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的故事(第70篇)祖国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虽然我们成了印尼的籍民,可祖国这名词到底跟印尼不对格。经过深思我体会到,印尼终究是我们的家,我们华人从北方漂洋过海,终于在这里重建了家园。印尼不是我们的祖先国,可它是我们第一故乡,也是我们唯一的家国。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在普通华社集会中,华人终不忘扬起印尼国歌。反过来,多年来作为华人在异国身受的屈耻,令我们比大陆年轻一代拥有更多难于化解的悲情。

华侨华人的故事

祖国

文/于而凡

一条大河,波浪宽……每次听到这首歌,心中会起圈圈涟漪,那埋在心底的祖国自然而然浮现出来。很早很早,小学时候已经认识这首歌。就在启蒙的年月里,通过歌,通过艺术,通过文化,老师把祖国这概念深深灌进孩子们脑海。从那时起,我们都经常面向北方,向往著那遥远的故国大地。

那浪漫的年代并不长,千岛国的政变,令我们印尼华人不知所措失去方向。华文不能读,中国这名词就变成禁语。为了生存,我们大部分都选择改姓换名,化成印尼籍。成印尼公民比外国籍民在生活上是方便的多,可是心里的负担反而加重。

在32年的新秩序政权下,政府提倡去中国化,我们要忍受作为华人的可耻,更要全面否定自身的文化。那些受中华文化影响不深的华人,就干脆通过宗教婚姻全盘同化,从此跟故国一刀两断。而我们这些受华文教育不浅的华人,心中的抑压就特别重。虽然在一些正式场合也跟着唱印尼国歌华侨华人的故事,可别问有多少激情在歌声里!想当年一度从北国传来的歌声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反再次激发我眼瞳的泪光。故国不堪回首,长在梦里的黄河依然澎湃汹涌!

现在华人处境更明朗,中华文化享有生存空间,华族也夺回应有的公民权。好多社会领导频呼唤,号召大家积极融入主流社会,落地生根把印尼当祖国。一时,在中文报刊上,祖国这名词又频繁出现。连文学副刊也不例外。可是,每次我听到看到大家用这名词称呼印尼时,总觉得逆口不能适应。看来这感觉并不唯我独有,几年前在马来西亚校刊读到一名教师写的短文,她谈起在一篇学生作文中看到祖国这名词时自己感到困惑华侨华人的故事,心底的祖国到底是哪一个?

顾名思义,祖国就是祖先的国土,在我意识中,祖先国就是中国,哪能让别国取代呢?虽然我们成了印尼的籍民,可祖国这名词到底跟印尼不对格。那么应该怎样来称呼?经过深思我体会到,印尼终究是我们的家,我们华人从北方漂洋过海,终于在这里重建了家园。我们大部分生在这里活在这里,也将死在这里。印尼不是我们的祖先国,可它是我们第一故乡,也是我们唯一的家国。那么称印尼为家国不是更贴切吗?

其实,这不仅是单纯的名称问题,祖国这名词包含著我们对根的依恋。那些在大众场合高谈落地生根的大人物,在私人集会感叹的是落叶归根,海外游子就这样人格分裂。多少年的乡愁,千绪万缕要霍然割断谈何容易?

无可避免,我们要时常面对公众的质问,你的心倾向哪里?面对这问题,好多人 都选择回避,好多人尽管心虚,都选择政治正确的答案:当然是印尼!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在普通华社集会中,华人终不忘扬起印尼国歌。荒谬的是:这惯例没有在所谓主流社团中出现。

公式化的答案是安全的,可在文学领域,就显得脆弱无说服力。每次读到印华作者用祖国名词歌颂印尼,总感到虚浮不实。因为在文学,最主要是情感真实,不是政治正确。最近读到印华作协主席当北京奥运自愿者的文学报告,却得到同样的感受。

