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爱国华侨,【爱国人士】十大爱国华侨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陈嘉庚,原名陈甲庚,福建泉州人,爱国华侨领袖、知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李清泉,原名回全,福建省晋江人,从他的祖父年代开始,他家就已经在菲律宾谋生,是当地富商。巨商、大慈善家,爱国华侨因抗日名震南洋从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新加坡、马来亚华侨共为抗日捐款达国币元,认捐爱国公债元。

抗日战争时期,华侨们不予余力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国的独立和自由,慷慨解囊、四处奔走,不惜付出更多,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司徒美堂(1868-1955)

司徒美堂,原名司徒羡意,字基赞,广东开平人,中国洪门致公党创始人。

司徒美堂早年家里贫困,给人当杂工为生,1880年,他前往美国谋生,先是在食馆当厨工,期间加入三藩市洪门致公堂。1894年,他在波士顿组织起安良堂,成员最大规模时发展到了2万多人。该堂的法律顾问还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1904年,司徒美堂结识孙中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为支持抗日战争,他成立了“纽约全体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后为抗战总计募集到了330万美元。1949年,司徒美堂来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与了开国大典。1955年,司徒美堂在北京去世。

陈嘉庚(1874-1961)

陈嘉庚,原名陈甲庚,福建泉州人,爱国华侨领袖、知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

1891年,陈嘉庚跟随家人前往新加坡谋生,1904年后,他创建菠萝罐头厂以及自营谦益米店,并开始经营橡胶产业,后成为当地知名的橡胶大王。1910年,陈嘉庚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

辛亥革命时期,陈嘉庚积极筹钱支持孙中山革命,并创办了集美中学、集美师范学校、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厦门大学。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也是尽心尽力为国内抗战募捐。1949年,陈嘉庚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1961年,陈嘉庚在北京逝世。

侯西反(1883-1944)

侯西反,福建南安人,26岁时移居到新加坡,从小职员做起,后出任亚洲保险公司副经理、中华总商会董事等职。1939年,侯西反受奸商诬告,被英殖民当局驱逐出境,回到国内后,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行动,出任西南运输处主任委员。

1944年,侯西反因飞机失事,在昆明遇难。

符致逢(1898-1975)

符致逢,海南省文昌人,早年在叔父开办的德国神农药房当伙计,后前往新加坡谋生,成为当地的知名富商。1938年,符致逢出任香港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宣传部长,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1954年,符致逢为家乡捐建小学,1959年,出任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华侨代表。1963年,他又出任了琼联会名誉会长,于1975年逝世。

王兆松(1875-1955)

王兆松,海南文昌人,出身贫困,早年前往马来西亚谋生,做过捞虾员、冰块推销员。逐渐积累起资本后,王兆松将业务扩展到房产、橡胶、锡矿、酒店等各个行业,成为当地的知名企业家。

抗日战争时期,王兆松联合其他琼崖华侨积极捐资,支持国内抗日战争,期间他还积极捐款建设了家乡的多所学校。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逝世。

陈庆嘉(1914-1985)

陈庆嘉,涵江区后郭村人,1934年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在当地的学校任教,出任过印尼苏门答腊岛望加丽埠中华学校的副校长,后转为经商,在雅加达成立了维多利贸易有限公司,主营汽车机件。

陈庆嘉积极支持祖国建设事业,多次筹建学校、医院,新中国成立以后,多次回到国内,协助各项建设,于1985年逝世。

李清泉(1888-1940)

李清泉,原名回全,福建省晋江人,从他的祖父年代开始,他家就已经在菲律宾谋生,是当地富商。父亲死后,李清泉开始从事木材经营,创办了“成美木业公司”,之后成为菲律宾的知名富商。

李清泉一直以来关注着国内的局势,曾受国民政府邀请,出任了财政部和实业部顾问。抗日战争时期,他又积极支持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捐款,并发起了“航空救国运动”。因为积劳成疾,导致病情恶化,李清泉于1940年在美国医院因医治无效逝世。

陈芳明

陈芳明,福建省安溪人,1938年跟随家人前往马来西亚谋生,后来移居到泰国。他在泰国创立了制冰厂、吹塑厂和塑料制管厂,在泰南地区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陈芳明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对于家乡的教育文化发展尤其关心,出资出力,筹建了多所学校与医院,对国家他更是念念不忘,即使在国外生活70多年依然保持着中国国籍。

