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新闻,温尼伯有个叫齐寿寿(Sila )的肯尼亚妈妈,来加拿大已经18年了,也入籍了,还在加拿大生了个女儿如今已经7岁,可是她申请两个姐姐来加拿大探亲旅游,申请了六次六次被拒,十分沮丧,现在发起第七次冲锋。
恰巧我也为朋友的父亲、一位80岁的老人申请过加拿大旅游签证,第一次被拒,第二次成功了,给了十年超级签证,我是怎么做到的呢?这里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八十岁的老人能不能办探亲签证来加拿大?
首先打消大家这个顾虑,我的经验,还有其他一些网友的经验证明,可以,没问题。
办签证主要需要什么资料?
简单说三文三证、五表一照。
没那么复杂哈。“三文”就是邀请函 of 、旅行目的书 of 和行程安排表 。其中最重要的,是旅行目的书,打动签证官的地方。
“三证”就是护照、亲属关系证明、财产证明。
“五表”是2个英文的:加拿大临时签证申请表()、代理人信息表()、代理人在线申请表(),和2个中文的:家庭信息表( )、教育和就业信息表。
一照,自然是数码照片。
具体怎么申请怎么办,请看《》。这里我就讲讲第一次被拒了,第二次我是怎么搞的。
我很生气
第一次申请,其实花了不少时间精力。对方是80岁老人,一辈子在中国同一个城市,没出过国,护照都是第一次办的新护照,一片空白。
被拒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咱没骗人不是?的确来也只是玩一个月就走,绝不赖账,对得起天地良心。何况有生之年过来看看,也是人之常情。
于是第二次申请,我骂了。
第二次申请应该怎么做?
刚刚拒签,立即又申请,要注意什么?肯定要体现出与第一次不一样,否则签证官会觉得,同样的材料我不是已经审查过了吗,我为什么还要再重复一遍。
所以第二次,要添加材料,尽可能做出和第一次不同,比第一次丰富。比如我加了老人和子女、儿孙的全家福办理签证怎么办理,并以他为中心,一一介绍,这些人都是他的谁谁谁,谁谁谁在哪里,和他在一起,谁谁谁在哪里,在加拿大等。
这样签证官对你家的情况一目了然。人有见面之情,一看照片,就亲切多了。
此外,财产证明尽可能增加那么一两项,扫描在一起,做成一个pdf文件,并在开头按顺序列出目录:银行存款证明、户口本、房产证、退休证、银行对账单等。
其实也没大改变,只是让签证官看上去更舒服,感受到你的认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这样,在证明材料上办理签证怎么办理,就和第一次申请,不一样些了,丰富一些了,让签证官觉得,“申请加拿大探亲旅游签证,我是认真的!”
材料不一样,更丰富,她/他就理由继续往下看,再次审核。这时,最关键的“三文”就来了。
“三文”打动签证官
既然是重新申请,三文你不要和第一次一模一样再递上去啊。你要明显表现出你对第一次签证被拒的,有互动有啊。
像肯尼亚大妈那样,多次拒签下来再,就晚了。我是第二次申请,在旅行目的书中,第一句话就告诉签证官,对第一次签证结果很失望!并立即强调,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次旅行,并且结束后,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回国,斩钉切铁!
然后直接回答为什么来加拿大探亲旅游?就是想看子女在加拿大到底是怎样生活的,看看能安心,“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也会让子女陪同在周边旅游观光,在准备好的旅游资金在加拿大花光,“就是这么简单”。加拿大再好,对老人来说也是个陌生的国家,不想在这里孤独生活,到了时间必定回国,和自己的朋友圈呆在一起,呆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就是这么简单!”
在邀请函中表示,甭管加拿大是多么发达的国家,对在中国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来说,这里就是个陌生的国度。此外,子女在加拿大已经来了多年,给政府交了多年的税,如果这么多年了,都无法邀请自己的父母过来小小探望一下、团聚一下、旅游一下,来看看加拿大,那么,这不仅是子女的悲哀,也是加拿大整个国家的悲哀!
不是一直说,加拿大是个伟大的国家么?
这样一搞,第二次签证就下来了,十年。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经验,理直气壮、据理力争,咱又没做亏心事,遵纪守法,是按规定来办,同时多补充、丰富一下材料,显示出第一次是准备不充分、说明不清楚,第二次有很大改善,那么签证官也容易心安理得给批了,
表示,第一次不是我给你批错了,而是你没做够做好,这次做好做够了,就给你了不是?
以上是我的小理解。你可以试试。虽然要直接,还是要尽可能委婉一些,委婉但明白,可能吃这一套。但气势逼人缺乏礼貌,可能就不好。
最后,行程安排尽可能做详细一些,不要糊弄一下过了。我是把每一天,多少点到多少点,去哪里,干什么,做了一个简表。除了给签证官看,也是给自己的规划。真正实施时,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的,但你要通过行程安排表,显示出你的诚意来。
下面附一点,看看,找点感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qianzheng/30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