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侨,管窥加拿大华人华侨社会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学昆认为,华人及新移民在承传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并予以发扬光大的同时,应该充分尊重当地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当地社会有贡献、有建树,这关系华人社区在加拿大的声誉、融入和未来。

不久前,黄学昆先生嘱我为其新作写序,我脑中闪现出顾炎武之教训:“人之患在好为人序”(《日知录》卷十九),始未敢接受。但学昆以学弟自谦,依然坚持,并通过手机短信告我书名:《心归何方》,我顿感这是一个颇耐探询的宏大问题,海外华人(此处泛指侨胞)上百年来一直追寻答案而不得,理论研究者的著作汗牛充栋而不解,贸然作序,心中确有疑虑。但书的副题——媒体人眼中的加拿大华人社会,则像这部书的一个内窥镜,以便于读者得以细致地浏览书中呈现的复杂世界。不几日,我的电子邮箱收到全部书稿,下载拜读,果觉不同凡作,二十七个章节,通过各种案例,从不同角度,对加拿大华人社会做了全面剖析。

学昆早年在国内政府部门调研室就职,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他也是一名学者,编写过若干研究专著,学养深厚,理论功底扎实。移民加拿大后,学昆一直主持当地媒体,具有察世观情的敏锐眼光,尤其在解剖华人社会方面,更有其特别之处,这使得他对安大略省乃至加拿大华人社会有着深邃而独到之洞悉。主持《北美时报》十多年来,学昆所撰各种报道、评论多达200余万字,不愧高产。作者集其要义,选其精华,编成此书,虽篇幅不巨,却章章丰满,篇篇心声,述而有察,论而有据,究华人之际,通中西之情,成一家之言,实乃淘金之作。读毕全书,犹有亲临其境之感,许多情节和揭示的问题,令人沉思。

加拿大华侨

《心归何方》黄学昆/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侨”这个字,频见于中国史籍,历代常指由于某种原因,离开故土到异地居住之人群。《隋书 • 食货志》:“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东晋在江南设置侨郡。

自古以来,大凡沿边、靠海的地方,人员的流动和交往都比较频繁。人们远走他乡,到异域从事各种活动,历史不乏记载,远可追朔至公元前千年的殷箕子东迁,秦时徐福东渡,汉有张骞西使,唐更现住蕃之潮。但那时毕竟人数不多,规模不大,明确精准的资料比较稀少。及至明末清初,中国航海条件成熟,部分民众离乡背井,驾舟扬帆,漂洋过海,到南洋诸岛谋生创业,遂后渐成传统加拿大华侨,留下的文字记载愈来愈多。清中叶以后,粤闽沿海地区形成侨乡,而在马来半岛诸地还出现了最早的侨团(本人在汕头的侨批馆见过彼时彼地的文物、资料,很受震撼)。

及至清末,在海外各地的华侨已达百万之众。由于当时的侨民很多是以苦力的身份被贩卖出洋的,迄今外国学者的相关论文中还常用这个词,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痕印,而清末被学界视为海外华侨社会之始端,也是比较恰当的。

据史家考证,中国人远渡重洋抵达加拿大的时间,大约在1788年,当时有66 名广东匠人从澳门搭舟抵达温哥华,时间甚至先于加拿大开国之1867年。因此地气候温湿,加之海路畅达,粤人移入迅增,早期多从事开矿、修筑铁路等繁重劳动。据学者研究,1881—1885 年,广东华工直接受雇于修筑太平洋铁路者达6500人,被誉为加拿大早期基础建设之第一功臣。

恰如本书作者所云,220余年来,华侨华人为加拿大早期之开发,继而为加拿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是彰彰载册的,这也是本书得以立论的一块重要历史基石。

种族问题是海外华社的普遍核心问题,自然也是《心归何方》阐述的开篇重点。书中援引加拿大警方统计显示,犹太人、非裔、亚裔在加拿大受到“种族歧视”以至于“种族仇恨”最多,而华人更是首当其冲。此种情况,相信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华社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本书作者严肃指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华人没有像黑人或其他族群那样积极地奋起反抗,华人往往有怕惹事的心态,遇到种族歧视言行后,一般选择息事宁人,不去报案,这反而助长了种族主义的气焰。作者据此呼吁:华人“不再做沉黙的羔羊”,这是华人自强的第一步。

黄学昆十分注意加拿大华人社团的状况。据估计,加拿大各种名目、不同规模的华人社团组织,至少有7000多个。因为疏于管理监督,很多社团空有其名;社团的意义和作用,也是千差万别。这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足为奇。但在这种社团林立的环境下,如何通过社团推动华人社会良性发展,则是值得华人社会关注并致力解决的严肃问题。学昆积极参与当地华人社团的各种活动,亲历若干华人参选的实况,他不仅记录下完整过程,在《北美时报》上写了大量报道和评论,载留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而且善于总结每个案例失败与成功的经验,专注于华人社团现象的探索和研究,做出理性的分析,弥足参考。

作者对“华人选华人”、只有华人才能代表华人利益等观点持不同看法,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黄学昆经过大量分析和论证,深刻指出,华人只有走出“华人选华人”的误区和迷思,才可以向其他族裔宣示自己在政治上的成熟。学昆认为,华人及新移民在承传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并予以发扬光大的同时,应该充分尊重当地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当地社会有贡献、有建树,这关系华人社区在加拿大的声誉、融入和未来。

本书用了一定篇幅,例举若干新移民来加后遭遇的困惑和麻烦,以他亲历并报道过的大量案例为基础,再三提醒当地华人,尤其是新移民,在新的国度中,华人需要下点功夫学法,懂规矩,学会自我保护,才能少受挫折,避免上当受骗。如此明确而善意的提醒,对新移入加拿大的国人来说绝不是多余的。

