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春风又绿江南岸
每天清晨,家住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九圣村的七十岁老大爷徐君成都要起个大早,拄着拐杖沿着门口小路到淮河入江口公园里走上几圈,这成为老人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靠着长江生活一辈子,亲眼目睹长江沿岸的生态变迁和环境整治,老人深有感触:“这几年江边树多了,水变清了,空气跟着变好了,鸟儿鱼儿也多了起来,生态环境真是大变样。” 这是江苏修复长江生态的一个缩影。 让长江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是江苏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的动人旋律。去年,全省沿江100米范围建成绿化带7900多亩,新增江滩湿地2380公顷,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全部纳入国家生态保护红线,越来越多的生产岸线转变为生态岸线、景观岸线…… “渚清沙白鸟飞回”的诗意景致,正在扬子江畔成为可见可感的现实模样。
净水——守护碧水清流。 美不美,长江水。共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历史责任、时代使命。 江苏人吃水八成来自长江,长江沿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取水口和备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事关老百姓生命健康,保护长江水质安全刻不容缓。 在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看来,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泰州以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国试点工作为契机,率先启动“长江大体检”,创新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特别是今年9月24日,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长江生态监控基地、“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同时揭牌,标志着泰州长江大保护工作迈入了全方位立体式监控守护的新阶段。 泰州靖江有52.3公里长江岸线,是省内岸线最长的县级市,十几年前江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市水利局局长羊文华至今仍然记得一首童谣:“水码头前看潮涨浦口区华侨绿洲,碧波漾,柳丝长,村妇浣衣裳,孩童戏水浪。”共抓长江大保护之前,长江靖江段水质持续下降,2014年5月9日还因水质异常一度导致居民生活用水中断了7个多小时。靖江痛定思痛,深入实施“清水入江”工程,采取“一二三”治水方略,绘制全域水质“一张标图”,落实责任、督办“两项机制”,推进工业、生活、农业“三源齐控”,再现长江靖江段水清水活水美。 世业洲是镇江长江段的一颗明珠。对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副镇长王平而言,世业洲全岛生活污水处理是他主抓的一项大工程,项目累计投入3300万元,建成涉及22个自然村、全长107公里的污水管网体系,解决生活污水直排长江问题。“不能让明珠成了污染源,感觉肩上担子很重”,王平坦言。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治水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实施柔性修复。长江南京段碧波荡漾、碧水绵延,滨江风光带河西段是海绵城市的试点处。南京河西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把江水引入南部湿地,经过净化后进入市政河道补水,同时江边的雨水泵站把河道水汇入北部人工湿地,经过净化后再排入长江,海绵城市理念在这里顺利实践了。” 长江水清“豚”先知。江豚作为指标性物种,生存状况是长江水质好坏的一面镜子,“一度时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不足大熊猫的一半”,南京市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正祥对此充满忧心。这几年,随着长江水生态不断变好,浦口江豚数量增加到了50多头,江阴江面也出现江豚追逐嬉戏,镇江豚类保护区时常可见成群江豚在江面游弋,发出“噗哧噗哧”的呼吸声,十分壮观。 “微笑精灵”跳跃的身影,成为近年来长江江苏段水质明显改善的最好证明: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主要入江支流断面优Ⅲ比例提升34.3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水环境质量达到“水十条”实施以来最好水平。今年1月,党中央作出长江“十年禁渔”重大决策后,江苏迅速行动,紧扣目标任务,坚持系统施策,抓紧抓实抓细禁捕退捕各项工作,确保应禁全禁、应退全退、标本兼治、长效管理,到今年年底,全省34个国家和省级水生物保护区、长江干流、部分重要支流和通江河湖将全面退出生产性捕捞。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江豚戏水、鱼翔浅底”的景象会时时处处呈现在我们眼前。 植绿——给长江穿上“绿外套”。 千里江堤,绿廊铺展。 每到春夏时节,万物复苏勃发,江苏800里主江岸线绿意盎然、生机无限,一个个公园绿地正在代替原来的废弃码头、船厂、化工企业,绿水清波映衬着绿色江岸,尽显生态之美。 “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优先项目,大规模增绿,抢救性复绿,构筑更多自然景观、滨水绿带,让‘黄金带’镶上‘绿宝石’、更具‘高颜值’”,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话掷地有声。
