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生活在城市之中,对农村生活的见闻大多来自父母长辈,屈指可数的若干次生活体验,也没有跳出旅游玩耍的范畴,似乎没有什么资格大谈山货云云。幸而我生长的吉林市自古就是东北重要的水旱码头,来自周边的农副特产集散于此,久而形成商业传统。尤其是在市区东市场,自清末吉林开埠以来,这里就一直有山货出售的店铺或地摊。加之吉林市人的生活中,早已积淀了太多消费山货的经验感受——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想不有些见闻感慨都不行!
取自《吉林特产风味指南》
吉林城传统的山货品种十分丰富,特别是产于东部山区的烟(黄烟)、麻、参、茸,各种坚果及中药材,从清代起便在国内享有盛誉。然而谈到年节馈赠,送药材终有些不喜庆白山土特产,阖家团圆之际,还是贴近生活的特产食材更接地气。说到山货中的食材,吉林周边山林盛产各种蘑菇、山菜、木耳,其中可以批量且品质优异者,恐怕唯有木耳为最。
吉林的木耳专指黑木耳。民国版《永吉县志》记载:有木耳,质厚而味甘。有石耳,生山石上,吉林诸山多产。虽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吉林省人工栽培黑木耳的试验就已经悄然展开,但是,在改革开放前,人工养殖技术始终没有完善和普及,市场供应量很低且基本依赖野生(《吉林特产风味指南》)。上世纪七十年代,林特产品的科研人员参考野生黑木耳多生长于栎桦阔叶树的枯木上的特性,在枯木段上培养菌苗获得成功,后来,又以锯末为培养基(与木段培养基并用)养殖木耳获得成功。经过大力推广,使得林区庭院、园圃、林下成为养殖场地,木耳的产量逐年增加,不断弥补日渐枯竭的野生资源。
取自百度
说到黑木耳,自古就是著名的山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性甘干,主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并有治疗痔疮、血痢下血等作用。”传统中医历来认为黑木耳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静止痛等功效。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木耳所具有的降糖降脂、抗血栓形成、提高免疫力、抗衰老、增加代谢功能(美容)、改善心肌缺氧、抗溃疡、去结石、缓解放射性损伤等一系列功效,被不断挖掘,使得这一具有食疗效果的传统山珍,被更多的百姓所认可、消费。
林下木耳养殖
由于木耳消费量的不断攀升,消费者对木耳质量差异的认知愈发清晰,吉林本地产的优质木耳,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在东北地区,大多数平地种植园的木耳一年产夏、秋两季木耳,其中秋木耳的品质要好于夏木耳。不过,近年来,为了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效”,出现了人为增加生长周期的养殖方法——每年只产一季的秋木耳。这种一季木耳的质地更紧实,外形更规整,木耳多糖、8大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含量更高!
除生长周期外,木耳生长地区的土质、水源,木耳培养基的木质,木耳采收后的晾晒、分拣、除疵工艺等等,都会对黑木耳的品质产生影响。几年前我曾去蛟河黄松甸镇的牛槽沟游玩,亲自品尝了几种木耳后,才发现,同一菌苗,同种培养基,只是不同产地(据说是差在土质和水质了),口感差异竟然那么明显。同时,在牛槽沟,我目睹了黑龙江、沈阳的客商在村庄里收购木耳的场面,据说他们会把黄松甸优质木耳掺到其它地区收购的普通木耳中。黑木耳掺和、水发后,黄松甸木耳的优异口感会掩盖普通木耳的不良口感。
取自百度
优质的干制黑木耳,是有一定品质要求的:无泥沙、无木屑、无脏根、无虫蛀、无卷耳、无拳耳、无鼠耳;耳片不能过薄、不能结痂。水发后朵型平滑完整,大小适中,正面色泽青黑,背面灰中泛白;胀发后朵片光润剔透,根部杂质少,肉厚坚韧,富有弹性有淡淡的木质清香。
黑木耳是吉林城乡宴请宾客酒席上重要的食材。冷水泡发半日,入沸水焯透,可按传统方式与肉、蛋同炒白山土特产,也可与山药、青菜等清炒,仅靠一点葱油增香,便可烹饪出一道带有白山松水气息的不二美味。另外,水发黑木耳十朵、瘦肉一两、姜一小块,大枣两枚切碎同煮(三碗水煮成一碗),清晨空腹服用,还是一道颜保健偏方——我周围很多老人坚持服用,至今无不面色红润、身轻体健。
其实吉林地区优质山货品种不胜枚举,时逢双节将至,心中盘桓半天,还是决定聊聊容易购买的吉林黑木耳,对于父母长辈,甚至对自己,似乎说说它才更妥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3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