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景观大学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概要.doc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第二章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2.如美国建筑师莫非设计的燕京大学,“因地借景”的武汉大学。而中古时一词指“一群老师宿儒或一群学生所组成的学术性的社会或行会”(引自金耀基《—大学之理念》三联书店2001。如1209年由牛津分化的剑桥大学,沿用了修道院封闭式的方院体系。此期间的校园的形态仍沿用中世纪大学的模式。园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校园设计。

第二章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2.1大学校园2.1.1大学校园的含义大学一词,从小的时候就被谈及,父母总是说某家姐姐考上了某某大学,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那时侯只是简单的认为大学就是小学中学后需要去的地方。渐渐的才知道,中学毕业后去的未必是大学,还有一些机构是在完成高中教育基础上的专门教育,包括高等科学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中后短期高等教育4基本类型。虽然高中毕业后可选择这么多的教育类型,但是大学还是吸引着每个学生,因为它更多的代表一种理想,为知识而聚集,为知识而交流,为一个理念,来自五湖四海的求知者们,在这里生活,学习,交流。能够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激发内在的潜能,认识自己,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吸引。“校园”是物质载体,是承载大学精神的环境。是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的场所。时代在发展,大学的理念也在发展,社会上很多教育机构冠以“某某大学”的称谓,其实质内涵却与传统大学相差甚远。如从大学的上课方式来看,有全日制大学,有夜校,有网上大学,有电视大学等;从年龄来看,大学又有成人大学,老年大学等;从培养的侧重点来看有研究型大学,综合型大学,社区大学,职业学院等。而本文所阐述的大学校园,是一种具有大学精神的场所,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可生活,可学习,可感受的知识传承的场所。

是城市中一个特殊的单元,是为学生,教师学习工作生活需要而建设的场理念是一个哲学概念,哲学上的理念与观念同义,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本文中所提的大学多是种理念,是包涵大学思想观大学精神向往、大学的理想追求和大学的哲学信仰在内的一种理念。2.1.2中国大学的历史变迁不知史何以知未来,了解大学的发展与其校园的变化,为新时期的校园建设提供参考。中华民族是个重礼教重文化的民族,高等教育源远流长,是世界最早创立学校的国家之一。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奴隶制西周时期已有大学的建制,按设立的级别不同分为3种类型,一类是天子设立的大学称辟雍,一类是诸侯国建立的大学称学宫,另一类是天子王宫中负责天文,水利,建筑,制造等各种技术部门官吏们父子相传的教育形式称畴学。中国古代的学校,分官学与私学。汉代以官办的“太学”为代表,至两晋的“国学”,明清的“国子监”均以培养从政人才为目的。官学受当时礼教封建思想的影响与制约,景观刻板严正,体现一种等级制度与儒家思想,不同的等级相应的不同场所与建筑形式制度。官学多建于城市,如太学,国子监设于京城或王城,府学设于地方首府。

位置与个地方的文庙相联系,“左庙右学,前庙后学”指的就是这种形制。目的是加强儒家的思想教化,传播“学而优则士”的价值取向。除了作为教育学习场所外,由于每年举办祭祀活动和皇帝亲临讲学,学府也具有了一些城市集会和交流中心的功能。私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重要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政治经济的多元化带来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春秋中期,私学兴起,本着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诸子百家的学术的完全有赖于私学的传递。私学由个人教授,多为灵活的家庭授课方式。孔子是我国私立大学的首创人物,创立的私立大学有教学活动的“堂”,有学生居住的“内”。书院是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一种独特形态的古代大学,受老庄的虚无遁世,反朴归真的思想影响,不为“学而优则士”所动,追求山野林趣,远离世俗,少有人工雕饰。与同时期的民居建筑一致,没有特殊的形制,没有等级标准与建筑规定。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多依自然景观为依托。功能上校园除读书讲学外还是修书,校书,藏书的场所。清末教育制度改革后,书院改为各级学堂。岳麓书院从一些文字纪载与实物上可见除选址有差别外,3种学校的整体规划呈中国典型的院落式空间结构与传统的轴线对称式布局。校园均以围墙与世俗隔离,形成内向,封闭,安静的环境,强调在自然中修身养性。

我国近代的大学教育主要是学习西方的产物,洋务运动的推行,西方语言与技术进入中国传统教育系统,1914年由英国建筑师墨非主持设计的清华大学规划,有清晰明确的功能分区,道路组织采用规则的几何形式,在地形许可情况下,呈方形布局。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中西文化的交流。规划建设渗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重视自然风貌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如美国建筑师莫非设计的燕京大学,“因地借景”的武汉大学。同时也体现了西方先进的规划与思想,如美国建筑师莫非设计的清华学校,采用功能分区。燕京大学1930年规划燕京大学清华大学1914年规划解放初,受政治因素影响,教育体系进行院系调整,以苏联高校为蓝本,设立专业学院。这一时期的校园表现出明显的苏联模式。中轴对称,尺度宏大的大广场,体量庞大的高层主楼,分区布局,气势压人。20世纪八十年代及其后期,随着恢复高考、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高校发展又进入一个新时期。规范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专业。有别于建国初期的校园形制,吸收国外现代大学的设计思想,结合各自特点,兼收并蓄。深圳大学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深圳大学可见校园形态与教育的形制和教学的理念是相对应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校园形态。

