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华侨,(23)–中国人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社会融入问题考察报告.doc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通过对远东华人华侨的访谈,对远东华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等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首先,通过本次考察,对俄罗斯远东社会有了较新的认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俄界江区域近代移民背景下的城市化研究(1930——1860)”,项目编号:中国人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社会融入问题考察报告2018月21-28日间,以科研处长、旅俄华侨研究基地负责人宁艳红研究员为首,包括远东研究院院长谢春河教授、外国语学院教师姜丹、专职翻译高永生一行4人组成的调研小组前往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三个城市进行调研考察。本次俄罗斯之行的主要任务有三:第一,查阅中国人旅居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相关历史档案;第二,访谈俄罗斯远东当代典型华人华侨;第三,通过实地走访观察,了解俄罗斯远东域情以及中国人的社会融入情况。现将具体考察过程及收获报告如下。一、考察过程月21日中午11时乘坐俄罗斯阿芙乐尔航空公司的哈尔滨飞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小型飞机抵达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按照既定计划,我们的考察线路和日程安排是:1.1月21-24日,在海参崴停留(1)21日下午考察中国人大市场、中国餐馆店铺,访谈旅居该地的中国创业者;(2)22-23日,在俄罗斯远东国立历史档案馆、滨海边疆区国立档案馆查阅中国人旅居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相关历史档案,利用午餐晚餐的时间与华人出租车司机、华人开设的餐馆老板接触交流;(3)23日晚,拜见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闫文斌先生,了解远东华人生存状(4)24日,在中国驻俄罗斯海参崴领事馆的协助下,访谈当地典型华人华侨,根据领事馆的安排,依次访问:薛先生、刘先生、黄女士等三人;(5)24日晚乘坐火车前往哈巴罗夫斯克。

2.1月25-27(1)25日上午,拜会中国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事郭志军,了解远东华人生存状况;(2)25日下午至26日,在哈巴罗夫斯克过来档案馆查阅远东中国人历史档案;间歇考察远东最大的中国商品批发市场以及中国人开设的企业,与各类中国人进行交流。(3)27日,上午考察中国人商贸市场,在哈巴领事馆安排下与华商座谈。(4)27日晚,乘坐火车前往布拉戈维申斯克市。3.28日上午,在布市停留(1)28日上午,约谈布市中国人后裔,一名成功的有华裔血统的企业家。(2)从布市返回黑河,结束本次考察。二、考察总结本次考察是项目负责人宁艳红研究员精心组织和设计,时间安排紧凑,考察内容丰富,注重实效;而且得到中国驻远东总领事馆郭志军总领事、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馆闫文斌总领事以及领事馆其他工作人员的鼎力支持和热心帮助以及积极配合,因此收获非常大。具体总结如下。1.获取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本次考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查档。在中国领事馆的大力协调下,我们的档案查阅非常顺利,在海参崴远东国立历史档案馆征集到数百件的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有关中国人旅居俄罗斯远东的历史档案;在海参崴国立档案馆征集到俄国十月革命至苏联早期的历史档案数百件;在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档案馆查阅到苏联时期华人档案数十件。

这位课题组的项目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2.通过对远东华人华侨的访谈,对远东华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等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采访的典型人物择要如下:(1)司机A:接受我们采访的司机A是一位在海参崴居住多年的黑龙江农民,小学毕业就出来闯荡,本世纪初随着很多亲戚一起来“闯崴子”,他媳妇也一起跟了过来。他开出租车,媳妇修鞋,三个孩子留在中国跟着爷爷奶奶上学。司机主要业务是出租车,接送中国游客和行旅,为华人代购往返车票以及接送站。他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很满意,虽然俄语说的不是多么好海参崴华侨,但是海参崴的社会治安状况不错,对待中国人也很友好,没有什么不安全感。虽然不打算在此定居,但还是想要在海参崴继续待下去赚钱。(2)俄籍华商薛先生:薛先生长在绥汾河,至今,家里亲人大多都在绥汾河。薛生长少年时代品学兼优,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俄语专业。本科毕业后考取中国社科院法学硕士,1988年毕业后留在北京创业,不久卷入1989学潮,后于1991年到俄罗斯创业。薛先生非常热爱海参崴这座海滨城市。据他本人讲,初次来到海参崴、首次看到大海就对这里一见钟情。其后立足海参崴创业。2000年初自费创办俄文版《东方侨报》,2000年12月开始创办汉文版,此后一办就是十年。

