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与视频内容相似)
德国:工薪阶层家庭可负担的自费留学
我本科学的是对外汉语,算是中文系的一个细分,教非中文母语者中文。专业的就业方向也很明确,当老师,受众是对汉语感兴趣或者有学习需要的非母语者。按照正常的逻辑,如果不想考研留校,那么剩下的选择就是出国,去接近未来的衣食父母们。
我家是普通的工薪家庭,我学习也没达到能拿文科类全奖的地步。那是2010年,爸妈说只有十万让我出去——对,贫穷的如此纯粹。我本科第一外语是英语,专八也勉强通过。所以一开始目标是锁定在英语母语国家。先不去了解生活费,光看着英美澳的学费,就很自觉的把自己从英语国家留学大军中除名。我到现在都觉得,我爸妈当年就是不想让我出去,故意把预算调得很低。如果当时不是铁了留学的心,估计早就放弃了。在排除英语国家后,我把目光投向了一直向往,但是由于语言不曾纳入考虑范围的德国。
2011年,德国大部分学校每学期只收取200欧左右的注册费,少部分还收取500欧学费。2012年的时候学费废除了。现在针对非欧盟学生每学期又开始收取1500欧学费,相对还是很便宜的。准备签证时需要不到9000欧的保证金,2011年汇率是9.3,所以差不多九万,齐活儿了。
德国的教育体系是不允许跨专业读研的,也就是说,我在国内读的中文系,在德国想继续念研究生,还必须选中文系。如果一定想换专业,必须从本科重新开始。德国本科和硕士的学习时间可以自己掌握,拿到了学分就能毕业。普遍建议的是本科三年,研究生两年。但是我也真没认识几个人两年读完研究生的。是的,我很怂,为了早日拿到硕士文凭,我没有雄心壮志鼓足勇气再念一个本科。而且,在开始念中文系研究生之前,我觉得我的职业规划,毕业后去当一名中文老师简直是顺理成章的,年轻的我当时都很佩服自己的全局观呢。
母语者的唯一优势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出于学校地理位置和专业知名度的考虑,我选择了海德堡大学的中文系,课程分为现代和古代两个方向,可以自行选择。个人对文言文无感,所以所有课程都选择了近现代方向。作为中文母语者,被免除了两门研究生的语言课,共计4学分,研究生一共需要修120学分。我开始还以为是小确幸。要是我知道在其他课上被德国老师学生各种虐,我应该去上语言课来平衡一下心态的。海德堡大学研究生还必须选辅修专业,我选择的是教育学,就为了以后当老师打基础。
你们可能以为我们上课是用中文的,课件也应该是一大堆中文书籍。我开始也天真的这么以为。可事实是,所有课程都是德语的,研究主体可能是以中文为原文,但是参考文献基本都是德语和英文的,课上讨论和做演讲也都是用德语。而我的德语基础,是非德语系在歌德学院学到B1.2去参加语言考试勉强过关的水准。可是开始上课后,一点都不慌张,不迷茫,因为反正听不懂,课后自行恶补。
德国学生的特点是爱钻研,爱提问,上课的参与感都很强。我也就是德语不好,很多时候我觉得我用中文绝对能扳回一程,叭叭叭一顿说,成为别人的眼中钉。当我脑子里还在用德语组织语言的时候,积极的德国同学们都已经争先恐后回答完了问题,我只能努力点头,心里默念“ganz meine (也是我的观点)“。为了让自己也略微展示出中华民族的勤奋好学,我还是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朗读课文的工作当中,用自己的母语优势来碾压他们。虽然我是南方人,好歹我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学。光提到北京,都让他们觉得我普通话说得让他们闻风丧胆。
历史红灯,翻译红灯,我该不该退学
虽然自己不是学霸中文系出国可以读什么,但也不是学渣。本科时国奖是没拿过,但是也没挂过科。德国文科专业标配之一就是写各种小论文。他们的学术态度与刻板印象中的严谨完全吻合。我记得我选得第一门研讨课,“中国人在德国,德国人在中国“,结课要求写25页小论文。有些时候先用中文写一遍,让谷歌翻译一下,然后自己再修改一下大概的意思。最后以洪荒之力拼出了25页的德语论文!