陈寄虚

陈寄虚,原名陈毓廪,广东梅州人,早年前往泰国谋生,后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参加过讨袁的二次革命,失利后,再次前往泰国从事商务活动。1933年,陈寄虚以海外华侨代表身份参加国民党中央临时代表大会。

抗日战争时期,陈寄虚回到国内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后又返回泰国组织“华侨抗日救国后援会”,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筹集资金,后因积极宣传抗日而被驱逐。1943年,陈寄虚被安排到华侨接待所工作,出任主任职务,安置了大批海外难侨。

庄西言(1885-1965)

庄西言,又名西园,号西元,福建南靖人,1904年前往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谋生,先是在旅店中做小伙计,逐步积累,创立起“三美公司”,成为当地知名富商。抗日战争时期,庄西言联合其他华侨积极发起捐资救国活动。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以后,陈嘉庚当选为主席,庄西言与李清泉出任副主席。日本占领新加坡后,陈嘉庚避难巴城,庄西言积极维护因而受到日军的抓捕,被关押了3年,直到日本投降后才被释放。1965年,庄西言在香港逝世。

黄仲涵(1866-1924)

黄仲涵,字泰源,福建同安人,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早年协助父亲经营家族事业商行“建源栈”,几经发展后,成为知名的“印尼糖王”。

黄仲涵是热心的爱国人士,为辛亥革命捐款5万荷盾,为云南蔡锷护国军捐款2.5万荷盾,于1924年在新加坡逝世。

徐四民(1914-2007)

徐四民,出生于缅甸仰光,1936年回到福建厦门,,就读于厦门大学。之后,他曾创办《镜报》月刊,出任《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是知名的报人。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回到仰光,积极筹办《新仰光报》,参与抗日活动。

1949年,徐四民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他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回归后,他又出任了港事顾问、香港特区预委会及筹委会委员、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获得过大紫荆勋章,于2007年在香港逝世。

陈六使(1897-1972)

陈六使,福建省同安人,早年在集美小学读书,1916年前往新加坡谋生,曾在陈嘉庚所属的企业工作。1923年,陈六使创设联和橡胶公司,从事橡胶事业,逐渐发展成为巨商。

1937年,陈嘉庚组织新加坡筹赈会,陈六使被推举为新加坡区代表。抗日战争时期,陈六使多次筹资捐款,支持抗日事业。战后,积极发展事业的同时,他还倡议和创办了南洋大学。1972年,陈六使在新加坡逝世。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费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巨商、大慈善家,爱国华侨因抗日名震南洋

在福州双杭永德会馆,敬奉了一位华侨。他是巨商、大慈善家,他也是名震南洋的抗日英雄,面对日寇的屠刀,他选择宁死不屈……

十大爱国华侨

位于福州下杭硋埕里20号的永德会馆,一楼正厅后墙嵌有一方石碑,其名曰《桃源翁李立斋先生传赞》福建爱国华侨,“其仁而喜施,盖天性也。迄今邑人言赈者必首稽翁。翁之义行大矣哉。我永德会馆奉翁像也,以翁生平之行义,是以宣表我邑。而其哲嗣俊承先生之有功于本馆福建爱国华侨,尤非寻常可比同人等。”

李立斋即李俊承父亲。永德会馆本还有桃源翁李立斋神像,虽然每次都未寻见,但这并不妨害李家父子给予记者的感动,也十分感佩前人褒扬先进、传承美德的方式。

十大爱国华侨

下杭三捷河畔的永德会馆。杨勇 摄

星马经商 横跨多业

李俊承(1888-1966),乳名贤,福建省永春县人,新加坡华侨。1888年,李俊承生于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仰贤村侨商之家,父亲李继如,字立斋,在马来亚经商有成。

李俊承自幼受到良好教育,7岁开蒙,受儒家传统教育。17岁时,李俊承随返乡省亲的父亲,前往马来亚芙蓉(今马来西亚森美兰州首府芙蓉),在父亲指导下,参与经营家族企业,所展现出的商场判断力与市场拓展力,很受父亲赏识。

