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美景 厦大与江苏的校地情缘——吴韵汉风翰墨香 凤凰花开江南岸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能不忆江南?一曲《忆江南》道尽了江苏的悠长韵味,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文古迹以及江苏独有的民风民俗汇集成一幅吴韵汉风的文化长卷。厦门大学自建校初始,就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江苏风雨兼程,在百年历史进程中谱写出校地情缘的华丽篇章。厦门大学与江苏的情缘始于厦大筹备之时。共同的心愿凝聚成双方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来临之际,相信厦大与江苏的校地情缘会历久弥新,再创辉煌!

厦门大学美景

厦门大学美景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一曲《忆江南》道尽了江苏的悠长韵味,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文古迹以及江苏独有的民风民俗汇集成一幅吴韵汉风的文化长卷。坐落在东海之滨有“中国最美大学”之称的百年高等学府——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碧波与远山相映,凤凰花开红霞满天,滋养了一代代学子,被誉为“南方之强”。厦门大学自建校初始,就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江苏风雨兼程,在百年历史进程中谱写出校地情缘的华丽篇章。

江苏先贤助力厦大筹办

厦门大学与江苏的情缘始于厦大筹备之时。教育家黄炎培,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厦门大学美景,曾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苏教育会会长。1917年6月,黄炎培到南洋考察教育,在新加坡和陈嘉庚晤面,两人一见如故, 成为挚友。1919年5月,陈嘉庚回国筹办厦大,特地邀请黄炎培前来考察校址。6月26日,黄炎培来到厦门,未及安顿,就接到了陈嘉庚的邀约——到演武场参观厦大校址。对于此次见面,黄炎培在《陈嘉庚毁家兴学记》中写到:“君亟亟导观演武亭地,语余曰:‘吾之归自南洋,晨七时至,八时即来观。今君晨七时到,亦亟亟以八时导君观,知君必急吾之急,亦乐吾之乐也’”。陈嘉庚一边兴奋地带他参观,一边解释为何选择这里:“地广数千亩,足备后日扩张……背山面海……过闽海者,遥瞩山坡上下,栋宇巍峨,弦歌之声,与海潮相答……”。后厦大筹办过程中遇到困难,陈嘉庚特意前往上海与黄炎培商议,决定组织筹备委员会,先聘黄炎培、蔡元培、汪精卫三人为筹备员,并经黄炎培介绍,再聘任国立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全国青年会总干事余日章、私立上海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私立上海大同大学校长胡敦复等教育界名流为筹备员,后陈嘉庚再邀福建省第十三中学校长黄琬、集美学校校长叶渊、时任北京政府教育部参事邓萃英三人为筹备员。1920年10月,陈嘉庚到上海召集厦大筹备委员会委员开会,拟定厦门大学组织机构;议决成立董事会,作为最高领导机关;推举邓萃英为首任校长。

1921年4月6日,厦大借集美学校举行开校式,高朋满座,群贤毕至。学生们激动地唱起江苏武进籍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作曲的校歌:“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发其藏?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驾慈航?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1922年2月,第一批校舍落成,厦大师生由集美迁入新校舍上课,再次唱起校歌。歌声悠扬,吟唱至今,谱母校深情, 展青春长卷!

厦门大学美景

▲厦门大学建校之初校景

废墟上重建,江苏籍生物学家接掌厦大

1944至1950年间,有一位江苏籍生物学家勇担重任、主持校政,为厦大复员于厦门并在废墟上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细胞生物学家汪德耀。

汪德耀(1903-2000),字伯明,江苏灌云人。1919年,汪德耀参与组织北师大附中学生的 “五四”爱国运动,并作为2名中学生代表之一参加了同北洋政府的谈判。1931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是我国首位细胞学博士。面对军阀混战、列强侵略、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汪德耀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回国兴科学办教育,报效多灾多难的祖国。

