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在职硕士,大咖云集!2019“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等你来挑战!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工专业,在职获得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毕业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获得精细化工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复旦大学取得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自6月26日正式启动以来,2019“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赛活动详情和参赛报名信息的查询点击节节攀升。同时,在杭州、深圳、武汉、上海等地举办的大赛线下路演活动也火热进行,颇受欢迎。目前,已收到了高等院校和初创企业提交的60多份高质量参赛作品。

大赛评审委员会大咖云集!

他们中的一部分,来自于国际知名企业!

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黄翔宇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石化高级专家,中国石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级高工。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工专业,在职获得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作为中国石化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碳纤维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是中国碳纤维行业的技术专家,在该领域有15年工作经验。

长期致力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研究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在职硕士,201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获得上海市金山区科技领军人才称号。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了中国石化“PAN基碳纤维技术开发”项目,参加国家973“高性能碳纤维相关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担任“PAN链结构设计与控制”课题的课题组长。主持参与的“流场结构优化,高效反应器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级项目、中国石化总部“十条龙攻关”项目、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等技术攻关相关科研项目33项。

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陈 耘

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上海一体化基地总经理。

早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专业求学,之后在德国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完成了有机化学的博士学位。

1994年在德国加入科思创(当时的拜耳公司),担任中央研究部门的实验室经理一职。1999年担任克雷费尔德-约丁根聚碳酸酯的副厂长一职。2001年调任上海,成为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的聚碳酸酯业务BPA/SPC装置的厂长,并于2008年升任为上海一体化基地聚碳酸酯生产和技术总监。2014年1月升任拜耳技术服务管理委员会成员和拜耳技术服务的亚洲区总裁。自2017年1月1日起被任命为基地总经理。

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张宇峰

霍尼韦尔科技事业部全球总裁。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机械工程学士学位,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机械和航天工程硕士学位以及化学工程博士学位,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商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颁发的总裁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5年8月任命为霍尼韦尔科技事业部全球总裁,致力于为霍尼韦尔的工程和技术核心的发展制定架构、规划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科技事业部的现有规模、全球布局和软件实力,为公司的全球客户提供包括新产品研发、基于软件的服务以及独特的工程解决方案,以创新技术促进霍尼韦尔的跨越式增长。

他将先进的煤制烯烃和丙烷脱氢技术带入中国,帮助解决中国原油原料短缺和日益增长的轻烯烃需求的矛盾。

拥有多项美国技术专利,发表多篇技术文章和技术演讲。他的技术成就获得了不同国家的认可,包括捷克布尔诺技术大学荣誉奖、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查尔斯*W*皮尔斯杰出校友奖,以及表彰对中国国家建设有杰出贡献的外籍专家的最高奖项中国友谊奖。

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胡东祺

朗盛大中华区技术创新总监。

197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1980年,获得中国国家教委首批赴德国大学本科留学奖学金,赴德留学。1990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后获德国国家奖学金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跟随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Henry Taube 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3年加入德国拜耳公司总部,分别在研发、生产和市场 等部门任职。1997年回到中国,筹建拜耳集团在中国无锡的投资项目-拜耳无锡皮革化工公司。

2003年至2019年4月担任朗盛(无锡)高性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2010年起担任朗盛(常州)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13年起担任朗盛大中华区技术创新总监。

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黄希敏

苏伊士亚洲区创新副总监。

毕业于河海大学、法国国立利摩日高等工程师学院和清华大学,在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水与环境工程以及工商管理领域拥有三个硕士文凭。

自2015年起担任苏伊士亚洲创新总监,全面负责苏伊士亚洲的创新与研发活动,包括公司内部的自主研发项目和外部的开放式创新合作以及专家网络管理。自2017年起,同时兼任苏伊士亚洲水务首席执行官特别助理,负责大型复杂项目的综合协调。

除在苏伊士工作12年,还在中国和欧洲服务过其他三家国际著名的环保公司(法国威立雅集团、西班牙阿本戈集团、法国布伊格集团)。

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王睿嘉

沙索功能化学亚洲战略业务拓展总监。

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在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以及跨国企业都有过研究和工作经历,包含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商业化。

在过去十年里,进行了清洁煤、可燃冰、三次采油和页岩气开发等相关研究工作。对化工、能源行业技术开发和商业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着广泛的经历和独到的见解,多次受美国贸易发展署和中国能源局邀请,为中国能源化工行业同仁提供培训。参与和主导了多个北美和亚洲新产品和新业务开发工作,有丰富的跨国、跨文化的合资企业管理经验。

