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代表性论文
1. 我国居民消费率的研究,统计研究,1987,3
2. 居民基本消费需要的数量分析,统计研究,1988,4
3. 消费效益统计指标体系探讨,消费经济,1991,1
4. 基尼系数计算方法探究,“统计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5. to Risk and in China: An of Data, of , 1995, Fall No.1
6. 抽样框偏误及其调整,统计研究,1995,3
7. Non- Error in and Its , of the of , -China , 1995,8
8. to Risk and in China, of , 1995, Fall
9. 统计调查中的缺失数据及补救,统计研究,1996,1
10. 问卷设计中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统计理论,方法,应用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11. to Risk and in and ,, on Risk and ,1997,12
12. 处理缺失数据中辅助信息的利用,统计研究,1998,1,
13. 谈统计课程考试设计中的若干问题,统计教育,1998,1,
14. 统计功效与分析软件,统计研究,1999,12
15. 极小信息量下分层抽样的样本分配的一个案例,统计研究,2000,2
16. 不同差补方法的比较,数理统计与管理,2000,4
17. 调查中的数据缺失及处理—缺失数据及其影响,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1
18. 无回答的计量与预防,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2
19. 缺失数据的偏差校正,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4
20. 缺失数据的加权调整,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5
21. 缺失数据的插补调整,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6
22. 处理无回答的校准估计,统计研究,2002,6
23. 分层抽样技术在应收帐款审计中的应用,经济经纬,2002,5
24. 多变量联合加权应用研究,统计与决策,2002,10
25. 满意度模型估计的样本量研究,中国用户满意与用户满意度论坛,2003,4
26. 消费者满意度估计模型——PLS 和 方法,“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优秀成果汇编”, 2003.11, P1413-1418
27. 对抽样调查解决多层次估计问题的探讨,统计研究,2003,12
28. 论抽样调查中的域估计,统计与决策,2003,12
29. 多变量与规模成比例概率抽样的有关问题,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
30. Pps抽样设计的比估计及其模拟分析,统计教育,2004,3
31. 永久随机数法样本轮换初探,统计教育,2004,2
32. 不同样本轮换方法的比较,统计与预测,2005,1
33. 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体系的构建,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
34. 偏最小二乘法的拟合指标及在满意度研究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
35. 校准调整估计量线性和指数距离函数的比较研究,统计与决策,2006,1
36. 设计效应应用中的若干问题,统计教育,2006,1
37. 序贯抽样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6
38. 北京市居民满意度评估系统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办公室”,2006,12
39. 刀切法在我国劳动力调查方差估计中的应用,统计研究,2007,1
40. 中国人口变动调查的自加权抽样设计,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4
41. 统计监督的动态博弈,统计与决策,2007,4
42. 样本结构性偏差的校准加权调整方法,统计与决策,2007,5
43. 顾客满意度模型的样本量研究,统计研究,2007,7
44. 中国大陆人口变动与劳动力调查样本轮换设计, of Data ,2007,8
45. 我国人口变动调查与劳动力调查的样本整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9
46. 不同质量调整法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1
47. 放回抽样下HT估计量的性质及应用,统计研究,2008,6
48. 样本追加 —— 一个抽样技术难题的探析,统计教育,2008,11
49. 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分类及适用性分析,统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9,1
50. 有限总体的估计——基于超总体模型,统计教育,2009,2
51. 统计数据质量成本关系模型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3
52. 域内不放回样本追加的性质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4
53. 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于调查数据的抽样权重问题——基于放回比例抽样的再抽样方法,统计研究,2009,4
54. 探索性数据分析中的统计图形应用,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7
55. 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的误差效应分析方法,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9
56. 抽样调查下样本随机性的检验,统计研究,2009,9
57. 中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改进与完善,统计研究,2009,11
58. 复杂样本的方差估计——基于逆抽样设计的方法,数据,2009,11
59. on Data of in China, OF AND WITH : 1 CPCI-S(原ISTP)和CPCI-SSH(原ISSHP)检索
60. 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与实践历程,统计研究,2010,1
61. 辅助信息下的逆抽样设计算法,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第四十卷中国人民大学,职务: 原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第3期,Vol.40 No.3
62. 统计数据质量与用户满意度:测评量表设计与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10,7基于
63. 普查事后抽查理论研究与经验启示[J],调研世界,2010(9):9-12,
64. 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的有关问题:国外经验及借鉴,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9,
65. 分类数据的计量误差模型,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11
66. 普查事后抽查理论及其中国实践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
67. 普查涵盖误差及其测量机制研究,统计研究,2011,8
68. 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研究,科学进步与对策,2011,10
69. 抽样推断方法体系的比较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0
70. A of Two -Based and Model-Based . He , Jin , Gong , CPCI-SSH(原ISSHP)收录, 检索证明
71. 抽样调查中基于平衡样本的稳健预测,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3
72. 一种满足有效样本量固定的放回抽样方法,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2
73. 对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若干思考,市场研究,2012,5
74. 我国政府统计抽样调查的回顾与思考,统计研究,2012,8
75. 基于数据汇总的普查调查框误差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8
76. Polya后验方法在有限总体抽样估计中的模拟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4
77. 抽样技术的变革:空间抽样及有关问题,统计与咨询,2013,2
78. 关于数据缺失机制的检验方法探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Vol.43, No.12
79. 我国政府统计中多层次推断问题讨论,统计研究,2013,9
80. 二分类回归插补法及其应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Vol.43, No.21
81. 二分类变量的缺失数据插补研究,数据分析(JDA),2013,10
82. 辅助信息及其在抽样设计中的应用,中国统计,2014,4
83. 抽样调查中的权数问题,统计研究,2014,9
84. 解决小域估计的一种新思路:样本外推,调研世界,2014,9
85. PPS适应性整群抽样下估计量的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1
86. 缺失数据插补方法探讨,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1
87. 无回答加权调整中回答率模拟研究,统计与决策,2015,4
88. 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调研世界,2015,4
89. 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抽样调查方案设计,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4
90. 美国纵向调查中缺失数据的应对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15,9
91. 住户调查中代表性样本的一种探索获取方法,统计研究,2015,9
部分代表性著作
1. 工资(译著),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
2. 美国的社会保障(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3. 非抽样误差分析(专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4. 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5. 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译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6. 调查技能教程(译著),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 2002
7. 抽样技术(第1-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 市场调查方法与技术(第1-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统计学教程(第1-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 市场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1. 满意度评估系统应用研究(专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2. 数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
13. 缺失数据的统计处理(专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4. 抽样:设计与分析(译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5. 数字中国60年,人民出版社,2009
