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乡建院院长李昌平来到江北区五宝镇院子村“找稻幸福”小院,为这个小院授牌“乡建院乡村经营研学基地”,当天这个小院正式开门迎宾。“小院整体的空间到文化创意,凸显了‘庭院经济’可以在乡村振兴中起到重要作用。”李昌平在授牌时表示。
一个不大的乡村小院,业务范围却很广泛,这里可以开展团建、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亲子研学等活动。这个小院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它在“庭院经济”的发展上做出了什么样的探索和创新?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造访了“找稻幸福”小院。
一间有“网感”的小院
小院的主人刘军从事过导游、知名火锅企业高管、策划人等多个职业,这些从业经历让他对找准城市消费者心理颇有心得。
走进“找稻幸福”小院,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门上没有招牌,门头是一排陶瓷器青蛙,或躺或坐,或跳或爬,造型各异。刘军解释说:“这些陶瓷青蛙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不同造型的青蛙代表着人生的不同状态,每个人都能在观赏中体会‘找稻幸福’的含义。”
在门头的另一面,挂着两把刷子。“游客离开时都会看到‘蛙稻幸福’这4个字,并觉得这个小院确实有‘两把刷子。’”刘军说。
走进小院,屋檐下的大筐里,摆放着竹子、李子、提子、枣子、脐橙、香蕉,它们组成了“祝你提早成交”的谐音梗。小院的墙上,挂着自创的特色菜单,上面写着“鱼额足”“竹够帅”“有肠假”“无鸭力”等菜名。“每一道菜名都道出了都市人群的愿望。”刘军介绍,小院的每一道美食、每一处景点都很有“网感”,这让它能被快速识别、记忆,并为小院持续引流。
一道吃预制菜的乡村宴席
尽管小院墙上挂着菜单,但记者走遍小院却没有发现厨房。那这些菜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小院提供的全是我们自己研发的预制菜,顾客需在火塘边自行烹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团建。”刘军说。当天,小院的“饗爨火塘”正进行的一场主题团建团建基地,参与团建的成员有的负责为火塘生火,有的在准备菜品,有的负责烹制预制菜,大家相互协作,共同制作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以往开展团建,都是文体活动,而在小院,每一个菜名都有意义,每吃一道菜都需要协作,无形中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参加团建的公司负责人感慨。“以餐为媒形成仪式感,这就是小院没有厨房却能留住人心的原因。”刘军说。
一个可复制的连锁小院模式
“城市人渴望下乡深度体验乡村生活,这带来了广泛的商机,我们把连锁经营模式扩展到乡村院子产业中,探索可望复制的乡村连锁小院。”刘军说。
在刘军的计划中,“找稻幸福”小院的运营模式可以复制到其它乡村小院的升级改造中。其它小院都可以共享“找稻幸福”小院的建设方案、文化创意、预制菜供应链,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传承和人文习俗,衍生出院院不同、各美其美的不同IP。
目前团建基地,通过与中国乡建院合作,“找稻幸福”小院的运营模式可望在全国100个院子得到推广。“‘找稻幸福’小院是江北区发展都市观光农业的探索,它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江北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毛文志表示。
“乡村振兴可以从活化和打造一个一个有特色的农家院子开始,这些院子能汇聚社会力量,浓缩乡村文化精髓,形成一个值得推广的新兴产业。”李昌平表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tuanjian/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