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财经社 周晶晶 刘雪儿
编|梁夜
美国时间3月6日,福布斯发布2018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2208名身家达十亿美元的亿万富豪上榜,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新上榜富豪多达89位。身家1120亿美的杰夫·贝索斯第一次成为首富,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位列第二、第三位;中国有马化腾、马云、李嘉诚等上榜,三人分别位居第17、20、23位。
在这个榜单上面,还有一个特别的族群。他们祖籍都是福建,父辈们早年为了谋生背井离乡下南洋,最终成为东南亚异邦的首富,比如菲律宾首富施至成、印尼首富黄惠忠以及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而据不完全统计,仅泉州一地,就有超过40人登上这一榜单。
从艰难度日到富可敌国,除了自身不断努力、抓住时代机遇,这些创造奇迹的闽籍巨富,他们还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过往?
郭鹤年:掘金糖业,扩张酒店,收购传媒
此次榜单以148亿美元的身家排名第96位的马来西亚富豪郭鹤年被誉为“亚洲糖王”、“国贸之父”。他已经蝉联马来西亚首富长达12年。
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郭宅村的郭鹤年,1924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新山。 这里正是其父郭钦鉴1909年独自漂洋过海落脚的地方。同大批下南洋的同乡一样华侨下南洋,郭钦鉴先从店员做起,后接管兄长在新山创办的“东升公司“,专营大米、大豆和糖的生意。”亚洲糖王“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1949年4月1日,年仅25岁的郭鹤年与他的叔伯、堂兄弟们联手,合股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鹤年自任董事长,主营业务还是父辈的老本行——大米、面粉、蔗糖的进出口业务。受马拉西亚政局影响,公司曾一度停止运转。
1957年,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郭鹤年敏锐地意识到,为实现经济独立,马来西亚政府急需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消费品市场前景巨大。占足先机的郭鹤年短时间内横扫了当地在白糖市场。
如果说糖业构筑了郭鹤年商业王国的基石,那么“香格里拉“酒店堪称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1971年,在挖到糖业第一桶金后,郭鹤年抓住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机遇,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这是新加坡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占地15英亩的花园景致,一登场便连创佳绩,成为新加坡盈利最高的酒店。郭鹤年趁热打铁,在酒店业上大举出击,先后在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斐济、汉城、菲律宾和中国大陆建立了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还将开疆拓土的触角伸向了香港传媒业。1988年,郭氏以20亿港元收购香港无线电视30%股权,成为最大股东;1993年10月,他又以26.5亿港元向澳门传媒大王梅铎收购了香港销量最高、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报《南华早报》,一度引起轰动。
改革开放后,郭鹤年加大对大陆的投资。1985年,郭鹤年与国家经贸委合作,斥资3.8亿美元,兴建北京国际贸易中心,成为当时中国引进外资最受瞩目的投资案例。
黄惠祥黄惠忠:烟草起家,布局商场,控股银行
此次以总资产167亿美元和174亿美元在榜单排名第75、69位的黄惠祥、黄惠忠兄弟,发家历史同样要追溯到其父黄维源身上。
黄维源也是上世纪早期无数下南洋谋生的侨民大军中的一员,祖籍福建晋江。1939年,哥哥黄惠祥出生于印尼爪哇省东北部的古都斯,2年后,弟弟黄惠忠出生在该省的三宝垄。
古都斯属于丘陵地带,山清水秀,炎热多雨,特别适合烟叶生长。这也成为黄氏家族南下创业的起点。1951年,黄维源从当地一家破产的卷烟厂买下了“唱针”品牌,后将其简化为“针”。
创业之初,卷烟厂只雇用了10名工人。由于人手不足,黄维源通常需要亲自上阵,和工人们同吃同住、起早贪黑地工作。两兄弟从小就在父亲的烟厂打杂,此后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当时,烟草业自带的危害身体的原罪成为黄维源创业的第一道坎。当他了解到古都斯产的烟叶和丁香混合在一起吸食有缓解胸痛的效果后,马上对此进行了研究。不久后问世的针记丁香烟广受好评,品牌从此打响。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该厂生产的丁香烟销量已排至印尼第二。
