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青山绿水的浙江,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西湖文化景观、良渚古城遗址、京杭大运河浙江段、中国丹霞江郎山,浙江这四处世界遗产蕴藏着多少美丽故事。
6月11日上午,建设浙江大花园—202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进校园活动在浙江农林大学举办。
来自全省各地的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世界遗产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发散思维,畅聊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浙江农林大学发出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倡议
省林业局一级巡视员王章明介绍,此次活动是展示全省世界遗产和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特色和价值,增强大学生的自然保护意识和对祖国山河的了解热爱,让学生们对林业事业、遗产和自然保护地事业有更感性的认识,能够积极投身这项工作。
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沈月琴介绍,浙江农林大学会联合省林业局、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都市快报社发起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倡议,将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浙江精神、生态育人理念融汇在一起,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宣传、研究、保护、传承工作。
文创是传播世界遗产非常好的载体
在沙龙论坛环节,五位世界遗产专家对“新形势下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一课题做了分享。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党委书记王欣介绍,浙江世界遗产是美、自然、情感的统一,是自然和人文的完美结合。比如我们现代人就可以从白居易的诗中读到江郎山——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往来共烟霞。
原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杨小茹介绍,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西湖是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保护和管理的责任重大,“我们要多研究创新管理模式,可以用智慧化高科技手段加强管理成效。”此外,“我们可以多思考如何将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通过文创载体传播出去,非常有价值。”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庄优波说,新的形势下,世界遗产要发挥其公共价值、公益作用,例如九寨沟在社区公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景区每张门票有7元是补贴给当地村民的,所以有很多村民可以拿到1.2万元左右的年收入,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在遗产保护中得到收益。
江山市林业局局长周克俊说,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对项目审批非常严格,对周围环境和生态保护也非常重视。
这几年,林业部门也加强林木防御体制,把有害生物牢牢挡在江郎山外面。
2017年开始,江郎山就向全球开展免费游,游客累计达200多万人次,门票让利2亿元。
杭州园文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小辉介绍,杭州成立了首个世界遗产联盟,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以及天目窑遗址群、钱塘江古海塘遗址、南宋皇城遗址等所在地政府为成员单位,后续将围绕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联动合作、串珠成链,助力杭州打造世界遗产群落。
浙江四处世界遗产揭示了
文化的独特性与自然的唯一性
在世界遗产大讲堂上,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王水法提到,我省四处世界遗产,从不同的历史维度和自然景象,揭示了文化的独特性与自然的唯一性。
江郎山的价值,就在于“既记录了地貌发展的地理过程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也印证了大陆演变的历史过程”;西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传统山水审美与东方园林造景的典范”上。而大运河的突出价值,在于“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位最长、耗时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旷世长河,见证了漕运制度的形成、鼎盛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到衰败的整个历史过程”;良渚遗址的人文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实证了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周黎明在会上从良渚文化概况、良渚古城遗址概况、良渚遗址的价值、良渚的稻作文明、良渚的城市文明、良渚的水利文明、良渚的玉器文明、良渚的阶层分化、良渚的文明刻画符号和原始文字、良渚文明的精神信仰、良渚遗址的保护传承等各方面分享了良渚的五千年文明史。
关于世界遗产的几个数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庄优波在大讲堂中提到了几个数据,截至今年6月,全世界共有1121处世界遗产,分布在167个国家。其中,自然遗产213处,自然文化双遗产39处,文化遗产869处。
截至今年6月,我国拥有世界遗产55处,其中自然遗产14处,混合遗产4处,文化遗产37处;
截至今年6月,我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清单,共有60处,自然遗产预备名录15处,混合遗产预备名录17处。中国是世界上列入“申请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遗产点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jingdian/48432.html
评论列表(2条)
[…] 浙江人对这个品牌一定不陌生。 […]
[…] 培训资讯 – 拓展 – 杭州西湖团建游玩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