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外交部南楼举行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生态福建 丝路扬帆”的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动。
推介会提及了许多泉州元素
泉州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
“多元文化宝库”
这里有数不清的惊喜等你发现……
来福建泉州,
怎么能不来晋江呢?
来了晋江又怎能错过安海?
安平古镇,海丝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海,千百年来,商贸繁荣,人文荟萃。这里有朱文郑武,这里有古寺长桥,这里有安平商人,这里有民俗乡愁……今天,就让小编当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安海吧~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海地处晋江西南,镇域面积55.7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社区、35个村。居住人口超20万人,系全省首批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和泉州南翼新城、晋江“晋西辅城”核心区,是历史名镇、产业重镇、教育强镇、文明城镇。
安
海
古迹
“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说起安海,许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古寺长桥。
古寺
龙山寺
(全国汉传重点佛教寺院)
安海龙山寺,位于晋江市安海镇型厝村北龙山之麓,古称“天竺寺”,又名“普现殿”,俗称“观音殿”,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刹。1983年,安海龙山寺被列入全国汉传重点佛教寺院。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重要涉台文物点。安海龙山寺作为台湾众多龙山寺的祖庭,她见证了两岸信俗一脉相承。
长桥
安平桥(五里桥)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安平桥 坐落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因桥长五华里,故俗称“五里桥”,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誉。
1961年,安平桥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桥梁史上, 安平桥在工程技术、人文艺术、文物考古,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安海的一张闪亮名片,安平桥屡屡引起全国各级媒体的关注,如央视“记住乡愁”等品牌栏目便多次走进安平桥拍摄专题片,向世界宣传、推介“安平古镇、海丝名城”。
瑞光塔
瑞光塔,俗称“白塔”,为安平桥附属建筑。安海夙有结塔点灯的风俗,由是“白塔点灯,金榜题名”的美好祝福,诚为古镇文化教育蓬勃发展象征。
安海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设立镇级建制,历代商贸繁荣,人文荟萃。因朱松、朱熹、朱在一门三代,以及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均缘结安海,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有“朱文郑武”之谓。
石井书院
石井书院位于安海历史文化街区内,当地人称其为“朱祠”,其前身为鳌头精舍,是泉州最早创建的授徒讲学书院之一。它串联起安海古镇千年的文化脉络,见证了朱子一门三代与安海特殊的缘分。2013年,石井书院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星塔
星塔坐落在安海镇东北郊星塔村安海成功中心小学校园内,是一座四角五层实心楼阁式砖塔,相传民族英雄郑成功少年时曾在此读书。星塔作为郑成功在安海生活和读书的重要史迹,2009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
海
古街古建
三里街
吴宝烨摄
三里街是安海一条古老的传统街市,现名中山路。古时候的三里街是从南面的古渡头、也就是白塔算起,经圣殿、兴胜境等几个古境地,直到最北面的千年古刹龙山寺,全长三华里。它不仅见证了近代安海商贸的繁华,更承载了安海古老的历史文化。
如今,三里街南段(中山南路),已在安海鸿塔片区的旧城改造中重建。旧貌换新颜,改为商业步行街,但仍袭旧称。而中段、北段依旧保留较为完整。
由安海三里街串联起的安海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安海老城所在地,其间藏匿着许多壮观的历史古建筑和感人的家国故事。
陈清机故居
在安海石狮巷45号,有一座建于1929年的三开间两进“皇宫起” 闽南红砖建筑。这座有着89年历史的古厝,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侨领、实业家、慈善家陈清机先生的故居。2013年,陈清机宅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顶下林”
在安海大巷里有“顶林”“下林”两座历史建筑,建筑木石构建精工巧饰,雕梁画栋,宽宏华丽。这两座建筑是林瑞佑、林瑞岗两兄弟的故居,兄弟二人积资雄厚,热心公益,倡建安海明善堂,筑路修桥,济困扶危,广受赞誉。
十九间郑厝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
十九间郑厝位于晋江市安海镇兴胜社区枋皮巷7号。1945年4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扩大干部会议在安海镇十九间郑厝召开,会议播下的革命火种,大大推动了泉州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2007年6月,安海十九间郑厝被确认为晋江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霁云殿
