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怀疑国产片这是年底冲业绩,哑了大半年,这个月接连两部口碑爆款。
《爱情神话》已经冲上8.3了,今年评分最高的国产片,不出意外就是它和《雄狮少年》。
这故事说来简单,一个住老洋房、收房租过日子的中年男人谈恋爱,围绕着他的三个中年女人,一个牙尖嘴利爱跳探戈,一个是离婚带娃高雅美丽,还有一个是花丛浪女,有钱有闲老公失踪。
全员上海人,台词都是吴侬软语。
宣传语里说不管几岁爱情万岁,评论也不少人夸它拿捏住了中年人的暧昧。
不过我和朋友们看完之后最直接的感受,远没到讨论爱情或艺术的高度。
走出电影院纷纷对着灰扑扑的街道叹气:“真嫉妒,上海可真好看啊。”
01
喝咖啡的修鞋匠
是最好的上海特产
这电影让我感觉自己看了一部水灵灵娇滴滴的上海宣传片,素材起码够朋友圈里的“上海吹”支棱十年的。
上海本来就已经是我所知道的粉丝最多的城市,多到你不用真的去过,就能对那些上海传说如数家珍:
全世界咖啡馆最多的城市,街边小店会像卖茶叶蛋一样卖10元一杯的热红酒,有四季不断的艺术展览,有会在老房子窗外系一只蝴蝶结的老太太。
总之如果还剩最后一个罗曼蒂克没有消亡的地方,答案只有上海。
而《爱情神话》这片子,简直就是照着这种想象来拍的。
徐峥饰演的男主角老白,住在老洋房里的上海人,有个意大利籍的房客。
没有工作,收租过日子,平时就在洋房的小院子里教上海阿姨、老头们画画。
烧得一手好菜,不放奶的鲫鱼豆腐汤烧得又浓又白,让前妻念念不忘十几年。
出门买东西,骑着单车梧桐树下遛一遛,转进路边毫不起眼的小商店,卖的是临期进口食品。
是那种但凡换个城市开,都会变成网红打卡点的小商店。
但这是在上海,它的功能就只是上海爷叔的菜市场,略等于别地的米面粮油批发处。
老白的生活里还有密密麻麻的咖啡馆、小酒馆,招牌上写的不知是西班牙文还是意大利文。
他像个退休大爷一样活着,但没事干的时候绝不可能不去公园找人下棋,也绝不会带上一只包浆的保温杯,抿一口就要“呸”地一声吐出茶叶。
上海老克勒到什么年纪都是慢悠悠地散步去找一家咖啡馆,店就那么点大,临街开着,客人稍微多一点就得站到路上去。
但这种店好像永远也不会有拥挤、排队的时候,住在附近的上海人大概跟商量好了似的轮番来。
中午是上班的来,下午是老白这样的中年人、老年人,偶尔还带个刚放学的孩子。
这样的生活碎片频频在镜头中闪过,以稀松平常,漫不经心的姿态。
但它好像也只能发生在上海,换任何一个城市的背景,都显得刻意和虚假。
我对宁理演的那个小皮匠印象特别深,每天有自己的COFFE TIME,用带托盘的白瓷杯,吃铝饭盒里的便当都要拿着餐叉。
能一眼认出Jimmy Choo,还会用英文跟老白聊艺术聊女人。
这祖传三代的修鞋摊,隔壁就是要教出贝多芬的高级音乐教室。
黑白键上的旷世名曲和修鞋摊上断了跟的鞋子一起,毫无差别地落在上海的街道上。
我想象不出来除了上海,还有哪能养出这么讲究的皮匠,能让修鞋摊开在钢琴教室边上。
时尚圈里有个词叫Chic,直译过来是时髦、时尚,我一直不懂它究竟比高级在哪里。
看完《爱情神话》我突然悟了,这部电影里的上海形容起来,就得是Chic。
跟一群美女在地标建筑里举着红酒杯互泼、喊着要发烂发臭的上海不同,跟都市大女主剧里那种欲海浮沉、最后全都是泡沫的上海也不同。
《爱情神话》里拍出了一个完全不用力的上海,用稀松平常、漫不经心的姿态,讲了一种只有在上海才成立的、日常的生活。
02
“做梦都想去上海”
比梧桐树下的上海生活更好看的,是上海独一份的腔调。
并不是完全正向的腔调,故事里的人看起来个个精致讲究,也个个都有狼狈和刻薄的时候。
女主角之一李小姐,看不知所云的话剧会流泪,穿一万多块钱的高跟鞋。
镜头一转,原来带着女儿借住在母亲家。
也是上海那种最令人神往的洋房,外观精致上镜,内里却昏暗狭窄,墙上熏着不知多少年的红烧肉的油烟。
仿佛一个随手捏来的、对上海这座城市的隐喻。
李小姐前夫是英国人,是从前上海姑娘们最理想的婚姻。
《双面胶》里潘虹演的上海妈妈有过这么一句台词:“你是个上海女孩儿,街上的老外还不随便你挑,为什么要嫁给一个外地人?”
