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泉籍华侨华人以满腔热情支持家乡建设——
从单向“作贡献”到共享时代红利
有着千年海外交通史的侨乡泉州,目前共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950多万人。海外泉州人在秉承“爱拼才会赢”精神成就自己精彩的同时,也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贡献随着祖国发展的不同进程,呈现新的特点,实现新的升华。
新中国成立之初尽显桑梓情深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祖国百废待兴,广大泉籍华侨华人或捐款汇款,或投资兴业,对家乡的经济、民生、教育等各方面发展持续关心济助,尽显桑梓情深。
在华侨历史博物馆,一封泛黄的侨批真实记录了1962年国内困难时期,泉籍华侨华人资助国内乡亲生活的感人故事:菲律宾众多侨亲通过当时的百川信局转寄给石狮、晋江等地乡亲一批食品,附件详细列明了砂糖、白米、生油等20件食品的清单。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刘伯孳说:“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侨亲持续汇款、赠物,有效疏解了国内乡亲的饥馁、困顿,温暖着千万家。”
侨汇成为当时泉州非贸易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据《泉州华侨志》记载,由民间渠道汇回泉州各县(市、区)的侨汇,仅1952年至1965年就达45120万元人民币。“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侨批汇进来的。”刘伯孳说。
“侨汇除了用于赡养侨眷,还投入到泉州的建筑、工业、农业等各行各业的建设中。”刘伯孳介绍,泉籍华侨华人投资入股福建省华侨投资公司,由该公司在晋江专区创办了18家企业,如泉州糖厂、泉州源和堂、泉州乳品厂等。其中,1952年至1965年晋江专区华侨、港澳同胞投资数共为1974.585万元(包括莆、仙两县数字),占同期省华侨投资公司吸收股金的三成以上。
此外,在祖国百业待举之时,也不乏泉籍华侨华人回乡兴办企业的生动案例。1952年,旅居印尼的永春籍著名侨领尤扬祖在率领华侨回国参加国庆典礼后,于1953年毅然带着全家子女回到故乡创业,培育了闻名遐迩的永春芦柑、永春老醋等品牌。
泉籍华侨华人乐善好施的桑梓情怀在这时期也得到了延续,他们在道路桥梁、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事业方面慷慨解囊。这其中大部分投向了教育领域,1951年,永春岵山华侨兴办新星中学;1952年,南安官桥及晋江的丰光、天亮等乡村的华侨、侨属助建五星中学等;1960年,中国第一所以“华侨”命名的高等学府华侨大学创办……一所所学校在侨亲的支持下拔地而起,仅1953年至1960年,晋江专区华侨先后创办的中学就达28所,它们从整体上改善了当时泉州的教育风貌。
改革开放之时投身家乡建设大潮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脱胎于海防前线的泉州,靠“三来一补”起步、乡镇企业铺路、“三资”企业上路,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这一过程得益于泉籍华侨华人的贡献,彰显了侨乡的优势。
1981年7月,晋江地委、晋江地区行署在石狮召开全地区侨务工作会议,根据侨乡“闲余资金多、闲散劳力多、闲置房屋多”的特点,掀起了归侨侨眷集资创办各种小型侨属企业的热潮。
“印尼侨亲曾星如回乡时表达了扶贫的心愿。他认为单纯地拿钱做慈善不是好办法,一定要抓住改革开放有利政策,帮家乡发展生产,走致富之路。”已过世的华侨历史学会顾问郑炳山在泉州《华侨史》一书中回忆,曾星如投资创办了安溪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运营第三年就创汇500多万美元,成为当时全国外经贸企业的先进单位。”
据1999年4月初统计数据,当时泉州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090家,总投资额115.6亿美元,仅1999年上半年,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00家,同比增加64.7%,新批项目数及合同外资额均居福建省首位。这其中,泉籍侨港澳台乡亲的作用功不可没,使得泉州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招商引资和“三来一补”赢在了起跑线。
侨亲带回的不仅是充足的资金,还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泉州华侨历史学会理事陈克振回忆起安溪县侨办企业安侨第一制衣厂创办的过程时说,祖籍安溪的香港新光国货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金辉及其他侨胞,为制衣厂提供了价值40万港元的电动缝纫机械设备以及3辆大型卡车,制衣厂就此在安溪扎根发芽,成为福建省首家打入国际市场的服装企业。
来自1994年6月的数据,当时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共引进较先进的各种机械设备达12.4万台(套),其中包括许多具有当时世界技术水平的先进生产设备。
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泉籍华侨华人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据数据统计,1979年,泉州市接受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捐资额达到1361万元,到1988年突破1亿元。改革开放至去年4月份,泉州市累计接受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捐资额达119亿元,几乎占全省接受捐赠总额的一半。
进入21世纪迎来互利共赢新时代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心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泉籍华侨华人与家乡的联系,也从早些年的单向“作贡献”、直接投资转变为互利双赢、共享时代红利的新局面。
这时期,以侨团为主要载体,泉籍华侨华人回乡交流考察呈现出抱团增长的趋势。仅2010年至2015年,泉州各级侨联共接待港澳台侨社团3000多个(次)。今年上半年,泉州市侨办就接待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印尼晋江联合会、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等大型重点侨团20余批、500多人次。
这些海外社团除了直接组织海外乡亲回国参观考察、投资兴业外,还利用举行庆典的机会举办经济论坛泉州有多少华侨,协助家乡政府举办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展来华投资咨询服务及培训班,推动海外泉商来华投资。据统计,2013年至2018年,泉州市新批(备案)外资项目939个,投资总额163.65亿美元,其中泉籍侨港澳台乡亲的投资比例占八成以上。
因为扎根海外,了解当地商业资讯,许多侨亲还为泉企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帮助。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会整合侨胞资源,在菲律宾马尼拉设立海外共享办事处,帮助泉企协调解决疑难问题;晋江发挥侨胞优势,设立越南晋江企业服务中心,为晋江企业赴越南投资提供专业服务、政策咨询。市侨联组织成立“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团,聘请7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界专业人士,为泉籍侨商、侨界青年“走出去”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
与此同时,泉籍华侨华人与家乡的联系已不仅限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范畴,还延伸到了助力中华文化传播、讲好泉州故事等文化交流方面。这其中,祖籍晋江的菲律宾著名企业家陈永栽堪称典范泉州有多少华侨,从2001年起,他每年用专机送数百名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到福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在两国间被传为美谈。
这样生动的例子还有很多。会员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拥有6个海外分会的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于2014年、2015年先后举办了以“越野新丝路·中马一家亲”和“一带一路中国梦·海丝青春万里行”为主题的两次跨国公益宣传活动;于2016年举办首届“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武术文化夏令营”,组织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子女来泉体验武术、书法及家乡民俗文化。
(记者 王树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6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