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硕士论文,@考研学子,欢迎报考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商管理学术硕士研究生!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由经济管理学院和人文社科学院共同建设,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2名,其中教授8名。学术团队: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注册会计师、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财务与会计教学团队。《管理学》考研大纲下载网址:

工商管理学科基本情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由经济管理学院和人文社科学院共同建设,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2名,其中教授8名。有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拥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技术经济及管理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机构——北京现代产业新区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节能与环保经济研究, 北京市级科技创新团队——能源安全评价与管理、能效管理与优化,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级重点研究机构——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学院院级重点研究机构——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旅游规划与服务管理研究、旅游文化创意。与美国哥伦布州立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伦敦南岸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马来西亚大学和挪威诺维克工学院等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

培养方向

方向一:技术经济及管理

研究成果:近年来,在SCI、SSCI、CSSCI等期刊发表120 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等20余部;获得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 项和三等奖1 项;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 项;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 项。

学术团队:能源需求与效率研究团队、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和政策研究团队、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团队、能源金融及其系统风险研究团队。

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 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8项、北京市教委等其他项目30 余项;承担重大横向课题20 余项。

特色研究:围绕建设“绿色北京”、“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的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需求,以我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能源经济管理问题为核心,基于大数据、数据挖掘、决策系统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理论与研究方法,以服务国家、行业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在石油石化领域的传统优势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硕士论文,@考研学子,欢迎报考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商管理学术硕士研究生!,以能源和环境经济管理研究为主线,突出清洁能源安全保障协同管理与制度创新的特色方向。

方向二:财务管理

研究成果: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0 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 多部,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 部、北京市精品教材及精品教材建设项目2 部。承担“北京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优化研究” “供应链流程优化与绩效评价改进”“石化机械制造行业质量管理和绩效关系”等课题开展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实践支持和采纳。

学术团队: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注册会计师、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财务与会计教学团队。

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5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2余项,承担中国科协、国家海洋局、大兴区社工等各级政府委项目20 余项,承担企业委托项目10 余项。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硕士论文

特色研究:本方向主要是结合大数据环境、新商业模式、新兴资本市场等中国特色企业实践背景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特别侧重于公司治理、财务评价和金融与投资。

方向三:企业管理

研究成果:近年来,在《中国软科学》《中国科技论坛》《经济管理》《科研管理》《管理科学》《管理学报》《 》等国内外杂志发表SCI/SSCI/CSSCI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编著等20多部,获国家级、省部级、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教学成果奖、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出版物奖、优秀论文奖等10多项。

学术团队: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能效管理评价与创新、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服务管理与创新、北京市“长城学者”学术创新团队。

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品牌关系利益的消费者与品牌关系形成机理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司绩效纠偏背景下的治理人与经理人行为选择研究”“智能互联时代的管理与管理学变革研究”、国家科技部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我国科技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研究”等国家级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企混改进程中高管薪酬差距监管与激励机制研究”“社交网络舆情演化的数据溯源及信任机制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中智力资本转化路径研究”“北京新机场临空产业集聚动力机制研究”“行业薪酬差距常态化测算与分解方法研究”“国企混改进程中高管薪酬差距监管与激励机制研究”等省部级项目10多项、企事业单位委托横向项目20多项。

特色研究:该方向主要研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效果及相关问题,包括公司治理、生产运营、物流配送、组织行为、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管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战略管理、服务管理等。目前在企业智力资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品牌管理方面成果丰富。

方向四:旅游管理

研究成果:近年来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硕士论文,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2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和教材等20余部,其中北京市精品教材及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各1部。关于旅游规划、旅游文化创意、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16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景区开发、各地政府旅游规划制定和旅游企业的管理实践。

学术团队:服务管理与创新校级教学团队、旅游规划与服务管理研究团队、旅游文化创意团队。

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了北京市社科基金研究项目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环保部研究项目、北京市教委科研重点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项目等16项;20万以上的横向项目11项;各类纵横项目60余项,到款金额940余万元。

特色研究:旅游规划与服务管理、旅游形象与品牌、旅游可持续发展等。

初试专业课科目及参考书

《管理学》考研大纲下载网址:

一、学校及学院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经济管理学院始于1956年,是我国理工科大学中最早成立的经济管理类院系之一,目前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能源经济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和能源系统与碳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MBA、MPAcc、MFin三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能源金融“1+1”双学位项目。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纳入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范围。