1963年,一场意外的特大火灾将黄维源苦心经营的烟厂彻底吞噬,饱受重创的他不久后离开人世。遭此大劫,兄弟俩不得不在一片废墟上开始自救与重建。好在有早年的管理和运作经验,几年时间后烟厂恢复了昔日荣光,1972年甚至把产品出口到了美国、荷兰等欧美市场。
不过这次火灾的重创让黄氏兄弟意识到,必须走多元化路线,分散经营风险。2004年,针记集团取得印尼购物中心综合配套项目30年经营权,经过近10年的运营建设,项目发展为占地64万平方米、零售空间13万平方米的8层购物城,由东西两栋相连而成,是雅加达首屈一指的购物场所,也有“东南亚最大购物广场”的美誉。
针记集团的旗舰产业是印尼第三大银行——中亚银行(Bank Asia),也是该国最大的私有银行。通过资本运作,黄氏兄弟从中亚银行的小股东逐渐变身为控股股东。据《亚洲周刊》2012年报道华侨下南洋,中亚银行总资产达435亿美元,年利润达12亿美元,已成为黄氏兄弟最大的收入来源。
如今针记集团已发展成为涵盖地产、银行、烟草、通讯、电子、棕榈种植等多领域的庞大商业帝国。
施至成:鞋店打工,进军百货,曾遭官司
12岁时逃难异国的施至成也许没想到,多年后他能成为异国首富。此次的全球富豪榜单中,他以200亿美元身家排名第52位,居菲律宾第一。这也是他连续第11年问鼎首富。
1924年,施至成出生在福建晋江。当时国难当头军阀割据,一家人贫困交加,下南洋成了摆脱困境的首选,施至成的父母很早便去了东南亚做生意。
1936年,日军加速攻占中国,12岁的施至成不得不漂洋过海去南洋寻亲。一家人靠小杂货铺维持生计,因屋子太小,每天施至成都在柜台上睡觉。随着菲律宾的沦陷,一家人再次浮萍飘摇。家人回国,施至成留菲半工半读。
施至成头脑灵活,在鞋店打工时发现很多人没有鞋穿,甚至拖鞋都没有,于是与老板商量,可以免费打工,但准许自己在店里销售从美国大兵那里倒卖来的鞋子,就这样赚到第一桶金。施至成越做越起劲,后来干脆中断大学商科学习,1958年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了一家鞋店,取名为Shoe Mart(鞋庄SM)。
趁着菲律宾战后重建,消费需求上涨,施至成抓紧扩展门店。终端门店运营讲究供应链,为了稳定供应,他经常乘坐当时的螺旋桨飞机,颠簸40多个小时,从美国纽约进货。
在对美国零售业的学习中,施至成看到了百货业态的兴起,比单品业态更能抗风险和刺激消费。20世纪70年代,施至成开始从鞋庄转型做百货商场,拓宽了销售品类,鞋子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再度相叠。1986年,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下台,近20年军事管制消亡。施至成判断,随着社会生活的开放,零售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此前局势有变时,他就在马尼拉大片圈地,建造大型购物中心。
1985年,施至成在马尼拉郊区建起第一座SM商城(购物中心),面积12.5万平方米,除了百货店外,还有电影院、咖啡厅、快餐厅、儿童游乐场等。随着菲律宾市场的逐渐饱和,施至成逐渐拓展海外版图。上世纪80年代他回国考察,90年代考虑投资,第一选择便是家乡福建晋江。
他判断中国mall时代即将爆发,加快了在中国的商场布局。厦门、成都、苏州、重庆、天津等商场先后落地,SM集团官网显示,目前集团在中国拥有7家商场。
顺风顺水的背后,也有波折和凶险。2002年3月,有人匿名以经济掠夺罪(侵吞国家财产罪)向法院提出诉讼,状告SM集团于1994年偷税漏税57亿比索。这正是他早年大手笔买地埋下的隐患。
根据CNN报道,此案涉及SM百货连锁公司( Inc.)和SM投资公司(SM )转让五块土地,用于购买SM控股公司(SM Prime)的股份。涉及地块总面积近56万平方米,现已建成马尼拉的购物中心。
根据菲律宾法律,经济掠夺罪是一项不可挽回的资本罪行,罚金可能超过5000万比索。这不仅涉及SM集团的经济利益,还有在菲律宾的品牌口碑。巨大压力下,施至成出面否认控诉,到菲律宾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证明文件,最终证实1994年的资产运作符合菲律宾税法的免税条款,没有偷漏税行为。
在生活中,多年首富的施至成非常节俭。员工说他容不得一点浪费,“即使席上只剩下两个丸子,也要求打包”。严于律己的同时,施至成对子女要求也高。他有四儿两女,每个孩子从13岁开始就在货架上码货,使用收款机,定期去商场考察调研。
在这次的全球富豪榜单上,福建籍华人显得格外集中。泉州广播电视台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仅泉州一地就有超40人上榜。与近年来崛起的新锐的互联网新贵不同,这些东南亚首富们有相似的致富轨迹:父辈早年下南洋谋生,大多依靠资源和传统产业发家,而后拓展到其他领域。他们在依靠自身努力的同时也抓住了时代机遇,最终聚集了大量的财富。
在《郭鹤年回忆录》一书中,郭鹤年谈到了下南洋创业的华人群体,“那些迁徙和开辟丛林的华人,种植橡胶、开辟锡矿、经营小商店。这些中国移民执行了这些艰钜的任务,创造了新的经济。”这群早年的逃难者,已然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绽放光芒。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79079.html
评论列表(1条)
[…] 1. 中国富豪大量涌入新加坡却不愿在当地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