作为同是文学爱好者,我能理解作者争取当自愿者的意愿。我们所接触的中华文化,令大家对故国有深切的情感,我们对北京奥运的看重,并不比任何在大陆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差。反过来,多年来作为华人在异国身受的屈耻,令我们比大陆年轻一代拥有更多难于化解的悲情。当奥委会宣布北京取得举办权,当开幕仪式的画卷在荧幕上缓缓开展,当中国健儿一次又一次上台领奖,我始终不能控制眼眶的热泪。远隔太平洋,二十年前从印尼移居美国的朋友竟然也转达同样的震撼。

可是,从报告文章中读到的是另外一回事。在文章里,我们很少看到作者描写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感慨感想,看得出作者是尽量克制这些感情的泛滥。最绝的是下面这一段:’。。。。。我们可以看电视节目,每次中国运动员得到金牌奏国歌,他们就自动起立,这种发自于内心的爱国爱家的表现,让我这个外国人惭愧。’

我们是外国人吗?是的,在法律上完全正确,可这是从心底抒发的感悟吗?文学是讲感情,可在这里作者用的却是政治语言,她把心紧紧封闭著。作为一个写作者,因政治理念而不能把真情正常表达出来,何其可悲!可这不是独特现象,这是我们印华文学普遍的病态状况。我们的思想负担太沉重,导致写出的文章也苍白无力。

面对故国,我们根本不是外人,我们好比嫁出去的女儿,虽然新家是印尼,娘家依然是中国啊!如果有人怀疑我们对印尼的忠心,要我们说出更爱那一个,我们将无从选择,因为娘家与夫家同是我们的亲人。请别逼我们作出残酷的抉择!

那么,我们是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有双重效忠之嫌?这一切不必否认,一切是人之常情。人有情,不能忍心割断命中的血缘,人有义,那能轻易忘掉血缘的历史?血缘令我们认同自己,历史让我们拥有尊严。有朝一日,若我们搬到国外,选择多重效忠也更自然更符合人性!就像住在荷兰的一位老前辈说过,他爱中国因为那有他的根,他爱印尼因为那是生他的地,他也爱荷兰因为这是养他的家。祖国,家国!全都牵萦著 ——- 古今漂泊者的心。

如果发生战争你为谁而战?这是大话题,令我想起金庸’天龙八部’里的乔峰。乔峰是契丹人,一出生,就在民族斗杀的刀口间过活。夫母遭中原群雄围杀,下落不明成孤儿,是汉人将他抚养培育成人。为了平息民族间的流血战争,他要挟自己的君主而成民族罪人。为了兄弟情谊,他放走汉人仇敌又成忘恩外贼。战争中他进罪退亦罪,处在夹缝中。为了罢兵他义无反顾,最后绝望以自杀来止戈!

乔峰的悲剧是民族战争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我们现代人要尽力避免这悲剧的发生。为谁而战?发动战争、逼我们作这种毫无人性抉择的人 —– 才是罪人。我们拒绝选择,我们想学乔峰当和平使者止战,冒着背叛国者的罪名,我们也要选择加入反战的队伍。

不要在落地生根与落叶归根之间徘徊彷惘,这两个理念其实并不相抵触。如果不深深扎根在新地哪能开花结果?如果不从根源吸收足够能量会是好种子吗?我们要吸取新地的营养,也要频繁回顾寻找灵感和力量。不再犹豫,我们可以把所想所感全发泄出来,不必顾忌所谓主流的眼光。我们领悟到,除了这我们生活著、奋斗著的实在家国 —- 印尼,我们还可以拥有血缘的、文化的精神祖国 —- 中国。

。。。饮过的水,我永远挂念你的源头。生我的土,我不能忘掉你的忧愁。养我的家,我尽心抚平你的伤口。。。这就是就是我们漂泊者之歌。也许会有困惑,或许会有迷茫,可能会有失落,把这些都写出,才有真实有力的文学写作。不应被政治意识牵挂,政治始终是暂时的; 不应违背自身的情感,文学中的情感才是不巧。

‘可能有一个我想忘掉,可终是不能消失的国度。’ 这是印尼诗人库纳万的诗句。祖国啊,祖国!你是离散文学的永恒话题,也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8357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15日 上午10:06
下一篇 2023年8月15日 上午10: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