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回去做账 对或者报销用的是吧他们都说(用来)做账”
“混入”假票堆的真票
2019年3月底,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高港分局接到当地某公司一职工举报,称其因公出差时,弄丢两张火车票,导致无法向单位报账。无奈之下,该职工买了相同日期、车次的火车票用来报账,不料竟是假票。
通过报案人的指认,警方抓获了两名贩卖假票的女子,发现并收缴了车上大量用以报假账的票据,其中包括火车票300多张,高速车辆通行费发票3000多张,机票2000多张。除了机票是真实可查的,其余均为假票。
机票远贵于其他票,却是真品。对此存疑的警方顺藤摸瓜,通过对两名女子的审问,了解到其所卖机票来自于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县居民钱某处。警方找到钱某,发现他此前在航空服务公司工作,钱某也坦白罪行,说出机票的售卖还有“上线”,但是自己从未见过。警方通过调查,发现物流信息、微信信息统统指向了一个人,四川省成都市的冯某。
层层获利的关系网
通过走访、摸排,民警将冯某抓获,冯某交代自己为挣外快,在业余时间向熟人倒卖用以报假账的机票。仅2020年1月,冯某就向四川、江西、福建、上海等地的13名“下线”出售了票面价值2600余万元的机票。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经过一系列的搜查和盘问过后,民警发现冯某的交易只不过是贩卖机票中的一个环节,票是从他的“上线”处购得的,后由冯某加价5、10元后再倒手卖出。
冯某所售机票均由河北省寄出,其“上线”微信名为“郭先生”,可语音聊天却暴露出“郭先生”是一名中年女性。2020年夏,江苏泰州警方赶赴河北省,实地确认是一位刘女士以“郭先生”名义收卖机票。刘女士没有固定职业,也没有制票工具和渠道,她手里的机票都是从北京通州的一名男子郭某处,以7角钱一张的价格收购来的。
郭某系北京一家航空票务公司负责人,他被捕后终于说出了这批机票的来源。原来通常旅客购买机票乘坐飞机时,只在机场办理登机牌即可登机,不用手持机票。事后旅客需要报销时,票务公司才会打印出机票。
而部分旅客因不需要报销,所以未打印机票,这些机票被钻空子的郭某从公司打印出来,售卖给刘某。刘某再以票面金额每1万元收取几十元不等的价格,分散到全国各地,逐层加价、非法获利。
最终,由各城市“下线”以票面金额每1万元收取150元的价格,出售给需要机票报销的人员,交易量每天在8000至1.2万张。
幕后操纵者
非法贩卖机票的网络,已经出现了大致轮廓。把关系网串联起来的人——马某,也慢慢浮出水面。
据了解,马某是刘女士即“郭先生”的弟弟,曾在北京某票务公司任职,与郭某相识多年,对机票打印业务十分娴熟。2020年6月飞机票务公司,民警在北京找到马某。马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表示从2017年开始,就为郭某打印机票提供技术支持。
据马某交代,因姐姐刘女士家庭条件贫困,为了帮衬姐姐,马某将姐姐介绍给郭某,随后双双走上歧途。两人从事犯罪行为两年多,每人获利六七十万元。
至此,一个层级分明,涉及全国的非法出售机票的犯罪网络最终呈现出来。该案涉及北京、广东、四川、浙江等18个省市,涉案票面金额70余亿元,涉案人员100余人,其中30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捕,目前已经被检察机关以涉嫌非法出售发票罪提起公诉。
在此非法操作下,大批机票以低价猖獗流入企事业单位,一部分用以单位抵扣企业进项税,为逃税漏税。另一部分用于个人向单位报销,为侵占本单位的资金。
税收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主要财政来源,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是每个公司、企业的责任与义务。公民非法利用职务便利,报销假发票的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普法时间
Q1:把旅客不用的航空客票打印出来,再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卖给公司、单位去冲账,这种行为有哪些危害?
A1:危害主要体现在国家税收的损失。一个单位在实行会计管理时,支出项目有一些原则性规定。有些单位在相当额度下,成本就没有票据。此时飞机票务公司,需要找成本,就票据去抵冲,成本就可以增加给相应主要的税种。例如增值税,抵冲后增值税部分就可能会被减少,一般高的增值税13%,那成本越高,增值部分越小。所以主要危害是会造成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少。
Q2:航空客票当中会显示旅客的个人的信息,包括姓名、证件号码、航班行程等。贩卖这种航空客票,是否会涉嫌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
A2:已经使用过的机票,相当于是废票。并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可供利用性,信息不会去做广告、电信诈骗等。犯罪人买卖机票的目的,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讲,其实是给相关单位用作税务抵账,并没有使用公民个人信息,使用的是机票的价格,所以没有侵害公民个人信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jipiao/51688.html
评论列表(2条)
[…] 如今买机票已非常方便,一个电话或在网上点点鼠标就可以搞定,但旅客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黑票代”的陷阱。女大学生张小姐和她的同学们就被“黑票代”骗走了1626元票款差额,而且使毕业游行程受阻。 […]
[…] 有些人觉得团建很难统一意见,即便是由员工自己决定,部门内几十个人想去的地方都不一样,最后都是少数服从多数,还不如自己小团体旅游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公司只要报销费用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