他是美国埃德加斯诺基金会的理事,参与主办旨在促进中美经济、教育和科技交流合作的活动项目,还是美国密苏里大学商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嘉宾讲师。获得美国商会颁发的“2016年度未来领袖-中美商业交流奖”。2017年获得英国Reed ICIS颁发的化工行业新星奖。

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郎嘉敏

亨斯迈集团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商务发展总监。

毕业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获得精细化工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复旦大学取得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前往美国伊利诺大学进行材料科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拥有3项世界专利,在全球专业一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近40篇论文。

1996年,郎嘉敏博士加入美国化学公司任高级化学师。2003年加入美国斯泰潘公司,之后回国工作担任金陵斯泰潘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投资新建了国内第一条两万吨的苯酐聚酯多元醇生产线。2008年,郎嘉敏博士加入美国亨斯迈集团聚氨酯事业部。2011年被委任为上海联恒异氰酸酯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从2011年至2015年,每年均被评为“奉贤区财富百强企业”,均进入百强企业前十名。2013年,郎嘉敏博士荣获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目前,郎嘉敏博士担任亨斯迈集团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商务发展总监、上海亨斯迈聚氨酯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法人,并兼任上海联恒异氰酸酯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陈金秋

赢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亚区管理层和赢创中国多用户基地的负责人。

就读于中国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上海药物研究所。1988年荣获中国国家教育部奖学金赴德国学习深造,并取得德国多特蒙德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1994年加入位于德国马尔的许尔斯(Hüls)公司(赢创工业集团的前身公司之一),担任研究实验室主管。随后在德国赢创和拜耳的合资公司公司担任过厂长等多个管理职位。2008年11月回国担任赢创中国多用户基地甲基丙烯酸酯一体化生产装置副总监,并于2010年起接任现在职位。

在上海任职期间,赢创公司连续两次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责任关怀最佳实践单位奖”,多次被评为“上海化工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陈金秋博士个人多次荣获“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主任奖”,并于2012年和2017年分别荣获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和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

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陈万锁

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2005年,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毕业,不对称有机合成方向。先后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并多项中国专利。毕业后,进入全球顶级香料公司IFF从事技术与研发;2007年,加入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先后历任装置经理(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高级装置经理(巴斯夫护理化学品上海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台湾巴斯夫有限公司、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先后从事的行业有香料、染(颜)料、表面活性剂、合成润滑油、紫外线吸收剂、合成树脂等。

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薛曙昌

汉高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及金属工业部技术总监。

1979年-1983年,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工系工学学士;2004年-2006年,长江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硕士;1984年-1987年,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学硕士。

主要工作及研究领域包括:汽车关联产品及金属表面处理相关领域产品开发项目的技术管理,环氧树脂、聚氨酯、橡胶、改性硅烷及聚氯乙烯等各类粘合剂和密封胶,聚氨酯基泡沫及材料和塑料加工等领域的产品开发及产品技术服务。

在《高分子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及《材料科学进展》等中文学术刊物和《》、《 of 》、《 》等英文学术刊物以及《高分子論文集》等日文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多项中国、美国及日本发明专利。

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吴欣荣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高级总监。

2000年9月-2004年6月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0年在西班牙马德里IE商学院获得高级金融硕士学位。

2004年6月-2009年11月就职于苏格兰皇家银行,任战略规划经理,运用数据挖掘发现并评估新的商业机会,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商业设想,并对新的商业机会建立盈利模型。2011年2-12月就职于环球太阳能基金(GSF ),任投资分析师,参与意大利最大的新能源项目的股权投资工作。

2012年4月-2016年3月就职于3M公司,任大中华区/亚太区投资并购部经理,参与3个成功并购项目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在职硕士,大咖云集!2019“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等你来挑战!,在10个高速发展的业务方向上寻找收购和股权投资目标。2016年4月-2018年2月就职于中国最大的新能源上市集团公司-GCL协鑫集团,参与超过8个项目,涉及行业包括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大数据、企业服务等。

这一场大咖云集的专业大赛,

等你来挑战!

