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海南华侨》
节目简介
《海南华侨》栏目是一档以琼籍华侨华人异国创业,在为住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不忘乡愁,寻根报效祖(籍)国和家乡作为主线和主题的大型电视故事类栏目。
自贸港侨乡行
探寻海南美丽侨乡侨镇走进琼海第二季(三)
《海南华侨》之《父亲的日记》
退休后一直在老家仙窟村生活的王裕秋,时常翻开父亲王先柏留下的一本已经泛黄的日记。每回读来都像是回到父亲的青春过往,父亲的音容笑貌生动地浮现在眼前。
父亲的日记
王裕秋 王先柏儿子海南侨文化研究学者
在我的印象中,这本日记应该是厚厚的一本、封面是硬皮的,后来就破旧了,父亲可能也在翻读他的东西,久了之后皮就脱掉了。《劫后余烬》是父亲他自己题上来的,劫后就是经历过很多的灾难,所以它有一定的时代背景。
南洋归国侨生
王先柏出生于海南琼海中原镇仙窟村,他的父亲早年到马来西亚谋生,在海南同乡的矿场工作。7岁时,王先柏跟随亲戚到马来西亚与父亲一起生活。
在马来西亚生活的王先柏,从小就读于当地的华文学校。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中国稍显和平的国际氛围再度发生变化,日本开始对中国虎视眈眈,发动了“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而在海那边的东南亚,一场如火如荼的爱国教育正缓缓拉开大幕。在广阔的南洋地区,自辛亥革命时已建有侨校数百所,随着中国革命党人在南洋的宣传演讲,南洋华人群体中涌现出一大批有智识的爱国青年,他们心中燃起为祖国之崛起而奋斗的熊熊火焰。
王裕秋 王先柏儿子海南侨文化研究学者
当时马来西亚金宝中华学校校长是广州人,是很爱国的一个华侨。他就选了10名的高材生就带回广州,让他们在国内继续读书,我父亲是其中一个。
上世纪三十年代,海外华侨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们深感家乡教育水平的低下,纷纷解囊捐资,兴教办学,希望为祖国的下一代营造较好的教育环境,同时希望通过办学将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介绍到中国来,开阔中国人的眼界。这主要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上,许多学堂都特别开设了外国文、自然、地理等新鲜的学科。华侨兴办的学校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业教育。于1924年开办的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它和中山大学一样具有光荣的历史,王先柏的高中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1936/5/27
星期三晴
早上醒来读《新哲学纲要》。这本书倒很通俗,不明白的地方很少。今天上课,又偷着读其他的书籍,天气算是凉爽,可是精神却坏得很!暑假就快到来了,我心里正展开着一片光明的希望。这希望的火花是多么伟大啊!前进吧,有志气的青年!
——王先柏的日记
在回国求学的日子里,王先柏为国家和家乡的命运思虑万千。他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地汲取各个领域的知识,希望能在书中找到治国救亡之道,并渴望用自己的行动改变家乡人民生活。
战乱中求学
王先柏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用知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可是战争来临,一切都成了幻影。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2月,日军登陆海南岛,对海南岛烧杀掳掠,国破家亡的王先柏悲愤交加。
日军登陆海南岛
1939/1/28
得悉敌人已于10日午前4时,在琼崖儋州附近海岸登陆,这好像晴天里来的霹雳,给我的打击很大,一切对于家乡的美梦,从此在敌人的炮火之下粉碎了。不晓得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王先柏的日记
此时的王先柏已经考上了国立中山大学,正在抗战的洪流中艰难求学。抗战期间,全国高校损失惨重,北京大学红楼一度成为日寇宪兵队队部,南开大学校园几乎被夷为平地。据国民政府教育部1938年8月底调查统计,由于日军入侵,全国108所高校中,被破坏者达91所,占大学总数84%,有14所大学全部被破坏,15所高校勉力维持,25所高校因破坏严重被迫停办。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十四年,除了内迁云南的西南联大,广东的国立中山大学也在1938年日军攻占广州前被迫迁至云南,而后又多次迁址。
学校迁址
1938/12/7
星期三
学校迁云南省,每学院听说只需工人两名,其他多余的都要在此地撤退,工友们都在蹙眉怨恨。在这样危急的环境中来求学,实在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我想,像这样漂流式的读书,倒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此时我还身处家乡,那是多么高兴啊!9时许,市内发出第一次空袭警报,许多人都逃到北山的防空壕去躲避。我觉得船上倒也安全,懒得外逃。在第二次警报发出后,敌机并无降临,我心里也稍安静下来了。在警报发出时,船中的人仍有说有笑,像毫不在意的样子。这完全是由于受敌机训练惯了的缘故。
——王先柏的日记
1939年2月日本侵占海南岛,此后6年,日本侵略者杀害的琼崖无辜民众不计其数,烧毁的房屋建筑数不胜数,掠夺的铁矿、水晶、木材等资源数量巨大,其价值难以估算。同时,日军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在琼崖制造了大量的无人户和无人村。国破家亡,在乱世中求学的王先柏希望能参加抗日、上前线保家卫国的意念越来越强烈。
热血写青春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美国政府派遣陈纳德将军率领美国空军飞虎队来华援助中国抗战海南华侨,加强中国空中军事力量,打击日本侵略者。昆明的战地服务团空军招待所招收英语后勤人员的布告吸引了王先柏的注意。
王裕秋 王先柏儿子海南侨文化研究学者
大学毕业后,他马上去的是广州韶关的琼崖中学,但他又觉得那种时局下,他应该是上前线,应该直接到前线去,所以后来看到战地服务团招收战地的空勤服务人员,他就去了。
王先柏以优秀成绩被战地服务团录取后,只身一人到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去受训,结束后便奔赴战地服务团空军招待所工作。在战争时期,王先柏主要负责美军处理后勤事务的翻译工作,直到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先柏回到故乡。私立海南大学1947年成立,王先柏接受海南大学梁大鹏代理校长的聘请,抱着“仕为知己者用”的心态在私立海南大学附中教英语,乐此不疲。1949年私立海南大学解散,王先柏又入琼台师范学校继续教外语。1951年,经海南籍著名雕塑家卢鸿基先生推荐,海南区行政公署委派王先柏到乐会温泉中学当校长。
此后的几十年,王先柏兢兢业业,一直在教育领域勤恳耕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最令儿子王裕秋感叹的是父亲始终保持着脚踏实地的淡定和温文儒雅的风度。王裕秋退休后,特地回到老家陪伴父母。
在父亲的鼓励下,同样是在教育战线耕耘半辈子、曾任海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主任的王裕秋,在仙窟村办起了民间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来自世界各国的学子慕名而来,在村子里学习中文、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父子俩一起为中华文化的传播献出自己的热情和精力。
如今,父亲虽已仙逝,但他留下的日记、翻译的文字、教过的学生,常常让王裕秋感到父亲还活着,仍在给予他无限的鼓励和安慰海南华侨,也鞭策他继续为传播海南华侨文化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播出时间
海口一套
星期日(06月13日)23:00
星期五(06月18日)08:00
海口二套
星期二(06月15日)13:55
星期六(06月19日)07:30
海口三套
星期四(06月17日)21:30
星期五(06月18日)10:01
星期六(06月19日)16:00
特别鸣谢
海南省侨务办公室
海南省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协会
海口市侨务办公室
海口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口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
栏目联系
长按识别二维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5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