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华侨博物馆,江门:百年历史银信走出“故纸堆”,焕发新活力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日前,60名参加侨批文化与华侨精神研讨会的国内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学者,走进位于江门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的银信博物馆。记者了解到,在利用银信文化创作文创产品方面,江门各地博物馆的文创部门都做了很多尝试。在离银信博物馆不远处,有一座银信纪念广场。

旧信件“玩”出文创新产品

日前,60名参加侨批文化与华侨精神研讨会的国内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学者,走进位于江门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的银信博物馆。让学者们惊喜的是,馆内除了展示大批银信实物外,还陈列着不少银信文创产品供游客选购。记者看到,这批文创产品包括以银信形象为蓝本设计的明信片、笔记本、帆布袋、陶瓷杯等,还有一些普及银信知识、讲述银信故事的书籍。不少学者一进博物馆,就被这批文创产品吸引。有的拿起明信片等物件端详,有的挑出书籍阅读,他们都纷纷赞扬这批文创产品包装设计做得好。

记者了解到,在利用银信文化创作文创产品方面,江门各地博物馆的文创部门都做了很多尝试。如开平市博物馆在馆内利用银信元素设计出冲天“云柱”,并将23件(套)馆藏银信进行IP授权,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开发文创产品;台山市银信博物馆及文旅集团推出了一系列笔记本、帆布袋、陶瓷杯等文创产品。开平市博物馆馆长李少珍说:“银信并非静默无声,它们完全可以动起来,‘活’起来,走到市民身边。”

台山华侨博物馆

学者正在阅读银信相关书籍

新时代“家书”续乡情

在离银信博物馆不远处,有一座银信纪念广场。记者了解到,2017年,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通过深入挖掘台山当地的银信文化,发动当地村民、高校教师学者等社会力量,搜集银信原件数百份,建成银信纪念广场。广场上,648片瓷片打造的20根银信柱按照爱国、教育等不同主题展示银信文化,让无形的文化变得可触、可感。

当地村民表示,自从银信纪念广场建成后,这里就成为了华侨回乡走访的必到之处,不少华侨都会仔细阅读银信柱上的图片,看看有没有属于自己家族的历史描述。而就在这记录着银信历史的广场,近年来有不少新时代的“家书”从这里寄出,走向世界。2018年9月19日,台山市在银信纪念广场举办首届“知台山 晓文明——银信传情 接力台山”活动台山华侨博物馆,来自各学校的学生代表把1600封信投入到邮箱当中,寄往世界各地,向世界讲述祖国和家乡台山的新变化。近年来,主办方共邮寄出了3500多封学生们写的书信台山华侨博物馆,同时收到了从世界各地邮寄回来的书信3000多封,由“去信和回信”两封信合并算一件作品,评选出“最美家书”和“优秀家书”1000多件,增强了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动。

用多种方式挖掘侨批精神

“一封小小的银信,承载着他们所有的眷恋和寄托……”近日,一段由江门市委宣传部制作的微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视频中,一段段银信的影像映入眼帘,深情的旁白诉说着浓缩在薄薄纸片上的华侨家国情怀。

记者了解到,随着银信为更多人所知,不少影视纪录片也主动将镜头对准了银信。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摄制组来到江门,围绕银信拍摄纪录片《跨越山海的家书》。据悉,纪录片以银信为载体,讲述银信故事,追忆华侨先贤历尽艰辛,艰苦创业并回馈桑梓故土的历史记忆。通过对五邑银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故事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向观众展示侨胞守信重义、爱国爱乡的精神。该纪录片制作完成后,将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面向全球播出。

世界华人研究学会主席、厦门大学教授、暨南大学特聘教授李明欢表示,未来应进一步利用视频等各种方式挖掘侨批的人文精神,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讲好艰苦创业、爱家爱国的生动故事,向世界讲好侨胞文明互学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活事例。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5914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7月14日 下午4:09
下一篇 2023年7月14日 下午4:10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2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