伊利诺理工大学在线硕士,百所大学⑬丨北京理工大学——100余所在京招生重点大

高考风雨兼程

精华与你同行

温馨提示: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对话框中回复“百所大学”,即可查看已更新的大学简介及报考详情。

每日大学

为了方便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全方位了解大学信息、快速定位目标院校和专业,我们精心为大家奉上“百所大学”栏目:

我们将每日介绍一所大学,全面覆盖了100多所大学的详细介绍,包括学校的历史沿革、专业设置、重点专业、科研实力、就业前景、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最新的招生录取规则等内容,是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的必备参考书,堪称最全报考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一、学校基本信息

1.学校属性

2.联系信息

二、学校简介

1.历史沿革

北京理工大学创立于1940年,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

195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英国QS“世界大学500强”中,位列入选的中国大陆高校第15位。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2.优势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以“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为人才培养目标,在建校以来的近30万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40位院士;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和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2015年度,在校学生参加学科知识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获国际和国家级奖励804人次,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6.73%,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8.23%。

面向国际,学校已经与6大洲66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多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等50多所合作院校设立学生交换项目,形成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全球网络。

三、学科介绍

1.学科设置

北京理工大学现设有20个专业学院,专业上按照大类培养,入学一年后再根据兴趣和专业要求,在大类专业所覆盖范围内按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专业设置如如下:

2.重点学科

北京理工大学有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材料、化学、物理等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已经形成了理工并重,理工融合,工理管文协调发展,覆盖10大学科门类,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重点学科如下:

四、科学研究

1.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另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2.科研成果

学校曾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台 20 公里远程照相机等,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伊利诺理工大学在线硕士,百所大学⑬丨北京理工大学——100余所在京招生重点大学最全报考指南!,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国庆60周年阅兵的30个方阵中,学校参与了22个方阵的装备设计和研制,在“9·3”大阅兵的27个地面装备方队和10个空中飞行方队中,学校参与了17个地面方队和8个空中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参与数量和深度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等过程中,学校研发的多项技术均有优异表现。“十二五”期间,学校科技投入总量近100亿元,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3项,牵头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5位,在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获奖数目方面位列全国高校第3位,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总数、授权国防专利和有效国防专利数均位列全国高校第1位。

五、就业情况

1.毕业去向

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3761人,本科生就业率97.90%,毕业生去向如下表:

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直接就业1211人。其中,到国企就业的人数最多,为392人,占32.37%。

本科生到制造业就业人数比较多,占18.74%;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15.77%;排在第三的是教育,占13.05%。

根据2018年公布的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北京理工大学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26位。

六、招生相关

1.北京录取分数线

2.2018招生录取规则

北京理工大学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录取时学校将对部分生源质量好的省份适量增加招生计划。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录取工作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录取体制,并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录取工作实行“阳光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招生按照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分类录取,高考改革试点的上海市、浙江省按其有关规定执行。艺术类只录取经我校专业测试合格的考生。

北京理工大学在提档时原则上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给予考生的政策性加分。但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且加分不得超过20分。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伊利诺理工大学在线硕士,符合北京理工大学投档要求的情况下,北京理工大学依据考生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并安排专业,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级差。考生投档分整数位相同时按相关科目排队择优确定专业:文史类考生依次比较语文、数学、文综、外语,理工类考生依次比较数学、语文、理综、外语;各科目分数均相同时,根据其专业志愿同时录取。

对参加我校测试合格并经认定的考生(含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外语类保送生、艺术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按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统一安排和我校要求填报志愿。

民族预科生按教育部有关政策执行;港澳台侨按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执行;内地西藏班、新疆班高中毕业生的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领导下进行。对于享受国家政策招收的高水平运动队,本科学制为五年,录取专业均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北京理工大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承担“国家专项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招生;国家专项计划实行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

北京理工大学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为中、英两校联合办学,非英语语种考生需谨慎填报;对其他专业高考外语语种不作限制。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招生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色盲和色弱考生不能录取至理学与材料菁英班;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至理学与材料菁英班、经济管理试验班;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兰、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能录取至信息科学技术。浙江省、上海市考生填报的专业需符合体检要求,否则学校可做退档处理。

北京理工大学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专业招生计划、专业介绍、奖贷学金政策等详细信息见当年报考指南。北京理工大学学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软件工程专业前两年学费标准每人每年5500元,后两年学费标准每人每年12000元;经济管理试验班、法学、经济学、社会工作专业学费标准每人每年5000元;外语类专业学费标准每人每年6000元;设计学类专业(不含工业设计专业)学费标准每人每年10000元;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收费标准每人每年56000元;社会科学试验班大类招生未分流前学费暂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标准执行,待专业分流确定后,按照实际专业学费标准补收差额部分;其余专业学费标准每人每年5500元。徐特立英才班的学生,本科阶段学费按上述规定执行,硕士、博士阶段按国家及学校有关研究生缴费规定执行。若国家规定的学费标准变化,以国家有关规定为准。

