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怎么读,华侨大省再出招:邀海外人才,一起拼经济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消弭海外和国内的信息不对称只是第一步,华侨回国创业之后,也面临不少问题。他表示,吸引海外人才要有一套完整政策,才能让更多回国的人愿意选择广东。庄守堃认为,一国两制下,香港可以利用制度优势,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业优势,高校等人才优势,结合内地城市的产业化优势和庞大的市场,为大湾区吸引更多海外人才。“侨”牌,成为广东这个经济大省拼经济的资本。

今年以来,广东拼经济动作不断。

1月29日,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广东召开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给出了拼经济的明确信号。一时间,政府和企业都围绕这一主题,作出具体的行动。

2月,拥有3000万海外华侨华人资源的广东,开启了“侨助广东高质量发展行动”,又与中国侨联联合举办中国(广东)侨商投资大会,希望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加入到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行列中。

广东希望,海外华侨华人,成为自己高质量发展的“合伙人”。

华侨怎么读

2月21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新闻发布会 来源:广东发布

新华侨来了,老华侨也来了

2月25日,范群受邀参与侨商大会,希望了解更多吸引海外人才的相关信息。

这一切,都是因为2010年,他做了一个决定,回国创办一家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公司。

范群出生长大的汕头,就是著名侨乡。

19世纪中后期,“下南洋”成为中国人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广东地处沿海,又是“下南洋”占比最高的省份之一。祖籍汕头的海外华侨华人,就有500多万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范群与他的先辈不同,他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1987年去美国读博,后留在硅谷工作20多年。

早期汕头华侨下南洋,更多是为了生存,而范群,则坐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出国深造。

范群笑称,自己的经历可以用“三个湾区”概括:在纽约湾区读书,在旧金山湾区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

其实,范群在硅谷工作期间,就已参与到海外人才与中国的交流活动中。2000年左右,范群就开始参加深圳高交会和广州留交会。

“长期参与中外科技人才交流,受到感染,自己也慢慢寻找机会”,范群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因此,范群回到自己的家乡广东创业,顺理成章。

他的雄心是,打造一个“归谷”。

2020年,范群投资开办的归谷科技园在广州黄埔区投入运营,他的想法是打造微缩版“硅谷”,现如今,“归谷”已有160多家企业入驻。

华侨怎么读

归谷科技园 受访者提供

“硅谷之所以成为世界级的产业、人才中心,是因为有一流的科技创新环境,包括通畅的投融资渠道,汇聚人才、信息,以及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氛围。我想把硅谷的成功经验,复制到自己创办的科技园。”范群说。

从海归人才,到吸引海归人才,范群也从“人才”变成了“引才者”,他现在的工作,和侨商大会的举办目的,也有着某种关联。

像范群一样,学有所成,带着经验和技术,回国创业的新华侨华人这些年越来越多,这与老一辈华侨华人形成了对比。

谢国民,就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

在侨商投资大会现场,谢国民操着一口浓重潮汕口音的普通话,发表了视频致辞。

谢国民出生于泰国曼谷,祖籍广东汕头澄海。他的父亲谢易初,就于20世纪早期为了生活“下南洋”,从一家种子店开始,创办了以农业为主的正大集团。

华侨怎么读

谢国民致辞 受访者提供

上世纪80年代,正大集团成为第一家来华投资的外企。可以说,老一辈华侨华人群体,为广东乃至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良多。

“‘老华侨’与‘新华侨’是两类不同群体,老华侨大多以兴办实业为主,新华侨更多是高科技领域人才。因此,如何让新华侨服务好广东的经济发展是新课题,也需要探索新的侨务工作模式。”广东省侨联常委李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侨联推出的南粤侨创会(广东省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主要目的是助力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利用好“新华侨”群体的智慧,服务广东经济发展。

匹配信息

数据显示,新生代华侨华人和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有400多万人,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