由轴线对称布局的传统封闭院落到中西合璧到全盘效仿莫斯科大学模式,到专业为单位的独立分散式周边布局到再教学区建筑集中,多层,高密度发展。2.1.3.欧美历代校园模式(这一章节借鉴了《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大学一词,在西方古中世纪称,意指“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的地方”。而中古时一词指“一群老师宿儒或一群学生所组成的学术性的社会或行会”(引自金耀基《—大学之理念》三联书店2001。12,P1中世纪以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以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方式存在于古代文化中,当然大学就不会有属于自己固有的空间了。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常常在街头、教堂、或临时租借的房屋中。柏拉图与学生交谈早期中世纪教育内容为宗教神学所垄断,与独立性相对应,校园模式由修道院演变而来,呈一种封闭与城市,社会之外的形态。如1209年由牛津分化的剑桥大学,沿用了修道院封闭式的方院体系。方院中包括教堂,大厅,办公室,宿舍等生活学习设施。与外界只通过一个狭窄的拱形门联系。与外界相隔,保持校园的宁静,超脱,独立的学术气氛。

使学生与教师共同生活在亲密的关系中。英国剑桥大方院15世纪以后,近代自然科学从哲学分化出来,单一的科学向专门科学发展。虽然中世纪大学坚守神教与古代为人的教条,打击迫害科学上的新发现与创新。但是脱离宗教传统的限制,从事与社会相联系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学术机构受到了创新学者的欢迎。此期间的校园的形态仍沿用中世纪大学的模式。18世纪,工业革命兴起后,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学科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为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高等教育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影响到了大学校园的规划与布局。在德国,柏林大学首开“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先河,强调大学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发展科学,着眼于学术研讨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提倡师生研究,成为新型 大学的榜样。与校园追求城市化,开发化,大众教育相适应,校园呈一种开放式形态。 打破方院模式,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教学内容与学生人 数的增加,校园形式开始采取功能分区的模式。欧洲的大学多是城市型的,校舍大多 是城市中的几栋楼房,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独立于城市之外的校园空间形象,呈一种分 散形式的校园。美国校园在工业革命后一方面专业与学科发展迅速,另 大学新校区景观环境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概述 一方面学术自由的理想 与大众教育相结合,产生了不同于欧洲的开敞式的新型校园。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 草人和第三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认为开朗、解放的教育是 培养美国青年一 代捍卫民主自由的生活信念之一,这种自由民主的精神进入大学校园 建设中。城 市的发展是的校园选址多在乡村或城郊,严肃的建筑形象与如画的自然景 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个方面的素质。校园特征是校园建筑围绕一个或几个开阔的庭院,主要建筑物位于明显的对称轴上。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1804 年美国总 学做了校园总体规划 在苏联则强化了对称式开放的宏伟壮观 的形象。莫斯科大学是这一模式的极致代 表。中轴对称,周边式布局,大主楼体 现宏伟形象,为了追求气势,放弃功能,组合 巨大体量向着中心尺度巨大的广 场。这种形制由于政治原因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都颇 具影响力,如清华大学的主 楼。但是过于追求形制上的视觉感,势必会影响对功能的 体现,造成使用的不便 以及人性的压抑。 莫斯科大学 二战前, 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对校园形态的设计产生 影响, 摒弃古典校园的形式感, 寻求一种功能合理,自由多变,与自然环境相结 合的多变的校园空间。1933 年国际建 筑师协会制定的《雅典宪章》 ,是一个城市 规划大纲,它的主要精神是城市的功能分 区,即把城市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 交通四个主要因素来组织城市生活,并在个功 能区域之间用绿化带分隔,各区相 对独立。

这种方法影响到校园,则形成了以功能的 分区来组织校园的模式。这是 一个非常有效,科学的校园组织形式,而且设计和规划 的对象越多,越复杂,越 能显示功能。包豪斯校舍,从片面追求形式的古典主义传统 转变以教育的功能要 求为依据设计校园形态的里程碑式的典范,校园形式以功能分区 大学新校区景观环境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概述 来组织。 二战后的各国,由于战火的烧毁,许多大学校园遭受破坏。同时战后需要大规模 济文化建设,对于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使得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大学校园建设也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代。传统的校园是一种固定 静态的校园,但是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本身的组织结构,课程设置, 空间设施都加快了速度,而这种新陈代谢的速度不是人能预料到的,于 是动态的校园 思想产生,放弃包揽一切的总体规划,强调校园的未来发展,更体 现一种过程,而非 最终的结果。美国建筑师 C.亚历山大( ) 的有机生长理论认为: 校园规划和建设应是一个“过程”作为指导,在这一过程 中,校园的新区扩建使老区 的空间构架得以延伸和加强,新区的组织形式尊重并 且能够完善原来的结构体系。