部分老师的工作效率真是不敢恭维,铁面无私不论我的功劳苦劳,在一年后通知我,挂科了。当时心里是一万匹草泥马奔驰而过,脸上却喜相迎,去找老师问个究竟吧。我按照修改意见把论文改了个面目全非,还找德国人给我做了校对阅读。“你这个维基百科的脚注一点都不学术!很抱歉,我还是不能给你通过。“当时真的要骂人了,上次谈修改意见的时候不说,现在说,我也确实是没有理由反驳回去。
与此同时,翻译课也传来了不及格的噩耗。中译德,我德语语法错误太多。开学后补考。整个暑假都在恶补德语的我,感觉自己其实是德语系的。当时上翻译课也是被老师当众羞辱说,到底学了多久德语就来上课了。虽然他质问的没有问题,但是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第二个学期写关于郑成功的小论文,又被教授找去谈话,说我写的东西她看不懂,让重新写。当时就在想,我来学个中文,天天被德语折磨得心神不宁,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辅修的教育学也是非常不顺利。每门课需要看特别多的德语资料,各种专业词汇中文系出国可以读什么,复杂的教育系统介绍,纯理论的满堂灌,上课也基本听不懂,还没坚持半个学期就放弃了。
那时在想,可能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太过理想化,低估了实现的困难程度。都说那些不能把你打败的,会让你变得更强大。我好怂,在中文系被德语打败了。我去找教授和老师商量,用英文写论文。
郑成功的小论文外加平时作业的十篇课程小结,花了一个假期用英文全部重写了一遍。不知道教授是终于看懂了,还是不想再找我谈话了,竟然让我通过了。辅修也是从教育学转到听似更难的哲学系。在中文系老师的调教下,在德国用英文写起哲学论文都开始得心应手。
由于工作实习需要,本可以六个学期毕业延长到了七个学期。毕业论文交上去那天,我觉得我英语应该已经满级了。我在德国,用德语念了三年半中文系,最后英语写作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在德国念中文系值得吗?
当我回过头看这几年的经历,我居然鬼使神差地觉得还是值得的。
虽然我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中文系相关的工作(倒是和英文系有点关系)。但是我很庆幸,我没有当中文老师。因为我既没有耐心,也不够细心,去教非母语者中文。
可是我不后悔自己来德国念了中文系。先把专业抛开不谈,海德堡大学的名声在外,光亮出名号就让人虚荣心爆棚。德国有中文系研究生的大学并不是很多,比较有名的除了海德堡,还有图宾根、哥廷根和波鸿大学,其他的还有汉堡、爱尔兰根-纽伦堡、法兰克福、莱比锡和慕尼黑大学。
海德堡的中文系偏理论研究,适合学术型学者。我不是。但是她教会了我严谨治学。没有天分,态度还是有的。做起事情来,努力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再也不敢用维基百科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了。
在海德堡念中文系,实现了一个出身工薪阶层家庭的我,出国留学的梦想,也用事实告诉了我,我念的其实是中德翻译和英语写作专业。
对于出国念中文系用另外视角解读中国的观点,我觉得没错,但是实用性不大。或者说,自己看看外文文献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没必要出来跟人一起上课。这种对于观点碰撞的渴求,更适合学术交流,对自身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我没有。我觉悟可能太低,不能像国外学者一样,凡事都与党和组织联系在一起。文章里的一碗凉白开,一粒米,在他们眼里都是为歌颂党埋下的伏笔。
最后,出国留学也满足了我奶奶跟邻居拼孙子的需求。我来自小县城,邻里邻外出国的不算多。奶奶们才没兴趣知道你在德国学什么,当他们听到谁家孙子在国外的时候,脑子里正飞速运转,一定要说出个她们家谁也在国外。脸上露出谜之微笑,嘴巴上一百个不满意说,跑那么远读书都难得回来一趟。
如果你想来德国,还想来念中文系研究生,赶紧来试试吧。你的经历肯定能更出彩。
如果你也有在国外念中文系的经历,欢迎留言来碾压我这个学渣。或者,你还有在国外念过什么更奇葩的专业吗?现在的你,又在经历什么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chuguo/46185.html
评论列表(1条)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专业录取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