根据李玮的调研,和老华侨华人群体相比,很多海外人才对广东了解程度有限,因此侨联需要成为他们了解广东的桥梁,为他们搭建平台,举办各种活动。

侨商大会,正是广东为吸引海外人才搭建的平台之一。大会结束后,主办方还组织与会者组成考察团,前往广州、中山、惠州、汕尾、湛江等地。

中国侨联委员、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主席庄守堃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除了地域性的交流对接活动,还要根据不同产业类别有针对性设计活动,邀请海外专业行业领域团体来广东考察,才能更好吸引各个专业领域的海外人才。他还建议,打造类似“华侨科创榜单”的品牌,让更多华侨华人和海归创业团队找到投资者及客户。

华侨怎么读

庄守堃参与侨商大会 受访者提供

消弭海外和国内的信息不对称只是第一步,华侨回国创业之后,也面临不少问题。

范群表示,很多海外人才回国创业面临不少痛点:比如融资难、不了解国内市场、不熟悉推广渠道、不清楚上下游配套企业等,“很多海外技术人才回到国内,要转型为管理者。我自己回国创业,花了很大精力才搭建起一支管理队伍,这确实很考验人。”

因此,范群以园区为平台,建设了一支服务团队,辅导这些海外归来的创业者,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想要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回国创业,范群最看重营商环境在政策及制度层面的完善,比如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他表示,吸引海外人才要有一套完整政策华侨怎么读,才能让更多回国的人愿意选择广东。

例如,“不少海归了解及匹配政策的成本很高,政府部门需要做好‘保姆式服务’。”

庄守堃所在的企业,长期为“海归”和侨商提供咨询服务。他也提到,不少侨商和海归团队落地时,总是被各地的各种优惠政策所吸引,觉得各处都有好政策,而出现选择困难,“这时需要将投资和创业方向梳理清楚,匹配不同地区的优势产业和资源,综合长远考虑”。

“不那么看重短期资金支持,才能获得长期发展。”他说。

李玮也提到,在调研中她发现,除了工作外华侨怎么读,海外人才的另一关注点是生活问题,包括家人工作、子女读书等等。“但凡考虑回国创业,都有适应过程,无论是侨联还是相关部门,都应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及帮助,让他们更有归属感,安心创业。”

合力共揽海外人才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世界范围内有6000万华侨华人,其中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有接近3000万,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的广泛参与,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财富密码。

“侨商回国,首先需要认同和支持,侨商大会体现出让侨商融入高质量发展的态度和决心。”庄守堃说。

范群也认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40多年时间中,侨商为广东乃至中国送来了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将广东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这与侨商参与国家建设的意愿,与国家发展和对侨商的支持分不开。

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李玮,看好广东吸引侨商和海外人才的前景。她认为,广东是外向型经济代表,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高,又拥有港澳作为对外窗口。更重要的一点是,广东面积大,不同地市都有各自的优势

“广州具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土壤。在研发环节,广州高校多,人才丰富,医疗资源丰富,可以满足临床研究的需求。另外,周边的清远等地市,又可以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生产环节提供足够空间。”李玮说。

华侨怎么读

位于清远的广州花都(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 来源:清远发布

另外,东莞、深圳是硬件创业者的天堂。李玮在海外找项目的时候发现,不少硬件领域的创业者都愿意到东莞、深圳来,“只要在东莞、深圳,有想法就能很快落地,生产各种零部件的企业都有,从想法到制造,成本低、周期短。如果在海外,成本高昂、时间长”。

“这是广东的优势,不同城市为项目落地都提供了合适平台。”

出身于香港的庄守堃,则希望香港在大湾区吸引海外人才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庄守堃认为,一国两制下,香港可以利用制度优势,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业优势,高校等人才优势,结合内地城市的产业化优势和庞大的市场,为大湾区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双方的优势打包,可以更好发挥协同效应。操作层面,可以先从前海、河套两个深港合作区开始,实现研发、专业服务、金融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李玮也希望,在跨境资金流动方面,能为侨资和侨企提供更加灵活的政策。

“侨”牌,成为广东这个经济大省拼经济的资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51548.html

(0)
上一篇 2023年6月30日 下午12:01
下一篇 2023年6月30日 下午12:02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1条)

  • […] 伴随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浙江省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持续攀升。为了加快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浙江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近日决定开展“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国外培训工作,符合条件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可获得由财政补助的国外企业和机构的实地观摩、学习机会。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