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村建在鹿湖山下的各式围屋。■ 文/图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朱迪光、麦娟娟
地处鹿湖山下的梅县南口镇侨乡村,近日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普查中,发现竟完好保存着33座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客家围屋。记者昨日随梅县博物馆专家进村采访时看到,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既有单层围龙结构,还有双层围龙结构以及中西合璧的十厅九井结构和五扛式结构。33座客家大围屋依鹿湖山脚逶迤而建,各自成幢相互守望绵延数里,仿佛是一个天然客家围屋民居博物馆。
目前,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已完成了对侨乡村的乡村旅游开发规划,专家组认为,侨乡村的客家围屋建筑群是目前我国客家地区发现的“最古典客家围屋群落”。
历史:
围屋见证华侨辉煌创业史
据侨乡村《村史》介绍,侨乡村已有500年建村史,目前有28个村民小组,共650户2700多人梅州华侨围屋,几乎每个村民小组都由一幢客家围屋建筑群组成。
过去由于村中人多田少,为谋生计,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村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及欧美各国谋生,其中不乏成功者。海外华侨遵循落叶归根的传统,事业成功后纷纷回乡买地建大屋。
在短短的十多年间,侨乡村这个只有1.3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竟一下子冒出款式各样的客家围屋达33座之多,其密集程度和历百年沧桑后仍保存完好,不但见证了当年华侨创业的辉煌,在世界客都梅州亦非常罕见。
奇妙:
发达水利设施为围屋护航
令人称道的是,侨乡村不但围屋密集,道路和水利设施亦十分发达。这里早在上世纪之初水泥村道便连通了各幢围屋梅州华侨围屋,而且连通稻田阡陌间的排水渠四通八达,村中3座铁桥、水泥桥贯通南北。发达的水利设施不但使侨乡村的村民免去了水旱灾害之苦,也是侨乡村33幢百年大围屋得以完美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在侨乡村采访时看到,这里还有一座保存完好始建于清朝光绪28年(1904年)的私塾,现为村委会办公所在地。据村长介绍,这座名叫“毅成公家塾”的私塾,由华侨潘立斋、潘祥初出资兴建,目前私塾里仍枝繁叶茂生长着1株百年白玉兰树和2株百年银杏树。百年来,山村私塾曾培育出众多客家英才,如少将古国檀、世界著名化学家潘毓刚博士等。
未来:
将申报历史文化名村
对侨乡村“最古典客家围屋群落”的发现,梅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今年5月,当地党委、政府专门从广州请来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对侨乡村的乡村进行旅游开发规划。
梅县博物馆朱馆长一行考察侨乡村后认为,侨乡村的客家围屋建筑群是梅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美、最密集的客家围屋建筑群落,极具保存价值并且已具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条件。据悉,当地文物部门将为侨乡村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10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