相传霁云殿始建于五代南唐,旧时名为“佑圣宫”。霁云殿原本祀奉玄天上帝。在道家学说中,玄天指的是北方,属水,所以玄天上帝也被尊称为水神。安海古时有重要港口安平港,居民多以海上贸易为生,“高帆健橹,疾榜击汰,出没于雾涛风浪中”的安平商人,自然而然将玄天上帝用心崇拜。明代有张天师曾为霁云殿题额,称其“江南第一灵坛”,又名“圣殿”。
奎光阁
奎光阁位于晋江市安海镇圣殿境,曾为安海之“文庙”。
在安海的历史文化街区里,不只有名人故居,还有许多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包括宗族、乡愁、民俗、信仰文化等,就等你去慢慢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安
海
节庆民俗
元宵赏灯攻炮城、端午捉鸭嗦啰嗹、中秋博饼烧塔仔,三节魅力现安海。
陈钧摄
白塔下攻炮城
相传攻炮城是从古代军营活动演化而来,当年郑成功在闽南操练水师,部将洪旭创作这一游戏,让士兵锻炼瞄准技巧,提高作战能力。
吴晓毅摄
端午“嗦啰嗹”
“嗦啰嗹”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端午民俗。端午节当天,“嗦啰嗹”队伍会抬着木刻的龙头,敲锣打鼓、唱唱跳跳地奔赴各家各户,帮助他们驱邪祈福,谓之“采莲”。而此时主人家则会取出备好的红包酒米酬谢。2008年,安海“嗦啰嗹”民俗活动成功申遗,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陈钧摄
端午“水上捉鸭”
“水上捉鸭”相传源于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安海港招募英豪时,为锻炼兵丁的胆力,郑成功把桅杆横架在船头的水面上,并拿来鸭子挂在桅尾作奖赏,再令兵丁赤脚踏竿走过,探笼取鸭,鼓励士气。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端午习俗,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整个捉鸭过程也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
曾国林摄
中秋博“状元饼”
中秋博“状元饼”相传是郑成功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代代传承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在安海,中秋博得“状元”者寓意新一年里将有好彩头。
蔡忠阳摄
中秋烧塔仔
相传该习俗是元末反击元兵压迫的行动号令,如今更多寓意着红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节庆是一个民族承载传统文化的依托,也是历史的传承。
元宵、端午和中秋,莫不如此。
节庆另外一项重要功能就是祈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人文历史撑起“三大节庆”,“三大节庆”聚起发展合力,也更加坚定了晋江人、安海人的文化自信。在某种意义上,“三大节庆”也是“爱安海”的一份独特的沉淀。
想不想一睹安海“三大节庆”的热闹场面,我们在安海等你~
安
海
古早味
安海土笋冻、菜粿、捆蹄、桔红糕……来到安海,如果不吃吃安海小吃,怎舍得离开。
安海土笋冻
作为安海最具创意和特色的当地小吃,土笋冻早已名声远扬。这份以滩涂星虫作为原材料的特色美食,通过熬煮,将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凝结成块状,其肉清脆,味美甘鲜,还有滋阴降火、清肺补虚、活血强身、补肾养颜之功效。
安海菜粿
菜粿是闽南一带盛行的的佐餐小食,也称萝卜糕。菜粿以米浆和白萝卜为主要原料,蒸制成糕,再经油炸而成。安海的菜粿最为吃货们所推崇,因为其外表金黄酥脆,内馅细腻软嫩,由于白萝卜的量足,吃起来味道清甜,令人回味无穷。
安海捆蹄
安海的“捆蹄”被喻为是“捆出来的百年美味”。制作时需选取猪的带蹄前脚,去除骨肉后,将腌制好的猪肉灌充至表皮内,将竹条缚于其外后开始蒸煮,“捆蹄”之名即缘此而来。作为安海宴席上的凉菜首选,捆蹄入口微冰,捆蹄皮劲道有嚼劲,肉馅扎实,越嚼越香。
桔红糕
桔红糕是很多闽南人小时候最爱的甜食小吃,它在很多人的记忆力留下了香软甜美的童年记忆,至今也深受闽南人的喜爱。
安海梧埭手工面线
面线是闽南的一种传统面食。在闽南人的祭祖、敬神、婚庆、祝寿各种仪式中都离不开这种手工特制的面食。如今,在安海梧埭村至今保留着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手工面线制作技艺。
安海的美食还有许多……就等你来细细品尝
安
海
品牌云集
安海产业多元,名企众多,改革开放以来安海有什么特色美食,安海这片热土上已经发展起了恒安集团、亲亲集团、盼盼食品、兴业皮革、晋工机械等知名企业。安海综合实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千强镇第27位,在全省名列前茅,成为泉州唯一入选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榜乡镇。
安
海
乡土
黄哲聪摄
安海有42个村居,他们各有特色各有韵味,他们在漫长的时光里积淀下特有的乡土气息,述说他们特有的故事,等待着与你相遇。
安
海
娱购住
兆泰1988文创园
(安海首个文创园示范基地)
吴晓毅摄
斑驳的锈迹,略微的机油味,青灰色的水泥板……这样一个坐落在安海桥头工业区里,依旧保留着80年代工业风的老机械厂,经过改造后将钢铁的厚重感与文艺清新感进行糅合,焕发出新的气息,已渐成为安海年轻人的聚集地。
如若微见摄
购物方面:安海有上悦城、优越广场、大润发等商业综合体
居住方面:温德姆酒店、晋江宝辉大酒店、晋江德豪酒店、洲游国际酒店、晋江华达大酒店等
出行方面:晋江便捷的海陆空交通设施,使你到达安海也格外便利,从晋江机场、动车站、汽车站都有安海专线大巴、公交(3、26、28、46、38、36等多条线路)都能将您送至安海。
你好世界安海有什么特色美食,我是安海,我在这等你。
来源_安海融媒体中心综合晋江经济报、今日安海、安平桥、安海文创协会、阿嬷的厝等相关微信号信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31978.html
评论列表(2条)
[…] 自黄帝始,中国开启了至今五千年的文明,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经历了无数战乱与迁徙,但是由姓氏所一脉相传的血统渊源却在这个过程中世代相传,也就是常说的“家族宗族”。 […]
[…] 跨年之际,本计划探寻文昌符家宅的我,却因为主人未归,无缘得以入内,而在屋前一筹莫展。朋友随即出了个主意,建议改去探访文昌的“三保文物”,看一看养在深闺中的“乡愁国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