这 点与中国当代大 学校园 建设十分相似, 可生长 的校园环境是值 得我们 去学习与实践 的。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人们在环境思 想、社会价值、哲学与艺术等方面出现了很 多新的思想,强调使用者的行为要 求,满足校园的物质形态要求后,更要体现一个相 互接触交流的场所。追求古老 校园中轻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亲密的社会成员关系。 当代欧美校园建设经过大发 展后,少有全新大学的建设。更注重校园文脉的梳理 与体现,尊重使用者的行为 与心理,呈现一种个性与高质量的形态。在欧美许多大学 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汇 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成为历史演变的一个缩影。对于校 园历史环境的保护 是具有经济、文化、生态的意义的。 当前的高校日益成为科研教学生产的综合区 域,塑造开放共享空间,强化各类校 园的联系,塑造多层次的交流空间是当前校 园环境设计的理念与趋势。 20世纪 90 年代中 后期,科教兴国方针指导下,大学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 入学人数的激 增,校园用地紧张,不得不扩大校园面积或者另择场地。校园建设又进 入一个高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到2000 年,在学人数达到 1100 万人左 80年代处的 2%左右提高到 11%左右。

研究生在学人数由 1980 万人增加到 30。1 万人,累计毕业近 60 万人。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 条件得到一定改 2005年要求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增加到 1600 万人左 右,其中在学研究生规 模达到 60 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5%左右, 2010 年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 数达到 2300 万人左右,其中研究生在学人数接近 100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争取 达到 20%左右,全社会终身教育制度节能建立。 发展祖国事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变人口重荷为人才资源。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大众化, 普及化,而且要终身化。理解新的理念,就应该用新的开放的眼光看待 我们当下的校 园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校园设计。沉湎于对于过去封闭的教学环 境排斥新的内容是 种不切实际逃避的态度。 由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也提 出新的要求。校园一直是一个宁静的世外桃 源,科学的本质是需要独立自由的学 术氛围,使研究者在没有外力干扰前提下,潜心 研究,追求真理。但在经济发展 压力下,就业率成为衡量某学校,某专业是否能生存 的生死线,本人认为有失偏 颇的。就拿社会科学来说,历史,哲学等有基础研究领域 的成果,你说他有什么 具体的经济效应?对科学真理的潜心追求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与 市场及社会带有功 利性的思想是矛盾的。

当代中国大学校园被市场职能与非市场职能 大学新校区景观环境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概述 两种力量抢夺,一边是 科学精神与教育功能,一边是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应用知识的 需求,需要一种平 衡。但是我们已经看到的种种现象,如学生旷课,思想上的迷茫, 就业率也影响 到了学生的学习心态,浮躁的因子在校园中不安分的跳动着。 所以就校园所承担 的教育功能而言,也要倡导一种与社会不同的氛围,使受教育 者能受到良好的环 境熏陶,减少社会上负面影响。校园环境应注重历史文脉,人文环 境,地域文 化,体现生态环保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空间环境,营造素质培养的多维空间 环境。 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社会人文,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德国景观大学,对大学生的品格素质的塑造,全面素质的提高,都起到潜 移默化的作用。 大学校园 景观 含义 校园景观 大学校园与景观相对应的英文是 “ ”15 世纪荷兰首先出现该词,指绘画作品所 描绘的自然景色,此后 “”定义为风景画,与景观相对应,具有审美感的 风景是景观原始的含 义德国景观大学,也是最常用的含义。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的内涵越来 越丰富与科学 有主客观双重性。