北京理工大学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设立入学“绿色通道”,恪守“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保证每一位新生能够顺利报到入学。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计算机硕士,全国高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及 人才培养论坛(第六期)

关于召开“全国高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及

人才培养论坛(第六期)”的通知

有关各高校(含高职院校):

为了充分交流物联网专业建设中的成功案例,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难题疑惑,同时促进教师对前沿技术的了解,搭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对接桥梁,从而最终推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科学出版社技术分社、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拟联合举办“全国高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及人才培养论坛(第六期)”,欢迎全国相关高校主管教学、科研的负责人,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相关专业的教师或开设相关课程的教师等,积极报名出席会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科学出版社技术分社、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网络信息专业委员会

二、会议时间

2017年6月1日(周四)14:00~22:00报到,6月2~4日开会。

三、参会人员

相关高校主管教学、科研的负责人,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相关专业的教师或开设相关课程的教师等。

四、会议内容

1.学术与技术应用主题讲座(6月3日全天、4日上午)

l人工智能与新工业革命(特邀讲者:刘云浩)

l智能感知网络与机器智能(特邀讲者:李向阳)

l工业物联网的机遇与挑战(特邀讲者:罗军舟)

l智能农业与农业物联网(特邀讲者:李道亮)

l窄带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初探(特邀讲者:陈积明)

l面向5G的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特邀讲者:刘宏举)

l群智感知数据交易(特邀讲者:吴帆)

l基于超声波的非绑定手势感知及定位技术(特邀讲者:王炜)

l比特传奇: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群智互联(特邀讲者:杨盘隆)

l智能传感器创新是“工业2025”的关键因素(特邀讲者:谷荣祥)

2.教学主题讲座(6月3日下午、4日上午)

l课程方案讲解: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应用开发(特邀讲者:郭忠文)

l专业教学经验分享:学物联网不能认死理(特邀讲者:杨铮)

l知行合一:浅谈RFID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特邀讲者:谢磊)

l教学改革:“NB-IoT 技术与应用”课程开设建议(特邀讲者:解运洲)

3.中国NB-IoT产业生态大会部分(6月2日全天)

lNB-IoT技术关键点分析和产业链配套支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窄带蜂窝物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高通无线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l基于NB-IoT的城市级智慧停车业务模式(青岛海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lNB-IoT通信模组产品技术应用和测试(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l智能家居的应用诉求和技术提升(青岛海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l智能终端对物联网运营管理的诉求分析(上海阿岗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l智能门锁如何利用NB-IoT实现飞跃(厦门分享云科技有限公司)

lNB-IoT如何影响和改变智能路灯控制系统(中微光电子有限公司)

4. 参观交流(6月4日下午)

l青岛海尔智能家居展示中心

l青岛海信物联网研究所

五、会议及报到地点

会议报到地点:青岛海大学术交流中心(地址:市南区红岛路海洋大学四校门内)

会议推荐宾馆:青岛海大学术交流中心(280元/标准间)、黄海饭店(380元/标准间、490元/大床房)

会议地址:青岛市黄海饭店。

六、会议承办及会务费

会务费1500元,交通费和食宿费自理。本次会议由北京汇智恒达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请参会代表尽量转账或交现金。转账信息如下(请注明青岛会议会务费):

账户名称:北京汇智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开户行:招商银行北京大屯路支行

账号: 0401

开户行行号:3

七、其他注意事项

参加会议的代表请于5月20日前,将回执以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返回会务组相关联系人:

赵丽欣 ;

2017年4月20日

附件1:特邀讲者介绍

Ø刘云浩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IEEE ,ACM中国理事会主席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IEEE 。教育部“信息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研究员。曾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系研究生部主任主管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

ACM中国理事会主席,常务理事。

2010年当选ACM ,曾应邀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密歇根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十几所国际著名高校就物联网和传感网研究做特邀学术演讲,并多次以物联网相关研究为主题为国际会议做大会报告。