期间还组建了华人社团组织,2006年注册华人企业家联合会(2015年注销)。还支持其俄罗斯的一个朋友创办了《东方回声》杂志。薛先生主要经营俄罗斯艺术品,提供法律服务业务,地方翻译活动,还曾担任中俄国家高级谈判翻译。为了更好地在俄罗斯创业、获得更好的创业条件,2002年加入了俄国国籍并娶了俄罗斯夫人。据其讲,像他这样加入俄罗斯国籍的在滨海边疆区有二百余人。薛先生认为,俄罗斯并不排外,尤其是对于高学历的外国人也是另眼相看,是欢迎社会精英其加入俄罗斯国籍的。但是俄罗斯人对外界始终都是怀疑的,警惕性非常高。针对中国参与远东开发的动机有高度的警惕性。作为一位高级法律人才,薛先生认为,俄罗斯的法律总体上是宽容的,移民法也是较宽松的。关键在于双边的关系。因为本地经济困难,优质移民不愿意来,一些低端贫困移民的到来反而对当地造成不好影响,他们善于钻空子,违法,扰乱地方经济和环境,造成恶性循环。其实俄罗斯欢迎优质高端移民。薛先生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比较被动的民族,不主动。欲望不强烈,不像中国那么迫切,对什么都那么快高强。都是慢节奏的,一切崇尚顺其自然。其实,在薛先生看来,中国式的建设也有问题。有些不能超前发展。

应该尊重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中国人在远东性子太急,而且急功近利,盲目投资,不顾俄罗斯人的感受。这一点要跟日本学习。日本商人在远东投资首先要有充分调研,在准备充分、论证确切、完全得到俄罗斯认可的前提下再投资。二十六年的俄罗斯旅居生涯使薛先生本人已经习惯了俄罗斯的生活处事方式。相反,他反而不太习惯中国国内的工作环境了。目前薛先生已凭借个人加入俄罗斯国籍的优越条件在乌苏里斯克附近农村买了一块三十公顷的土地,计划搞一个庄园,开发一个艺术创作基地。现在租给别人种大豆。(3)旅俄华侨谢先生:远东华侨协会(哈巴罗夫斯克)现任主席。其老家是哈尔滨人,太爷娶了俄罗斯女人。谢先生4岁随父母来到哈巴,至今已28学业都是在哈巴,毕业于哈巴经济学院。搞过建筑,帮助华人办理移民手续。2008年经济危机,建筑行业冲击很大。转行做移民中间人的工作。2015年第二次危机转行开设水饺加工厂。其母亲已回到中国定居在海南三亚。其本人虽然娶了俄罗斯女人,在俄罗斯娶妻生子,但仍然保留了中国国籍,仍想着落叶归根。但其自幼生长在俄罗斯,已成为别人眼里真正的俄罗斯人,已融入了俄罗斯社会。太爷和舅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来俄罗斯哈巴谋业。由此奠定谢氏家族基础。

(4)俄籍华人匡女士:哈尔滨人,1963年出生,是中国旅行社工作人员,其爱人是复转军人,在一家黑龙江大型国营企业上班。1992年作为公司代表派驻哈巴,不久匡女士随丈夫来哈巴作为旅行社代表。然后两人开始经营旅游生意。匡女士同时担任四个旅行社的代表,其爱人也经营货币代储业务。后来二人双双 辞去公职做起自己的生意,在继续经营代储业务的同时 1997 年开设了香港饭店 (为纪念香港回归)。生意约做越好,不久其爱人在一次冲突中过世,匡女士开 始个人奋斗历程。其人脉广泛,老顾客众多,生意更加壮大,本人为了生意需要 加入了俄罗斯国籍。后来斥资在哈巴室内购置了一万多平米的土地,盖起基地式 的厂房和旅店,出租给中国人,个别也租给俄罗斯人。其许多亲属也投奔而来, 在哈巴的势力和影响力直线上升。匡女士还在北京购置了房产,又将唯一的儿子 送往加拿大并购置产业,最近本人也有移民加拿大的倾向。其虽然加入俄罗斯籍, 但是对中国还是颇有怀念,利用自己俄罗斯国籍公民的身份,对前来哈巴做生意 和旅游的中国人所有照顾,其开设的香港饭店接待了许多政要贤达。近年本人将 饭店卖给了亲属,个人积极拓展其他业务,生意也一直兴隆。 (5)俄籍华人文先生:浙江杭州人,1999 年初中毕业插队到黑龙江省绥滨 县。