主体论当中涉及:风景,审美,系统,区域,地表,空间单元,现 象综合,动态过程,生态系统等;主体论中涉及:认知,知觉过程, 视觉,评价,意 义,经验等。 校园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意为一个连绵不 断的绿色的场地。它被用以专 指学院或大学的校园是在十八世纪后期,从描述普 林斯顿(大学校园环境的 文字中来的。 的字意有三个层面:一是界 定了的绿色的场地,二是建筑物及周 边的绿地景观结合起来的氛围,第三个层面 几乎可以是任何环境中一个相对固定的的 部分。 大学校园景观中一类是自然景 观,包括山地,湖泊,天然矿地等,是最容易形成 校园环境特色的因素。另一类 是人为景观,包括广场,街道,庭院等,是人们日常活 动的主要区域,对校园人 文环境气氛的形成很重要。细化来分可分为广场景观,水景 观,绿化景观,道路 景观,景观设施等,它们往往是综合出现的。由此组成的校园景 观环境是校园人 基本生活的环境,其中包含了物理性、地理性、文化性、心理性、行 适应该是校园使用者生活需求的一种探索,必须关注环境与人的情感,环境与自然的 关系,关注使用者的需求与体验,关注精神与物质相互协调的关系。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 设计与规划 景观设计是规划设计行业的一个分支。景观设计与规划设计应同步进行,也就是 说,作为校园的 整体构思来说,两者应该是同期考虑的。在规划初始尊重校园的自然 条件,减少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让校园整体的环境体现一种地域的特色。而非面目全 来说更细致,更实质。建筑与景观相对规划来说都进入了一个实质的细化设计。 与建筑群的结构相比, 景观更容易被感知,与人的关系也更密切。但就实施来说 景观的建设滞后于建筑的建 大学新校区景观环境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概述 设,在主体建筑施工完 成后景观才能进一步的实行。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是有周期的, 就建设来说,很多 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在主体教学建筑完成后就投入了使用,一边建设 一边使用,景 观设施没有跟上,给人的感觉是冷线条。随着建设的发展,景观逐步到 里面的。建筑实体为人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使用空间,侧重物质需求,而景观则更富有人文精神和场所精神,侧重精神需求。与建筑设计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共同 20世纪 90 年代中后 期,随着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以及我国政策的引 导,高等教育发展迅 猛,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型转变,其中少数大学向研究型 大学过渡。

校园 建设呈现大规模扩建的趋势。在原有校址上扩建,原有校园没有可扩 建的场地就 另选校址新建。数量与质量是这一时期的又一矛盾,抢工时抢生源,迅速 建设的 校园失掉了原有的生长周期,催出来的校园总是有着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 学生的评价中对于绿地景观的好评度与绿地面积相当,但是在品种和风格上没有 鲜明的分区,缺少精品绿化和主题绿化,乔木应该 在校园中加强。道路景观主要问题 是识别性不足,建议学校对主要道路命名,并 在合适的地方安置路标,对于铺装材料 多表示没注意,只要安全就好了。对于景 观设施主要集中在数量少,大片的广场绿地 上缺少可留住师生的设施,虽然新校 区中有大片的广场与绿地却很少有人问津。对于 造型问题只有美院的学生表示过 过于单一没有体现校园的活力和文化性,应该与城市 中的设施有所区别。 综合来 看在物质景观上:由于很多新校区建设时间还很短,绿化配置还为完全到 且植物的生长需要周期,所以在当下很多校园的新校区里“绿树成荫”还只是一个 展望。植物景观具有了有一定的面积规模外,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有立体形态的考 虑。需要适当的增加景观设施,设施位置的考虑也需要人性化,使场景中的人有看 被看的东西,得到视觉和心理上的安全感与愉悦感,使景观不是空架子、不是摆设、 不是为某项经济指标而存在,而应该是学生喜爱的场所。

学生的评价中对于景观中的人文内涵多表示不足,显示出茫然。很多学生都有一 个共同的心理感受,在新校区的生活很单调,除了教室、寝室、食 堂、图书馆外,几 乎就没有可去的地方,虽然有看上去有整齐的校园建筑,但与 学生心理距离很远。缺 少交流,使得大学失去了很好的氛围。缺乏有地域文化与 校园文化的景观,同样校园 的特色就不明显,个性不突出。 从精神上来说,新校 园的建设由于工期短,重物质轻精神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本 土的鲜明的校园特 征,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是需要长期的生态的人文的力量综合作用 产生。对于纪 念性场所的忽视,使得校园历史文化严重缺失。 在批量生产的建设中,为节约时 间追求工业化,模数化的重复,没有详细推敲与 适度变化,使得校园呈现一种工 业的单调重复,丧失标志性,没有归属感。缺少能够 反映本校精神文化的景观, 使得校园缺乏个性与特色。 当然精神是需要物质载体的,校园景观环境在解决了 物质问题的基础上,更应注 重物质的精神内涵,探索更多体现个性化精神的好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jingdian/1436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8日 下午12:07
下一篇 2023年5月8日 下午12:08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1条)

  • […] 展收水大学拥有区域性大学自然科学学科360百科教研中心、研究开发中心、技术转化中心,是德国同类大学中最好的大学,有亚琛和余利希两个校区。作为欧洲最大的也是德国最大和最好的余力希研究中心(也做为亚琛应用技术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共同科研基地,中心的很多研究课题是两所大学教授领衔的)就位于校区附近,余力希已成为世界领先的高科技区域之一。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