集聚综合优势,形成有特色的科研创新及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基地,使研究生人数接近本科生,形成从基础理论研究、软硬件设计、应用系统到产品开发的研究链,建立包括新材料、功能器件、通信与信息、计算机软件、芯片设计与复杂系统等交叉学科群网络,形成国内一流的朝气蓬勃的创新团队。

学院现有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和3个工程硕士点。

学院教学科研并重,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终身教授4名和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拥有教育部“极化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并与国内外著名公司组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00余人,全日制学生1800余人,其中研究生(硕、博士生)超过三分之一。

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院每年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信息科技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基地。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成立于1959年的上海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技术系(1962年并入自动化系,1978年改为计算机科学系)和上海计算技术学校(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前身)。

1988年5月,上海工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联合成立了计算机学院,由享誉海内外的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三立教授担任首任院长,该学院是在钱伟长校长亲切关怀下成立的上海高校中第一所计算机学院。1994年5月27日,新上海大学成立,原上海大学工学院计算机应用系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技术系也一起并入,联合成立的计算机学院正式命名为“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据2017年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现有教职工112名,其中专任教师8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5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8名,副高级职称37名,中级职称27名。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软件工程领域),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2个本科专业。

近年来,计算机学院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智能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高性能计算、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与光计算机等方向开展。学院现有上海大学先进计算和应用中心、上海市上大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性能计算机与网格技术研发平台3个研究中心,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2个系和上海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1个公共平台。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交融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

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 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百年薪火相传,独树一帜的优秀办学传统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之美誉。

上海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学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三大学科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学科领域的优势与特色为全国公认。伴随工程教育的时代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学校积极培育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了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光电仪器与电气测试控制技术、微纳制造与新材料、节能环保技术等前沿领域。2003年,学校抓住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的机遇,从文化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积极培育建设相关新兴特色学科。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早在1978就开始招收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1986年拥有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是我国较早开办计算机专业教育并拥有该学科硕士点的重点高校之一。1993年成立计算机系。2004年6月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设有一个交叉学科博士点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三个工程领域硕士点:软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工程管理硕士(MEM),四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其中软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800 多名、研究生(包括博士生)300 多名。

学院现在有在职教职工63人、国外兼职教授3名、国内兼职教授13名,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2人,68.75%的专业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多位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形成了一支学术理论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教风严谨、勤恳敬业的师资队伍。

学院是上海计算机开放系统协会、上海市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上海市计算机用户协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学院拥有国家级东华万瑞智慧医疗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上海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八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基础教学实验室:数据库系统实验室、计算机应用软件实验室、系统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网格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基础实验室。英特尔公司还捐赠成立了东华大学-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

根据“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资料,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由3个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2个实验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电子与信息实验中心)、3个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商业自动化研究所)、1个工程中心(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分部)等二级单位组成。

学院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6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

10个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

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控制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软件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仪器与仪表工程领域

五个学士学位授权点: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创建始于1978年,在交通部的支持下, 上海海运学院成立电子计算机计算技术专业筹建小组,于1979年正式成立电子计算机计算技术专业并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1985年成立计算机科学系,并招收第一届计算机应用硕士研究生

1990年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获得计算机应用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当时交通部部属高校中唯一的计算机专业硕士点,也是上海地区最早拥有计算机应用硕士点的高校之一

1997年学校将计算机科学系、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合并成立工学院2003年,电子系和计算机系从工学院中分出,成立信息工程学院。

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5个本科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5个二级学术型硕士点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3个专业型硕士点以及卓越工程师授予点。

学院主要科研方向:信息工程基本理论与方法, 高性能和智能海洋与航运信息技术,海洋通信与网络技术,海洋探测信息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及其在航运和海洋学科方面的应用和水下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等。

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研、交通部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获得可喜的研究成果。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始建于1996年,学院现有4个系、3个公共基础教学部、2个实验中心,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系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部、物理公共基础教学部、数学公共基础教学部学院专业实验中心和物理实验中心和数字海洋研究所。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农业推进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1个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点、1个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4个本科专业。

2012年引进12位博士,1位硕士,学院现有教职工人数11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6人,硕士生导师16人,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62%。在校学生1100余人。学院聘请了中国工程院王家耀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著名计算机教育家谭浩强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熊范伦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钱平教授、国家海洋局东海信息中心苏诚教授等多位知名学者和IT产业界精英作为客座、兼职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150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余人,具有教授职称的12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的46人,硕士生导师40多人,5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此外,学院还有数十位来自海内外高校和企业的兼职教师。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拥有校级工程中心1个、创新团队1个、重点学科5个。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领域有了较大发展。

学院自2003年以来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过10来年的努力和实践,已经与国外10多所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展了学生交流、教师交流、教学合作和科研合作等。

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交流,与宝马、壳牌(中国)、三一重工、亚什兰胜牌等海内外著名企业、跨国公司和政府部门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教师进修和科研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

这就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上海计算机考研院校排名前十高校”,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 2018考研冲刺集训、一对一协议班 、推免精品班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上海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上海计算机考研学校排名前十院校,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 ,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145563.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29日 下午5:05
下一篇 2024年1月29日 下午5:08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1条)

  • […] 国家能源集团全称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而成,于2017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的中央直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19年世界500强排名第107位。拥有煤炭、火电、新能源、水电、运输、化工、科技环保、金融等8个产业板块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研究生,央企校招&社招!不限户籍,应往届大专也可报,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职工总数34万人。国家能源集团秉承奉献清洁能源、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