1943年汪德耀应聘为厦大教授,先后任生物系主任、理工学院院长、代理校长,1945年9月,任厦大校长。时值抗战胜利、厦鼓光复,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复员于厦门厦门大学美景,当时厦大教职员生总数为内迁长汀时的五倍,复员任务艰巨。他精心谋划,先在鼓浪屿设立新生院,一年级新生于1945年12月率先在鼓浪屿上课,厦大成为全国最早在收复的沦陷区复课的大学。1946年6月1日举校开始回迁厦门。彼时,国民党忙于内战,无暇顾及教育。厦大复员经费一再缩减,获拨教育经费更是严重不足,而在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下,地处国统区的厦门物价飞涨,经济崩溃。艰难困苦中,在汪德耀主持下,厦大相继修竣了群贤楼群,扩建了白城教工宿舍楼、工学馆等教学科研设施;学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创办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复办外国语言文学系,增设国际贸易系,厦大发展为文、理、工多学科共五个学院十八个系的综合性大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汪德耀接到国民党接连两封密电,要他把厦大“可靠”的师生、贵重的仪器图书搬到台湾。汪德耀表面应付,前往台湾为厦大“选址”,但返回厦门后电告当时的“教育部”:“没有找到合适的地址”,实际上阻止了厦大迁往台湾。

此后,汪德耀长期在厦大任教,作为我国细胞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从事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厦门大学美景

▲1946年,汪德耀校长与前往鼓浪屿新生院指导选课的系主任合影

群贤荟萃,熠熠生辉

江苏素来文风颇盛,名士辈出,江苏籍的师生、学者在厦大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厦大这座百年学府走出的一代代学子,也把才华和热忱贡献给了江苏这片土地,诸多江苏籍学子更是在全国各界大放异彩。

不管阴晴与昼昏,总把清香吐:史学大家韩国磐

韩国磐(1919-2003),江苏如皋人。文科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1945年毕业于厦大历史系,1946年起开始了在厦大57年的教学生涯,是厦大魏晋隋唐史学科和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奠定者之一。韩先生一生著作等身,1975年因食道癌切除20厘米食道后,虽疾病缠身,仍笔耕不辍,有一半以上学术论著都是在术后完成的,所著的《隋唐五代史纲》和《魏晋南北朝史纲》曾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材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者,堪称经典之作。他更身体力行地活跃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桃李满天下,所开创和建设的团队在学术界享受很高的声誉。韩先生一阙咏梅词中有“不管阴晴与昼昏,总把清香吐”,体现了他坚毅达观的精神境界,也是他意志品质的最好写照。

执着求真,勇于创新:会计学泰斗葛家澍

葛家澍(1921-2013),江苏兴化人。文科资深教授,厦大会计学的一面旗帜。1945年毕业于厦大商学院(主修会计学)并留校任教68年。葛先生一生潜心研究,刻苦钻研,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学术上“独树一帜”,会计对象“资金运动论”、会计本质“信息系统论”的观点已成为我国会计学的主流观点。他也是促进并参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一位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在他的带领下,厦大会计学科在多次全国重点学科评估中,名列所有经济学科第一。斯人已逝,余香犹存。葛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勇于创新的学术思想、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操、宽厚慈爱的长者风范为年轻学者树立了人生的典范,也是厦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门出双侯,不负韶芳华:科研翘楚郑重与郑兰荪

海洋学科、化学学科一直是厦大的传统优势学科,2017年分别被教育部确定为“双一流A+”和“双一流A”类学科。这两个“王牌”学科离不开一对江苏籍父子的努力。郑重(1911-1993),江苏吴江人,中国现代著名海洋生物学家。1947年回国后创立厦大海洋学系海洋浮游生物学专业,在浮游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著作《海洋浮游生物学》获得国家教委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其子郑兰荪,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创立了厦大无机化学博士点,其研究课题“原子团簇科学”被国家科委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为我国乃至世界原子簇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郑重夫人顾学民也是江苏吴江人,厦大教授、无机化学家。1987年,郑重、顾学民夫妇设立了 “重学奖学金”,以表彰品学兼优、成绩突出的厦大优秀学生。2001年,郑兰荪向该奖项增资。父子两代人在厦大贡献才干,捐资助学,薪火相传,厦大情深!

情溶“江苏”,共创未来

厦大百年历史中,多位江苏籍学者到厦大任教,例如教育学家孙贵定、中国近代物理学事业奠基人之一胡刚复、水生生物学家陈子英、植物学家何景、历史学家顾颉刚、经济学家钱伯海、会计学家常勋·······厦大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江苏学子,例如航空学家张启先、企业家朱伯舜、诗人余光中······建校以来,厦大共招收江苏籍学生8300多人。众多厦大学子也在江苏干事创业,例如1921级教育系校友、南京长江大桥副总工程师戴尔宾,1953级物理系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居衍······2010至2012年,厦大共选派三批共15位教师作为“科技镇长团”成员、2名教师作为“科技镇长团”团长,赴南京、苏州、南通、镇江等地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通过挂职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厦大与上述挂职所在地就人才和科技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良好的合作。