上海是座堡垒,所有人都想进去,没有人想出来,除非是出海。
《爱情神话》里随处可见这种浑然天成的傲慢。
不喜欢儿子从北方来的女朋友,因为“上海人吃不惯北方菜”;吐槽别人永远要先提一嘴那人的籍贯;
唯一嫌弃上海的理由是这地方外地人越来越多,在咖啡馆门前停了十几年的单车,如今被一个外地口音的管理员指着鼻子叫挪走。
这些不正确的东西,在这几年上海滤镜的加持下,竟然也成了魅力的一部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上海俨然成了一线中最懂生活、最有人情味的城市。
有人批评广深是文化荒漠,演出少、潮流慢;有人批评北杭太卷,没有生活只有工作。
唯独上海,在这两年的舆论中愈发挺拔而温柔,成了一座人人向往的、允许奋斗也允许享受、赞美精致也包容懒惰的乌托邦之城。
让外地人羡慕的地方太多了。
厚重华丽、一眼能认出是上海的建筑景观;最先锋、最潮的文化艺术总是愿意先在上海出现;
房租虽然高,但跟其他一线城市比起来去上海买什么特产,上海对年轻人的态度还算友好;
交通也很方便,跟朋友约个饭,不至于从城东到城西花掉三个钟头。
在网络上被讨论的上海是不卷的,这里工作归工作,但下了班就该约上朋友找肉吃找酒喝。
好像什么样的人在这里都会活得舒服、精致,年轻人有时间也被鼓励去妆点自己的生活,就连大街上的老年人也从不沉默、落伍,就像前段时间那位退休大爷,照样穿着考究的西装围巾,骑着单车到处拍街景。
上海活像把腔调写进了DNA里,讲究才是生活的本质。
这份讲究无关金钱,穷有穷的讲究,富有富的讲究,总之日子就不能白水一样过,总得扔几片茶叶、几片干花,有点滋味,有些腔调。
可以前上海的形象不是这样的,十来年前,别说全网向往上海的盛况了,不骂上海都显得有点奇怪。
我还记得当年余秋雨那篇写上海人的文章,说他们爱计较、爱算计,精明劲儿不拿去画设计图,都用在争公用水电费、争鸡毛菜叶子上。
“上海人的眼界远远超过闯劲,适应力远远超过开创力……上海人的精明与怯弱相伴随……连玩也玩得很不放松,前顾后盼,拖泥带水。连谈恋爱也少一点浪漫色彩。”
他把上海人的排外称之为“对自身智慧的悲剧性执迷”,形容上海被一段历史、一个位置塑造与成就,但同时也被那段过去所制约。
via.《婆婆媳妇小姑》
印象中2010年前后是上海口碑的谷底,上海人,上海话,上海文化,都备受诟病与质疑。
“吃大蒜的拿什么跟喝咖啡的比。”这句话一度成为上海优越感的代表,激起众怒。
上海本地的一家电台《音乐早餐》也曾因此翻车,主持人用上海话聊天,有听众发短信说:“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
主持人当时的回答是:“这位听众,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以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
这桩风波很有代表性,因为那位讨厌上海的观众很明显是人在上海、且不会轻易离开的。
这就是上海的处境,一方面,它是最亮眼、最繁华、所有人都想去分一杯羹的大都会;
另一方面,每个在这里拼搏的外地人,都对上海既依赖又痛恨,恨这里的精致、冷漠,恨那些因为出身就比外地人高一等的上海人。
via.《双面胶》