父亲去世后,李俊承接掌家族企业。他锐意进取,先在森美兰创办了永兴公司,后又在新加坡创办了太兴有限公司、太安实业有限公司。紧接着,收购泰丰饼干厂,添置自动化制饼机,聘英国技师监制,饼干品质甚高,投入市场后极受欢迎。另外,他还抓住时机,在森美兰垦荒数千亩,种植橡胶,家族事业蒸蒸日上,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

1931年,在世界经济危机中,李俊承应聘出任和丰银行总理。他与闽籍华侨巨商陈延谦等协议,将和丰、华侨、华商三家银行合并为华侨银行,任副董事长。1933年起,李俊承出任华侨银行董事长、董事主席,直至去世。

慈悲为怀 行善一生

李俊承热心慈善事业,曾独资修葺永春通仙桥。1927年,独力承担新编《永春县志》全部印刷经费。他热心于华侨教育,捐资在森美兰州创办中华中学,嘉惠侨子。1931年,他又捐资1万元,助建德化云龙桥。1937年,李俊承与5位新加坡侨领一起,出资购下孙中山辛亥革命指挥部——新加坡晚晴园。经过修复后,重新向公众开放。

十大爱国华侨

李俊承最爱荷花

李俊承笃信佛教。1925年,他回国省亲,特意前往普陀山,皈依于印光大师座下,赐名慧觉。他曾劝募一笔救济难民慈善基金,同时与亲家陈焕其商量,说服亲家将自家的数百亩土地捐出,作为佛教公冢。李俊承曾接办新加坡菩提学校,出任董事会主席,使学校办学质量得到提高。

李俊承捐资兴建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的中华寺,雇请专人管理,按月汇给经费,后又在新加坡建报恩寺。

抗日救国 功高获勋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从陆海空三面,向上海发动进攻,贫民死伤无数。李俊承闻知,在新加坡发起创立筹赈机构,支援祖国抗战。2月初,新加坡华侨救济上海伤兵难民筹赈委员会成立,李俊承出任主席。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李俊承主动联系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侨领,共商抗敌大计,并邀请陈嘉庚先生出来领导新加坡华侨抗日救亡运动。

是年10月中旬,在新加坡开侨民大会,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推举陈嘉庚任主席,李俊承为副主席。

李俊承慷慨捐款支持祖国抗击日本侵略者。得知永春老家有一批年轻人参军入伍,走上杀敌前线,李俊承寄回巨款,奖励出征军人家属。

在陈嘉庚、李俊承和新加坡、马来亚侨领的领导下,很快马来亚成立州一级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207个,新加坡也先后成立200多个华侨抗日组织。从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新加坡、马来亚华侨共为抗日捐款达国币元,认捐爱国公债元。1938年6月,李俊承一次就出资10万元购买爱国公债。

他知道没有强大的科技力量做支撑,就没有中国的强盛,他将公债票献给中国中央研究院作为奖励基金。

1938年,菲律宾侨领李清泉和印度尼西亚侨领庄西言先后请陈嘉庚出来组织南洋“筹赈总机关”,领导募款等抗日救国运动。

陈嘉庚乃于是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召开南洋各届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代表大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总会。李俊承任执委和第二届常委。

十大爱国华侨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纪念章

1940年,陈嘉庚率南洋华侨慰劳视察团回国,李俊承一度任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代主席,成绩显著。同年,新加坡总督汤姆斯特在立法院颁授勋章,以表彰他对社会的贡献。

被捕入狱 宁死不屈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侵,次年2月新加坡沦陷,屠杀爱国华侨5万多人。李俊承来不及撤离,被日军逮捕入狱。

狱中,他饱受磨难,但坚贞不屈,拒不叛国,拒不降日,宁死不屈。后侵略者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不得不释放病重的李俊承。

李俊承获释后,不惧风险,拖着病痛,四方奔走,发动佛教徒施粥施药,收容难民并赈济70岁以上男女老人。

1966年春,李俊承病逝新加坡,现有《觉园诗集》、《觉园诗存》、《佛国游记》等著作存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6273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7月30日 下午4:03
下一篇 2023年7月30日 下午4:03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