大规模增绿! 太仓市七圩区外的长江内侧,一条宽100米的林带与大堤相伴而行。“这里的江滩原来是荒滩”浦口区华侨绿洲,太仓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缪永华说,“长江边种树很困难,江滩多是沙土、留不住水,必须用大量泥土回填后树苗才能成活,这样造林成本就翻了一番”。这几年太仓投入7000多万元,境内38公里岸线全部绿化成林,新增林地1200亩。 沿江顺流而下,绿色是鲜明底色。南京建成58公里的沿江绿道,苏州干流两岸宜林地植树造林全覆盖,南通江岸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据省林业局造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长江江苏段基本实现造林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岸绿景美的“千里绿廊”。 抢救性复绿! 泰兴江边廊道江风徐徐、绿荫点点,是“渔歌唱晚看落日”的好去处。以前这里是一片废墟,当地老百姓编了句顺口溜,“废塘沟、杂草荒,家畜到处逛;有工厂、有鱼塘,环境不像样”。泰兴拿出超过50%的长江岸线实施绿色廊道工程,栽植2万多株树种,实现“船厂变森林”“鱼塘变湿地”“工厂变绿地”,再现诗意长江美好意境。 苏通长江大桥两侧8公里长江岸线,原来是发电厂堆煤灰的地方,如今全面复垦、全部植绿;扬州市江都区南水北调源头公园,以前是臭味熏天的垃圾填埋场,现在成为展示江淮生态水系特色的景观廊道;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前身则是“脏乱差”的集中区,如今四季皆是美景如画…… 这样的故事在沿江不断上演,越来越多的非法侵占岸线、搬迁后遗留地块、垃圾填埋场,变成市民亲江近江的绿地公园、生态景区,形成了连贯的滨江绿色界面。
保护好湿地! 在泰州高港区委书记顾萍眼里,守护区域5000亩生态湿地,就是守护绿水青山间的诗意与乡愁。高港区先后搬迁20家砂石厂、7家小船厂、8个养殖场,修复长江生态湿地。如今,时隐时现的沼泽湿地、绿波荡漾的芦苇荡、栖枝掠飞的白鹭,构成了一幅生态春江、绿色高港的美丽画卷。 2017年1月1日,《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江苏省湿地保护事业进入有法可依的阶段。几年来,全省着眼构建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为主的保护体系,建成自然保护湿地209个、总面积超过9500平方公里。 造景——打造特色示范段。 建设沿江特色示范段,是江苏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创新之举。“所谓特色,就是要代表性强、显示度高,不能‘千段一面’;所谓示范,就是要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建成精品和经典”,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显东如是说。 江苏坚持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按照“量体裁衣、各具特色、连片打造、提升标准”原则,打造综合型和生产型、生活型、生态型四类沿江特色示范段。这项工作已在沿江各市全面铺开,南京幕燕、江阴滨江、南通五山等特色示范段连点成片、连片成带,构建起岸绿景美、绵延千里的生态拼图。
在南京市民孙国荣记忆中,临江而居的童年时代似与长江隔着“万重屏障”,“童年时代家离江边不足百米,中间却有无数采石场、化工厂”。南京2002年开始启动滨江区域整治修复,动迁拆违、搬迁工厂、建设绿洲,滨江风光带贯通河西新城、江心洲、鼓楼、下关直至浦口,长江二桥到三桥之间35公里万亩滨江“清肺”全面建成。现在,江边绿道慢跑、水上栈道观鱼、闲看落日余晖,成为了孙国荣退休后的惬意生活。 江阴长江段“小蛮腰”,有黄金水道美誉。江阴市启动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主动腾退码头、工厂、轮渡等生产岸线,加快建成30公里江阴绿道,总面积200公顷的“八公里滨江公园、十公里锡澄运河公园”组成的“一江一河”城市生态T台基本呈现。未来,江阴还将依托独特的滨江特色优势,致力打造集城市经济板块、山水文化景观、现代时尚街区、美丽宜居家园于一体的滨江生态城。 “住着江景房,生活在公园里!”这是家在南通五山地区居民现在的真切感受。过去这里“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现在经过集中整治修复打造出的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已经蝶变成为江苏省2018年唯一获批、南通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实现“山畔嬉江水、江上揽五山”的生态修复效果。 