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沿海诸省区中,福建省的大陆岸线较长,它北起福鼎县的沙埋,南到诏安县的洋林,全长约为三千二百多公里,居全国第二位。
它婉蜒曲折,其曲折的程度,大大超过全国沿海其他省区,加上岛屿密布,形成众多的优良港湾。
这些港湾普遍具有水深、少淤、口小腹大、掩护条件好、可供避风等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古代福建人民开展航海活动提供了方便。福州、泉州、厦门等都是福建人民进行海上交通的重要门户。
同时,丘陵起伏的福建省,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九左右,只有小块冲积平原。
因此尽管全省基本处于亚热带的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而农业生产的发展却比较缓慢,特别是长期的封建统治华侨之乡是哪里,广大农民极少土地或没有土地,生活非常贫困。
长期以来,一批又一批的贫苦农民飘洋过海,出外谋生,使福建省成为我国侨民最多的省份之一,很早以来就有“侨乡”之称。
在福建晋江县石狮镇东南约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建于南宋年间的石塔,人称“姑嫂塔”。关于这座塔的修筑,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农民因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哭别妻子和妹妹远往海外谋生,并约期归乡还债。姑嫂两人等了一年又一年,总不见亲人归还。
她俩一次又一次来到海边,登上礁岩向远处跳望,只看见滚滚的波涛,茫茫的大海和飞翔的海鸥,却看不到亲人的归帆。为了扩大视野,看得更远,姑嫂两人又搬来许多石块垫在脚下。
石块越堆越高,亲人仍然音讯渺茫,最后在绝望之中姑嫂双双投入了茫茫大海。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姑嫂,便在她们堆石的地方修筑了这座石塔,取名为姑嫂塔,塔内原先还塑有二女像供祭祀。
姑嫂塔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我国沿海人民被迫离乡背井出海谋生的情景,以及故乡人民无限牵挂海外亲人的心情。
后来这座宏伟的姑嫂塔便成为闽南侨乡的标志。许多侨胞离乡别塔时,依依泪下;一旦乘舟归国,遥见塔影,雀跃欢欣。
明清以来,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福建、广东一带有很多人背井离乡,到异国谋生。他们在海外勤奋地工作着,奋斗着,为居住国的开发、建设以及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厦门集美学村
但是在旧社会,由于中国国际地位低下,广大海外华侨倍受欺凌,甚至连正当的权益都无法保证,沦为“海外弧儿”,他们渴望着祖国的繁荣与强盛。
任凭风云变幻多,游子思乡心诚赤。在近代史上,有许多爱国华侨为了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辛亥革命前夕为广州武装起义英勇献身的黄花岗七十二位烈士中,有二十九人是华侨;
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支援祖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许多华侨不惜含辛茹苦,奔走呼号,有的还归国参加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华侨之乡是哪里,广大华侨惊喜若狂,纷纷投资兴办工矿企业,并捐资赠款,筹建各种公益事业,为祖国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75278.html
评论列表(1条)
[…] 是福建省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扶持大学华侨考大学,是好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