2008年因传感网创新应用被香港政府授予香港最佳创新与研究特等奖(Hong Kong Best and Award: Grand Award)。2010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1年入选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3年被TCP/IP发明人之一、2004年图灵奖获得者文顿·瑟夫( Cerf)授予ACM Award。 2014年获得ACM 大会唯一最佳论文奖。

多年来担任、等多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是国际一流学术期刊《IEEE on 》的副主编( -in-Chief),《IEEE/ACM on 》和《ACM on 》的编委( )。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多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单篇论文最高国际他引超过1000次,发表过的论文累计他引超过10000次。

主要获奖情况

• 2014年获选IEEE

• 2013年获得ACM Award;

• 2012年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2012年受聘为“长江学者”;

• 2011年入选国家首批“青年千人计划”;

• 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011年获得IEEE DCOSS传感网大会唯一最佳论文奖;

• 2010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2009年获得IEEE 国际并行及分布式系统会议第十五届年会()大会唯一最佳论文奖;

• 2008年获得ACM 2008 最佳论文提名奖;

• 2008年获得2007年度香港最佳创新及研究特等奖;

• 2007年获得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公开组金奖;

• 2005年获得IEEE 国际电子商务工程 (ICEBE)大会唯一最佳论文奖。

国际学术组织主要任职情况

• ACM中国理事会副主席,常务理事

• 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国际合作部主任,普适计算专委委员

• IEEE on and 副主编

• IEEE on 编委

• ACM on 编委

• 《计算机学报》编委

• 《软件学报》编委

主要著作及论文

• 刘云浩 编著,《物联网导论(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7.

• Liu and Zheng Yang, “, , and : – for “, (施普林格出版社), 2011. ISBN: 978-1-4419-7370-2.

• Liu, Kebin Liu, Mo Li, ” for “, IEEE/ACM on (TON), Vol. 18, No. 4, 2010, Pages 1132-1144.

• Liu, Han, and Wang, “Rumor : Peer-to-Peer “, IEEE on and (TPDS), Vol. 22, No. 3, March 2011, Pages 464-475.

• Liu, “A Two-hop to “, IEEE on and (TPDS), Vol. 19, No. 11, 2008, Pages 1591-1600.

Ø李向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执行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执行院长。1995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工商管理双学士,1999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硕士,2001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博士。曾任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曾任清华大学 EMC讲席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教授。李向阳教授一直从事无线网络性能分析、网络优化、与安全可信保障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构建方面的研究。自2000年以来已在高水平国际期刊及会议累计发表3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知名IEEE 系列期刊上面近80篇论文,及计算机网络领域著名的学术会议ACM 论文14篇(近10年来获该会议最佳论文奖1次,最佳论文奖提名2次,最佳演示奖1次,最佳一次),IEEE 论文近50篇。李向阳教授多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例如ACM 2014、IEEE 2015、IEEE IPCCC 2014、IEEE HICSS 2001, 2001的最佳论文奖。撰写了一本无线网络领域的专著《 Ad Hoc and : and 》, 也多次参与了无线网络书籍的撰写和编辑。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了14项国内发明专利,获得4项美国临时专利。李向阳教授目前为《IEEE/ACM on 》,《IEEE on 》等多个顶级国际期刊的编委,也担任了《IEEE on and 》的编委,和算法百科全书《 of 》无线网络学科方向的编辑。曾经担任了多个知名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或者大会主席(如ACM ,IEEE MASS等),多年来担任本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如ACM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计算机硕士,全国高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及 人才培养论坛(第六期),IEEE 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或合作方承担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自然基金、香港RGC等支持的项目。

Ø罗军舟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1982年1月获得东南大学应用数学学士学位,毕业留校在计算机学院任教至今,先后获得东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方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导师均为顾冠群院士)。三十多年以来,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研究兴趣包括: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工程、网络安全、无线局域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自2002年起他参加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02大型物理实验十余年,负责建成东南大学AMS科学数据处理中心。他现任IEEE CSCWD技术委员会主席、ACM中国理事会常务理事、 China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会主任和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Ø李道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先进传感与智能信息处理。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信息化评价中心主任,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农业部杰出科研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者。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农业信息处理分会主席,国际杂志 in 主编,国家农村信息化指导组专家,中国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协农业物联网技术学科首席科普专家,农业部十二五、十三五全国农业信息化规划起草牵头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7项,出版专著《农业物联网导论》、《零公里探索》等6部,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6项。 带领的团队入选农业部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创新团队、中国科协农业物联网科普团队。