近些年,中国学生前往加拿大留学渐成潮流。因为中西社会的不同价值观、家庭观、伦理道德及文化有着巨大差异,因而产生各种矛盾与问题,甚至导致中国家长难以接受,陷入极度困惑。黄学昆以不同形式予以全方位引导,提醒中国家长:在这片容易让人“三观”颠覆、思维错位的土地上,中国家长们满怀希望种下的“瓜”,将来长出来的是“瓜”还是“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作者也指出,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具体制度面前,华人的身份毕竟是“外国人”,如何既让华人不忘初心,不断提升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对祖籍国的向心力,又要遵守法律,效忠入籍的国家,依然是一个长期有待解决的问题。换言之,在海外长期留居的侨民,是入籍当“外国人”,还是不入籍继续做“华侨”?确实令很多人傍徨、纠结,这或许是本书的题目——《心归何方》的核心含义。

加拿大华侨

作者丘进

通读《心归何方》之后,本人想起,数年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对如何改进和提升侨务工作提出过几项意见和建议,某些地方与本书著作有些呼应。兹简列于后,作为映照。

一、建议侨务、外事部门的人员更多地从历史、文化、政治、法律、民族、习俗等宏观角度看待当前中国海外移民的新态势,在侨务、外事干部和海外各类教育、培训等活动中,增加案例教学和实地考察的内容,让国内的侨务、外事干部更加深入地了解对象国家的国情,从而以比较文化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复杂的国际形势、华人社会等具体问题。

二、对于在世界各地从事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华侨华人,尤其是华商社团的首领,国内不宜过多地专注于纯粹礼仪性、定期性、序列性的活动,更为实际的是,采取针对性强、有具体目的的形式(如回国参观、考察、开会,举办长短期学习、培训等),通过案例教学等生动、实用的方式,帮助侨领在提高管理水平、注意微观的生存、经营理念之同时,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注意学习中外不同的国情,在微观活动中学会把握宏观,顾全大局,正确理解“融入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通过侨领带动更多的侨胞认真了解、熟悉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制度、民俗、习性、语言等,着眼长远,使华社的一切活动不要偏离当地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不影响所在国的生态平衡,和谐地融合在当地主流和传统社会之中。

三、要通过多种有效渠道,帮助新移民的华侨华人,充分学习和尊重、遵守当地各项法律法规,绝不能把在家乡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气和手段带到外国异域去。在华侨华人内部,要大力彰显依法、守法、遵法、护法的正气。

四、有关部门宜将各地华人为所在国家和地方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的案例,汇编成为宣传品或教材,通过各国华侨华人社团、媒体,做到广为人知,使新一代华人不断提升与当地人民共享成果、共荣发展的意识,以期得到所在国政府和主流社会的理解、认同和赞许,不断改善华侨华人与当地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友好关系,增进友好情谊。

五、我国各级涉侨、外事部门,可利用各种接待、出访等机会,通过各国华侨华人社团、侨领和华文传媒、华文学校,积极鼓励、教育和推动在外居住、就业、创业、经营的华侨华人,学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文明,认真学习所在国的优秀文化,充分尊重所在地方的民俗习惯,有意识地打造并张显既有中华优秀文明因素,又有所在国传统特色的华社文化。

六、从长远发展看,为了帮助各地华人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加拿大华侨,似可搭建“三个平台”:1. 在国外,通过资源整合,搭建企业优势互补的操作平台;2. 推动当地华文媒体与华社各界更多结合,尤应注意与外国主流媒体良性互动,成为教育培训、正面推介的宣传平台;3. 在国内,由大学、研究机构、咨询公司为华社提供更多信息、咨询和前景预测的理论平台。

回到《心归何方》,本人觉得这是一本介绍加拿大华社主要情况的综合性读物,对于国内涉侨涉外人员来说,是一部了解加拿大国情和侨情的好教材,而且从中可以引发对当前海外侨情和侨务工作的思考。即使世界其他国家的华侨华人,相信读了这部书,也一定能获得很多有益的启发。

作者:丘进 (1987年获博士学位,先后任国务院侨办文宣司司长和政研司司长、广东汕头市副市长、西安交通大学副书记和副校长、华侨大学校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

主编:刘迪生

副主编:钟敏仪

主编助理/排版:赵阳欢

欢迎来稿,邮箱地址:

本社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40-148号广东侨联大厦6楼

加拿大华侨

加拿大华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7983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12日 下午12:10
下一篇 2023年8月12日 下午12: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 团拜会由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常务副主席陈建新先生主持,秘书长陈胜利先生隆重介绍了出席本次新春团拜会的重要嘉宾。他们是:中国驻西班牙大使吕凡先生及夫人黄才珍女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秘书行政司司长张永文先生、中国驻西使馆公使衔参赞黄亚中先生、武官金鸥先生、商务参赞王颖琦先生、文化参赞刘雯秋女士、领事参赞朱健先生、政治处主任吉登华先生、办公室主任李天航先生、领事部副主任张焰女士、教育组负责人钟熙维女士、西班牙国家移民局局长 de La Campa先生、马德里移民局局长Pablo Gómez 先生、 市市长Oscar 、市市长 先生、Parla市市长Luis Hrvás先生、国家警察局市民参与局局长女士,马德里大区青年局副局长 Sánchez先生、马德里旅游服务战略部代表 de la 先生、西班牙国家代表 先生、马德里工商联主席Juan Pablo Lázaro先生华侨艺术家,旅西侨界各侨团代表。团拜会还特别邀请了来西班牙进行慰侨演出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的艺术家们,与大家一同欢庆元宵佳节。 […]

  • […] 当地华人,也加入到这声势浩大的狂欢队伍中,一起庆祝阿根廷队的夺冠时刻。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