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播主体分析
华人社团组织与华文报刊和华文学校并称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三大基石,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主体。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他们的努力,也为当地社会所接纳,使中华文化在海外得到发扬光大。
(一)华人个体
作为传播主体,华侨华人这个群体可以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例如,他们中间既有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也有已经加入居住国国籍的华人;还有新老移民的区分;按照来源地的不同,海外华人还可以分为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移民、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移民、来自中国港澳地区的移民和来自其他地区的移民等类别;在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移民中,又有来自传统侨乡的移民,和来自其他省份的移民。他们由于各自处境的不同,与中华文化的渊源深浅不同,在海外接触的人际网络不同,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二)华人社团组织
华人社团组织在推动文化教育及社会活动,促进海外华人尤其是第二、三代海外华裔进一步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从而使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发扬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单一型的文化组织或演出团体。这主要是指由海外华侨华人组成,以某一门类文化艺术作为自身活动中心内容的文化社团,如戏剧社、舞蹈团、武术馆等。从其构成看,又可分为传统型与现代型两种。传统型华人文化社团的“传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文化内容较为传统,主要是地方戏曲、舞狮舞龙等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二是指传承的方式较为传统,多为二三十个有共同爱好者集合在一起,以唐人街为主要舞台,切磋技艺、交流心得,文化形式偏重于对传统的留存与延续。现代型文化社团所传扬的艺术形式则较为广泛,既有富于中国特色的民间歌舞,也有西洋的舞蹈、合唱团、管弦乐队等。他们的节目选择和编排虽以突出中国特色为主,但更为注重广泛吸收母体文化和居住国各民族文化的精华。
2.综合性文化社团。主要是指近年来在海外涌现的中华文化中心、文化交流协会等。这是一种新型的华人团体,他们打破单一文化门类的限制,举办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如开办书法、针灸、武术学习班;举行文化讲座和中华文物、历史展览;接待中国文艺、体育代表团来访,组织文化观摩与交流活动等。在团体构成方面,他们不但超越华人社团传统的地域、宗亲和行业的组织原则,更突破种族与肤色的界限,敞开门户,欢迎当地居民与海外华人一起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来。通过文化的凝聚力,将热爱中华文化,热心于文化交流的人们团结在一起。作为近些年涌现的新型华人社团,体现出当代华人立足本地社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愿望和要求。因此,一些综合型文化社团在积极响应所在国多元文化政策、弘扬中华文化的主导思想之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又增加了团结侨社、关心华人社会公益事业及正当权益等新内容。
3.附属于宗乡社团的文化股组。主要是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利用华人在种族与文化上的共同性形成的组织。共同的文化取向,是海外华人社会维系的纽带,更是各宗乡会馆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所以他们无不把弘扬中华文化作为其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很多宗乡会馆均设立有文化股组,为乡亲康乐、排练家乡传统节目及加强情感交流开辟出一片园地。每逢佳节、重大庆典或同宗同乡的婚丧嫁娶活动都会邀请本会馆的文化股组登台表演。
4.文物历史机构。在海外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行动起来,发掘、研究、整理华人社会的历史资料,并建立起众多的侨史研究机构及博物馆,以珍贵的图片、照片等实物向人们展现海外华人在异乡艰难创业的风雨历程。如1963年成立的旧金山华侨侨美历史学会(后更名为旧金山华人历史学会),此后,日本神户华侨历史博物馆、澳大利亚墨尔本华人历史博物馆、马来西亚华社资料中心等机构相继建立。他们本着“宣扬华侨功绩、教育华侨后代”的精神东南亚的华人华侨,举办展览、出版纪念文集和画册,有条件的还通过制作幻灯片和广播电视节目等渠道,将华人的历史事迹广为传扬,并期望能帮助年轻一代饮水思源,了解先辈的艰辛,同时也让居住国政府和人民能以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华人及其为当地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二、传播内容分析
从总体上看,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播目前正由单一的“中华文化取向”向本地化、多元化发展。历史上看,老华侨的临时寄居心态,使他们不愿同化于当地,他们建立戏剧团、音乐社等文化社团,是为了在远离家乡的异质环境中存续母体文化开辟出的一块园地。所以其承传的文化,往往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忽略对当地文化的包容与吸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今天,绝大多数华侨已加入所在国国籍,融合成为当今海外华人社会的主流。他们归属意识的深刻转变,也必然反映在当代的海外华人文化建设之中。
(一)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传播
鱼香肉丝、宫爆鸡丁、烤鸭等中国菜名扬海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华侨华人为经营主体的中餐馆在传播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对于海外华人来说,中餐馆是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历史上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服饰一直在海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目前从效果看,国外的几大时装周中都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元素,可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正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前端。华侨华人通过传播以餐饮、服饰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很好地展示了中国人吃苦耐劳、谨小慎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精明聪慧、注重乡情与亲情等品质,从而很好地展示了中国的形象。
(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播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海外主要体现于各国各地的唐人街建筑。一般的唐人街的建筑都会很好地体现中式建筑既注重实用主义、坚固耐用,又注重精工细琢、巧夺天工的特点。一般的建筑门脸装有明黄或金字的匾额,成为唐人街里最耀眼的颜色。华人宗教和会馆建筑更凸显着东方建筑特色。
(三)中国科技文化的传播
华侨华人对中国科技教育文化传播,是一个以不同人群为媒介进行的不同层次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1.中医中药的传播。在华侨华人的推动下,中医的望、闻、问、切的传统诊病方法,穴位、脉象、循环等病理知识和针灸疗法正逐步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接受和重视。目前在日本、韩国等地,针灸甚至成为了重要的医学研究领域;在南美,中医馆也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医疗选择;被称为“万用良药”的云南白药、虎标的万金油目前在一些国家甚至成为常备药品。
2.中国留学生与中国科技文化传播。随着留美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中国传统文化以留学生为载体加强了对海外的传播,使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开始了解并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如留学生群体创办和经营的报刊也在传播中国科技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中国伦理、民俗文化的传播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里有丰富的民俗内容,如春节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通过这些以饮食文化为主的民俗文化活动以及街头舞龙、闹花灯等狂欢活动,不仅增添了民族的欢乐,同时也使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延续,增强了家庭和全民族的凝聚力。此外一年中还有清明扫墓、盂兰烧衣、重阳扫墓、吃腊八粥等多个祭祀性节日,通过这些祭祀节日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养成不忘先辈、不忘民族英烈的历史传统。华侨华人年复一年的中华文化活动,使许多西方人接受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受儒学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非常讲究家庭维系和伦理秩序,华侨华人家庭虽然身在海外,但也同祖(籍)国人民一样,几代人生活在一起,并且婚姻关系稳定。而随着华侨华人生活圈的扩大,西方人对东方式稳定家庭亦十分羡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117511.html
评论列表(2条)
[…] 厦门市高校数量不及福州市,但厦门大学是福建省唯一的985工程高校,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及“双一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另外,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中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校园之一,同时,也是厦门市著名的旅游景点。 […]
[…] 近年来,中国加大力度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引进侨知”、“发挥侨智”,围绕这些行动,不断推出新举措、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