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机场,碰到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在说这件事情之前,我先问贵阳机场领导两个问题:
禁止堂食是为了防疫吧?
防疫是防止疫情扩大,还是防止疫情不扩大?
先不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先看一下过了安检进入候机楼内部的既视感:
各种品牌品牌店是开着的,书店是开着的,贵州特产店是开着的,各种小卖部是开着的,这些都允许旅客进去浏览。
非常好,这证明贵阳机场对自己的防疫很自信,而且考虑到了旅客们的需求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机场内的各种餐厅也是开着的,但不能堂食。那怎么办呢?可以打包带走。
下面大家思考这么几个问题,首先,旅客打包带走,带到哪里去?其次,带走后,怎么吃?
我亲身体验过了,我来回答一下。
旅客打包后,从餐厅门口带到候机楼的座位上,并没法离开候机大厅,只是从一个小的封闭空间,到了一个大的封闭空间,从接触小部分人,变成接触大多数人。
大家摘下口罩,要么坐着,要么蹲着,在人群中吃,就算不在人群中贵阳特产什么方便带走,也离不开与这里面的人接触。
那么问题就来了,贵阳机场禁止堂食能不能起到防疫效果?
不能,不但不能,而且如果有传染点出现,他们这种行为会加速传播,因为,他们等于驱赶着大家去人多的地方传播,把机场搞成了八十年代的火车站。如下图。
我想上面这种结果绝对不是他们的本意,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既不能防疫,又给旅客带来特别不方便的昏招呢?
是不是机场领导的脑子和锤子是兄弟?都是不会动的?
我查了一下贵阳特产什么方便带走,贵阳机场集团是正厅级单位,贵阳机场的领导应该是正处级,能做到这个级别的人,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了,其脑子怎么可能像锤子呢?
肯定不是,但是,有脑子,并不意味着用在该用的地方。
原因很简单,既然不能科学防疫,那就做出样子,要是出事,也好说,“该做的都做了,堂食都不允许了”。
要做就做对的事情嘛,何必为了官帽,搞些锤子脑袋干的荒诞事儿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5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