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户人家九户侨”的晋江,是许多华侨根之所在,也播撒着许多华侨的爱国热情。
晋江华侨的来往侨批,往往蕴藏着许许多多故事。《老闽南》“百年风华 晋江记忆”系列节目,这一期将带你走入烽火岁月,透过红色侨批感受华侨对国家的爱。
最早想做这期节目,是因为“郭燕趁”这个名字。
1937年,晋江东石郭岑村人郭章纯给远在马来西亚的儿子郭燕趁写了一封信,信中描述了那一年10月,晋江安海东石一带的情况。
“并示现际咱厝十分扰乱,汝父代替工开炮台及战河(即战壕),三日登二日,极于蜗苦矣!
安海车头被掷炸弹,水头街尾、衙口街被掷伤30外(多)人,此地头安宿未知可能久长乎?然咱地点要咱钱要咱人,如后帮东石一条债,可有寄来还否?”
△郭燕趁护照
那一年,日军攻占金门,与金门咫尺之隔的晋江虽然不是主战场,但仍不时遭到日军飞机的骚扰袭击。
在“此地头安宿未知可能久长乎”的阶段,郭章纯想的不是自己如何安身立命,而是让儿子有余力寄些钱回来支持家乡。
我们在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刘伯孳老师那儿,看到了此后郭燕趁寄回的侨批。当时条件并没有那么好的他,不仅寄来了钱,也寄来了游子关切的心。
“近来故乡情景如何?”“我军竭力抵抗,将寇扑灭”,“故国扰乱,游子心惊”……
在郭燕趁寄回的侨批里,有这样一封信,它所使用的信纸很特别。信纸的顶部印着几个虽然不大,却分量十足的字眼“长期努力抗战,达到最后胜利”。
刘伯孳老师告诉我们,抗战期间,很多由华侨创办的印刷所专门印制了这样的信笺,上面烙印着“抵制日货”、“购买救国公债”、“航空救国”、“抗战胜利”等字样。
虽然这些带有爱国印记的侨批里讲的依然是家长里短,但隔着一汪海水的侨胞们依然给了我十足的感动。海外侨胞们想方设法宣传抗日思想晋江华侨,为家乡捐钱捐物,表达对祖国的关切。
△晋江市博物馆馆藏华侨支持抗战凭证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在那个永远无法忘记的血与火的年代,还有多少海外华侨,遥看故国山河晋江华侨,听从祖国召唤,抱定向死而生的决心。
随着探寻旅程的渐渐伸展,我见到了这样一封1939年4月,菲律宾马尼拉华侨蔡乌树寄给福建晋江南门外檀林乡浅姐的侨批,见到了那一位“志已决”的青春少年。
蔡乌树笔下的“环侄”,去往哪儿参加抗战,现在又在何方,已经无处可考。可从浅姐的字里行里,我依然看得到他的年轻身影,看得到支持祖国抗战已经深入到华侨青年及他们的家人心中,看得到他们心系祖国,不惜毁家纾难。
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疑问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当年的这些华侨青年,他们为什么会在祖国山河破碎之时,毅然放弃优渥生活,置生死于度外,不远万里,奔赴抗战前线?
这时,“沈尔七”这个名字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带给了我答案。
“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池店清濛人沈尔七主动从菲律宾回国参加抗战。他带领的菲律宾爱国华侨抗日义勇队也是参加新四军的第一支抗日华侨队伍。
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他们毅然脱下了自身的学生装、西服,穿上了土布军装和草鞋,放弃了国外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中来回穿梭。烽火中,沈尔七无暇顾及家中,在母亲焦急的盼望里,他给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
“儿为了革命——抗日救国,多年未寄分文到家,致母亲生活更苦,心殊不安。惟今如不抗日救国,民众将永无翻身之日,故儿愿牺牲一切奋斗到底。
望母亲能以儿为光明事业努力,勿怪儿之不肖。”
“牺牲一切,奋斗到底”,这是一个铁骨铮铮的英雄给出的答案。
而从沈尔七如今已经101岁的妹妹口中,我更真实地看到了这位年轻的英雄。
“我为了国家,有国才有家。”
“他说全国四万万五千万,父母兄弟才五个人。”
“后来发现哥哥牺牲了,不敢让母亲知道,我和弟弟都不敢出声哭,常常跑到老远的田里去哭。”
在广东住院期间,碰上敌方进攻医院,沈尔七为了掩护伤病员撤离,战斗牺牲。
就这样,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烽火年代,定格在了28岁的年华里。
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渐渐走近晋江华侨这个群体时,依然能从这些泛黄的侨批中,感受到一种力量和温度。
在烽火硝烟的抗战岁月,支持抗战的晋江华侨有很多,他们之中有的人默默关注国内情况,有的人竭尽所能、想方设法帮忙抗战,他们也不止“环侄”一人,不止沈尔七一个。他们投入祖国怀抱,用青春和热血写下一个民族抗争不息的英雄史诗。
最后,要郑重感谢晋江市档案馆和晋江市博物馆提供的珍贵侨批和捐资凭证,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那段艰难岁月里海外侨胞的无私付出。
也要感谢晋江市档案馆美丽的琼琳小姐姐的串场,感谢每一位提供宝贵资料的受访者,感谢你们讲述的,这么动人的故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16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