Ø陈积明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陈积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研究学者奖等荣誉,IEEE VTS 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物联网、传感网、网络控制、控制系统安全等。

Ø郭忠文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郭忠文,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计算机学会传感器网络专委会委员,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会委员,国家信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化工作组成员。作为IEEE P1851工作组主席,主持完成IEEE国际标准《IEEE 1851 for of -based Test for 》,主持制定国家标准《基于传感器的产品监测软件集成接口规范》,并作为主要发起人参与制定海洋国际标准协议《IEEE P2402 for of for Ocean 》。

郭忠文教授长期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水下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与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理论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 863 计划、国家 97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在包括 RTSS、ICDCS、、IEEE on and (TPDS)、IEEE on (TVT) 以及 IEEE on and (TIM)等知名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多篇具有影响力的论文。累计发表SCI、EI学术论文 100 余篇。出版专著《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7年3月)。

Ø刘宗举海信集团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5G与物联网通信研究所所长

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及英国大学,无线通信工程专业。海信集团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5G与物联网通信研究所所长,从事新一代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产业化工作,主持多项集团级预研项目。工作领域包括蜂窝物联网、高频通信及移动边缘计算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及标准化。

Ø杨铮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成员,博士生导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学士学位,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物联网与移动计算,包括传感网、Mesh网络、室内定位、无线感知、群智感知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万人计划),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Ø吴帆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计算机硕士,博导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2004年获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博士学位,2009至2010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0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在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博弈论算法与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论文发表在JSAC、TON、TMC、TPDS、TOC、TOSN、TWC、TOMM、TVT等国际著名期刊,以及、、、、IWQoS、ICPP、ICDCS、SECON、AAAI、AAMAS等重要国际会议。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ACM中国新星奖、CCF-腾讯犀牛鸟卓越奖、CCF-Intel青年学者提升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研究项目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腾讯公司、Intel公司等的资助。

Ø谢磊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

谢磊,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物联网与移动感知计算。曾在美国威廉玛丽学院、法国巴黎六大、德国哥廷根大学、IBM中国研究院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ACM南京分会新星奖、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等荣誉称号。目前在分布式计算和普适计算研究领域共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国际一流学术期刊《IEEE on 》、《 on and 》、《IEEE on 》、《IEEE 》,国际一流学术会议ACM 、IEEE 、ACM 、IEEE ICNP、IEEE ICDCS等。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编著《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协议与系统设计》。

Ø杨盘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杨盘隆,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无线网络系统的认知体系结构、物理层复用机制、群智感知设备故障诊断、MIMO网络资源管理等理论和关键技术从事基础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新技术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等10余项课题。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等课题。

Ø王炜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

王炜,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1997年和2000年于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机与电脑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及中兴通讯从事过多年的无线网络研究与标准化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源动作感知、传感器网络及软件无线电等。在ACM , ACM CCS,NSDI, IEEE/ACM trans. , IEEE trans. 等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2011年获江苏省双创人才奖。

Ø

解运洲 中国NB-IoT产业生态联盟秘书长

中国NB-IoT产业联盟发起人,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深耕数据通信、无线通信、M2M通信、移动支付、智慧城市等领域,从2010年开始从事物联网行业的产业研究和咨询服务,熟悉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多项物联网垂直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NB-IoT技术的积极推广者,擅长组织物联网领域的生态大会和技术研讨,拥有物联网领域的广泛人脉,积极营造政府部门、运营商、物联网企业等共生共荣的产业链生态圈。

附件2:详细位置

会议报到地点:青岛海大学术交流中心(地址:市南区红岛路海洋大学四校门内,乘车路线如下)

• 火车站:自火车站乘25路、307路齐东路下车南行100米,220路红岛路下车即是。乘出租车5分钟车程,12元左右。

• 长途汽车站:自四方长途站到酒店,乘出租车约15分钟,15元左右。

• 轮渡:乘出租车约15元。221路公交车齐东路站下。

• 机场:可到汇泉王朝大酒店或中山路格林豪泰酒店下,乘出租车8分钟车程,10-12元左右。

• 周边公交车:25路、225路、307路、1路、367路、217路、221路。

附件3:参会回执(以Excel表方式返回)

参会回执

单位名称

发票台头

姓名

性别

联系

电话

邮箱

到会时间

预住宾馆

交费

方式

是否参观企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yilny/197279.html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4日 下午12:07
下一篇 2024年6月24日 下午2: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