同心同行开新局,融合聚力谱新篇

新中国成立后,厦大与江苏的交流迈上了新台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拉开了新时代校地共建的序幕。

1952年我国开始进行高校院系第一次大调整。1953年,厦大工学院无线电通讯与广播、热力发电厂装置两个本科专业及机械系二年级学生调入南京工学院,即后来的东南大学;厦大水利技术建筑专修科及其他高校水利专业合并,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即后来的河海大学;1954年,厦大俄语专业合并到南京大学外文系;1986年,南京工学院支援厦大筹办建筑系及联合筹办建筑设计院。

厦门大学与南京大学两校情谊根深叶茂,物理学科交流更是源远流长。1956年,教育部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的有关教师,部分优秀的四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集中到北京大学,创办五校联合半导体专门化,北京大学黄昆任主任,厦门大学1942级数理系校友、复旦大学谢希德任副主任,在厦大建立中国第一个电致发光实验室的吴伯僖也作为优秀中青年教师参与教学。两年间培养出毕业生200多名,包括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郑有炓,从厦大物理系转至半导体专门化学习的陈辰嘉教授与许居衍院士······这些毕业生成为我国新兴半导体事业的第一批骨干力量,对我国从无到有地建立和发展半导体科学技术和工业体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厦门大学与南京大学两校领导对双方合作高度重视,2017年起两校物理学科在重大课题科研攻关方面互动更加频繁,校际合作蓬勃发展。两校联合课题组在光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 )上,并被编辑选为推荐论文。时光如水,情谊依旧,2019年纪念黄昆先生百年诞辰暨“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南大、厦大等高校物理学科学者参会并发表研究成果,承先人之志,传学术之风!

厦门大学美景

▲1950年代,吴伯僖(右一)在厦门大学发光物理教研室

2016至2019年,厦大与江苏在化学化工、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洋科学等各方面开展较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共承接江苏省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超60项;在考古勘探、高等教育、规划设计等为江苏省有关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共承接江苏省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近60项。

江苏校友会是各地校友会中非常活跃的校友会之一,自1986年时任南京化工学院院长魏宝明校友等组建南京校友会并担任创始会长之后,陆续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镇江设立了6个分会,校友5000多名。厦大气势宏伟、高耸入云的“颂恩楼”,就是由生于江苏扬州的泰国爱国华侨丁政曾先生与其夫人蔡悦诗女士捐资兴建。江苏校友为厦大发展积极献策献力,体现了对母校的深情厚谊。

厦门大学美景

▲2017年,厦门大学江苏暨南京校友会联谊与迎新大会举行

厦门大学美景

▲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建的颂恩楼

厦门大学美景

厦门大学美景

厦门大学美景

厦门大学美景

厦门大学美景

厦门大学美景

厦门大学美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画卷刚刚展开,史诗还在续写。江苏是一方不断创造奇迹的热土,厦大是一所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百年学府。放眼未来,厦大将继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江苏心手相牵,齐头并进。共同的心愿凝聚成双方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来临之际,相信厦大与江苏的校地情缘会历久弥新,再创辉煌!

厦门大学美景

厦门大学美景

往期回顾

厦门大学

原文刊载于《新华日报》4月27日第4版

文:吕凤楠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jingdian/1536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11日 上午9:12
下一篇 2023年5月11日 上午9:12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2条)

  • […] 已有八十余年历史的云南大学,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前身为1922 年云南省都督唐继尧所创办的私立东陆大学。学校始建于1922 月开始招生,1930年改组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 年又改为省立云南大学。 1937 年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出任校长,云南大学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 期。1938 年,云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熊庆来在任期间,费孝通、楚图南等 大批著名学者应邀到校执教,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影响甚大的综合性大 学。1946 年,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十五所世界 著名大学之一。到建国前,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 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学府。 1996年,云南大学成为“九五”期间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以此 为契机,学校提出“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使云南大学进 入了建国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进入 21 世纪,云南大学已经成为云南省唯一 一所实施国家“211 工程”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国家西部重点支持高校和省部共建 高校。 龙门道有石阶95级,称九五台阶。入校门往上看,石阶逐 层迭起,上端巨柱矗立,楼台巍峨,使人有仰之弥高的感觉。 […]

  • […] 吃饱之后,顺着往前走,就是沙坡尾避风坞厦门大学附近景点,这恐怕是老厦门最后的一些印记了。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