据江苏省发改委长江经济带发展处相关同志介绍,目前沿江8市正在滚动推进实施20个沿江岸线整治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率先建成了9个特色示范段,全省岸线利用率逐年下降,岸线的生态功能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生产岸线向生态、生活岸线转型,成为人们享绿亲水的乐园。 制度——建章立制管长远。 俗话说,拿住荷杆摸到藉——抓根本。对修复长江生态而言,猛药治标,建章立制才能治本。 江苏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无论是编制实施“三线一单”,还是落实河湖长制、断面长制,或者是创新资金投入、司法保障、生态补偿等机制,江苏一直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之举,筑牢长江生态保护“铁栅栏”。
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志鹏看来,编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是推动长江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我省2017年启动长江经济带“三线一单”编制,并连续两年将其纳入省政府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以沿江1公里为纵深,划定长江岸线优先、重点和一般管控区,抓好长江生态空间管控。正在编制的《江苏省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将保障岸线科学利用,进一步提升岸线利用效率。 江苏是全国首个全面建成河长制的省份,这里也是河长制的发源地。2007年,无锡市从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中汲取教训,提出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挂牌治水”,首创了河长制。这项制度创新,自诞生起就彰显出旺盛生命力和显著的优势,迅速在全国复制推广,中央也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决策部署。 据江苏省河长办主任、水利厅厅长陈杰介绍,我省按照中央要求,在全国率先高标准构建起河长制体系,省委书记娄勤俭和省长吴政隆担任省级总河长,10多位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担任20条流域性重要河道、14个重点湖泊的河长湖长,全省共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湖长5.7万余人,实现全省水体全覆盖。去年,娄书记、吴省长发布总河长令,部署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并签发了《全省河湖长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南通市委副书记沈雷是长江南通段市级河长,每两个月要巡江1次,他把这项工作写进工作备忘录。“每次带领几个县区河长和相关部门,发现问题就现场办公。”“上次巡江看到营船港闸下游有非法码头,回来就召集相关地区和部门研究解决,用一周时间全部完成清除。” 姜堰区百米镇原马沟村党支部书记、现任甸河村党总支书记刘新春是全省首届“最美基层河长”获得者。在担任马沟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作为一名村级河长,巡河治污是他的工作常态,正如先进事迹材料里所写:“马沟村16.3公里的河道处处都留有他的脚印,他的民情日记俨然成了马沟村水系图,村里每一条河流位置、存在问题等都详细记录其中。” “通过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生态河湖建设,全省水污染有效防治、水生态逐渐康复、水环境日益好转、水空间持续改观、水资源不断优化,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升”,陈杰说。
长江大保护作为一项压倒性任务,面临资金投入、司法保障、生态补偿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据江苏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在省级层面设立绿色发展引导资金、长江经济带发展基金,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长江大保护。 另外,江苏还率先在全国以生态功能区为单位设立9家环境资源法庭,创建“9+1”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用最严密的法治全流域、跨区划守护母亲河;全面实施省内断面水质补偿、省际生态保护补偿,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去年底,江苏水环境区域补偿资金累计超过13亿元,开展区域补偿的跨界断面水质较以前明显改善。 作者 苏延 图片 视觉中国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7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