1974 年夏天因为羡慕苏联的生活偷渡黑龙江来到俄罗斯。插队所在的生产 队以为其本人已自行返回浙江老家,顾没有引起注意,直到一年后才知道其偷渡 到了苏联。文先生偷渡到苏联后被隔离审查了四个月,然后被分配到距离哈巴二 百华里的胜利林场坐林业工人。这家林场聚集了五六十人的中国偷渡客。中苏关 系缓和后进入哈巴城内创业,做起小生意,37 岁时娶了俄罗斯妻子,如今生活 舒适。也已加入了俄罗斯国籍。如今其老家的父母均已过世,在其本人因为当年 偷渡的原因不好意思再回到中国,已决定在俄罗斯扎根。其本人性格开朗,对于 当年的行为并不后悔,但对祖国还是颇有怀念。 (6)俄籍华人冯先生:是哈巴最成功富有的华人,也是远东华侨协会的原会 长。生于1942 年,老家是安徽蚌埠人。早年入伍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当兵,爱憎 分明,做了低级军官。在军旅八年,赶上文革,在文革中由于站错队伍收到批判, 一怒之下叛逃到吉尔吉斯坦,进入当地一家纺织厂工作。3 年后,在中苏关系紧 张的时候因为不愿意站出来指责中国,被怀疑为中国间谍,并被地方安全部门罗织伪证被判刑十五年并被投入监狱,服刑三年零六个月。其本人为了维护自己的 权益,在监狱中不屈不挠的撰写申辩材料并写出了多达三千七百封上告信投向社 会各个部门,并得到政府反对派的支持。

终于引起苏联政府的重视,重新审理案 件,处理了当年伪造证据的官员,本人得到释放。出狱后被苏联有关部门遣送到 哈巴胜利林场当上了林业工人。然后在当地娶妻生子。如今,76 岁的老人有一 个儿子四个孙子孙女。的成家不久被加入俄罗斯国籍。中苏关系缓和后本人丢下 林场的工作,1988 年前后利用林业的便利条件来到哈巴市里开设了林业采伐和 木材加工厂,向银行借贷一亿卢布,购置了全套的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设备,买 下了胜利林场及周边数百平方公里的优质山林。生意非常顺利,其生产的木材出 口到日本,中国和韩国。1990 年与中国家人取得联系,1992 年在老家与地方一 家工厂合作,投资六百万开设了大型木材加工厂,将个人在俄罗斯林场的木材出 口到中国。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个利用海外资金回国创业的俄罗斯华人。但是 由于本人越境的历史背景收到中国安全部门的调查,加上与国内合作伙伴的不协 调,在国内市场上生意一直亏损,如今已经停产,投资的六百万元堪称血本无归。 但是其本人在俄罗斯的生意一直红火,本人还将老家的亲朋接引到哈巴来共同创 业,如今已经成为哈巴最富有最有影响力的华商。其本人对于中国还是有感情, 很关心国内形势。

还与另一位华商谢树(谢非的父亲)参与创办了远东华人协会 并担任了一届会长,为俄罗斯华侨华人做了许多有益事情。老人性格开朗,精神 矍铄,身体健朗。接受采访后马上就准备第二天前往西伯利亚克拉斯诺雅尔谈生 上述华商都是较为成功者,其积极创业,得到俄罗斯人的尊敬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俄罗斯你只要合法创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就会融入,就会找到自己的 位置做一个体面人。他们有钱了也积极回报社会。如在薩哈林地震海参崴华侨,中国汶川地 震期间,以远东华人协会的名义捐献。俄罗斯报纸还对之专门做了报道。 3.通过实地走访参观,对俄罗斯远东的社会域情以及华人的社会融入问题有 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首先,通过本次考察,对俄罗斯远东社会有了较新的认识。目前俄罗斯远东 经济仍然在低谷,但社会稳定,生活方式稳定,人际关系稳定,华商华侨的生产 生活方式稳定。生活用品也较为丰富,物价已经较为稳定。俄罗斯远东社会正在 相好的方向发展,远东的经济正在走出低谷。 其次,通过实地走访,对远东市场打拼的中国商人的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 认识,深切感觉到华商在远东市场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在本次俄罗斯考察期间,我们先后走访参观了三个中国人大市场,一个俄罗 斯远东最大的中国商品集散市场,走访了多家中国人开设的餐馆、店铺。海参崴 “体育大市场”是海参崴最大的华人大市场。这家体育大市场摊床的主体业主是 华人(这是一片商业区,在体育大市场街道对过也有一个大型的综合性俄罗斯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11942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24日 上午11:07
下一篇 2023年9月24日 上午11:07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