二、博士研究生专业及方向

(一)学术型博士点

1.管理科学与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03年开始,依托于我校“石油天然气工程”一级博士授权学科,设立了“石油工程管理”博士授权二级学科,作为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培育点,并一直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一起作为“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的学科。2011年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获得批准,这是国内十几家石化类高校中管理领域首家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2012年,管理科学与工程新增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同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设立。2019年进入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行列。2021年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自主设置“能源系统与碳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

研究方向:(1)大数据与系统工程;(2)油气工程管理与决策科学;(3)能源-环境-经济及政策系统分析;(4)金融工程与能源安全。

2.能源经济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

依托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城市能源供给安全与保障”,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的基础上,学科渗透、融合,我校于2019年设置“能源经济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2020年招收第一批博士生。该博士点的建设目标是针对与能源有关的经济与管理问题,推动理论深入研究及高端人才培养。根据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师资力量,本学科点规划了四个研究方向,研究范围兼顾了能源重要议题与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问题。

研究方向:(1)能源系统工程与大数据智能决策;(2)石油工程管理;(3)能源与环境经济;(4)公司治理与公司金融。

3.能源系统与碳管理(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

能源系统与碳管理( and ,ESCM)是学校于2021年10月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下,自主设立的二级博士点。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系统工程与分析的视角出发,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方法论为基础,重点研究宏观能源系统与碳排放未来情景模拟、碳中和实现路径分析与优化,微观企业低碳转型模式和管理,以及碳市场与碳交易、低碳经济金融配套政策研究等各类综合性能源、气候、环境、经济、金融问题。本博士点旨在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管理和决策支撑,同时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产业认知、基础扎实、多学科交叉背景的碳核算、碳交易、碳管理、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等各类高水平人才,为我国实现能源、资源、信息碳中和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研究方向:(1)能源系统分析与碳核算;(2)能源大数据与碳管理;(3)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4)企业低碳行为与管理决策。

l学术型博士生导师团队

张宝生教授 唐 旭教授 冯连勇教授 赵晓丽教授 孙仁金教授 张 奇教授马春爱教授 李 明教授 王建良教授 禹春霞副教授 潘勋章副教授

梅应丹副教授杨晓光教授(兼职) 王 震教授(兼职) 范 英教授(兼职)

(二)专业型博士方向:能源工程管理

能源工程管理专业型博士方向,以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数学及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方法,从定性和定量方面分析解决能源经济、能源企业、能源项目的各种管理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方法模型及对策建议。

l专业型博士生导师团队

马春爱教授 宋泓明(兼职)。

三、学术型硕士专业及方向

1.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原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于1983年开始招生,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设立金融工商管理学硕士,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及项目介绍,是在我国设立较早的学位授权点之一,在石油工业系统管理学科发展中具有传统优势,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方向包括:(1)管理系统工程;(2)投资决策与项目管理;(3)能源经济管理;(4)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

本学科下设二级学科:能源系统与碳管理,研究方向包括:(1)能源系统分析与碳核算;(2)能源大数据与碳管理;(3)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4)企业低碳行为与管理决策。

导师团队:张宝生、唐旭、张奇、李明、王建良、沈庆宁、周庆、金镭、禹春霞、潘勋章、朱丽晶、宋岑、刘慧慧、刘明明、曹馨、郑馨竺、林绿、李贺平。

2.工商管理

(1)会计学

会计学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工商管理中的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以及各种会计现象的内在规律。我校会计学学科自2004年开始招生,学科立足会计学研究前沿,服务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在教学、科研和硕士生的培养过程中,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这些研究方向上,本学科承担了一系列省部级以上和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应用于实践。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外部评价,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方向包括:(1)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2)大数据与财务决策;(3)管理与成本会计;(4)审计与内部控制。

金融工商管理学硕士

(2)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理论、方法和工具,提升应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与科技成就探索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规律。我校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于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设立,1999年开始正式招生。目前,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包括:(1)战略与组织;(2)人力资源管理;(3)运营管理;(4)市场营销管理。

(3)技术经济及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该学科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类:一是服务于企业投资决策活动,为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企业技术管理以及投资规划与资源利用等多层面的经济管理活动提供评价与优化的理论和方法;二是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进行技术、经济、环境、政策的系统性综合评价,不仅为企业,也为行业和国家层面的决策问题提供方法支持;三是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改进社会福利的视角研究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绿色GDP等问题。我校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位授予点2002年开始正式招生。研究方向包括:(1)油气资源经济评价;(2)投资理论及应用;(3)项目评价与管理;(4)能源经济与管理。