16. 统计学(第1-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7. 统计数据质量评估:误差效应分析与用户满意度测评(专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8. 抽样:理论与应用(第1-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9. 复杂样本的模型推断(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20. 抽样调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人大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培养质量,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2024年继续招收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专业代码:。具体招生计划请考生查阅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2024年硕士专业目录。
一、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是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全国A+学科。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为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迎接大数据时代挑战而成立的教学、科研实体,是学校的学术特区。研究院教师全部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研究方向涵盖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机器学习、精准医疗、生物统计、算法和编程等。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研究院教师在统计学领域国际顶尖期刊上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统计学、经济学及机器学习领域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此外,研究院教师完成或正在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等已有二十余项。目前,研究院是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社会经济大数据创新引智基地”。
为满足国家对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领域交叉人才的重大需求,顺应国际学科的发展大势,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总体目标,研究院于2020年在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下开设了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硕士培养计划,着力培养掌握扎实统计学、计算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卓越的领导能力,能够解决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实际问题的数据工程师,以满足社会的重大需求。研究院在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了国际一流且具有人大特色的培养方案,并利用平台优势人大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邀请来自耶鲁大学、剑桥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德州农机大学、香港大学以及IBM等国际知名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来校访问及开设短期课程,课程内容涵盖统计学、计量金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面的研究。此外,研究院与国内一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日后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和平台。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十分理想,大多前往政府部门、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以及金融企业工作。
二、招生信息发布
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可登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查询有关信息公告。考生也可通过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或“”订阅我校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发布的信息。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以下简称“研招网”)进行网上报名、下载打印《准考证》、查询初试成绩,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下载复试通知等材料。
我校将严格执行《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已在教育部官网公开)。
三、考试形式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和复试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研究院自行组织。研究院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初试方式分为全国统一考试和推荐免试。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开学报到日为准)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且须同时符合(6)所述条件。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且须同时符合(6)所述条件。
(5)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6)对按以上(3)或(4)条件报考的考生,还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①报名时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②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③复试时提交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或在报刊上发表的三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文章。
5.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人员,还须符合《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
6.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
7.在校研究生及第二学士学位在读学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推荐免试硕士生的申请条件详见《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2024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五、报名程序
(一)推荐免试
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根据我校要求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完成填报志愿、支付报名费、复试确认和待录取确认等手续。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其他符合免初试资格(如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退役人员等)的考生,应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
(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1.报考点选择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报考点的考生,有关具体要求详见报考点公告。
2.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和“研招网”(网址:)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和《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我校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6)考生报考时应注意查看招生专业要求,招生专业目录中凡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均设有备注“仅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的研究方向,请“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在报名时间注意选择报考专用方向。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招生单位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
(8)符合教育部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照顾政策或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
(9)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应当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我校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
(10)我校积极为残疾人参加考试提供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残疾考生如需我校在考试期间提供合理考试便利服务的,应于报名阶段与考点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我校沟通申请,以便提前做好安排。
(11)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2)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3)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14)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3.网上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本人网上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等自行确定并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研招网”并及时查看报考点关于网上确认的通知。
(2)考生网上确认应当提交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上述证件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如发现伪造、变造证件时,报考点将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虚假证明信息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考试、录取资格。
(3)根据报考点要求,提供工作所在地或户口所在地证明等相关材料。
(4)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报考点在网上确认时核验。
(5)在校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在读学生报考,网上确认时应提交在读学校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培养管理部门同意报考的函件(有工作人员签字、联系方式、部门盖章的原件),否则不予确认。
(6)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身份信息必须同报考时填报的身份信息(含报考使用学历的身份信息)一致;考生身份信息变更的,须向报考点和我校提供由公安机关出具的有效相关证明。否则不予确认。
