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华侨——什么是新的、什么是旧的 (“”:What is the new? What is the old?) (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 廖赤阳 一.楔子 确实,新华侨(人) (New Comer)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一兴趣一方面来自于发生地与移入地的政策需求,另一方面来自于学者们的知识需求。而两者的交错,为新华侨(人)研究染上强烈的应用研究色彩。 确实,新华侨(人)之深受瞩目,是由于其具有新的特点。从相关先行研究中形成的新华侨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新的地域空间。从发生地来看什么华侨,从传统的华南地域扩展到东北及内地。从移入地来看,从东南亚扩展到北美、欧洲、日本这样一些传统华人世界的边境。 其二、新的文化科技含量。大批高学历、高科技者之存在,被认为是去区别于老华侨(人)的一大特征。 其三、新的资本与投资。新移民大都是投资移民,而其企业则以 IT 产业等高科技为先导。 其四、新华侨(人)带来了海外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 新华侨(人)就这样以一种全新、高档、昂扬的印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试图以日本为个案,讨论新华侨的新特点,然后透过一个长焦的历史镜头,来观察究竟什么是新的、什么是旧的。
换言之什么华侨,透过新华侨的投影辨析历史风尘中的断层(新)与持续(旧) 。 二.在日中国人社会图谱: 日本华侨社会之基本性格为在日中国人社会,而非华人社会。由于新华侨的登场,该社会形成了日四极多元的结构特征。即老华侨——新华侨、大陆系——台湾系(政治倾向而非出身地,下同) 。围绕着四极结构,地缘、业缘、学缘与世代等多重要素互为交错。 三.人口波动 从 1959 年到 1974 的 15 年间人口基本持平。 大约为 4 万 5 千人。 这是老华侨的基本数字。其间唯一的大的变动,是 1972 年中日建交,影响了不少台湾系华侨选择了“归化”日本国籍或无国籍。10 年后的 1984 年,上升到近 7 万人,这是构成新华侨预备军的留学、就学生开始进入日本的时期。泡沫经济最盛期的 1988 年首次突破 10 万大关,5 年后突破 20 万,2 千年度突破 30 万,2 年后突破 40 万。连逾期与非法入境者,华文传媒公称 50 万(图 1) 。 四.社会构成与职业景观 人口增长给日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地壳变动。2002 年的在留人口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 持教授、法律、研究、技术、艺术、医疗、教育签证者,达 1 万千人。
2. 持投资经营签证者,为 1 千人。 3. 人文国际知识与技能者,达 1 万 9 千人。前者大多为在日留学后在各类公司就职者。后者为中餐厨师等具有特殊技术者。 4.留学、就学生(语言学校生) ,11 万。 5.永住,定住及家属滞留,20 万。 其中,与 1984 年相比,教授签证者增加了 38 倍;研究者增加了 3。7 倍;技术者增加了 5千 700 倍;投资经营者增加了 4 倍;人文国际知识与技能分别增加了 16 倍与 6 倍(表 1) 。 图 1-A 反映的基本上是老华侨社会的职业结构。由于日本禁止外国人单纯劳动力入国,所以老华侨社会的职业结构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准。前 8 位的职业中,属于雇员的有事务性职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8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