(4)导师团队

会计学:马春爱、许文静、王珮、薛庆。

企业管理:殷建平、方红、张海霞、梁赟玲、张璇、高建。

技术经济及管理:冯连勇、孙仁金、郑玉华、夏良玉、赵旭。

3.应用经济学

(1)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产业系统发展和运行的基本经济规律,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围绕产业经济学发展的主线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和单个企业内部的结构与协调。我校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3年经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设立,本学科在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研究实力。研究方向包括:(1)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2)能源经济与政策;(3)资源与环境经济;(4)产业组织与政策。

(2)金融学

金融学是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公司、居民户或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利用国内外金融市场实现其战略目标,也研究政府、行业等宏观层面所遇到的货币金融及金融政策问题。我校金融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6年正式设立,以能源行业为背景,突出能源金融和碳金融办学特色,研究方向包括:(1)公司金融;(2)能源金融;(3)科技金融;(4)数字金融。

(3)导师团队

产业经济学:赵晓丽、郭海涛、梅应丹、吴丽丽、高立、李丽红。

金融学:孙竹、马郑玮、齐明、王震(兼职)。

四、专业型硕士

1.工商管理硕士(MBA)

我校MBA项目自2010年办学以来,依托石油石化学科优势和行业背景,稳固保持石油石化领域MBA教育的优势地位。在学生来源、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基地、校企联合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能源经济与管理的优势和特色。先后通过了“教育部学位授予点专项合格评估”、“教育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并取得较好评估结果。获得了“2020年中国商学院”、“2019中国商学院最具特色MBA项目”、“2017年度品牌影响力MBA院校”、“2016最具影响力商学院奖”等称号。同时,多名MBA学生获得“MBA领军人物”、“中国MBA优秀干部”、“中国MBA校友创新创业新星”、“中国MBA新秀100”等多项称号。学员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曾荣获“创青春”创新创业比赛国家银奖、“尖烽时刻”商业银行管理模拟大赛全国总冠军、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培养方向包括:(1)能源公司战略与管理;(2)金融与财务管理;(3)企业综合管理;(4)商务智能与创新管理。

导师团队:唐旭、马春爱、赵晓丽、张宝生、张奇、冯连勇、孙仁金、刘毅军、许文静、孙竹、牛琦彬、徐英华、李明、王建良、郭海涛、沈庆宁、殷建平、方红、郭庆方、周庆、熊苡、张海霞、孙梅、张媛媛、金镭、朱潜挺、宫雨、郑玉华、夏良玉、赵旭、梁赟玲、禹春霞、宋岑、余祖德、高建、马郑玮、吴丽丽。

2.会计专业硕士(MPAcc)

2010年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的要求,我校设置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项目并建立MPAcc教育中心,2011年开始办学。该项目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国际学校及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立足于油气行业和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鲜明项目特色。我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着眼于国际化财经人才职业素质,培养能够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适应较高职位会计管理工作的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包括:(1)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2)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3)管理与成本会计;(4)内部控制与审计;(5)大数据与财务决策。

导师团队:马春爱、许文静、王珮、孙梅、马郑玮、薛庆、张璇、吕慧、张龙天。

3.金融专业硕士(MFin)

我校金融硕士项目(MFin)2014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2016年开始招生。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在能源行业和金融领域的优势合作资源,MFin项目将能源和金融这两个当今最热的领域紧密结合,形成了有特色的能源金融学科教育背景。MFin教育项目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着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掌握金融学相关理论知识体系和分析框架,同时又具备解决现代经济特别是能源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有国际化视野,能在国际竞争中立足,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方向包括:(1)能源金融;(2)公司金融;(3)金融市场;(4)数字金融。

该项目与邓迪大学合作开展“能源金融1+1“双硕士学位项目。中英“能源金融1+1”双硕士学位项目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适应中国能源市场化与国际化发展,与英国邓迪大学联合开办的双硕士学位项目金融工商管理学硕士,两校于2018年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该项目于2019年秋季开始招生。参加该项目的研究生第一学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习,第二学年赴邓迪大学学习,两校互认学分,按要求顺利完成学业者可同时获得两校硕士学位。本项目充分发挥两校资源优势,培养掌握金融理论体系和技能,能够解决能源金融领域实际问题,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导师团队:孙竹、张奇、冯连勇、张媛媛、熊苡、齐明、潘勋章、朱丽晶、刘明明、高立、徐斌、刘乾、李丽红、薛庆、林绿、王震(兼职)。

附件: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及项目介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138506.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6日 下午6:04
下一篇 2024年1月6日 下午6: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