(7)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8)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9)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含初试和复试)及录取阶段不得更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10)考生因错选报考点、报考单位、考试方式导致无法确认,或未在规定时间按照报考点要求确认网上报名信息,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退还。
(11)在职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在职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12)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六、考试资格审查及准考证发放
我校和报考点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参加考试。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请考生注意下载留存电子版和纸质版准考证复试时备用)。
七、考试程序
(一)初试
1.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2.初试方式均为笔试。考生初试使用文具要求在《准考证》上做具体规定。自命题科目所用文具如有特殊要求,考生应按《准考证》上要求提前自行准备,带入考场后,应接受监考人员检查。
3.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4.初试地点:
考生须按照报考点要求,在报考点指定的考场参加初试。具体考试地点请届时参见《准考证》上说明。
5.初试科目:请通过“研招网”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查询我校2024年硕士专业目录。
6.初试成绩查询:
考生于初试结束后,关注“研招网”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关于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的通知,并在规定的时间自行查询。
7.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同时,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有关部门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考生应当遵守我校和报考点的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和规定,否则不得参加考试(含初试和复试)。
9.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不指定参考书目。
(二)复试
1.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具体差额复试比例和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由研究院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在复试前确定,并提前公布。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复试信息发布
考生可于2024年2月下旬登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查询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要求,并登录研究院网站查询复试名单和复试办法。请进入复试的考生登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自行支付复试费并下载复试通知。
3.复试时间
2024年3月上旬,请考生届时参见复试通知或研究院网站。
4.复试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请考生届时参见复试通知或研究院网站。
5.复试基本要求
我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34所自行确定本校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之一。我校将结合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报考生源情况,以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自行确定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对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实行统一的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对报考全国统一考试(含联合考试)、各类专项计划考生提出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
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考生可享受相应的加分政策:
(1)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退役大学生士兵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人员,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3)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
6.复试内容
复试将结合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突出对考生专业素质、外语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包括:
①专业课和综合素质考核。
②外语能力考核(含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③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复试的具体考核形式、科目组成、分值及合格标准由研究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确定并在复试前另行通知。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研究院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工作,主要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7.复试时须提交的材料
考生复试时须根据我校要求向研究院提交有效居民身份证、《本科课程学习成绩登记表》、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和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应届毕业生须提交学生证等材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于入学报到时补交),对不符合有关规定者,我校不予复试、录取。
考生复试时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个人奖惩及其它报考信息的真实性。应届毕业生复试时还要承诺已如实填写在校期间奖惩情况,以及承诺在校期间各科成绩合格,能够在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开学报到日为准)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考生学历(学籍)信息核验有问题的考生,复试时须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研究院在复试时核验。
8.我校认为必要时,可再次组织复试。
八、录取程序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结合考生的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及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科研成果、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
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将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考查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对于全日制、非全日制的界定和管理,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院招收的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学习形式全部为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将通知拟录取考生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体检安排另行通知。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在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开学报到日为准),应届毕业生如不能提交毕业证书原件,或在境外接受高等教育但不能提交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证书的,取消录取资格。
对符合要求的拟录取考生,我校将于2024年6月下旬开始发放录取通知书。
九、学习年限、学习形式、培养校区和住宿情况
研究院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培养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校区,学校可安排住宿。具体详见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十、学费标准
学费标准为25000元/学年。
十一、奖助办法
我校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三助岗位等制度,建立多元奖助体系,支持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提高硕士研究生待遇水平。考生可访问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在“规章制度”下“培养制度”专栏查阅学业奖学金介绍和“三助”(助研、助岗、助教)管理实施细则。
十二、信息公示
我校将按教育部要求,在考生报名、初试、复试(含调剂)和录取等各个工作阶段,通过“研招网”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及时组织信息公示。
十三、其他
(一)考生应自觉树立遵章守纪、诚实考试的意识。初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及各考点考场纪律;复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我校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我校全部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等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考试工作人员,由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或其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我校不允许学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三)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就读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被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并被授予硕士学位。
(四)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招生单位及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五)对弄虚作假或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六)入学报到时,我校将根据上级部门的规定对新生的入学资格进行复查人大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复查未通过者,将被取消研究生入学资格。
(七)考生应当遵守我校以及报考点关于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和规定,不遵守相关规定并造成恶劣影响的,我校将取消考生报考资格。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tongdengxueli/zhongguorenda/16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