03
从“被妖魔化的上海”
到“被神化的上海”
《爱情神话》里记录的那种上海老克勒的生活,放在当年,非但不会引起如潮好评,多半还得再接到几条“讨厌装腔作势”的短信。
今非昔比,老克勒所代表的上海气质,如今实现了口碑的仰卧起坐,成为无数年轻人羡慕嫉妒的对象。
这个词的来源是英文单词“”,意即职员。
很久以前的上海滩,最光鲜亮丽的一群人就是出入洋行、百货大楼的职员,他们走在梧桐树下,喝咖啡跳舞,说上海话和英文、法文。
并不是可望不可即的贵族、最上层,老克勒也只是打工人。
但他们收入高、品味好,又没有身居高位的副作用,最终在上海滩遍地豪杰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生活方式的坐标。
也老树逢春,从曾经上海傲慢做作的代表,变成了现下打工人最向往的生活。
上海老克勒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不是什么明星、富豪、CEO才有资格,上海赋予每个在这里生活的人同样成为老克勒的权利。
它鼓励精致也接受狼狈,吃进口食品,但可以买临期的;会画画,但可以画得不怎么样;可以看不懂话剧,但家门口一公里永远有个剧院开着。
这大概是打工人有望触及的、最美好的幻梦了。
其他城市的梦好像早就破了。
十来年前,上海被口诛笔伐的时候,市面上流行的是另一种梦想:做互联网,拿期权,上市敲钟,阶层跃升。
年轻人涌向北京、深圳、杭州,以加班为荣以安逸为耻,恨不得在工位旁的行军床上挥洒全部青春。
十年过去,有几个人成功了,大部分人没有。
不仅没有去上海买什么特产,还越来越被卷得喘不过气来,看不到升职、跃级的希望,看不到奋斗变现的可能。
于是掉过头来怀念六点下班的生活,构造另一种美梦。
上海曾经被嫌弃的利己主义、爱好享受,如今是这个美梦最合适的载体。
就像电视剧《双面胶》里的女主角,2007年播出的时候,这个月光、爱打扮、不肯做家务的上海姑娘,被自己的凤凰男丈夫家暴,都还有观众骂她做作、活该。
现在再聊这个角色,风评早已转变,观众开始赞美她是清醒、独立的现代女性,离开凤凰男还有大好人生。
见多了奋斗半生归来仍是螺丝钉的内卷惨剧,谁还会嫌弃利己、嫌弃享受呢。
via.《双面胶》
但上海也终究只是个载体。
这里当然也有灰扑扑的那种人生,比李小姐母亲家的楼道还要灰暗。
只是当李小姐穿着Jimmy Choo从灰暗中走出来,去找老白约会的时候,观众没有空在乎她狼狈的那一面。
电影里有个情节曾经让我短暂地清醒了一下,得知老白有谈恋爱再婚的迹象,他母亲着急忙慌地让他把名下这栋小洋楼过户给孙子白鸽。
因为这孙子是亲孙子,将来二婚万一房子落人家手里呢。
老白很生气,说白鸽想要房子得自己去挣。
结果老母亲一句话呛了回来:这房子也不是你挣的,是外公留下来的。
这一幕我可太心碎了。
原来要过上老白这种并不顶级的老克勒生活,也得靠祖荫啊。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上海的好看,像一场梦一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bimaibidai/41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