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南林业大学作为一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其校内及周边都带有强烈的人文气息。规划设计中,通过一系列调查与规划设计,将地形、植物、水体等场址特点与校园文化结合,生态改造与景观营造并进,营造出富有学术气息的滨水景观带。
[关键词]:场所精神;滨水景观;西南林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DF4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个城市的水系是城市景观美的灵魂和历史文化之载体,是城市的风韵和灵气所在[1]。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的东大沟渠段,是校园区域唯一的水系,在其沿岸建设生态园,不仅可以改善环境、提升景观价值、增加师生交流空间,同时也可成为展示校园文化的良好平台。
一、设计基址现状
1.自然概况
西南林业大学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毗邻昆明市东三环,与呼马山公园、世博园相望,校内绿意盎然、景观丰富。本区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5℃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
2.人文概况
西南林业大学以林学学科为主,以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管等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本场地位于西南林业大学新、老校区之间,昆明市东大沟防汛沟渠的两侧,西临昙小苑等生活小区。因此,该区域内具有强烈的人文及学术气息,同时也兼具轻松休闲的生活氛围。
3. 场址现状
本次规划设计场址为西南林业大学西门至东二院段,校内河道两侧建筑退线30米,总长690米的东大沟滨水带。该段东大沟防汛沟渠宽7-8米,沟渠东临老校区外侧围墙,西侧外部为通车道。东大沟采用传统市政防洪沟渠的硬质做法,使得河道景观显得较为生硬。现有植物主要有生长茂盛的蓝桉,不利于土壤改良,且其高大的树冠隔断了视线;沟渠东侧成排种植的大叶女贞,生长状况良好。林下层仅有少量杂乱的紫茎泽兰,地表裸露,景观层次单一。两侧绿带被人为地踩出两条土路。场地与外部空间之间有微地形分割,利于外侧花带层次展示以及内部景观空间的营造。北侧挡墙内部为西南林业大学的苗圃及休闲绿地,成为规划中可利用的元素。
二、景观设计创作思路
东大沟为昆明重要的防洪水利设施,汇入滇池。在这昆明市极力打造滇池生态环境的时期,重视生态建设是城市长足发展的源动力。原场址中看起来破旧的水利设施,反映了场地的历史与记忆,可用它们来丰富场地故事[2]。配合人才培养,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当是园林场所应具备的新内容之一。
因此,本次项目地的园林景观规划的理念,是依据节约性和生态性的原则,结合场地基本情况,利用特色景观小品和宣传牌,将该地段打造成为西南林业大学对外宣传的窗口,以及盘龙区绿色生态园林的示范平台。
三、设计详述
1.现状植物利用及改造
保留长势较好的植物,对长势不佳的进行替换或养护,对于生长杂乱的植物进行修整辅育。现有的桉树对景观视线有阻挡作用,但从生态节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保留。在桉树下层补种耐阴的灌木和地,对一些长势不佳的桉树进行修剪和加固管理,避免出现风倒伤人事故。注重垂直绿化,在校园围墙及桉树下部种植爬山虎等藤本植物,将原本砖红的墙面和树干也打造成为园林中的绿色背景,增添整个景观的葱郁感。
从泄洪清於的角度考虑,沟渠东侧的花带每隔50米留出一段空隙,以方便汛期来临前的清理淤泥的工作。
2.各区域景观设计
西侧沿外部车道一侧以桉树下层补植小乔木,并利用色彩鲜艳的灌木修剪成鲜明而流畅的灌木带,来营造大气规整的沿路风光。绿带内部则主要采用自然式布置,设计以流畅的曲线为主,采用常绿的植物为基本元素,并在其中的休息设施、小广场周围点缀春花及秋叶类植物,使空间富有趣味性且意蕴悠长。南侧绿带狭长,自然地规划半硬质的透水性生态游步道,走向大致沿现有人为踩出的路线铺设,以符合游人的行走习惯。在较为宽阔的路段或必要位置布置节点,放置休憩设施。北侧绿化带较宽,以流畅的园路贯穿其中,时而穿插景点,时而毗邻河沟与对岸相望,时而跨过小桥亲近水体,虚实结合。在景观节点和小品上,采用自然生态的材料进行打造,与周边植被与河道融为一体,以体现作为林业高等院校的环保绿色信念。
四、景点详述
场址以高校文化为依托,从学习生涯的各个阶段顺序来布置园区景点,兼顾场地现状,挑选合适的景点表现形式。如同起景—高潮—结景的基本段落结构一样,形成具有多空间、多视点、连续性的游览体验[3]。
学之初成在于勤——闻鸡起舞:在西南林业大学西门附近,原有桉树林较为茂密,不利于布置多点小景。为减少对原有林地的破坏,选择树林中相对空旷的位置布置小型广场。广场旁放置金鸡造型雕塑,寓意披星戴月、闻鸡起舞。此处是所有景点中距离教学区最近的,未来必将成为学子早读、自习的首选之处,正呼应了景点主题——勤学。
学之精者在于行——躬学长廊:该景点位于园区西侧的竹林及苗圃地,在此设置两组错落的花架长廊,木架之间安放透明的活动宣传板,可随时更新校内时事、科技成果、学术交流活动等的宣传海报,茂密的竹林彷如天然的绿色背景墙,使该处成为校园文化的展示窗口。激励师生将自身学识在实践中转变为社会的科技推动力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之目标在于真——葆真广场:为学者,“缘而葆真,清而容物”,保持纯真的斌性,追求真理的闪光。在整个校区的南北轴与东大沟的交点上,布置横跨水体的桥梁,沟通南北校区。在桥的北面,利用原场地的苗圃,成行种植高大的乔木,形成极具纵深感的绿色空间,如返璞归真一般的让人感受到轻松和纯真。
学海广阔互分享——曲水流觞:园区东侧原有的竹林面积较大,竹从郁郁葱葱,风吹留声。在此间点缀数个圆形小广场,再以自然流畅的园路将它们串联。最大的广场中央布置一曲水流觞的地面浮雕,周围放置或高或矮的石坐凳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便于师生谈经论道、分享知识。
学路漫漫待求索——活水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木质亲水平台、蜿蜒的栈道、临水的古亭、摇曳的水草……经过改造后的蓄水池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方诗情画意的小湖。人之一生求学,也如诗中所指一般,不断有新的知识汇入,活到老学到老,且推陈出新。
通过以上主题景点,既提升了园区内景观层次,又保护了区域生态;既满足休闲及学习的需要,又能够带给学子无限启迪,让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学术生态园。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孔祥伟,李有为.以土地的名义[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3] 魏民,陈战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jingdian/1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